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 - 会计
2022-07-20 09:24:48 13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级经济师考试-会计部分备忘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二十八章 会计概论
概念
现在会计的核心
企业会计
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并发展的。
1 会计的基本概念
含义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以货币为主要计算单位,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单位的全部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现在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
财务会计
已会计准则为主要依据
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包括:企业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其他使用者
主要内容
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反应
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通过利润表反应
有关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反应
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他利用财务会计、统计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产生一些列新的信息
用于满足企业内部人员编制计划、做出决策、控制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信息需要
服务于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加强决策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的一套信息处理系统
管理会计主要包括
预测分析
决策分析
全面预算
成本控制
责任会计等
职能
核算职能(会计的最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计算、计量、记录、报告,运用一定方式或程序,利用货币形式,从价值量方面反映企业已发生或完成的客观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在经济事项发生以前、经济事项进行当中和发生以后,会计利用预算、检查、考核、分析等手段,对单位的会计核算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与控制。
会计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现代会计的职能还包括
预测职能
决策职能
评价职能
对象
会计对象即会计客体,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资金运用的三个阶段
资金的投入
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
资金的投入是企业运作的起点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供应过程 是生产的准备过程
随着采购活动的进行,企业的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储备资金形态
生产过程 既是产品的制造过程又是资产的消耗过程
从生产资金形态转变为成品资金形态
销售过程 是产品价值的实现过程
从成品资金形态转化为货币资金形态
资金的退出
含缴纳税金
偿还债务
向投资者分配股利、利润
核算具体内容
经济业务事项(七类)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资本的增减
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2 会计目标
会计的目标
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和企业外部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主体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及与之相关的其他财务信息
会计目标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谁需要会计信息,其次是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
我国企业会计目标
1 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以帮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2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以及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会计信息的内容
企业的财务状况, 通过资产负债表反映
企业的经营成果,通过利润表反映
企业的现金流量,通过现金流量表反映
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企业内部管理人员
外部利益关系人
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其他(监管部门、企业职工)
3 会计要素
反应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资产
特征
必须是企业拥有的或控制的资源
必须是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带来经济利益的
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是预期的资产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
货币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包括
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金、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
负债
特征
只能是由过去的交易活动或本期经纪业务形成,且必须于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予以清偿的现实义务
必须可用货币额反映价值量,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不能算作负债
债务偿还不论以资产偿还,还是提供劳务偿还或转让股权给债权人,必须是企业先行条件下已承担的预期都会造成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时分
流动性负债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薪资、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
非流动性负债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
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收益,是投资人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即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留存的收益
包括
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
企业受到投资者出资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留存收益(企业历年实现的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反应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收入
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征
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左右着投入资本
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费用
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特征
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
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与费用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狭义的费用:营业费用
工业企业的营业费用
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是指与生产产品直接有关的费用,应当计入产品成本
期间费用
与生产产品无直接关系,属于某一时期耗用的费用
包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
期间费用不参与成本计算,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利润
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是反映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
会计等式
资产=权益 = 债权人权益+左右着权益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 = 资产 - 负债
是复式记账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利润 = 收入 - 费用
收入 = 费用 + 利润
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动(九种)
4 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
责权发生制原则
责权发生制
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凡是部署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
凡是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不论其应否归属本期,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
凡是本期实际以款项支付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得到补偿,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采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配比原则
一个会计期间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 期间内确认,并相互比较,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计价的优点在于
他是买卖双方通过正常交易确定的金额或资产购买过程中实际支付的金额,取得比较容易,也比较客观
有原始凭证证明,便于查证
可以防止企业随意更改
会计核算手续简化,不必经常调整账目。
历史成本原则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的
如果企业的资产发生了较大的价值变化,其账面价值就不能反映其实际价值,就不能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目的在于正确确认企业的当期损益
资本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是指为当期发生的不但与本期收益有关而且与以后会计期间收益有关的,应当在以后若干会计期间内收益中得到补偿的支出。
购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更换新改造支出均属于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是指在本期发生的只与本期收益有关的应当在本期已实现的收益中得到补偿的支出
5 会计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是为了吧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及投资者的经纪业务划分开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可以是个独立的法律主体,也可以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会计主体可以是营利组织,也可以不是营利组织
继续经营
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持续经营为前提
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才能区分流动和长期
资产才能以历史成本计价
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会计分期
也是为权责发生制奠定基础
会计分期
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
我国会计年度按公历自然年计算
明确了会计分期的前提,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首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才能正确的贯彻配比原则
会计计量
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我国企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6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
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
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包括真实性、客观性两方面含义
相关性
相关性又称有用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清晰性
会计信息必须清晰明了, 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利用
可比性
要求统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需要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以便进行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
要求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办法,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纵向 - 统一企业不通时期进行比较
横向 - 不同企业同一时期进行比较
实质大于形式
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仅仅按照交易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
如:将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进行会计核算
企业拥有该资产的实际控制权,在会计上就将其视为企业的资产
重要性
反应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依赖职业判断,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来判断。
一般情况下,对决策者的利益关联度高和金额占总业务量比较大的项目应当作为重点项目在财务报表上进行反映
谨慎性
又称为稳健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项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不得多记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如
存活在物价上涨时期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
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值孰低法对存活进行期末计价
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
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及时性
会计核算的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7 会计法规
会计法
会计工作的基本法
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也称会计标准,是指定会计核算制度和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
包括
企业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
财务规划
行政单位财务规划
对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行政单位划转撤并的财务处理、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出、财务监督以及行政单位的财富分析指标等作出规定
事业单位参悟规划
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制度
第二十九章 会计循环
会计的最终目标
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进行决策的信息
会计信息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四个环节形成的
会计循环
按照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为主要环节的会计基本程序及相应方法称为会计循环
1 会计确认
概念
是指会计数据进入会计系统时确定如何进行记录的过程
一旦被确认,就要同时以文字和数据加以记录,其金额包括在报表总计之中
解决问题
是否确认、何时确认、确认会计要素
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确定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进行确认
确定该业务在何时进行确认
确定该业务应确认为那个会计要素
确认标准
项目应当有可计量的属性
被确认的项目是通过经纪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其交易性质符合会计要素的要求
与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企业的不确定性和明确的估计
责权发生 - 制构成了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础,也进一步构成了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基础
2 会计计量
概念
为了在会计报表中确认和计量有关会计要素的实际状况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
会计的核心问题是:计量问题
贯穿于会计从确认、记录到报告的全过程
企业再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决定其金额
分类
计量单位(计量尺度)
计量属性(计量基础)
属性
历史成本
原始成本,是指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
重置成本
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可变现净值
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存货
存货在资产负债中,应当按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可变现净值低于存活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存活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现值
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估计的未来现金流入扣除飞来现金流出后的余额,用恰当的折现率予以折现而得到的价值
公允价值
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资源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偿清的金额
3 会计记录
概念
会计记录是通过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等载体,运用复式记账法等手段,对确认和计量的结果进行记录,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积累数据的过程
方法
设置账户(会计账户)
会计账户可以按照不通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账户反应的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可分为
资产类
负债类
所有者权益类
成本类
费用类
损益类
按照招呼提供的信息的详细程度及统驭关系,可分为
总分类账户
明细类账户
记录
末期余额 = 初期余额 + 本期增加发生额 - 本期减少发生额
资产、成本、费用
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借方记减少、贷方记增加
期末余额 = 初期余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
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同的金额,同时计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的一种记账方法
主要的复式记账法有
借贷记账法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资产项目一般列在左方(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一般列在右方(贷)
试算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 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 = 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 = 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收付记账法
增减记账法
填制和审核凭证
作用
控制经济活动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性正确性
明确经济责任
为记账提供可靠的依据
保障会计记录真实可靠
登记账簿
按用途分类
时序账簿
分类账簿
备查账簿
按照格式(外在形式)分类
订本式账簿
活页式账簿
为保障账簿资料真实、完整,会计在登记账簿时,要定期做好对账工作
账证相符
账账相符
账实相符
账表相符
对账工作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第记录各项经纪业务的簿籍
账簿是保存会计数据资料的重要工具,是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
财务处理程序
概念
是指对会计数据的记录、归类、报告的步骤和方法
原始凭证的整理、汇总, 记账凭证的填制、汇总, 日记账、明细账的登记到会计报表的编制步骤和方法
执行
原始凭证
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会计报表
处理程序分类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直接根据机房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总分类账可以较详细地反应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
缺点是:登记总分类账工作量较大。
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根据原始凭证或欢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定期根据记账凭证分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缺点
按每一贷方科目编制汇总转账凭证
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
将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工作量较大
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账目处理程序
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在跟进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优点
减轻了等级分类账的工作量
可做到试算平衡
简明易懂、方便易学
缺点
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账
适用于经纪业务较多的单位
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适用于生产经营规模大,经纪业务量多,但使用会计科目较少的单位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
是将日记账和总分类账结合起来,设置一本联合的账簿,称为日记账,并将所有的经济业务都登记在日记总账上
适用于经济业务较少、使用会计科目较少的单位
4 财务会计报告
概念
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会计报告是对会计账簿记录资料进行的再加工
企业对外会计报表种类,格式和编制方法由财政部统一规定
内容
会计报表
附注
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在编制会计报告之前,为保证报告数字的真实可靠,应当做到
账证相符
账账相符
账实相符
必须进行财产清查
分类
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
财务状况报表
经营成果报表
现金流量报表
报送对象不同
对外会计报表
种类、格式和编制方法由财政部统一制定,任何单位不得任意增减
对内会计报表
企业自行规定、自行设计
编制主体不同
个别会计报表
合并会计报表
资方占50%以上情况下,将被投资方和投资方视为一个整体,合并编制的会计报表(主要对外提供)
编制时间范围不同
年度会计报表
季度会计报表
月度会计报表
其他
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机器结果的载体,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
出纳业务处理基本程序
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对转账投资有价证券业务,还要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直接登记有价证券明细分类账
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有价证券明细分类账
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与库存现金每天进行核对,与现金总分类账定期进行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开户银行出具的银行对账单逐笔进行核对,至少每月一次,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银行存款总分类账定期核对;有价证券明细分类账与库存有价证券要定期核对
根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有价证券明细分类账、开户银行出具的银行对账单等,定期或不定期编制出纳报告,提供出纳核算信息。
第三十章 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
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统计报表
利润表已“利润=收入 - 费用”的会计等式为基础
其他
利润表是动态会计报表
利润表中一般设有“本月数”和“本年累计统计”两栏
多步式利润表分为正表项目和补充资料两大部分
现金流量表
是反应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流出都在现金流量表中予以反映
现金是指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包括三部分内容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即按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已净利润为基础,采用间接法需要加以调整的项目可分四大类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实际上就是采用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实际上就是采用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没有实际支付的现金费用
没有实际收到的现金收益
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
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款活动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
现金等价物是指
企业只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位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并一贯性地保持其划分标准,如改变划分标准,应视为会计政策的变更
企业确定现金等价物的原则及其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获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其他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附注
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
企业经营中,若只涉及现金项目之间的变动或非现金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不发生现金流量
如从银行提取现金或将现金存入银行
固定资产清偿债务、用原材料或固定资产等对外投资等经营业务,属于非现金之间的增减变动,不会发生现金流量
只有经济业务涉及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个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时,才会影响现金流量
如现金购买原材料、现金对外投资、回收长期债券投资等
其他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 本息销售收到的现金 + 前期销售本期收到的应收票据 + 前期销售本期收到的应收账款 - 本期销售本期退回商品的现金
“货币资金”项目,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期末借方和并填列
所有者权益
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股本溢价和评估增值等引起的资本公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在资产负债表上排列顺序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附注一般应当披露如下内容
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重要的会计政策的说明
重要的会计估计的说明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差错更正的说明
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
1 会计报表的概念
会计报表的概念
以日常账簿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总括反应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
是会计核算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会计循环过程的终点
会计报表的目标和作用
投资者和债权人可通过会计报表了解企业财务、经营、现金的会计信息,据以进行正确的投资和信贷决策
投资者可据以评估企业管理层对受托资源的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
企业管理者可据以考核和分析企业成本计划或预算完成情况,总结和分析企业经营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生产经营管理的决策
政府部门可通过会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了解和掌握各部门、各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各项财务法律制度的执行情况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依法对会计账簿记录(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其它辅助性账簿进行审核
应当
真实可靠
全面完整
编报及时
便于理解
会计报表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全面资产清查、核实债务
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应缴税费等是否存在,与债务、债权单位的相应债务、债权金额是否一致
原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等各项存货的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报废损失、积压物资等
各项投资是否存在,投资收益是否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
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等各项固定资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
在家工程的实际发生额与账面记录是否一致
检查会计事项的处理结果
核对各会计账簿记录于会计凭证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按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结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和发生额,并核对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检查相关的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对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没有规定统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项,检查其是否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是否合理
检查是否存在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本期相关项目的情况
2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反映企业静态财务状况
基于 “资产 = 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和构成情况的信息,为经营者分析资产分布是否合理提供依据
总括反映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构成情况
通过分析,可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
通过前后期的对比分析,可了解企业资金构成的变化情况,经营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据此可以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情况话变化趋势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内容
我国采用账户是资产负债表格式
按变现速度分类
流动资产
排列顺序
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待摊费用
非流动资产
排列顺序
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排列顺序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工资、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持有待售负债、一年内到期的其他非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
排列顺序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和其他非流动负债
所有者权益
持有者投入的资产
资本公积
股本溢价和评估增值
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直接填列法
根据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
资产负债表大部分项目可以采用直接填列法进行填列(根据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
应付票据、短期借款、应付薪酬、应付福利、应交税费、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
分析计算填列法
资产负载表
货币资金根据若干总账科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预付账款
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个总账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之和填列
有些账户根据总账科目期末余额与其备抵科目抵消后的数据填列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活等
考虑计提减值或损失准备的有
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科目借方余额 减去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所属明细科目借方余额之和 减去 坏账准备
存活
物资准备、原材料、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生产成本、库存商品 的借方余额之和 减去 存货跌价准备后填列
3 利润表
利润表的概念
利润表的作用
利润表的格式和内容
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
构成利润总额的各项要素
构成净利润的各项要素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4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的概念
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和内容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获得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
现金流量表附注披露的内容
5 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的概念
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
第三十一章 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的一般程序
明确分析目的,制定分析工作计划
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根据分析目的,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深入比较、研究所收集的材料,计算有关财务指标
做出分析结论,提出分析报告
对不同时期的财务指标进行比较时间,可以计算动态比率指标,由于基期不同,可分为
定基动态比率,选定某一时期的数值为固定的基期而计算
环比动态比率,用前期的数值为基期进行计算
1 财务报表分析的含义和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的含义
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2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比率分析法
将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中两项彼此相关的项目加以比较,通过计算相关比率揭示企业财务状况
常用的财务比率有
相关比率
结构比率(构成比率)
会计报表中某项目的数值占个项目总和的比率,反应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包括
存货与流动资产的比率
流动负债与全部负债的比率
效率比率
效率比率是用计算某项经济活动中所得的比率,反应投入产出关系的比率。
包括
主营业务利润率
利润:销售收入
成本利润率
利润:销售成本
净资产利润率
利润:净资产
比较分析法(最基本的方法)
通过某项财务指标与性质相同的指标评价标准进行对比,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一种分析方法
按比较对象的不同
按比较标准的不同
趋势分析法等
编制绝对数趋势会计报表
编制相对数趋势会计报表
3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指标
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反映企业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的流动负债的能力
过高的流动比率
说明企业有较多的资金滞留在流动资产上未加以更好的运用
资金周转可能减慢从而影响其盈利能力
如
出现库存超储积压
存在大量应收账款
拥有过分充裕的现金等
流动资产包括
速度资产
非速度资产
存货
待摊费用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速度比率
速度资产 / 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部分,再除以流动负债
原因是存活的变现能力较差
现金比率
资产负债率
总负债 / 总资产
总负债 / ( 总负债 + 所有者权益)
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 = 负债总额 / 所有者权益
反应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和投资者提供的资金的相关关系
反应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
指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风险越小
已获利息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 = 息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
(利润总额 + 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运营能力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
平均存货 = (期初存货 + 期末存货)/ 2
存货周转次数 = 销货成本 / 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 = 360 / 存货周转次数
流动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
反应企业全部资产使用的效率
总资产周转率 =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 总资产平均余额
盈利能力分析
营业利润率 = 营业利润 / 业务收入
营业净利润率
资本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 / 所有者权益
资产净利润率
普通股每股收益
市盈率
市盈率 = 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当人们预期发生通货膨胀或提高利率时,股票的市盈率会普遍下降
当人们预期公司利润将增长时,市盈率通常会上升
戴维斯双击
债务比较大的公司,市盈率通常较低
资本保值增值率
是企业本年末所有者权益同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 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 / 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是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的辅助指标
该指标是根据资本保全原设计的,反映企业资本保全和增值情况
第三十二章政府会计
1 政府会计的概念
政府会计核算方式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2 政府会计要素
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政府预算会计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有关的信息,实行收付实现制
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对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全部预算收入和全部预算支出进行会计核算
预算收入
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取得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入
预算支出
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发生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支出
预算结余
预算收入扣除预算支出后的资金金额
政府财务会计要素
责权发生制
政务财务会计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运行成本)和现金流量有关信息,实行责权发生制
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个要素,对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资产
由政府会计主体控制,预期能产生服务潜力或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
按流动性划分
流动资产
预计在1年内(含)耗用或可变现的资产
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应付款项、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
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资产、文物文化资产、保证性住房、自然资源
负债
按流动性划分
流动负债(预计在1年内偿还的负债)
应付及预收款项
应付职工工资
应缴款项
非流动负债
长期应付款
应付政府债券
政府依法担保形成的债务
净资产
收入
收入确认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与收入相关的含有服务潜力或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很可能流入政府会计主体
含有服务潜力或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流入会导致政府会计主体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流入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费用
3 政府会计报告
政府决算报告
是综合反应政府会计主体年度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文件
反映预算收支执行结果,有助于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管理
政府决算报告的使用者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政府会计主体自身
社会公众
其他利益相关者
政府账务报告
是反应政府会计主体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运行情况等信息的文件
只要需包括
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当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表和净资产差异表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由政府财政部门编制的,反映各级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状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的报告
政府部门财务报告
政府各部门、各单位按规定编制的财务报告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