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全汇总
2024-07-18 15:18:53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全汇总是一份详细梳理了综合卷二财务成本管理相关核心内容的文件。这份汇总涵盖了财务报表分析、成本计算、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分配等多个重要方面。它旨在帮助注册会计师备考人员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财务成本管理主要考试内容,该文件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适用于财务专业人员和准注册会计师在复习备考时参考使用。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本期数据vs上期数据
纵向/趋势分析
目标企业vs行业平均目标企业vs竞争对手
横向比较法
实际情况vs计划预算
预算差异分析
比较对象划分(和谁比)
绝对数,可比性较差时间序列分析,有时可用于同业对比
会计要素总量比较分析
解释占比不合理项目和进一步分析方向
结构百分比比较分析
相对数指标,排除规模影响,有较好的可比性,常用于比较分析
财务比率比较分析
按比较内容划分(比什么)
比较分析法
①计划指标:120×9×5=5400②第一次替代:140×9×5=6300③第二次替代:140×8×5=5600(上一步骤已替代的要素不要再变回去)④实际数:140×8×6=6720(上一步骤已替代的要素不要再变回去)②-①:产品产量对于材料费用的影响③-②:材料单耗对于材料费用的影响④-③:材料单价对于材料费用的影响④-①:全部因素的影响
1、定对象 确定需要分析的财务指标,计算其实际数额和标准数额的差异2、定驱动▲ 根据该财务指标的内在逻辑关系,建立其与各驱动因素间的函数3、定顺序 根据驱动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确定驱动因素的替代顺序4、算影响▲ 按顺序计算各驱动因素脱离标准的差异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因素分析法
财务报表主要分析方法命题角度:财务报表分析——识别异常和解释异常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长期资本 - 长期资产
营运资本配置比率=营运资本÷流动资产
现金比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流动资产/货币资金÷流动负债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现金流量比率
都是正向指标
可动用银行授信额度
可快速变现的非流动资产
偿债能力的声誉
增强
或有负债之担保事项
降低
表外因素
短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
长期资本负债率=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权益)
权益乘数=资产÷权益
产权比例=负债÷权益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支出 =(净利润+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利息支出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利息支出
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总负债
存量指标都是反向指标流量指标都是正向指标
或有事项之未决诉讼
1、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负债越安全,举债越容易,但不是越低越好,过低说明企业投融资能力较弱2、不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同,与其持有资产类别相关,例如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比较高,因为房地产变现价值损失小,而专用设备生产企业资产负债率就比较低,因为专用设备变现较困难3、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资本负债率是反映公司资本结构的不同形式,由于非流动负债较为稳定,资本结构通常使用长期资本结构来衡量,即长期资本负债率,衡量资本结构最优的指标是长期资本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长期资本负债率
1、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是两种常用的财务杠杆比率,一方面,表示负债的比例,与偿债能力相关;另一方面,财务杠杆影响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净利率之间的关系,表明权益净利率风险的高低,与盈利能力相关2、总资产净利率ROA是真本事,是通过总资产赚钱的能力,而ROE是假把式,他只是利用了权益乘数A/E撬动了杠杆,所以提高ROE的基本动力是ROA3、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同方向变化,其中一个指标达到上限,另外两个指标也会达到上限
权益乘数、产权比率
分子的利息费用仅为利润表的利息费用,分母的利息支出为所有应计利息,包括资本化利息,即+费用化+资本化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量与负债比
核心结论
长期偿债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营业收入
应收账款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次数)=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存货周转天数=365(360)÷存货周转率存货与收入比=存货平均余额÷营业收入
存货周转率
周转率(次数)为正向指标周转天数、销售百分比为反向指标
赊销金额问题:应收是由赊销引起的,对应的流转额应为赊销额而非全部营业收入,理论上分子的周转额应为赊销金额,但实践中采用全部营业收入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会高估应收账款周转率
取数时点问题:应收账款容易受季节性、偶然性和人为因素影响,因此计算时可选择年初和年末的平均数,或者使用多个时点的平均数,以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
坏账问题:如果坏账金额较大,应使用未计提坏账准备前的应收账款原值计算周转率,否则会高估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票据问题: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时也应当包含应收票据
营业收入:判断短期偿债能力(为了评估资产变现能力)、分解总资产周转天数(为了统一各项资产的周转额取数口径)
营业成本:评价存货管理业绩评价存货管理业绩时,存货周转率越低→存货管理业绩越差提高存货周转率的方式从公式来看,要么提高营业成本要么降低存货,降低存货是没问题的,但对于企业来说不能为了提高存货周转率来提高营业成本,真正好的存货管理是在降低营业成本的情况下又降低存货平均余额,从而使得存货周转率上升
应关注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和低值易耗品间的比例关系,既要重点关注变化大的项目,也不能完全忽视变化不大的项目
营运能力
净利润÷营业收入
营业净利率
净利润÷总资产
总资产净利率
=净利润÷权益=营业净利率【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营运能力】×权益乘数【长期偿债能力】=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权益净利率
指标计算
总资产净利率是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一方面,提高财务杠杆会增加公司风险,往往并不增加公司价值;另一方,财务杠杆的提高有诸多限制,因此,提高权益净利率的基本动力是总资产净利率
盈利能力
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当年宣告或累积的【优先股股息】
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息)÷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
P/E
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优先股的【清算价值及全部拖欠的股息】
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优先股权益)÷流通在外普通股(期末数)
P/B
每股市价÷每股销售收入
每股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
P/S
市价比率
财务比率分析命题角度:关键财务指标分析结论的观点判断
权益净利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
税后利息率=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
净财务杠杆=净负债÷所有者权益
经营差异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
杠杆贡献率=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
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杜邦分析体系/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
生产性资产投资活动
经营活动
筹集资金的活动
闲置资金的投资活动
金融活动
资产、负债、损益按照经营和金融性质进行列报,基础是经营活动与金融活动的划分
编制逻辑命题角度:管理用财务报表体系的编制逻辑
经营资产-经营负债=净经营资产金融负债-金融资产=净负债净经营资产=净负债+股东权益
管理中资产负债表
净利润=经营损益+金融损益广义利息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融损益=-税后利息费用=-广义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实体:税前经营利润-经营利润所得税=税后经营净利润债务:广义利息费用-利息费用抵税=税后利息费用股权: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
管理用利润表
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债务现金流量: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股权现金流量:净利润-△股东权益实体现金流量=债务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
管理用现金流量表命题角度:实体现金流量的计算
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
(1)企业级关键绩效指标(2)所属单位(部门)级关键绩效指标(3)岗位(员工)级关键绩效指标
对于一个企业,可以分三个层次来制定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构建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经济增加值=调整后税后
计算
经济增加值EVA
专题二 财务报表分析和业绩评价
Step1:融资总需求=△净经营资产=△销售收入×(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 - 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
可动用的金融资产
留存收益的增加=预计销售收入×预计销售净利率×预计利润留存率
Step2:内源融资
增加金融负债(债权融资)
增加股本(股权融资)
Step3:外部融资需求=△销售收入×(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 (预计可动用的金融资产+预计销售收入×预计营业净利率×预计利润留存率)
外部融资需求测算
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同向),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反向) 【经营资产占用资金增加,钱都被经营资产占用了,需要更多外部融资来支持增长】
销售增长率(取决于与内含增长率的关系) 【例如内含增长率10%,销售增长率8%,不仅不需要外部融资且还有资金结余】
营业净利率(股利支付率<1时,反向)【若股利支付率=1,赚多少钱给股东分多少钱,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增长,那么外部融资需求跟盈利能力没有一点关系了】
股利支付率(营业净利率>0时,同向)【得要赚钱才能分钱】
可动用金融资产(反向)
外部融资需求敏感性分析
外部融资需求测算(销售百分比法)基于管理用报表体系命题角度:销售百分比法的运用
内含增长(极端:只靠自己)完全依赖内部资本增长(留存收益),财务资源有限,限制公司发展
激进增长(极端:不断地问股东、债权人借钱)主要依靠外部资本增长,这种增长是不能持久的,具体而言,增加负债会增加财务风险,增加权益会分散控制权、稀释每股收益
平衡增长的状态下,企业没有外部股权融资,且负债、权益比例固定不变,即财务风险不变。因此,平衡增长的一个直观解释为:企业利用内生资金和发行债务去维持一个固定的负债权益比所能实现的增速
平衡增长保持目前的财务结构和财务风险,按照股东权益内源融资的增长比例增加借款(留存收益+金融负债)不会消耗公司的财务资源,是一种可持续的增长
实现增长的三种方式
销售增长会引起资本需求增长,其中,只靠内部积累(即增加留存收益)实现的销售增长,其销售增长率被称为“内含增长率”
不能或不打算外部融资
没有可动用的金融资产
只靠内部积累来满足融资总需求
前提
令外部融资额=0,可动用金融资产=0,且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保持不变
测算
内含增长率=(预计利润留存率×预计营业净利率×预计净经营资产周转率)÷(1-预计利润留存率×预计营业净利率×预计净经营资产周转率) =(预计利润留存率×预计净经营资产净利率)÷(1-预计利润留存率×预计净经营资产净利率)
公式法
利润留存肯定是期末数(无论是基期还是预测期),关键是要取利润留存所在期间的净经营资产,如果取期末的就要扣除利润留存,取期初的就不要减
内含增长率=预计利润留存÷(期末净经营资产-预计利润留存) =预计利润留存÷期初净经营资产
简易算法
计算公式
预计销售增长率=内含增长率→外部融资额=0预计销售增长率>内含增长率→外部融资额>0,需追加外部资金预计销售增长率<内含增长率→不需要外部融资,有资金剩余
运用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
利润留存率
影响因素
三者提高→三连乘积提高→内含增长率提高三连乘积越高,内含增长率越高三连乘积任一比例提高,内含增长率提高
内含增长率(IGR)IGR计算所采用的数据是基于管理用报表体系
总资产周转率不变、营业净利率不变营业收入÷总资产,净利润÷营业收入→总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
不改变经营效率
权益乘数不变、利润留存率不变总资产÷所有者权益,利润留存÷净利润→总资产增长率=所有者权益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
不改变财务政策
不改变股本,意味着所有者权益的增长只源于留存收益的增加额
不增发不回购股票
含义与假设:满足下列条件的情况下,其★下期★销售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可持续增长率=收入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 =利润留存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负债增长率 =权益增长率
上年可持续增长率:用2021年的数据预测的2022年的销售增长率
本年可持续增长率:用2022年的数据预测的2023年的销售增长率
本年实际增长率:2022年实际销售增长率
现在是2022年
从时间维度上看,如果企业的经营效率与财务政策在历年间一直保持不变,而且既不增发也不回购股份,则三率相等: 上年可持续增长率=本年实际增长率=本年可持续增长率
增长率的理解
利润留存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期末总资产期初权益乘数
(利润留存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1-利润留存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利润留存肯定是期末数,如果取期末股东权益的就要扣除利润留存,取期初的就不要减
利润留存÷(期末股东权益 - 利润留存)利润留存÷期初股东权益
上年可持续增长率=本年实际增长率=本年可持续增长率
经营效率不变、财务政策不变、不增发不回购股票
本年可持续增长率>上年可持续增长率本年实际增长率>上年可持续增长率
4个财务比率中一个/多个提高,且不增发新股或回购股票【本年>上年】
本年可持续增长率<上年可持续增长率本年实际增长率<上年可持续增长率
4个财务比率中一个/多个下降,且不增发新股或回购股票【本年<上年】
4个财务比率已达到极限:只有增发新股,才能提高销售增长率
可持续增长率(SGR)SGR计算虽然也可以用管报,但本质上基于传统财务报表体系
基于管理用财务报表计算可持续增长率时,注意要将“总资产”替换为“净经营资产”,而传统报表的可持续增长率与管理用报表的可持续增长率相等
SGR=利润留存率×营业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周转率×期末净经营资产期初权益乘数
SGR=(利润留存率×营业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周转率×期末净经营资产权益乘数)÷(1-利润留存率×营业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周转率×期末净经营资产权益乘数)
基于管理用财务报表的可持续增长率(简单了解)
销售收入增长率命题角度:各类增长率的概念辨析与运用
起点是销售预算,终点是预计资产负债表
全面预算体系
以历史期为基础,结合预算期变动情况,调整历史期 优点:编制工作量较小 缺点:会受到基期不合理因素的干扰,不利于调动达成预算目标的积极性
增量预算
不以历史期为基础,以零为起点优点:不受前期费用项目和费用水平的制约,能调动各部门降低费用的积极性缺点:编制工作量大
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vs零基预算
例如明年生产1000台手机正常、可实现的某一固定的业务量水平作为唯一基础来编制评价:适应性差和可比性差
固定预算
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按预算期相关业务量测算所消耗资源评价:适用范围较广,便于预算执行的评价和考核
弹性预算
固定预算vs弹性预算
优点: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的配比,便于依据会计报告的数据与预算相比较,考核和评价预算的执行结果
缺点:不利于预算衔接,不能适应连续不断的业务活动过程的预算管理
以固定不变的会计期间
定期预算
优点:能够保持预算的持续性,有利于结合企业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考虑未来业务活动;使预算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加以调整和修订,能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相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缺点:编制工作量大
上期完成的基础上调整和编制下期预算,并将期间逐期连续向后滚动推移,以保持一定的时期跨度
滚动预算
定期预算vs滚动预算
预算的编制方法命题角度:各类预算编制方法的优缺点
营业预算 销售收入=销售单价×销售数量
现金预算 销售现金收入=当期现销+收回前期应收款
销售预算
营业预算 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产成品库存-预计期初产成品库存 (销+末-初)
生产预算
营业预算 预计采购量=生产需用量+期末原材料库存-期初原材料库存预计采购金额=预计采购量×采购单价 (销+末-初)
现金预算 材料采购支出=当期现销支出+支付前期应付账款
直接材料预算
营业预算 人工总成本=人工总工时×每小时人工成本
现金预算 直接计入现金预算
直接人工预算
营业预算 变动制造费用:以生产预算为基础编制 固定制造费用:需逐项进行预计,通常与本期产量无关
现金预算 制造费用支出=预算数-非付现成本(折旧费用)
制造费用预算
营业预算 主要内容是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成本总额 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的汇总
产品成本预算
营业预算 销售费用预算:以销售预算为基础 管理费用预算:多数与固定成本
现金预算 销售、管理费用支出=预算书-非付现成本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营业预算与现金预算的编制
全面预算管理
专题三 财务预测和预算编制
公司投资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也称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
投资成本
公司募集和使用资金的成,也称公司的资本成本
筹资成本
价值评估基础——资本成本
项目本身所需投资资本的机会成本,每个项目有自己的机会资本成本
项目的资本成本
(1)资本成本是公司取得资本使用权的代价(2)资本成本是公司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报酬率(3)不同资本来源的资本成本不同(4)不同公司的资本成本不同
公司各种资本要素(债务、优先股、普通股等)成本的加权平均数
公司的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的类型
税率是政府政策,个别企业无法控制;税率变化直接影响税后债务成本及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税率(影响税后债务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无风险利率上升,投资机会成本增加,公司债务成本上升;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利率上升也会引起股权成本上升
无风险利率(影响债务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
市场风险溢价由资本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个别企业无法控制;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市场风险溢价会影响股权成本
市场风险溢价(影响股权资本成本))
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
公司应适度负债,增加债务比重,会使平均资本成本趋于降低,同时财务风险的提高,又会引起债务和股权成本上升
资本结构
公司资本成本反映现有资产的平均风险,投资政策将影响公司现有资产的平均风险,进而导致资本成本变化,例如投资一个高风险项目,公司资本成本就会上升
投资政策
取决于公司决策的内部因素
资本成本的影响因素命题角度:影响资本成本的因素默写2大类、5小类因素+阐述
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利息现值+本金现值)
估值模型
未来成本√ 历史成本×期望收益√ 承诺收益×长期债务成本√ 短期债务成本×
短期借款滚动续借的方式满足长期资金需求,这种短期借款实际上是长期借款性质,资本成本不能忽略
债务资本成本概念
债务资本成本的估计
目标公司有上市发行的长期债券
到期收益率法
经营可比:必须同一行业,具有类似的商业模式财务可比:最好规模、负债比率、财务状态也类似
目标公司没有上市发行的长期债券,但能找到可比公司
可比公司法
找与目标公司信用评级相同的若干上市发行的长期债券,计算其到期收益率
找与上述若干上市发行长期债券到期日相同或相近的长期政府债券,计算其到期收益率
上述两项到期收益率作差,取算术平均,计算平均信用风险补偿率
税前债务资本成本=与公司拟发行债券到期日相同或相近的政府债券到期收益率+平均信用风险补偿率
目标公司没有上市发行的长期债券,找不到可比公司,但有信用评级资料
风险调整法
目标公司没有上市发行的长期债券,找不到可比公司,没有信用评级资料
财务比率法
税前债务资本成本的估计命题角度:税前债务资本成本估计的观点判断
税后债务成本=税前债务成本×(1-所得税税率)
税后债务资本成本的估计
同向
面值、票面利率、付息频率
反向
折现率
折价发行,价值逐渐上升,回归面值(本金)
到期一次还本的零息债券
折价发行,价值逐渐上升,回归本利和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
纯贴现债券
割息前,价值最高点,可能高于面值
割息后,价值最低点,一定低于面值
到期日,价值=面值
折价
割息前,价值最高点,一定高于面值
割息后,价值最低点,一定等于面值
平价
割息后,机制最低点,一定高于面值
溢价
两个付息日之间呈周期性波动,越接近付息日,价值越高,割息后价值下降,又逐渐上升
固定付息频率
付息期无限小,折现率保持不变,债券价值逐渐向面值回归
付息期无限小
平息债券
到期时间
债券价值的影响因素
债券估值
基本模型——假设无限期持股(逐期折现)
股利增长率=资本利得率=股价增长率
固定增长模式——无限期持股,股利增长率固定
零增长模式——无限期持股,股利增长率=0(永续年金)
两阶段模型
阶段性增长模式——分段计算
恶性通胀、预测周期比较长时用实际利率
长期政府债券名义到期收益率
Rf
若未发生重大变化,可以5年甚至更长历史期长度若发生重大变化,选择变化后的年份作为历史期长度
风险特征是否发生变化
预测期时间长度并非越长越好
选择周/月报酬率
收益计量时间间隔
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未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以用历史的贝塔值估计股权成本
β系数的稳定性
β
预测期长度越长越好,既包含繁荣期又包含衰退期,更具有代表性
市场收益率时间跨度的选择
几何平均
平均方法的选择
(Rm-Rf)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Rs=Rf+β×(Rm-Rf)命题角度:股权资本成本参数估计的观点判断
历史股利支付数据计算长期股利平均增长率
很少有公司的股利稳定增长,因此历史增长率法很少单独使用
历史增长率
假设经营效率不变、财务政策不变、不增发不回购新股,用可持续增长率确定股利增长率
以上假设与未来状况差别较大,也不适宜单独使用该方法
可持续增长率
不同分析师的增长率预测汇总平均,并给权威性较强的机构以较大权重,其他机构以较小权重
证券分析师的预测
g
股利增长模型:Rs=(D1/P0×(1-F)) +g命题角度:股权资本成本参数估计的观点判断
普通股资本成本的估计
Rdt为税后债务成本
企业普通股风险溢价相对其发行的债券而言,大约在3%~5%之间对风险较高的股票用5%,风险较低的股票用3%
Rs=Rdt+RPc
债券收益率风险调整模型
股票估值
计算简便
优点
1、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相差甚远2、可能歪曲资本成本
缺点
反映历史
根据资产负债表上的会计价值比例加权
账面价值权重
反映目前实际状况
市场价值不断变动,导致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不断变动
反映现在
根据负债和权益的市场价值比例加权
市场价值权重
体现目标资本结构、可以评价未来资本结构
选用平均市场价格,回避了市场价格不断变动的影响
反映未来
按市场价值计量的目标资本结构比例加权
目标资本结构权重
三种加权方法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整体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
整体价值来源于要素的结合方式
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整体
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会计价值×现时市场价值×
公平市场价值
企业整体的经济价值企业整体的经济价值是指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公平市场价值
评估对象
企业实体价值=股权价值+净债务价值评估对象可以是实体价值√、股权价值√
实体价值vs股权价值
企业的公平市场价值,应当在其持续经营价值与清算价值中取孰高
持续经营价值vs清算价值
获得控股权,不仅意味着取得了未来现金流量的索取权,还同时获得了改组企业的特权,因此会产生控股权溢价
投资者眼中对企业进行重组,改进管理和经营战 略后可以为投资人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V新的
企业股票的公平市场价值
V当前
控股权溢价=V新的-V当前
评估对象可以是少数股权价值√、控股权价值√
少数股权价值vs控股权价值
价值类别
增量现金流量原则+时间价值原则
任何资产的价值是其产生的未来现金流 量按照含有风险的折现率计算的现值
基本思想
企业全部现金流入扣除成本费用和必要的投资后的剩余部分,是一定期间可以提供给所有投资人(包括股东和债权人)的税后现金流量
1、股权成本受资本结构的影响较大,估计起来比较复杂:债务增加时,风险上升,股权成本会上升,而上升幅度不易测定2、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受资本结构的影响较小,比较容易估计:债务成本较低,增加债务成本比重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下降,与此同时,债务增加使风险增加,股权成本上升,使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上升,两者基本可以抵消(即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对资本结构变化不敏感)
大多使用实体现金流量的原因
实体现金流量
可供分配给股权投资人的现金流量
受资本结构影响较大
股权现金流量
实际分配给股权投资人的现金流量
受资本结构影响、受股利政策影响
股利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
WACC
股权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
假设企业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
原则
预测期通常为5~7年,t期现金流量总现值
预测期
进入稳定增长状态
销售增长率≈宏观经济名义增长率
资本成本≈净投资资本回报率
进入稳定增长状态的标志
后续期
两个阶段
预测期的年数n
价值=各期现金流量÷(1+资本成本)
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的增加
债务现金流量=税后利息费用 - 净负债的增加
股权现金流量=净利润 - 股东权益的增加
两阶段模型命题角度:实体现金流量模型的计算
基本公式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命题角度: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观点判断以及理由阐述
相对价值法是将目标企业与可比企业对比,用可比企业的价值衡量目标企业的价值。实际上,所得结论是相对可比企业来说的,是一种相对价值,而非目标企业的内在价值
原理
本期市盈率=本期市价÷本期每股收益
内在(预期)市盈率=本期市价÷下期每股收益
定义式
×权益净利率→本期市净率×营业净利率→本期市销率
本期市盈率=股利支付率×(1+g)÷(折现率 - 增长率)
×权益净利率→内在(预期)市净率×营业净利率→内在(预期)市销率
内在(预期)市盈率=股利支付率÷(折现率 - 增长率)
计算式
市价比率计算公式命题角度:相对价值评估模型的计算
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通常默认选用一般市价比率模型
计算命题角度:相对价值评估模型的计算
a.数据容易取得,计算简单;b.把价格和收益相联系,直观反映投入和产出的关系;c.指标的综合性较高
如果收益是负值,市盈率就失去了意义
连续盈利企业
适用
市盈率模型
a.市净率极少为负值,可用于大多数企业;b.数据易取得且易理解;c.相比净利润,净资产账面价值稳定且不易被操纵;d.市净率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价值的变化
a.账面价值受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市净率可能失去可比性;b.固定资产很少的服务性/高科技企业,净资产与企业价值关系不大,市净率比较缺乏实际意义;c.少数企业净资产是负值,市净率没有意义
净资产为正、有大量资产的企业
市净率模型
a.指标不会出现负值,可适用于亏损和资不抵债的企业;b.比较稳定、可靠,不容易被操纵;c.市销率对价格政策和企业战略变化敏感,可以反映这种变化的后果
不能反映成本的变化,而成本是影响企业现金流量和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销售成本率较低的服务类企业,或销售成本率趋同的传统行业企业
市销率模型
一般市价比率模型评价命题角度:相对估值模型评价观点判断
若可比企业的所有驱动因素均与目标企业相似,采用一般市价比率模型
一路平推到股价,再将股价平均
股价平均法
先将修正的市价比率进行平均,再计算股价
修正平均法
若可比企业除关键驱动因素之外的因素均与目标企业相似(因为关键驱动因素会被修正),采用修正市价比率模型
相对价值评估模型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之——相对价值评估模型
企业价值评估
专题四 价值评估
1. 建设期:设备购置及安装支出、垫支营运资本等非成本费用性支出,还可能有机会成本2. 经营期:新项目实施引起的增量收入和成本费用等。注意:不包括以债务方式融资带来的利息支付和本金偿还,以及股权方式融资带来的现金股利支付等3. 终结期:设备变现税后净现金流入、收回营运资本现金流入、可能涉及弃置义务等现金流出
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构成
1. 基本原则:只有增量现金流量才是与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2. 相关成本:与特定决策有关的、在分析评价时必须加以考虑的成本。例如,变动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重置成本、付现成本、可避免成本、可延缓成本、专属成本、差量成本等3. 非相关成本:与特定决策无关的、在分析评价时不必加以考虑的成本。例如,沉没成本、不可避免成本、不可延缓成本、共同成本等
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影响因素
1. 等风险假设(经营风险相同):项目风险与企业当前资产的平均经营风险相同2. 等资本结构假设(财务风险相同):公司继续采用相同的资本结构为新项目筹资
使用企业当前的资本成本作为项目的资本成本,必须满足
第一步:卸载可比公司财务杠杆。β 资产=β权益÷[1+(1-T)×(负债/权益)] (1+税后产权比率)第二步:加载目标公司财务杠杆。β 权益=β资产×[1+(1-T)×(负债/权益)] 第三步:根据目标企业β权益计算股东要求的报酬率。 股东要求的报酬率=股权成本=Rf+β权益(Rm-Rf);注意:如果使用股权现金流量计算净现值,该股权成本就是适宜的折现率。 第四步:计算目标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负债成本×(1-T)×Wd+股权成本×We;注意:如果使用实体现金流计算净现值,WACC就是适宜的折现率。
运用可比公司法估计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黑马考点:投资项目折现率的估计
NPV=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
PI=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初始投资额现值
IRR为NPV=0的折现率
PP=M+第M年的尚未回收额/第(M+1)年的现金净流量
ARR=年平均净利润/原始投资额=年平均净利润/平均资本占用
计算命题角度:评价指标的计算
NPV>0
PI>1
IRR>公司资本成本
PP<期望回收期
ARR>期望收益率
决策命题角度:项目决策
优点:广泛的适用性、理论更完善缺点:绝对数指标不便于比较不同期限、不同投资额的项目
NPV
优点:1. 相对数指标便于比较投资额不同的项目缺点:1. 没有消除投资期限的差异2. 需要事先估计资本成本
PI
优点:1. 相对数指标便于比较2. 反映项目盈利性3. 不用事先估计资本成本缺点:1. 项目期现金净流量正负交替时会出现多重IRR
IRR
优点:易于理解,大体上衡量了流动性和风险,静态回收期计算简便,动态回收期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缺点:静态回收期未考虑时间价值,两种回收期均未考虑回收期以后的现金流,没有衡量盈利性,使公司更容易接受短期项目而放弃有战略性的长期项目
PP
优点:衡量项目盈利,便于理解,数据容易获得,考虑了整个项目寿命期的全部利润,便于经理管理业绩预期和项目后评价缺点:使用账面利润而非现金流量,忽视了折旧对现金流量的影响,且忽视了净利润的时间分布对项目经济价值的影响
ARR
评价命题角度: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优缺点的观点判断与默写
内含报酬率的高低不随预期折现率的变化而变化,但会随投资项目预期现金流、期限的变化而变化
内含报酬率是项目本身的投资报酬率,不随投资项目预期现金流的变化而变化
内含报酬率法不能直接评价两个投资规模不同的互斥项目的优劣
在投资额不同或项目寿命期不同时,利用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在进行项目优选时会有冲突
使用净现值法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与使用内含报酬率法的结果是一致的
外框
投资项目评价指标(单一投资项目决策)
视同多个单一投资项目决策,只要满足单一投资项目评价标准,即可采纳该项目
独立项目决策命题角度:项目决策
当项目资本成本相同时,优先选择等额年金较大者;项目资本成本不同时,需进一步计算永续年金,选择等额年金对应的永续年金较大者
等额年金法
找出两个项目寿命期的最小公倍数,假设两个项目终止时可以进行重置,将两个项目按照寿命期的最小公倍数进行重置,通过重置使两个项目达到相同的年限,比较净现值的大小
共同年限法
1. 项目重置假设在部分技术进步较快的领域不成立;2. 未考虑严重通货膨胀导致重置成本上升;3. 未考虑长期竞争可能导致项目净利润下降,甚至被淘汰。
共同年限法或等额年金法的缺点
1. 互斥项目决策的实质在于选择最优方案,因此应当选择带来经济效益最大的方案2. 项目寿命期相同:应以净现值法结论优先3. 项目寿命期不同:等额年金法、共同年限法
两个互斥项目的初始投资额不一样,但项目寿命期一致时,在权衡时应选择净现值高的项目
两个互斥项目的初始投资额不一样,但寿命期一样,在权衡时选择内含报酬率高的项目
互斥项目决策命题角度:项目决策
按现值指数对全部项目进行排序,在资本总量约束下寻找净现值最大的组合;仅适用于单一期间的资本分配,不适用于多期间的资本分配问题
总量有限时的资本分配(相当于投资组合的互斥决策)命题角度:项目决策
投资项目决策(多个投资项目决策)
最大最小法:根据各变量的预期值计算基准净现值,并使用控制变量法逐步测定每个变量使净现值为零的临界值敏感程度法:根据各变量的预期值计算基准净现值,并使用控制变量法逐步测定每个选定变量的敏感系数评价:一方面,由于变量通常是联动变化的,因此敏感分析所要求的控制变量法不现实;另一方面,每次测算仅能提供一系列分析结果,但是无法给出每个数值发生的可能性。
敏感分析的方法
专题五 投资决策
有负债企业价值=无负债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
有负债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无负债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有负债企业股权资本成本=无负债企业股权资本成本+风险溢价
无风险利率
债务资本成本
与负债权益比成正比例变动,线性增加
风险溢价
无最优资本结构
最优资本结构
无税MM理论
有负债企业价值=无负债企业价值+债务利息抵税收益现值
随负债比重的增加,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下降
税后无风险利率
随负债权益比成正比例变动,线性增加,增加幅度<无负债企业增加幅度
当全部融资来源负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小,资本结构最优,企业价值最大
有税MM理论
MM理论
有负债企业价值=无负债企业价值+债务利息抵税收益现值 - 财务困境成本现值
随负债比重的增加,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先下降后增加
当债务利息抵税收益现值的增量=财务困境成本现值的增量时,企业价值最大,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小,资本结构最优
权衡理论
有负债企业价值=无负债企业价值+债务利息抵税收益现值 - 财务困境成本现值+债务代理收益现值 - 债务代理成本现值
投资不盈利或高风险项目,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减损企业价值
投资过度
放弃净现值为正的项目,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减损企业价值
投资不足
股东和债权人冲突
投资不盈利或高风险项目,损害股东的利益,减损企业价值
股东和经理人冲突
代理理论
先内源融资(可动用的金融资产,留存收益的增加)后外源融资,进行外源融资时,根据风险程度的差异,优先考虑债务融资(先普通债券后可转换公司债券),不足时再考了权益融资
优序融资理论
根据MM理论,在不考虑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 高低与资本结构无关,仅取决于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
筹资决策相关理论——资本结构理论命题角度:资本结构理论观点判断
营业收入、成长性、资产结构、盈利能力、管理层偏好、财务灵活性、股权结构等
内部因素
税率、利率、资本市场、行业特征等
外部因素
(1)收益与现金流量波动较大的企业要比现金流量较稳定的类似企业的负债水平低(2)成长性好的企业因其快速发展,对外部资金需求量比较大,要比成长性差的类似企业的负债水平高(3)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因其内源融资的满足率较高,要比盈利能力较弱的类似企业的负债水平低(4)一般性用途资产比例高的企业因其资产作为债务抵押的可能性较大,要比具有特殊用途资产比例高的类似企业的负债水平高(5)财务灵活性大的企业要比财务灵活性小的类似企业负债能力强
相关结论
筹资决策相关理论——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黑马考点: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默写
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应当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
总体原则
(1)前提:不考虑各种融资方式在数量与比例上的约束以及财务风险差异(2)方法:计算各种基于市场价值的长期融资组合方案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3)决策:选择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方案
测算过程简单,方法便捷
资本成本实际确定起来比较困难,并且如果仅比较资本成本,难以区别不同的融资方案间的财务风险因素差异
评价
资本成本比较法
不同融资方案下,计算每股收益(EPS)相同时所对应的息税前利润(EBIT)比较在企业预期盈利水平下不同融资方案的每股收益(EPS)
1、股:现有股数+新增股数(如有)
2、利:现有利息及税后股息+新增债务利息(如有)+新增税前股息(如有)
3、无差别点EBIT=(大股×大利 - 小股×小利)÷(大股 - 小股)
4、决策
注意①新账老账一起算,利息、股数、息税前利润均为:原有的+本次筹资新增的 ②优先股股息要翻税前
简易方法
方法
预计公司总的息税前利润>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的息税前利润时→运用债务筹资能够获得较高的每股收益
预计公司总的息税前利润<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的息税前利润时→运用权益筹资能够获得较高的每股收益
决策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为管理层解决在某一特定预期盈利水平下的融资方式选择问题,提供了简单的分析方法
没有考虑风险因素,即只有在风险不变的情况下,每股收益的增长才会直接导致股东财富上升,但通常随着每股收益的增长,风险也会加大。如果每股收益的增长不足以补偿风险增加所需的报酬时,尽管每股收益增加,股东财富仍然会下降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
计算企业的市场价值V,等于其股票的市场价值S加上长期债务的价值B再加上优先股的价值P
股票的现值=企业未来的净收益按股东要求的报酬率折现
长期债务和优先股的现值=账面价值=面值
V=S+B+P
选择能使企业价值最大的融资方案,此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也最小
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不一定是使每股收益最大的资本结构,而是使市净率最高的资本结构(假设市场有效)假设股东投资资本和债务价值不变,该资本结构也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资本结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也最低
其他结论
企业价值比较法
筹资决策相关理论——资本结构决策分析方法命题角度:资本结构决策的观点判断与简单计算
在某一固定成本比重的作用下,由于销售额一定程度的变动引起息税前利润产生更大程度变动的现象被称为经营杠杆效应
含义
(1)经营杠杆系数越大,表明经营杠杆作用越大,经营风险也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表明经营杠杆作用越小,经营风险也越小(2)控制方法:企业管理层在控制经营风险时,不应仅考虑固定成本的绝对量,更应关注固定成本与盈利水平的相对关系企业一般可以通过增加营业收入、降低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使经营杠杆系数下降,降低经营风险,但这往往要受到条件的制约
经营杠杆
在某一固定的债务与权益融资结构下由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引起每股收益产生更大变动程度的现象被称为财务杠杆效应。
(1)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表明财务杠杆作用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表明财务杠杆作用越小,财务风险也越小(2)控制方法:企业管理层在控制财务风险时,不应仅考虑负债融资的绝对量,更应关注负债利息成本与盈利水平的相对关系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负债,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财务杠杆
经营杠杆系数衡量营业收入变化对EBIT的影响程度,而财务杠杆系数则衡量EBIT变化对EPS的影响程度。联系起来衡量考察营业收入的变化对EPS的影响程度,即两种杠杆效应的叠加,称为联合杠杆效应
(1)联合杠杆系数越高,整体风险越大。(2)控制方法:为控制某一联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应当反向搭配,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组合。
联合杠杆
1、如果没有固定性经营成本,则不存在经营杠杆效应2、经营杠杆的大小是由固定性经营成本和息税前利润共同决定的3、如果经营杠杆系数为1,表示不存在经营杠杆效应
筹资决策相关理论——杠杆效应
(1)没有固定利息负担(2)没有固定到期日(3)财务风险小(4)能增加公司的信誉(5)筹资限制较少(相对于债,例如债募集来的资金有些只用用于特定用途)
(1)资本成本较高(2)可能会分散控制权(3)较大的信息披露成本(4)股票上市会增加公司被收购的风险
普通股筹资的特点命题角度:普通股筹资特点的观点判断
遵循公平、公正等原则,必须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同次发行的股票,每股的发行条件和价格应当相同。同时,发行股票还应接受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1、发行范围广、对象多,易于足额募集资本2、股票变现性强,流通性好3、有助于提高发行公司知名度和影响力
1、手续繁杂2、发行成本高
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募集股份
公开发行
1、灵活性较大2、发行成本低
1、发行范围小2、股票变现性差
非公开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
非公开发行
以发行对象为标准划分
发行公司自己承担股票发行一切事务和发行风险,直接向认购者推销出售股票
直接发行
可及时筹足资本,免于承担发行风险
包销
可获得部分溢价,降低发行成本
代销
会损失部分溢价,发行成本较高
发行方需承担发行风险
发行公司将股票销售业务委托给证券经营机构代理分为包销和代销两种方式
间接发行
发行中是否有中介协助为标准划分
认购者必须按股票的某种发行价格支付现款,方能获得股票 的一种发行方式,比如公开增发、配股和定向增发等
有偿增资发行
认购者不必向公司缴纳现金就可获得股票的发行方式,比如 分配股票股利、资本公积或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等
无偿增资发行
发行公司向原股东发行新股时,仅让股东支付发行价格的一 部分就可获得一定数额股票的发行方式,比如股东认购面额 为100元的股票,只需支付50元即可,其余部分由资本公积或 留存收益转增
搭配增资发行
以发行股票能否带来现款为标准
发行方式的分类
普通股的发行方式
向原普通股股东按其原持股比例、以低于市价的某一特定价格配售一定数量新发行股票的融资行为
①不改变原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和享有的各种权利②因发行新股将导致短期内每股收益稀释,通过折价配售的方式可以给老股东一定的补偿③鼓励老股东认购新股,以增加发行量④全部认购——当所有股东都参与配股,所有的股东财富不变⑤部分认购——放弃认购的老股东财富减损=参与认购老股东财富增加,所有股东总财富不变
目的
股数:配股前 配股数×比例价格:配股前 配股价配股除权参考价=上下相乘相加再除上
配股除权参考价=(配股前股票价格×配股前股数+配股价×配股数×参与配股比例)÷(配股权股数+配股数×参与配股比例)
配股权价值=(配股前股票价格 - 配股除权参考价)÷参与配股比例
配股一般采取网上定价发行的方式,配股价格由主承销商和发行人协商确定
配股权是一种看涨期权,执行价格等于配股价格,若配股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只能表明配股权是实值期权,老股东的财富变化还取决于其参与配股的情况
当所有股东都参与配股,所有的股东财富不变放弃认购的老股东财富减损=参与认购老股东财富增加,所有股东总财富不变
每股配股权价值=(配股除权参考价-配股价格)÷购买一股新股所需的原股数 =(配股前股价-配股除权参考价)÷参与配股比例
配股
①发行对象:没有特定的发行对象,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均可以认购 ②认购方式:通常为现金认购(公开增发通常都是为了钱)
公开增发
①发行对象:主要针对机构投资者(财务投资者、战略投资者)与大股东及关联方②认购方式:不限于现金,还包括股权、债权、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非现金资产 (定向增发不一定是为了钱,也可能是为了资产重组或者引进长期战略投资等)
非公开增发(定向增发)
增发新股
1、股权再融资会降低资产负债率,并可能会使资本成本增大; (权益增加,增加了股权资本成本)2、如果股权再融资有助于目标资本结构的实现,增强企业的财务稳健性,降低债务违约风险,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增加企业价值
在企业运营及盈利状况不变的情况下,采用股权再融资的形式筹集资金会降低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并降低净资产报酬率
财务状况
控股股东只要不放弃认购的权利,就不会削弱控制权
由于会引入新的股东,股东的控制权受到增发认购数量的影响
(1)若对财务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增发,一般不会对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形成威胁(想一些专家发股,不会有威胁)(2)若面向控股股东的增发是为了收购其优质资产或实现集团整体上市,则会增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向老人家发股,增强股东的控制权)
非公开增发(定增)
控制权
股权再融资对企业的影响黑马考点:股权再融资对企业影响的观点判断
筹资方式——股权再融资
筹资方式选择——普通股筹资
一般性保护条款
贷款专款专用、不准企业投资于短期内不能收回的资金项目、限制企业高级职员的薪金和奖金总额、要求企业主要领导人在合同有效期内担任领导职务、要求企业主要领导人购买人身保险
特殊性保护条款
保护性条款
筹资速度快;借款弹性好
财务风险较大;限制条件较多
评价命题角度:各类债务筹资方式优缺点的观点判断
长期借款筹资
筹资规模较大;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发行成本高;信息披露成本高;限制条款多
分批偿还、一次偿还
到期偿还
①只有在企业发行债券的契约中明确规定了有关允许提前偿还条款,企业才可以进行此项操作②提前偿还所支付的价格通常要高于债券的面值,并随到期日的临近而逐渐下降③具有提前偿还条款的债券可使企业融资具有较大的弹性:当企业资金有结余时,可提前赎回债券;当预测利率下降时,也可提前赎回债券,而后以较低的利率来发行新债券
提前偿还
①这种偿还条款一般在发行时便订立,主要是给予持有人以延长持有债券的选择权
指将较早到期的债券换成到期日较晚的债券,实际上是将债务的期限延 长。常用的办法有两种:一是直接以新债券兑换旧债券;二是用发行新债券得到的资金来赎回旧债券
转期
指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债券可以按一定的条件转换成发行公司的股票
转换
滞后偿还的两种形式
滞后偿还
债券偿还
长期债券筹资
筹资方式选择——长期债务筹资
债权人的资金风险小于股东,债务资本成本一般低于股权资本成本,且不会分散控制权
债务筹资需根据约定时间还本付息,从而形成了企业固定的财务负担
与普通股筹资相比
可以解决企业长期资金的不足,且由于归还期长,债务人还债压力或风险相对较小
筹资成本一般高于短期债务,且常伴随较多限制性条件以保证及时足额还本付息
与短期债务筹资相比
长期债务筹资的特点命题角度:各类债务筹资方式优缺点的观点判断
比股东优先、比债权人落后
利润分配优先,剩余财产分配优先
表决权落后
特点
债券<优先股<普通股
不支付股利不会导致公司破产;没有到期期限,不需要偿还本金
优先股股利不可以税前扣除(税收劣势),但投资者购买优先股所获股利免税(税收优势),如果两者可以抵消,则使优先股股息率与债券利率趋于一致
与债券相比
发行优先股一般不会稀释股东权益
优先股的股利通常被视为固定成本,会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并进而增加普通股的成本
与普通股相比
优先股
与优先股类似永续债作为具有一定权益属性的债务工具,也是一种混合筹资工具。虽然永续债具有一定的权益属性,但是其投资者并不能向普通股股东一样参与企业决策和股利分配。永续债持有者除公司破产等原因外,一般不能要求公司偿还本金,而只能定期获取利息。如果发行方出现破产重组等情形,从债务偿还顺序来看,大部分永续债偿还顺序在一般债券之后,普通股之前
永续债筹资
认股权证:公司向股东发放的一种凭证,授权其持有者在一个特定期间以特定价格购买特定数量的公司股票
①均以股票为标的资产,其价值随股票价格变动; ②均在到期前可以选择执行或不执行,具有选择权; ③均有一个固定的执行价格
相同点
认股权证:新发的股票(一级市场)看涨期权:流通的股票(二级市场)
标的来源
认股权证:有稀释效应看涨期权:无稀释效应
稀释效应
认股权证:期限长,10年甚至更长看涨期权:期限短,通常几个月
期限
认股权证:不适用BS模型看涨期权:适用BS模型
BS模型适用
认股权证:实物交割看涨期权:净额结算
交割方式
不同点
认股权证vs看涨期权
认股权证
纯债价值:利息及本金现值
认股权证价值:行权净收入现值(股票市价-行权支出)
附认股权证债券价值=纯债价值+认股权证价值
价值
令发行价格=附认股权证债券价值,利用插值法求解对应的折现率(计算出的是税前)
合理区间:债务市场利率<i<税前普通股成本
筹资成本(或内含报酬率)
1、一次发行,两次融资(发行债券、发行股票)2、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代价是潜在的股权稀释
1、灵活性较差,相对于可转换债券,发行人一直都有偿还本息的义务,由于没有赎回条款和强制转股条款,市场利率大幅度降低时,发行人需要承担一定的机会成本2、如果股票市价远远高于执行价格,原股东也会受到较大损失3、承销费用高于债务融资
为了低成本发行债券,附带期权
本质
高速增长的小公司,有较高的风险,直接发行债券需要较高的票面利率
适用性
附认股权证债券的筹资成本应低于公司直接增发普通股的筹资成本,否则无法对筹资人有利
附认股权证债券可以吸引投资者购买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的长期债券
使用附认股权证债券筹资的主要目的是当认股权证执行时,可以以高于债券发行日股价的执行价格给公司带来新的权益资本
附认股权证债券的发行者,主要目的是发行债券而不是股票,是希望通过捆绑期权吸引投资者以降低利率
附认股权证债券
1、转换是一种期权,持有人可选择转换,也可选择继续持有债券。2、与认股权证不同,这种转换只是负债转换为普通股,并不增加额外的资本,而认股权会带来新的资本
可转换性
1、转换发生时投资者为取得普通股每股所支付的实际价格2、转换价格通常比发行时的股价高出20%~30%
转换价格
债权人将一份债券转换成普通股可获得的股数,转换比率=债券面值÷转换价格
转换比率
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份的起始日至结束日的期间,超过转换期后将不再具有转换权,自动成为不可转换债券(或普通债券)可转债的转换期可以与债券的期限相同,也可以短于债券的期限;根据规定,自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后方可转换为公司股票,转股期限由公司根据可转债的存续期限及公司财务状况决定
转换期
不可赎回期:设立目的在于保护债券持有人的利益,防止发行企业通过滥用赎回权,促使债券持有人及早转换债券
赎回期:赎回期安排在不可赎回期之后,不可赎回期结束之后,即进入可转换债券的赎回期
赎回价格:一般高于可转换债券面值,两者之差为赎回溢价,赎回溢价随债券到期日的临近而减少
赎回条件:分为无条件赎回和有条件赎回
发行企业可以在债券到期日之前提前赎回债券的规定
设置赎回条款是为了促使债券持有人转换股份,因此又被称为加速条款;同时也能使发行公司避免市场利率下降后,继续向债券持有人按较高的债券票面利率支付利息所蒙受的损失
赎回条款
在发行公司的股价达到某种恶劣程度时,债券持有人有权按照约定的价格将可转换债券卖给发行公司的有关规定设置回售条款是为了保护债券投资人的利益,使他们能够避免遭受过大的投资损失,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回售条款
在某些条件具备之后,债券持有人必须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票,无权要求偿还债券本金的规定设置强制性转换条款,是为了保证可转换债券顺利地转换成股票,实现发行公司扩大权益筹资的目的
强制性转换条款
主要条款
底线价值=max(纯债价值,转换价值)
纯债价值=利息现值+本金现值
转换价值=每股股价×转换比率
可转债价值=底线价值+时间溢价(等待的价值,无法测算)
不可赎回期
可转债价值=max(赎回价值,转换价值)
可赎回期
令发行价格=可转债的市场价值,利用插值法求解对应的折现率
筹资成本(内含报酬率)
(1)与普通债券相比,可转债使得公司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取得资金(2)与普通股相比,可转债使得公司取得了以高于当前股价出售普通股的可能性
(1)股价上涨风险:虽然可转债的转换价格高于其发行时的股价,但如果转换时股价大幅上涨,公司只能以较低的固定转换价格换出股票,会降低公司的股权筹资额;(2)股价低迷风险:发行可转债,如果股价没有达到转股所需要的水平,可转债持有者没有如期转换普通股,则公司只能继续承担债务。在订有回售条款的情况下,公司短期内集中偿还债务的压力会更明显(3)筹资成本高于普通债券:尽管可转债的票面利率比普通债券低,但是加入转股成本之后的总筹资成本比普通债券要高
认购股份时增加新资本
资本变化
灵活性差
灵活性
目的是发行债券,只是利率偏高,希望捆绑期权吸引投资者以降低利率
适用情况
承销费用介于债务与普通股之间
发行费用
认购不会改变债务现金流,现金流从发行开始,到债券到期日止
债务现金流
转换时不增加新资本
灵活性强
目的是发行股票,只是当前股价偏低,通过转股实现较高的发行价
承销费用类似纯债券
从发行开始到转换截止
可转债
可转债与附认股权证债券的区别
可转换债券
各类筹资优缺点对比
筹资方式选择——混合筹资命题角度:各类混合筹资方式相关结论的观点辨析
专题六 筹资决策
投资者不关心公司股利的分配,对股利和资本利得没有偏好,股利支付率不影响公司价值
公司价值完全由其投资政策及其获利能力所决定,公司的盈余在股利和保留盈余之间的分配并不影响公司的价值
股利无关论
股利支付率越高,股利收益税>资本利得税→低现金股利支付率政策
不考虑股票交易成本(低现金股利支付率政策)
当资本利得税+股票交易成本>股利收益税→高现金股利支付率政策
存在股票交易成本(高现金股利支付率政策)
税率差异,即“股利收益税率”和“资本利得税率”
股利收益纳税在收取股利时
资本利得纳税在股票出售时
时间差异,支付税金的时间上的差异(低现金股利支付率政策)
持有股票将延迟资本利得纳税时间,可以体现递延纳税的时间价值(即企业应采取低现金股利支付率政策)。
税差理论
边际税率高的投资者→偏向于低股利支付率的股票边际税率低的投资者→偏向于高股利支付率的股票
客户效应理论
投资者更偏好于现金股利而非资本利得,倾向于选择高股利支付率的股票
“一鸟在手”理论
债权人希望低股利支付率政策通常在借款合同的约束性条款中对企业发放股利的水平进行制约
股东与债权人
股东希望高股利支付率政策有利于抑制经理随意支配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也有利于满足股东的股利收益预期
经理与股东
中小股东希望高股利支付率政策以防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害
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
股利支付率提高:前景良好,业绩增长、股价上升
股利支付率降低:预计衰退,股价下降
一般情形
股利支付率提高:无好项目,成长性趋缓甚至下降,股价应下降
股利支付率降低:增加留存为新项目融资,前景好,股价应上升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
信号理论
股利相关论
股利理论命题角度:股利理论的观点判断
在公司有着良好的投资机会时,根据一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先从盈余当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予以分配
(1)优点: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2)缺点:股利发放额每年随投资机会和盈利水平的波动而波动,不利于投资者安排收入与支出
剩余股利政策
固定股利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是企业将每年派发的股利固定在某一特定水平或是在此基础上维持某一固定增长率从而逐年稳定增长
(1)优点:①稳定的现金股利向市场传递着公司经营业绩正常或稳定增长的信息,有利于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从而使公司股价保持稳定或上升②有利于投资者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2)缺点:①股利支付与盈余相脱节②不能像剩余股利政策那样保持较低的资本成本
固定股利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
公司确定一个股利占盈余的比率,长期按此比率支付股利的政策
(1)优点:使股利与公司盈余紧密地配合,以体现多盈多分、少盈少分、无盈不分的原则(2)缺点:各年的股利变动较大,极易造成公司不稳定的感觉,对稳定股票价格不利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公司一般情况下每年只支付一个固定的、数额较低的股利;在盈余较多的年份,再根据实际情况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额外股利并不固定化,不意味着公司永久地提高了规定的股利支付率
具有较大灵活性;使一些依靠股利度日的股东每年至少可以得到虽然较低但比较稳 定的股利收入,从而吸引住这部分股东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命题角度:股利政策类型的判断命题角度:股利政策优缺点的默写或观点判断
专题七 利润分配
财务成本管理专题知识点汇总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