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顾斐)
2023-02-03 21:13:22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顾斐言语理解课程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基础信息(40题 30~35分钟 错5~8题)
答题目标:40题 30~35分钟 错5~8题
读题方法:学会跳读,不要逐字逐句的读
文段中有很多数字的时候,数字句可省略
做题顺序:看问题确认题型——读题干——选答案
正确答案的标志:精简压缩/同义替换
干扰选项的设置:
1.无中生有:貌似非常有道理的无关选项
2.概念混搭: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杂糅在一起
3.曲解文意:各种偷换,如概念、主体、时态偷换等等
实战技法
1.分布解题法(看问题确认题型——读题干——看选项)
看问题确认题型——读题干——看选项
1.具有审题意识
2.通过提问方式明确题型分类
2.替换压缩法(找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1.同义替换
2.精简压缩
3.成分分析法(找到中心词)
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
标志词
的——定语(前置)
美丽的花 花是中心词
地——状语(前置)
高兴地唱 唱是中心词
得——补语(后置)
跑得快 跑是中心词
4.背景铺垫法(背景常见段首,不重要,跳读;背景类型:时间/地点背景、XXX形势下)
1.背景常出现在段首,引出下文重点,故背景不重要。
2.背景的类型:
(1)时间/地点状语:近年来、改革开放以来、明清之际、建国初期、目前、日前、当下;在美国、在中国北方
(2)分析形势:随着……的变化/的提高/下降/紧缺/发展/日益突出等,在这样的背景/趋势/形势/情况下
5.主体排除法(选项的陈述主体要与原文保持一致)
选项的陈述主体要与原文保持一致
6.指代引导法(宏观指代多为主要观点)
文中若出现宏观指代(即指代上文的宏观内容),则该句较为重要,往往承担文段的主要观点。【注意】并非所有的代词都重要!必须是宏观指代!
7.援引观点法(结论性引导词、转折性引导词后是重点)
1.作用:为了引出之后作者的观点,重点阅读援引之后的语句
2.类型
(1)正向援引:前半句:(正如) 后半句:结论性引导词-因此、所以等
(2)反向援引:前半句:一家之言 后半句:转折性引导词-但是、然而等
一家之言:有人认为、大多数人们以为、有一种看法认为、通常认为、传统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
8.表达倾向法
1.注意把握文中的表达倾向性
2.类型
(1)积极的倾向性
(2)消极的倾向性:从表面上看、看上去、似乎、好像、所谓、遗憾的是
9.举例论证法(例子跳读;排除例子选项)
1.作用
(1)为了证明前后出现的观点,例子本身不重要,可以略读或快速浏览
(2)围绕例子的选项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2.类型
(1)显性:比如、例如、XX就是一个例证、以XX为例
(2)隐性:数据、年份、人名、地名、术语
10.反面论证法(找/倒推正面观点)
1.作用:为了说明正确观点的权威性与合理性
1.类型
(1)正+反:不看反面论证,直接看之前(否则、不然等词)
(2)(正)+反:通过反面论证推出正面观点(如果不…那么不;如果没有…那么没有)
11.原因推断法(借原因寻找主题句;原因跳读;排除原因选项)
解释原因的目的是证明结论或观点的正确性,可以通过原因的位置来寻找前后的主题句
原因本身并不重要,因此阅读时要快速浏览
围绕原因进行表述的选项属于干扰项
12.标点符号法
冒号、破折号:解释说明
分号、顿号:引导并列关系
双引号:(1)援引观点;(2)强调特称;(3)反语讽刺
括号:补充说明
问号:
(1)设问引出话题
(2)反问表达态度的倾向性
(3)疑问表达不确定性,可能带有倾向性
13.选项差异法(二选一,看选项差异,找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做题二选一时,首要工作就是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
从而快速判断哪个选项是对原文的替换与压缩
14.排同求异法(排除意思相近选项;矛盾选项中可能有答案)
排同法:四个选项中几个选项若表述意思相同或十分相近,则予以排除
求异法:在讨论话题与原文一致的前提下,答案很有可能在一对互相矛盾的选项中
15.相对绝对法(通常绝对化表述不是正确答案;不确定性表述是正确答案)
通常过于绝对化的选项不是正确答案,如“都”“所有”“一切”“任何”“完全”“永远不”“绝对“”各个”“总是”“一定”“全部”“不可能”“必将”等
通常相对、部分、不确定的表述是正确答案,如“可能”“也许”“大概”“通常”“往往”“一般”“未必”“是否”等
片段阅读
1.主旨概括题
【辨别标志】
这段话主要讲述(谈论、强调、说明、阐述、阐明、分析、介绍等)的是?
这段文字的主旨、关键词、中心议题、旨在说明?
这段文字概括(复述、归纳、总结)最准确的是?
【做题原则】
找主题句
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优选忠于原文的选项
【解题技巧】
宏观(行文脉络/文章结构)+微观(关联词语/逻辑标志)
【逻辑标志】
转折:虽然……但是,其实
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
虽然=尽管=虽说=固然
因果:因为……所以
因为=由于
所以=因此=因而=可见=看来=导致=造成=使得=致使=总之=故而=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概而论之
【特殊格式】之所以……是因为
递进:不但……而且
不但……而且,不但……而且……甚至
不但=不单=不仅=不独=不只=不光
而且=并=并且=也=还
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
必要条件:(只有)……才
显性:只有=必须=需要=应该=应当=务必=除非=如何=怎样等
隐性:才
【转换格式】只有A,才B=B必须A=不A则不B=A是B的必要条件(必备要素、不可或缺、必不可少、前提、基础、保证、保障)=B以A为必要条件
并列:既……又,与此同时
1.表示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
单用:而=又=同样=同时=与此同时=另外=此外=再说=并且=加上等
双用:也……也;又……又;既……又;一边……一边;有的……有的;一方面……另一方面
2.表示两种相反或相对的情况
不是……而是;有的……有的
【表现形式】
1.关联词语
2.标点符号:顿号、分号、逗号(句式一致)
3.表达并列内容的分句关系(隐性并列,藏于句中)
【行文脉络】
【行文脉络的类型】
1.总分总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举例论证-解决问题
点明观点-阐述原因/举例论证-重申观点
2.总分
提出观点-解释说明
提出观点-举例论证
3.分总
4.分总分
阐述现状/背景铺垫+观点对策+举例论证/解释说明/反面论证
【行文脉络的使用】
总论点中关联词重要,但并非总在首尾句
分论点中关联词不重要,常为现状阐述或解释说明
【特殊题型】
1.无关键词,需归纳概括
(1)重现关键词:重复、主体
(2)整体概况法
2.提问方式变化,方法依旧
(1)关键词语类
(2)其他提问类
2.意图判断题
【辨别标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阐明/强调的是?
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表达/说明的是?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
这段话告诉我们?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推出的是?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做题原则】
1.通读原文,把握文段重点
2.优选对作者的目的、意图、出发点
3.次选主旨类型的答案
4.排除过度引申、表意肤浅、不符合生活规律和社会主旋律的选项
【载体分类】
1.社会现象类
1.消极社会问题-针对现象找对策或针对原因提对策
2.积极/中性社会问题-总结归纳文段传达的观点
2.故事寓言类
1.寓意主题往往在故事3/4处的结尾有所反映,常有“于是、后来”等词引出故事的高潮
2.寓意选项要与文段紧密相关
3.排除选项
1.表意肤浅,不深刻的选项
2.表达内容过于绝对的选项
3.表达内容不符合客观实际、生活常识或者社会主旋律的选项
4.意图判断主旨化-两个并非,一个标准
【两个并非】
1.并非呼吁的声音一定选-避免过度引申
2.并非原文出现的文字一定不选-主旨化
【一个原则】
把握作者说话的目的、意图
3.标题填入题
【辨别标志】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做题原则】变型的主旨概括题+文体风格
新闻类:提炼导语的主干部分
说明文:提炼说明对象的主要内容
议论文:寻找论点,即对策(陈述现状或阐述原因并非标题)
故事、散文、游记和其他——概括性、趣味性
4.细节理解题
【辨别标志】
下列说法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表述符合/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下列理解正确/有误的一项是?
【做题原则】
典型的细节理解题
对应原则
错误选项的特点:
(1)无中生有
(2)曲解文意
【曲解文意-偷换类型】
1.偷换时态
已然性时态:已、已经、曾经、了、过、虽然…但是等
未然性时态:将、要、立即、马上、如果、即使…也等
进行式时态:正、正在、在…中、着、现在等
2.偷换数量
较多量:较多、很多、许多、大量、大部分、大多数、广泛、一片、不少等
较少量:较少、很少、少量、少部分、少数、少许、不多等
中间量:某些、一些、部分
3.偷换逻辑关系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混淆
因果倒置
并列混淆为条件或因果关系
4.偷换概念/话题
5.偷换确定性表述与不确定性表述
不确定性表述:预测、断言、推测、可能、未必、也许、大概、大约等
常见于科技说明文
(3)概念混搭
正确答案的特点:
(1)原文部分语句的复述
(2)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对于主旨化的细节理解题
正确表述是对于整个文段的归纳概括
错误表述是对于原文句子的偷换和曲解
变型的细节理解题
(1)原因考察类:属于原因/不属于原因
了解文段陈述的状况,然后根据”因为、由于、之所以…是因为“、”因此、所以“等词去判断
(2)目的考察类:主要是为了满足/主要作用/其目的是
寻找”为了、目的是、其作用为、结果是“等标志词
(3)特点考察类:最突出的特点/区别主要体现在/根本差异是
对比陈述主体特征,进行归纳概括
(4)信息推断类:提问方式差异较大
根据提问方式进行特定语句寻找
5.态度观点题
【辨别标志】
作者支持的观点是?
作者认为XXXX有无道理/是否正确?
作者对XXXX的态度是?
符合作者观点/原意的一项是?
下列说法与文章作者态度不符合的是?
【做题原则】
1.明确观点:提炼引导词+抓住关联词(笔者认为、XX认为、我希望等)
2.隐含观点:提炼倾向性(关联词语、设问、反问、含有倾向性的词汇)
3.没有观点:仅为客观陈述或引述他人观点没有任何评价
【杂糅观点的特殊句式】
笔者认为A,至于B就见仁见智了(A有观点,B无观点)
无论A怎样,B都怎样(A无观点,B有观点)
6.词句理解题
1.词语理解题
【辨别标志】
文中”XXX“如何理解?”XXX“指的是?
【做题原则】
1.定位原文,有效利用冒号、破折号及关联词
2.根据上下文、前后句的小语境推测词语含义
3.排除字面意思的选项
2.语句理解题
【类型】
名言警句类
画线语句类
7.代词指代题
代词指代题
【辨别标志】
文中”XXX“指代的是?
【做题原则】
1.定位原文,确定代词在文中的位置
2.根据就近原则,提炼前后句中的主宾语
3.区分类型,人称代词(主语)与指示代词(宾语)
4.有效利用提问中的提示性信息(这一切、这两点、后者、这个概念)
词语指代题
【题目特征】
看似词语理解题,实则考察代词指代
【做题原则】
1.快速定位考察词语
2.观察本句中是否有代词出现,若有则是对代词指代的考查
语句表达
1.语句排序题
【辨别标志】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做题原则】
1.先看选项
2.寻头断尾+差异句判断+紧密度验证
2.判断发语词+紧密度验证
【发语词的特点】
1.原因观点、背景铺垫、设问等常为发语词
2.不适合做发语词
反面论证(否则、不然、如果没有、如果不)
补充类表述(当然、也、又等)
结论类表述(因此、所以、最终、终于)
指代类表述(这、此等)
反面论证(否则、不然、如果没有、如果不)
补充类表述(当然、也、又等)
结论类表述(因此、所以、最终、终于)
指代类表述(这、此等)
3.判断陈述主体
4.假设开头,然后排除选项
5.语义理解+紧密度判断
【关联性验证】
1.关联词搭配
2.时空顺序
3.重复词语
4.逻辑关系
2.语句衔接题
【辨别标志】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做题原则】
1.对前文进行概括总结或原因解释、补充说明
2.主体、话题、倾向性与前文一致
3.关注横线处的标点符号
3.下文推断题
【辨别标志】
作为文章的引节,该文章最有可能谈的是?
【做题原则】
重点阅读文段的后半段
正确答案应与后半段的主题保持连贯一致
读者视角,做合理预判
逻辑填空
1.实词辨析题
【做题原则】
排除选项+确认答案
排除选项
1.感情色彩:褒义/贬义;倾向性(积极/消极)
2.语义轻重
3.表达风格:语体风格;文体风格
确认答案
1.搭配范围
2.语素差异
3.词性功能
【确定答案】
搭配范围
寻找文中的提示性信息;从确定性选项入手
强调重点:近义词辨析
提炼不同的汉字,找到其基本含义
词性功能
2.成语辨析题
【做题原则】
参考实词辨析的具体方法+掌握高频成语
【命题趋势】
高频成语反复考查,具有命题上的重复性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有时喻指事物变幻之快
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会觉得很奇怪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者没有可以相比的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博大精深:理论、文化、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
根深蒂固: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相得益彰:两个人或者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引人入胜:吸引人进入美妙的境界。现在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应运而生:适应时机而产生
3.关联词辨析题
并列关系
(1)并存的分句:既…又…;又…又…;一面…一面…;一边…一边…;有的…有的…;也…也…
(2)相反相对的分句:不是…而是…;是…不是…;有的…有的…;一方面…另一方面…
承接关系
(首先)…然后…;…之后便/就/于是…
递进关系
(1)一级递进:不但…而且…;不仅…还…;不单…也…;不只…并且…;不独…还…;不但不…反而…
(2)二级递进:…甚至…;…更…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由于…以至于…;由于…因而…;总之……;可见……;看来……;综上所述……;概而言之……
转折关系(已然性时态)
(1)弱转折:其实……;实际上……;事实上……;只是……
(2)强转折:虽然…但是…;然而……;不过……;却……
让步关系(未然性时态)
即使…也…;纵然…也…;哪怕…也…
条件关系
(1)充分条件:只要…就…;有…就有…;一旦…就…
(2)必要条件:只有…才…;除非…才…;不…不…;除非…不…;必要条件是……;必须……
(3)周遍条件:不管…也…;不管…都…;无论…也…;无论…都…
(4)假设条件:如果…就…;要是…就…;假如…那么…;倘若…便…;若是…只好…;如果…那么…;假若…则…
取舍关系
(1)取前舍后:宁可…也不…
(2)舍前取后:与其…不如…
特殊题型
1.病句辨析题
五大切入点
1.含”是“的判断句
2.含”能否“的正反句
凡是有表示正反两个方面的词语出现时,都要注意是否有一面对两面的搭配不当。如”可否“、”是否“、”好坏“、”优劣“、”高低“、”强弱“等等表示相反意义的词汇组合。
3.含近义词的组合句
有”十分“和”悬殊“、”防止“和”不“、”由衷“和”发自内心“、”约“、”近“和”左右“等一系列组合连用。
4.含有多个分句的并列句
5.否定词反复叠加的肯否句
偶数的否定词表达肯定的意思,奇数的否定词表达否定的意思,反问等于一次否定
病句的类型
1.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2.句子成分残缺或多余
3.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4.中心语和修饰语搭配不当
5.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类型划分
1.句子成分残缺
2.句子成分多余
……
2.篇章阅读
【文章载体】
1.社会科学类
2.科技说明类
【做题原则】
1.带着问题选择性阅读原文
(1)先作答能够在文中快速明确定位有效信息的题目,如:词语理解题、代词指代题、语句衔接题、逻辑填空题、病句辨析题
(2)标题理解题、主旨概括题、意图判断题、细节理解题、态度观点题等题目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作答,通常要读完原文再做分析
2.关注文章、段落六大要点
(1)文章、段落的首尾句
(2)每个段落首句之间的关系
(3)转折、递进、结论、条件等关联词引出的主题句和观点
(4)标点符号引出的语句信息
分号、顿号:并列关系
双引号:反语/援引/强调
问号:设问/疑问/反问
破折号、冒号:解释说明
(5)援引中的正向援引
(6)人名、地名、数字、英文、术语、年份、书名号、括号略读
3.歧义辨析题
4.语文基础知识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