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考)
2022-06-30 10:56:25 33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1]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思维导图方式标记重点方便学习使用,可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及考研政治的学习。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
全国一盘棋,国家治理体系高效运转,彰显决策体制优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彰显举国体制优势
广泛发动人民群众,集民智汇民力,彰显动员体制优势
统筹调配力量,加强协同协力,彰显协作体制优势
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
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完善立法体制机制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废释并举,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以良法保障善治。
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
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律师制度,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保证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依法正确行使,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坚决排除对执法司法活动的干预。
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加大对严重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严格刑事责任追究。
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群众基础。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
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完善国家行政体制
以推进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优化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体制。
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执法事项。
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队伍,继续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水平。
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强有力的行政执行系统,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优化政府职责体系
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完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
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
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加强违法惩戒。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使政府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
严格机构编制管理,统筹利用行政管理资源,节约行政成本。
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
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
理顺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加强中央宏观事务管理,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
适当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事权,减少并规范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
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支持地方创造性开展工作。
按照权责一致原则,规范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
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
构建从中央到地方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
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
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
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健全破产制度。
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
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探索建立集体诉讼制度。
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
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发展新动能,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改进科技评价体系,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扩大开放,保护外资合法权益,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健全促进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
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
推动建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
完善涉外经贸法律和规则体系。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内涵
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内容
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
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
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
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
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机制,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
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合作办学。
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规范社保基金管理,发展商业保险。
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
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
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
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
坚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完善国民健康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水平。
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
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
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
优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质量。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聚焦增强人民体质,健全促进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内涵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内容
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
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
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
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
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
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
提高防范抵御国家安全风险能力,高度警惕、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内容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
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发展绿色金融,推进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完善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和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加强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执法司法制度。
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
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政策体系。
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制度。
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
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
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保护。
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国家公园保护制度。
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
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强化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控、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管理,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
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
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内涵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
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内容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
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落实各级党组织监督责任,保障党员监督权利。
重点加强对高级干部、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
强化政治监督,加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巡视巡察整改、督察落实情况报告制度。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
完善派驻监督体制机制。
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健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职能作用。
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
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
坚持权责法定,健全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制度,明晰权力边界,规范工作流程,强化权力制约。
坚持权责透明,推动用权公开,完善党务、政务、司法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建立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的反馈机制。
坚持权责统一,盯紧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压减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
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坚决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坚决破除权钱交易的关系网。
深化标本兼治,推动审批监管、执法司法、工程建设、资源开发、金融信贷、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财政支出等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促进反腐败国际合作,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加强党的领导
带头执行
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
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
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
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把握党和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不能照抄照搬他国制度模式,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提高新时代干部队伍的治理能力
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持各类人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