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税收原则
2022-06-12 14:11:3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王玮第四版税收学原理第三章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税收原则的重要地位
税收正式制度安排是否合理的判断标准,税制改革的航向标
税收原则理论的演变
亚当斯密
平等原则
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缴纳税赋,以维持政府(以从政府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多少为标准,而不是以身份地位特殊而享有免税权)
确定原则
不得随意变更,完纳日期、数量、金额都应该让所有人十分清楚,实质是要求以法律为准绳
便利原则
征税日期、方法、地点、形式上都要给予纳税者最大便利
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要求政府在征税过程中取得的实际收入额与纳税人缴纳的数额之间的差距越小越好,税务部门征税时所耗的费用应减小到最低程度。
阿道夫瓦格纳
财政政策原则
收入充分原则
从保证财政收入充足的角度看,应选择税源充足、收入及时的税种
收入弹性原则
要求税收能够适应政府财政的需要的变化而相应地增减
国民经济原则
慎选税源原则
税源选择适当,避免伤害税本,以所得税为源最好
慎选税种原则
尽量选择税收负担难以转嫁或者转嫁方向较为明确的税种,以解决税收负担的合理分配问题,并不过多的影响市场活动的效率
社会正义原则
普遍原则
不因身份特殊而不征税,但是对于低收入者应当给予适当照顾
平等原则
按负担能力来征税
税务行政原则
确实原则
税收法律要简明确实,纳税数额、时间地点等应事先确定下来,不得随意变更。
便利原则
马斯格雷夫
财政、公平、效率、稳定、有效管理、节省原则
税收的财政原则
充裕原则
(基本):通过税收获得的财政收入能够充分满足一定时期财政支出的需要
税收的充裕原则 AB生产可能性曲线 μ社会无差异曲线
如何实现充裕原则?
① 政府要选择 税基 宽广、 税源 充沛、 收入确实的 税种作为 主体税种。
② 税率 应适当,过高的税率有时非但不能增加税收收入,反而有可能减少税收收入。
③ 要 严格税收征管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税收减免。
充裕原则并不意味着税收收入越多越好,应以 社会福利最大化 为标准,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的角度来评判税收收入的规模。
① 政府要选择 税基 宽广、 税源 充沛、 收入确实的 税种作为 主体税种。
② 税率 应适当,过高的税率有时非但不能增加税收收入,反而有可能减少税收收入。
③ 要 严格税收征管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税收减免。
充裕原则并不意味着税收收入越多越好,应以 社会福利最大化 为标准,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的角度来评判税收收入的规模。
弹性原则
税收收入应当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增长,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财政支出需要,满足长期的公共产品和私人配置效率
子主题
税收弹性系数
当E<1时为缺乏弹性,税收增长速度小于经济增长速度;当E=1时,表示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当E>l时为富有弹性,税收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增长速度。当E=0时税收对经济增长无反应
好的税收制度应当使税收收入富有弹性,以便无需通过经常调整税基、变动税率或者开征新的税种,就可以使得财政收入能与日益增加的国民收入同步或更快地增长,从而保证不断增长的财政支出的需要。
税收的公平原则
受益原则
内涵
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承担的税收负担,应当与其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中的受益程度保持一致。
分类
① 一般受益原则:每个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应当与他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相一致。
② 特定受益原则:受益原则难以普遍实行,只限于某些特定的场合。
③ 间接替代征收原则:直接衡量纳税人从某种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得到多少利益,存在技术上的困难,所以在许多场合下,人们都以间接替代的方式来实现受益原则。
② 特定受益原则:受益原则难以普遍实行,只限于某些特定的场合。
③ 间接替代征收原则:直接衡量纳税人从某种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得到多少利益,存在技术上的困难,所以在许多场合下,人们都以间接替代的方式来实现受益原则。
意义
- 既考虑了政府为什么要征税,又考虑了政府财政支出地用途,保证了政府以最低的成本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可评估税收负担分配与整个税收支出结构
局限
① 收益水平难以衡量② 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如社会保障服务)的受益人主要是低收入群体,这些受益人支付能力低,甚至没有支付能力相当大程度上收到了公共产品和服务所固有的共同消费性特征的限制
支付能力原则
内涵
(量能课税原则):要求按照纳税人的支付能力或者负担能力来分担税收,支付能力大者多纳税,支付能力小者少纳税,支付能力相同者负担相同的税收,支付能力不同者负担不同的税收。
分类
客观说
收入:收入体现了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对经济资源的支配权,它决定了纳税人在特定时期内的增添财富或增加消费的能力。
财产:纳税人可以利用既有的财产来获取收入,纳税人通过遗产的继承或财产的获赠而增加的财富拥有量,同样可以增强其支付能力。
消费支出:消费支出体现着纳税人对经济资源的实际使用或占有。
主观说
绝对均等牺牲标准:(不同纳税人牺牲的总效用量应是相等的)应用:边际效用不变的有人头税。边际效用递减的是高收入者多纳,低收入者少纳
比例均等牺牲标准:(不同纳税人因纳税牺牲的效用量与纳税前的总效用量之比应当是相等的)应用:边际效用恒等不变的征税方式是比例税率,边际效用递减的征税方式是累进税率
边际均等牺牲标准:(每个纳税人纳税的最后一个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应当是相等的,此时全社会来看各纳税人因纳税而受到牺牲的总量是最小的)
比例均等牺牲标准:(不同纳税人因纳税牺牲的效用量与纳税前的总效用量之比应当是相等的)应用:边际效用恒等不变的征税方式是比例税率,边际效用递减的征税方式是累进税率
边际均等牺牲标准:(每个纳税人纳税的最后一个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应当是相等的,此时全社会来看各纳税人因纳税而受到牺牲的总量是最小的)
税收的效率原则
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
税收的超额负担
政府征税导致纳税人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所取得的税收收入的部分,具体可以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净损失来衡量。
税收超额负担
产生原因
大部分税收征收都是选择性的,相对价格发生改变,干扰市场决定的消费决策和生产决策,进而使市场正常资源配置的效率受到损害,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配置状态
说明
税收效应
收入效应
政府征税使经济活动主体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从而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所导致购买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根本原因)
在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因商品相对价格变动,改变了经济活动主体原先的选择从而影响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
ps
并不是每种税种都会产生超额负担,比如总额税一次付总税,只产生收入效应。每个人交同样数额的税,纳税人的任何经济活动都不会影响纳税义务的变化,因而总额税不会影响纳税人的经济决策,也不会产生超额负担或经济效率损失
影响因素
需求弹性(正相关)
税率
一般而言,税率提高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增加;但是当税率超过一定限度时,税率的提高会因税收超额负担急剧上升, 或者说税收扭曲效应扩大,损害税基,从而不仅不会增加税收收入,反而会使税收收入减少。著名的拉弗曲线就表示了这一原理。
税收中性与非中性
税收中性
尽量避免经济活动主体因纳税而遭受的额外负担,而且税收使各种经济活动所发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税收非中性
政府积极通过税收手段改变生产者的生产决策和消费者行为
税收对负外部性的校正
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要求政府能够减少或者消除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不利影响
注:经济的外部性: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非市场化的影响,例如某成员从事经济活动的成本和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
注:经济的外部性: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非市场化的影响,例如某成员从事经济活动的成本和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
子主题
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
征税成本:包括日常行政事务所需要的费用,购置固定资产支出,工资薪金支出。所得税的征税成本>商品税
. 纳税人的奉行成本:履行纳税义务中发生的各种费用(隐蔽且计算困难)
解决办法:
① 税收制度明确具体
② 简化税收制度和征管程序
③ 采取先进的征管手段,改进工作办法
① 税收制度明确具体
② 简化税收制度和征管程序
③ 采取先进的征管手段,改进工作办法
需求弹性与税收超额负担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