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PI学习笔记2022
2022-07-20 00:05:01 5 举报
AI智能生成
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 Part 1学习笔记。 书为高顿CMA中文教程2022版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CMA-P1
第一章
外部财务报告
外部财务报告
财务报表
Comprehensive Income
Income Statements
持续经营部分(包括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非持续经营部分以税后列示,见书P5~6
①非持续部分的收益(无论何时决定处置,都从1月1日开始算)
②会计日以NRV对待出售资产再计量
(若损失直扣减,若利得恢复上限不超过之前扣减的损失)
(若损失直扣减,若利得恢复上限不超过之前扣减的损失)
③卖出/处置时的收益
OCI(税后)
按GAAP准则,OCI以税后列示,常见OCI情况(需要记忆)
1、可供出售金融债券和划归为现金流套期保值所产生的未实现利得损失
2、汇率波动的未实现利得损失
3、养老金资产/负责调整为养老金计划融资的未确认成本/收益
1、可供出售金融债券和划归为现金流套期保值所产生的未实现利得损失
2、汇率波动的未实现利得损失
3、养老金资产/负责调整为养老金计划融资的未确认成本/收益
确认收入的依据
存在多项履约义务的,需要对交易总价进行按项分配
长期在建工程
完工百分比法
根据完工比确认收入
见书P120
全部完工法
全部完成后才确认收入和毛利,才体现在利润表上
现金流量表
CFO经营活动现金流
间接法:以净利润→求CFO。见书P16
1、先排除投资、融资现金流。特别注意:长期资产处置利得/损失,见书P17图
2、非付现成本的增加↑(折旧/摊销/未实现的损失/存货减少),应加回
3、经营性负责增加↑(应付账款/应计费用),应加回
4、经营性非现金资产减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加回
5、对外折价发行债券中的折价摊销金额,应加回,见书P18
CFI资活动现金流:包括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体现为资产类(但不含经营性资产,如应收账款、预付账款)
CFF融资活动现金流:体现所有者权益和负责(但不含经营性负责,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注意
重大的非现金投资/融资,在现金流量表底部或附注披露
向股东支付股息:为CFO融资活动现金流(因为净利润后支付)
其他股息/利息的收支均为CFO经营活动现金流(因为是净利润前支付)
其他股息/利息的收支均为CFO经营活动现金流(因为是净利润前支付)
综合报告IR
由下往上:综合思维→综合报告编制→综合报告→创造价值。
目的:向财务资本的提供者解释组织如何创造价值
目的:向财务资本的提供者解释组织如何创造价值
价值创造过程
六大资本:①财务资本、②生产性资本(man-made)、③自然资本、④IP知识产权、⑤社会关系、⑥人力
价值创造过程。见书P26图
资产负债表
资产
Assets
Assets
应收账款
贸易应收款(Trade Receivables)分为:应收账款(A/R)、应收票据(Notes Receivables)
注意应收账款A/R:①不包括应收票据;②仅包括因赊销商品或服务产生的贸易应收款,不包括如应收投资利息等等非贸易情况
注意应收账款A/R:①不包括应收票据;②仅包括因赊销商品或服务产生的贸易应收款,不包括如应收投资利息等等非贸易情况
销售折扣计量
总值法。先假设客户不使用折扣。 如果使用折扣,则使用“销售折扣”来减少销售总额
净值法。先假设消费者会使用折扣。若消费者没有使用折扣,则使用“未实现销售折扣”来调整销售总额
后续再计量:以NRV进行比较,以“坏账费用”反映
直接注销法。仅适合金额比较小的情况
备抵法。见书P34~38
包括预估计提、注销已发生坏账、收回已注销坏账场景会计分录
包括预估计提、注销已发生坏账、收回已注销坏账场景会计分录
预估“坏账准备“金额方法
账龄法
赊销发生额百分比法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个别认定法
应收账款融资:质押、转让(若转让给第三方则称为保理)
见书P39例题
见书P39例题
保理:有追索权。保理商有权向原应收账款企业(即出售应收账款方)追索
保理:无追索权
存货
包括原材料、WIP、完工品
包括原材料、WIP、完工品
存货盘存
定期盘存制:每个会计期确定存货的余额和销货成本(销售时,暂不记成本)
永续盘存制:每次采购/销售时立即记录成本
存货流转计量
本质是利润表当期成本与资产负责表期末存货成本两者如何分配
本质是利润表当期成本与资产负责表期末存货成本两者如何分配
特别认定法:每件特别认定,适合单价高销量低的企业。(可人为调节利润)
平均成本法:定期盘存相当于期末一次加权平均;永续盘存相当于移动加权平均
先进先出FIFO:期末存货Inventory成本更接近当期最新成本;无法在利润表上将当期成本与当期收入进行匹配
后进先出LIFO:COGS更接近当期最新成本。(可人为调节利润)
在报表附注披露:LIFO Reserve后进先出储备值
B/S公式:LIFO Inv + LIFO Reserve = FIFO Inv
I/S公式: LIFO GOGS - △LIFO Reserve = FIFO COGS
B/S公式:LIFO Inv + LIFO Reserve = FIFO Inv
I/S公式: LIFO GOGS - △LIFO Reserve = FIFO COGS
LIFO Liquidation后进先出清算:
当采购成本上升且存货余额下降,既当期卖出了之前的存货,导致当期销货成本降低,利润升高
当采购成本上升且存货余额下降,既当期卖出了之前的存货,导致当期销货成本降低,利润升高
存货差错
经过两个会计期,会自动修正
存货后续减值再计量
在资产负责日比较判断
在资产负责日比较判断
LCM法:仅适用于后进先出和零售价格法。即分别按每种产品三价(NRV-毛利,NRV,重置成本)取中,求和后得到市价,再与账面成本比较。见书P58
LCNRV:适合其他方法。NRV与账面成本比较。见书P56
对外投资
债券性投资(除下表差异外,三类的核算过程类似。见书P60~63例题)
HoldToMaturity因是摊余成本计量,不是公允价值,所以也无法未实现利得/损失
HoldToMaturity因是摊余成本计量,不是公允价值,所以也无法未实现利得/损失
债券类型可能会再划分
权益性投资(见书P66~67例题)
权益法需要按持股比例承担被投公司可折旧资产价值差额,见书P67
长期资产
固定资产Fixed Assets
主要是PPE
主要是PPE
对于固定资产称为折旧Depreciation
土地成本(及达到可用状态的支出)不存在折旧;
但土地改良物(如景观、下水道等)需要折旧。
但土地改良物(如景观、下水道等)需要折旧。
折旧方法
①直线法
②作业量法
③年数总和法
④双倍余额法(按每期账面余额双倍折旧,最后一年为:减残值后的差)
⑤MACRS加速折旧法(残值一定为0)
②作业量法
③年数总和法
④双倍余额法(按每期账面余额双倍折旧,最后一年为:减残值后的差)
⑤MACRS加速折旧法(残值一定为0)
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
对于非固定资产称为摊销Amortization
其中商誉GoodWill不能摊销,但可以减值。见书P79例题,一步减值法
资产减值再计量
GAAP
第①步减值测试:账面余额 VS 不折现现金流
第②步减值计量:减值损失=账面余额-公允价值(或者折现现金流)
IFRS
IFRS减值就一步:账面余额 VS Max(NRV,使用价值)
转回:GAAP减值损失无法转回(仅持有待售Held for sale可转回)。 IFRS减值损失在满足条件下允许转回(但不超过原减值的金额)
负债
Liabilities
Liabilities
负债再划分
再划分时机:资产负债日 ~ 财务报告发布日 之间
再划分满足:①形式为借长债还短债或以权益债券替代;②企业管理层具备有意图有能力(比如借款已到位或签合同)
或有事项
Contingency
Contingency
或有利得Gain Contingency
或者损失Loss Contingency
保修Warranty
质保型保修按或有负债计量
随销售商品时承诺的保修:
卖出商品时:记商品销售收入的同时,预估“保修费用”(利润表科目)至“保修负债”
若实际发生保修:则扣“保修负债”。 见书P82例题
卖出商品时:记商品销售收入的同时,预估“保修费用”(利润表科目)至“保修负债”
若实际发生保修:则扣“保修负债”。 见书P82例题
服务型保修按递延收入计量
客户单独购买的保修服务:
销售服务时:先作为“预收保费收入”(负债科目),按递延收入每期确认至该期利润表“保修收入”
若实际发生保修:则计“保修费用”。见书P83例题
销售服务时:先作为“预收保费收入”(负债科目),按递延收入每期确认至该期利润表“保修收入”
若实际发生保修:则计“保修费用”。见书P83例题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五要素:普通股、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累计综合收益、库藏股
股票发行(股票发行,不会影响利润):
高于成本发行:超过成本金额列入资本公积
低于成本发行:扣减资本公积,若资本公积不足则扣留存受益
高于成本发行:超过成本金额列入资本公积
低于成本发行:扣减资本公积,若资本公积不足则扣留存受益
股息Dividends(即对留存受益分配)
现金股息
财产股息(公允价值计量,超面值部分记资本公积)
清算股息
股票股息(小额发放计量用市价、大额发放计量用面值)。见书P111
股票拆分Stock Split。(股票面值降低。无会计分录,仅披露即可)
所得税
Income Tax
Income Tax
概念
所得税费用Income Tax Expense(基于会计准则,利润表科目。当期计算时已考虑计算永久性差异)
应付所得税Taxes payables(基于税法,流动负债科目。当期计算时已考虑计算永久性差异)
临时性差异
当期所得税费用(会计准则利润表,已考虑永久性差异)=当期应付所得税 +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例如赊销销售(收入确认先于现金回收),见书P87例题
当期所得税费用(会计准则利润表,已考虑永久性差异)=当期应付所得税 -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例如保修成本(保修计提先于实际发生),见书P90例题
合并即:Income Tax Expense=Current Taxes payalbe + ΔDTL - ΔDTA
注: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所得税费用是如何求得得到的,并不是通过 EBT*税率 简单算得的结果。也反映出所得税费用为何已含永久性差异。
当期所得税费用(会计准则利润表,已考虑永久性差异)=当期应付所得税 -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例如保修成本(保修计提先于实际发生),见书P90例题
合并即:Income Tax Expense=Current Taxes payalbe + ΔDTL - ΔDTA
注: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所得税费用是如何求得得到的,并不是通过 EBT*税率 简单算得的结果。也反映出所得税费用为何已含永久性差异。
计算△DTL及△DTA的方法有:
- 利润表法Income Statement Approach(简单,足以应试)
- 资产负债表法Balance Sheet Approach (主推,更科学,尤其税率发生变化计算更简便)
资产负债表法判断DTL和DTA(记左上角即可,其他可推出)
应付所得税以流动负债列示
递延所得税作为非流动项列示
递延所得税作为非流动项列示
永久性差异
所得税费用、应付所得税在当期计算都已考虑了永久性差异,所以永久性差异不存在递延
租赁(承租方)
概念
租金现值
出租人:内含利率(隐含利率)
承租人:应该使用出租人隐含利率,若不知道则使用贷款利率
承租人:应该使用出租人隐含利率,若不知道则使用贷款利率
GAAP:
经营租赁 VS 融资租赁 划分判断。见书P97图
其中容易混淆点:租期≥75%,租金现值≥90%。 记忆技巧:因租金较贵,所以租期大于75%很可能租金现值就超过90%了
经营租赁 VS 融资租赁 划分判断。见书P97图
其中容易混淆点:租期≥75%,租金现值≥90%。 记忆技巧:因租金较贵,所以租期大于75%很可能租金现值就超过90%了
注:
IFRS新准则中不区分经营租赁还是融资租赁,一律都采用与GAAP融资租赁相同的会计处理方式
IFRS新准则中不区分经营租赁还是融资租赁,一律都采用与GAAP融资租赁相同的会计处理方式
短期租赁
核心思想:“简单直接费用化”
在GAAP中对于租期不超过12个月,无需确认ROU和租赁负债。
资产负债表:(租金)现金支出
利润表报告:租赁费用 (与资产负债表现金支出金额相等)
(此费用化处理,与老版会计准则中老版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相同)
资产负债表:(租金)现金支出
利润表报告:租赁费用 (与资产负债表现金支出金额相等)
(此费用化处理,与老版会计准则中老版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相同)
现金流量表
CFO经营活动现金流
经营租赁
核心思想:上资产负债表
GAAP在“简单直接费用化”(现金支出、租赁费用)处理基础上,还要:
在B/S表上挂ROU和租赁负债。然后,每期ROU和租赁负债分别都同样采用有效利率法摊销
(有效利率法摊销计算处理同对外发债券,相当于“等额本息”形式的还息还本)
TIPS:
GAAP在“简单直接费用化”(现金支出、租赁费用)处理基础上,还要:
在B/S表上挂ROU和租赁负债。然后,每期ROU和租赁负债分别都同样采用有效利率法摊销
(有效利率法摊销计算处理同对外发债券,相当于“等额本息”形式的还息还本)
TIPS:
- 书上例题过于复杂,也不会考。所以请直接忽略书上的“初始成本”及“优惠”。忽略后,书上数字需重算
- 先易后难:①先推演后付租金模式(初始ROU=Lease Liability);②再推演先付租金模式(初始时再对Lease Liability扣减一次租金)
承租人期初初始计量
上资产负债表
租赁负债Lease Liability=剩余未付租金折现值
租赁资产ROU=所有现金流出的折现值
忽略书上的“初始成本”及“优惠”,则最初始Lease Liability=ROU (若先付租金模式再对租赁负债进行:Lease Liability-初始租金现金支出)
租赁负债Lease Liability=剩余未付租金折现值
租赁资产ROU=所有现金流出的折现值
忽略书上的“初始成本”及“优惠”,则最初始Lease Liability=ROU (若先付租金模式再对租赁负债进行:Lease Liability-初始租金现金支出)
承租人后续计量:
- 利润表报告一项:租赁费用
- 资产负债表:现金支出及摊余(租赁负债摊余、ROU摊余)
租赁费用=租金现金支出
与“简单直接费用化”相同
租赁负债:
a.对每期期初租赁负债余额通过有效利率法,算得每期:利息费用
b.每期租赁负债摊销=租赁费用-利息费用
a.对每期期初租赁负债余额通过有效利率法,算得每期:利息费用
b.每期租赁负债摊销=租赁费用-利息费用
ROU:
a.仍使用上文算得每期利息费用
b.每期ROU摊销=租赁费用-利息费用
a.仍使用上文算得每期利息费用
b.
注:这里仍使用租赁负债算得的利息费用,不是以ROU再算其利息费用。
原因是:都减同项才能保证B/S表左右都同减相同数额,确保每期B/S表平衡。具体:
原因是:都减同项才能保证B/S表左右都同减相同数额,确保每期B/S表平衡。具体:
- 在后付租金模式:每期的期初ROU=期初Lease Liability 不存在此问题
- 在先付租金模式:每期的期初ROU>期初Lease Liability(且两者差值刚好等于一笔租金金额)
此模式下:①如果每期分别以租赁负债、ROU分别算出各自利息费用,则两利息费用不等,B/S无法平衡
②经每期摊销,Lease Liability会比ROU提前一期摊销完。且最后一期的ROU摊销金额=(末期)租金支出
③Lease Liability提前一期摊销完,原因是先付租金模式,所以负债提前结束
现金流量表
CFO经营活动现金流
融资租赁
核心思想:视为“借钱买资产”。分别包括:
①借钱(视为融资):租赁负债采用有效利率法摊销(与经营租赁处理相同)
②买资产(会计上视资产已转移到承租方):对ROU按直线折旧处理(有书也称直线摊销)
TIPS:
书上例题过于复杂,也不会考。所以请直接忽略书上的“初始成本”及“优惠”。忽略后,书上数字需重算
先易后难:①先推演后付租金模式(初始ROU=Lease Liability);②再推演先付租金模式(初始时再对Lease Liability扣减一次租金)
①借钱(视为融资):租赁负债采用有效利率法摊销(与经营租赁处理相同)
②买资产(会计上视资产已转移到承租方):对ROU按直线折旧处理(有书也称直线摊销)
TIPS:
书上例题过于复杂,也不会考。所以请直接忽略书上的“初始成本”及“优惠”。忽略后,书上数字需重算
先易后难:①先推演后付租金模式(初始ROU=Lease Liability);②再推演先付租金模式(初始时再对Lease Liability扣减一次租金)
承租人期初初始计量
上资产负债表(与“经营租赁”相同)
承租人后续计量:
利润表报告两项:利息费用、ROU折旧费用
资产负债表:租赁负债摊余、ROU原值及累计折旧、现金支出
见书P102~104例子(请忽略书上的“初始成本”及“优惠”后,书上数字需重算)
利润表报告两项:利息费用、ROU折旧费用
资产负债表:租赁负债摊余、ROU原值及累计折旧、现金支出
见书P102~104例子(请忽略书上的“初始成本”及“优惠”后,书上数字需重算)
租赁负债(与“经营租赁”相同):
a.对每期期初租赁负债余额通过有效利率法,算得每期:利息费用
b.每期租赁负债摊销=租赁费用-利息费用
a.对每期期初租赁负债余额通过有效利率法,算得每期:利息费用
b.每期租赁负债摊销=租赁费用-利息费用
ROU(融资租赁的视资产已转移到承租方,故由承租方折旧):
每期ROU折旧费用= (直线折旧。分母确定规则见书P102)
每期ROU折旧费用= (直线折旧。分母确定规则见书P102)
现金流量表
CFO经营活动=利息费用 (既借钱的:每期利息)
CFF融资活动=租金现金-利息费用 (既借钱的:每期还本金的数额)
ROU折旧不涉及现金
GAAP与IFRS差异
见书P129表格
第二章
规划、预算、预测
规划、预算、预测
战略规划
环境分析
宏观
PEST
行业
波特五力
内部
竞争力(评价资源的VRIO模型,见书P144图)
组织结构
组织文化
组织结构
组织文化
战略制定
企业战略
企业定向战略:①增长战略、②稳定战略、③收缩战略
波士顿矩阵BCG Growth-Share Matrix。见书P147
业务战略
竞争
成本领先 VS 差异化战略
成本聚焦战略 VS 差异化聚焦战略
见书P148图
成本聚焦战略 VS 差异化聚焦战略
见书P148图
合作
①合谋
②战略联盟
②战略联盟
职能战略
预算
预算:获取和使用财务及非财务资源的详细计划
预算作用,见书P149:
①计划、②沟通、③激励
④协调、⑤评估、⑥授权
①计划、②沟通、③激励
④协调、⑤评估、⑥授权
有效预算的特征。见书P150
谁编预算
董事会
制定战略、审批预算
预算委员会
管理预算、协调预算编制、提供预算指南、监督执行
管理层(含中层)
编制预算
预算中人的因素
预算松弛Budgetary Slack
目标一致Goal Congruence
参与式预算 VS 权威性预算
预算编制方法
增量预算
零基预算
作业预算(削减无效作业)
改善预算(不随意削减作业)
项目预算
滚动预算
弹性预算
零基预算
作业预算(削减无效作业)
改善预算(不随意削减作业)
项目预算
滚动预算
弹性预算
总预算
见书P174图
见书P174图
经营预算Operating Budget:开始于销售预算,结束于"预算的利润表"
见书P175~184例及推算过程
见书P175~184例及推算过程
财务预算 ①资本预算(不考)
③预算的资产负债表(不考)
④预算的现金流量表(不考)
②现金预算(经营现金流收支预算)。见书P187
现金回收术语(以零为起点)
零月收回=当月收回
第一个月收=下月收回
第二个月收回=两个月后收回
第三个月收回=三个月后收回
零月收回=当月收回
第一个月收=下月收回
第二个月收回=两个月后收回
第三个月收回=三个月后收回
数学知识
一元线性回归
回归分析只能表达相关性,不能表达因果关系
高低点法 。高低点是指自变量x的高点/低点,不是因变量y的高点/低点
学习曲线
累计平均时间学习模型。见书P167上部表格例题
增量单位时间学习模型。见书P167下部表格例题
数学期望EV
敏感性分析
第三章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
经营控制
例外管理MBE
差异:预算与实际的差异
有利差异F=favorable,(短期)经营收益上升
不利差异U=unfavorable,(短期)经营收益下降
静态预算差异
静态预算差异static budget variance
=实际值-静态预算
=弹性预算差异+销售量差异
静态预算差异static budget variance
=实际值-静态预算
=弹性预算差异+销售量差异
弹性预算差异flexible budget variance
=(实际值-弹性预算)的经营利润差
=(实际值-弹性预算)的经营利润差
销售价格差异=销售单价差∆P*实际销售数量AQ
变动成本差异
材料
见书P209例
见书P209例
耗用量差=实际产量AQ×单位产品耗用量差额∆UR×弹性预算材料单位采购成本SUC
要素产出差异Input yield variance
(原理与计算同:销售数量差异)
(原理与计算同:销售数量差异)
要素组合差异input yield variance
(原理与计算同:销售组合差异)
(原理与计算同:销售组合差异)
成本价差=实际产量AQ×材料采购单位成本差额∆UC×单位产品实际材料耗量AUR
人工
见书P212例
见书P212例
直接人工效率差(原理与计算同:材料耗用量差)
直接人工工资差(原理与计算同:材料成本价差)
变动制造费用
见书P218例
见书P218例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原理与计算同:材料耗用量差)
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原理与计算同:材料成本价差)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从弹性预算差异视角)
(又称固定制造费用产能差)
见书P222例及图
(又称固定制造费用产能差)
见书P222例及图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实际固定成本AFC - 预算固定成本SFC=AFC-SQ*SUR*SUC
(它即是静态预算差异,也是弹性预算差异,是真正的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
(它即是静态预算差异,也是弹性预算差异,是真正的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实际产量*预算分配率 - 预算固定成本总值SFC = (AQ-SQ)*SUR*SUC
注①:完全不同于上面“耗用量差”。因为是固定成本,本不存在差异!为了衡量产能利用率,而是构造的财务值
注②:它不属于弹性预算差异范畴
注①:完全不同于上面“耗用量差”。因为是固定成本,本不存在差异!为了衡量产能利用率,而是构造的财务值
注②:它不属于弹性预算差异范畴
销售量差异sales volume variance
=(弹性预算-静态预算)的经营利润差
见书P226
=(弹性预算-静态预算)的经营利润差
见书P226
销售数量差异sales quantity variance
市场规模差异market size variance
市场份额差异market share variance
销售组合差异sales mix variance
(仅占比差异,不包括数量差异)
(仅占比差异,不包括数量差异)
管理控制
责任中心/报告部门
可控的才能被考核。可控的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可控的固定成本
SBU
四种责任中心
四种责任中心
成本中心
生产和支持型SBU,以最低成本提供最佳品质产品或服务
问题1:成本转移问题(将可控成本转至→不可控成本)
问题2:只关注短期问题
问题3:预算松弛问题
收入中心
强调销售与创收能力,以净销售额来考核
销售部门也可以是成本中心,包括两类成本:订单获取成本、订单执行成本
利润中心
可激励管理者站在经营角度来考虑。比如加急订单的问题,见书P234
利润中心以贡献损益表来考核。
可控收益→考核部门经理指标
利润中心贡献→考核部门指标
可控收益→考核部门经理指标
利润中心贡献→考核部门指标
投资中心
投资中心不仅考虑利润,还需要考虑机会成本
指标:投资回报率ROI=回报/平均投资额=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优点:是相对指标,可使两个不同规模投资进行横向比较
缺点:①取决于会计方法(存货、折旧等);
②若部门ROI要求高于企业,则部门可能会拒绝低于部门ROI项目,尽管对整体企业是有利的;
③只关注短期指标。
优点:是相对指标,可使两个不同规模投资进行横向比较
缺点:①取决于会计方法(存货、折旧等);
②若部门ROI要求高于企业,则部门可能会拒绝低于部门ROI项目,尽管对整体企业是有利的;
③只关注短期指标。
指标:剩余收益Residual Incone=回报-(平均投资额*企业最低的回报率)=平均投资额*(项目投资回报率-企业最低回报率)
优点:可避免使管理层做出有利于自身而不利于公司决策;②考虑了风险。
缺点:因为是绝对指标,更大规模的事业部更倾向使用ROI;②只关注短期指标
优点:可避免使管理层做出有利于自身而不利于公司决策;②考虑了风险。
缺点:因为是绝对指标,更大规模的事业部更倾向使用ROI;②只关注短期指标
转移定价Tranfer Pricing
定价以公司整体利益为前提
见书P241表格优缺点
定价以公司整体利益为前提
见书P241表格优缺点
定价方法
市场价格法
全部成本法(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 成本加成法
变动成本法
协商定价法
双重定价法
国际转移定价
考虑跨国的税率
平衡积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
为解决仅以财务/短期/内部角度的传统绩效考核的不足
为解决仅以财务/短期/内部角度的传统绩效考核的不足
财务业绩
衡量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
例如:公司股价,ROE、P/E等
例如:公司股价,ROE、P/E等
客户满意度
衡量品质、服务、美誉
例如:客户投诉率、市场占有率、回头客保有率等
例如:客户投诉率、市场占有率、回头客保有率等
内部/流程
衡量企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用
例如:库存周转率、订货交付时间、产能利用率等
例如:库存周转率、订货交付时间、产能利用率等
学习与成长
衡量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满足当前和未来战略目标的能力
例如:工作士气、员工离职率、员工培训率等
例如:工作士气、员工离职率、员工培训率等
第四章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
成本概念
成本cost
会计学的成本指消耗的资源;经济学的成本既包括消耗的资源还包括机会成本
成本动因cost drivers
导致成本发生变化的因素
成本对象cost object
以什么对象去考查成本。即“谁的成本”,比如产品成本、服务成本、部门成本、顾客成本等等
成本库cost pools
对按口径进行归类归集在成本库中。例如:将生产成本三大要素:料/工/费归集到具体部门或产品(及WIP)
成本分派cost assignment:把归集的成本分派/分配给成本对象的过程
直接成本direct cost:追溯tracing
间接成本indirect cost:分摊allocation(分摊需借助成本动因,动因可以有多个选择)
更准确说:间接成本中的变动成本才有动因,固定成本无动因。但经常笼统一起算,统一都按动因分摊
更准确说:间接成本中的变动成本才有动因,固定成本无动因。但经常笼统一起算,统一都按动因分摊
成本分类
直接/ 间接
直接成本:可经济便捷的直接追溯到成本对象
间接成本:无法经济便捷的直接追溯。可分摊
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 = 混合成本(变动成本)
生产成本 / 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对生产的产品是间接成本,对生产车间是直接成本)
成本计量
实际成本法:料-实际成本、工-实际成本、费-实际成本
优点:准确真实;缺点:①事后才能知道所以难以决策和控制;②还会造成定价随着产量变化而波动
正常成本法:料-实际成本、工-实际成本、费-预设分配率
费:预设分配率是标准的(即SUC);但每单位产品的耗用量使用实际的(即AUR)。
标准成本法:料-标准成本、工-标准成本、费-标准成本
标准有两层:分配率是标准;且每单位产品的耗用量也使标准的,即使用SUR。
产品成本
吸收成本法 vs 变动成本法 (都是正常成本法下)
对利润表的影响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计产能(被除数不是实际产量)
变动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直接全部进入当期利润表。
吸收成本法:若因实际产量≠预计产能时,则会出现未分配金额或多分配金额,作为调整值(调整值进P/L表)
需调整的固定制造费用(调整值)=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进入当期利润表的值={调整值+利润表按销量已分配的成本}之和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利润表按销量已分配的成本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销量-产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存货变动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所以,吸收成本法对利润表影响如下:
若某期产量 >销量,存货增加,固定制造费用进入当期利润表的值<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则该期:吸收成本法利润 > 变动成本法利润
若某期产量 < 销量,存货减少,固定制造费用进入当期利润表的值>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则该期:吸收成本法利润 < 变动成本法利润
若某期产量 = 销量,存货不变,固定制造费用进入当期利润表的值=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则该期:吸收成本法利润 = 变动成本法利润
变动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直接全部进入当期利润表。
吸收成本法:若因实际产量≠预计产能时,则会出现未分配金额或多分配金额,作为调整值(调整值进P/L表)
需调整的固定制造费用(调整值)=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进入当期利润表的值={调整值+利润表按销量已分配的成本}之和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利润表按销量已分配的成本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销量-产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存货变动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所以,吸收成本法对利润表影响如下:
若某期产量 >销量,存货增加,固定制造费用进入当期利润表的值<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则该期:吸收成本法利润 > 变动成本法利润
若某期产量 < 销量,存货减少,固定制造费用进入当期利润表的值>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则该期:吸收成本法利润 < 变动成本法利润
若某期产量 = 销量,存货不变,固定制造费用进入当期利润表的值=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则该期:吸收成本法利润 = 变动成本法利润
本质上:吸收成本法会将已生产但暂未卖出的产品中固定制造成本暂以存货价值形式放在B/S表中,而暂未进P/L表,因此该期利润与变动成本法不同
若经历若干期,最终全部卖完(各期总产量和=各期总销量和),两种成本法,各期总利润之和最终是一致的。
见书P273~279例题
若经历若干期,最终全部卖完(各期总产量和=各期总销量和),两种成本法,各期总利润之和最终是一致的。
见书P273~279例题
吸收成本法 优缺点
优点:(符合核算会计)GAAP与美国税法均要求吸收成本法
适合长期的定价决策
缺点:存在对管理层不当激励,可通过增加无谓产量来增加当期利润
适合长期的定价决策
缺点:存在对管理层不当激励,可通过增加无谓产量来增加当期利润
变动成本法 优缺点
优点:(符合管理会计理念)利润只取决于销量和单位边际收益的增减,符合经济学不应该关注沉没成本的理性决策
将固定成本赶出了产品成本,能大幅降低不可控的固定成本对管理层绩效考核压力,适用于内部绩效考核
缺点:但GAAP不允许使用
不适合长期定价决策
将固定成本赶出了产品成本,能大幅降低不可控的固定成本对管理层绩效考核压力,适用于内部绩效考核
缺点:但GAAP不允许使用
不适合长期定价决策
成本归集
分批法(Job Costing)
将发生的成本归集到每个订单/每个批次,通常不存在WIP
将发生的成本归集到每个订单/每个批次,通常不存在WIP
使用正常成本法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使用实际值(因为各批次差异可能比较大,无法提前预设料/工的标准值)
当制造费用的分配值≠实际值,则需对差异调整
若制造费用差异较小,则直接调整当期销货成本(只影响P/L利润表)。注:不是期间费用,因为是制造费用
若制造费用差异较大,则需要按比例在WIP存货,完工品存货,销货成本进行精确分配(同时影响B/S、P/L表)
若制造费用差异较小,则直接调整当期销货成本(只影响P/L利润表)。注:不是期间费用,因为是制造费用
若制造费用差异较大,则需要按比例在WIP存货,完工品存货,销货成本进行精确分配(同时影响B/S、P/L表)
废品
正常废品:常规条件下,不可避免/不可控的,计入制造费用(即产品成本)
异常废品:常规条件下,不应该出现,可避免/可控的。计入期间费用
异常废品:常规条件下,不应该出现,可避免/可控的。计入期间费用
返工
正常返工:常规条件下,不可避免/不可控的,计入制造费用(即产品成本)
异常返工:常规条件下,不应该出现,可避免/可控的。计入期间费用
异常返工:常规条件下,不应该出现,可避免/可控的。计入期间费用
废料
无法区分正常/异常,全部计入制造费用(即产品成本)
分步法(Process Costing)。持续、大规模、同质生产。
将发生的成本归集到各个部门(按工艺流,WIP在部门流转)
将发生的成本归集到各个部门(按工艺流,WIP在部门流转)
约当产量EU
约当产量包括:完工品+WIP
约当产量从资源消耗程度去计算,不是实际库存数量。
分别从料、工、费去计算,得到的约当产量是不同的
分别从料、工、费去计算,得到的约当产量是不同的
在料工费中: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两者合称为转换成本
转换成本(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通常视为均匀地耗用。所以EU=WIP数量*完工率
直接材料:不能按完工率计算,与投料时点有关(见书P292,图4-13)
直接材料:不能按完工率计算,与投料时点有关(见书P292,图4-13)
单位产品成本计算
得到约当产量EU后,如何计算单位产品成本(包括完工品、WIP)
分步法:加权平均计算单位成本(包括完工品、WIP)
考虑期初WIP中上期已投入资源。即将WIP上期投入和本期投入一起考虑,分别算出单位产品料、工、费的成本
适合WIP数量较少,或者料、工、费成本,存货水平相对比较稳定的情况
见书P294例子
考虑期初WIP中上期已投入资源。即将WIP上期投入和本期投入一起考虑,分别算出单位产品料、工、费的成本
适合WIP数量较少,或者料、工、费成本,存货水平相对比较稳定的情况
见书P294例子
分步法:先进先出计算单位成本(包括完工品、WIP)
不考虑期初WIP中上期已投入资源。即只考虑本期资源投入,排除上期已投入资源,分别算出单位产品料、工、费的成本
适合料、工、费成本,存货水平有较大波动时
见书P298例子
不考虑期初WIP中上期已投入资源。即只考虑本期资源投入,排除上期已投入资源,分别算出单位产品料、工、费的成本
适合料、工、费成本,存货水平有较大波动时
见书P298例子
废品(同分批法)
正常废品:常规条件下,不可避免/不可控的,计入制造费用(即产品成本)
异常废品:常规条件下,不应该出现,可避免/可控的。计入期间费用
异常废品:常规条件下,不应该出现,可避免/可控的。计入期间费用
作业成本法(ABC)
将发生的成本归集到具体每个作业上
将发生的成本归集到具体每个作业上
分析作业动因
(主要是分析制造费用构成及动因)
(主要是分析制造费用构成及动因)
成本层级
按单位产品(加工、安装、单品质检)→ 动因:产量
按批次(安装调试、批次质检、下订单)→动因:批次数
按产品维持级(设计、工程调试) → 动因:产品线数量
按设备维持级(维持生产能力,安全、管理厂房等)→动因:部门的存在
作业成本法
具体见书P311~P314的例子
适用于:①间接制造费用占比较大,②产品种类多、生产流程和批次存在较大差异;③产品实际盈利能力与预计值存在较大偏差
适用于:①间接制造费用占比较大,②产品种类多、生产流程和批次存在较大差异;③产品实际盈利能力与预计值存在较大偏差
优点:降低交叉补贴
为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数据
缺点:不符合会计准则
建立和维护作业成本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有时难以找到动因
为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数据
缺点:不符合会计准则
建立和维护作业成本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有时难以找到动因
生命周期成本法(Life-Cycle costing)
传统的成本管理只关注生产阶段的成本;生命周期成本法包括了产品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包括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售后等全生命周期)
在整个价值链中,若上游作业、下游阶段占大部分的行业特别适合生命周期成本法。例如计算机业、制药业等
联产品
联合产品概念(若仅有一种联产品则成为主产品)
对联合成本(属于间接制造成本)的分配方法:
①按实物计量类 ;
②按市值类(市值不是市价,市值还考虑了产量)
①按实物计量类 ;
②按市值类(市值不是市价,市值还考虑了产量)
按实物计量(重量、数量、体积等)
Physical measure method
Physical measure method
特征:对所有联产品,分配到每(按实物量)单位上的成本金额是一致的
优点:易于使用,分配标准也是客观的
缺点:忽略了每种联产品创收能力。不同的联产品量可以不同(比如一种固定、一种液体)
缺点:忽略了每种联产品创收能力。不同的联产品量可以不同(比如一种固定、一种液体)
分离点销售价值法
Sale value at split-off method
Sale value at split-off method
特征:对所有联产品,毛利率是一致的(等于总毛利率)
优点:将每种联产品的创收能力与成本结合在一起。易于计算
缺点:联产品为中间产品时,可能无市场价格而无法使用
缺点:联产品为中间产品时,可能无市场价格而无法使用
可实现净值法
NRV method
NRV method
优点:将每种联产品的创收能力与成本结合在一起。适合没有市场价格的中间产品
缺点:NRV假设再加工不产生任何利润,这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通常再加工的目的就是为了更高利润
缺点:NRV假设再加工不产生任何利润,这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通常再加工的目的就是为了更高利润
固定毛利率可实现净值法
Constant gross-margin percentage NRV method
Constant gross-margin percentage NRV method
特征:强制约定全周期毛利率相同,包括①横向分离点前后毛利率相同;②纵向各联产品的毛利率相同
固定毛利率
固定毛利率
优点:将每种联产品的创收能力与成本结合在一起。让联合生产阶段、再加工生产阶段都能产生利润
缺点:假设每种联产品毛利率一致,但通常不符合实际情况
缺点:假设每种联产品毛利率一致,但通常不符合实际情况
联产品出售 or 再加工决策
通过边际分析。见书P331例题
副产品的成本核算
生产法
把副产品视为资产
把副产品视为资产
在B/S表中报告为副产品存货
将(联合成本 - 副产品NRV)后的值,再对其进行分配给联产品。见书P333例题
若副产品NRV比较重要,则适合使用生产法。
将(联合成本 - 副产品NRV)后的值,再对其进行分配给联产品。见书P333例题
若副产品NRV比较重要,则适合使用生产法。
销售法
将副产品净销售额视为额外收入,不视为资产
将副产品净销售额视为额外收入,不视为资产
仅在出售副产品时,才在利润表中体现。
卖出副产品时在P/L表中体现为其他收入。见书P335例题
若副产品价值不太重要,则适合销售法,比较简便
卖出副产品时在P/L表中体现为其他收入。见书P335例题
若副产品价值不太重要,则适合销售法,比较简便
辅助支持部门成本分配
先把费用分配给各部门→再把其中辅助支持部门的费用分配给生产运营部门→然后最终归集到产品成本中。
注:辅助部门之间也存在交互(辅助部门相互提供服务,多方向)
注:辅助部门之间也存在交互(辅助部门相互提供服务,多方向)
按使用辅助支持部门的动因比例进行分配
直接法
直接法不考虑:辅助支持部门之间的交互,即不考虑辅助部门之间的成本分配,只考虑分配给生产运营部门的成本占比
重新计算分配权重(分母不考虑辅助部门),然后按比例分配给生产运营部门。见书P337例子
重新计算分配权重(分母不考虑辅助部门),然后按比例分配给生产运营部门。见书P337例子
由于忽略了实际情况中的交互,直接法分配给生产运营部门的成本可能比较粗糙
阶梯法
阶梯法只考虑:辅助支持部门之间的单项交互。单项顺序,在辅助支持部门之间,以对其他支持部门提供服务最多的支持部门为第一个,以此类推
第一个辅助支持部门无需重新计算权重,后续分配需要重新计算待分配金额及权重。见书P339例子
注意:分配顺序会对分配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第一个辅助支持部门无需重新计算权重,后续分配需要重新计算待分配金额及权重。见书P339例子
注意:分配顺序会对分配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准确度在直接法与交叉法之间
交叉法
交叉法考虑:辅助支持部门之间的交互。建立联立方程求解得到辅助支持部门的待摊费用。见书341例子
无需重新计算分配权重(分母不考虑),使用原初始权重直接分配给生产运营部门即可
无需重新计算分配权重(分母不考虑),使用原初始权重直接分配给生产运营部门即可
准确性高
其他:双重分配率
以上分配的前提是比例都是根据单个动因确定的,比较简便,但其分配率不准确
为此,可以将辅助支持部门成本拆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两者按不同分配率进行分配
为此,可以将辅助支持部门成本拆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两者按不同分配率进行分配
更加精准,帮助管理者做出对企业和部门有利的决策
其他:与生产有关的管理决策
供应链管理
MPP物料需求计划
生产推动型
优点:降低生产的不确定性和准备时间
缺点:存货的积压
缺点:存货的积压
JIT
订单拉动型。通过看板传递生产流
优点:降低存货,视存货为负担
缺点:需要极强的供应链支持。
缺点:需要极强的供应链支持。
ERP企业资源计划
会计、销售、生产、采购、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共享
约束理论TOC
短期内无法调整产能,可能面临产能不足约束
短期内无法调整产能,可能面临产能不足约束
管理会计中根据目的选择成本方法
产量成本法/超级变动成本法。在短期,工/费是难以改变,视为固定成本。即:
直接材料成本 → 变动成本 → 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不是约束)
其他所有成本 → 固定成本 → 经营成本 (其他资源可能成为约束)
因此:产量收益(贡献)=销售价格-直接材料成本(含材料采购和材料处理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 → 变动成本 → 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不是约束)
其他所有成本 → 固定成本 → 经营成本 (其他资源可能成为约束)
因此:产量收益(贡献)=销售价格-直接材料成本(含材料采购和材料处理成本)
约束理论五步:
1、识别约束工序
2、根据约束工序的限制因素,以不同产品每单位约束要素的产量收益降序排列,来确定利润最大的产品组合。见书P357例题
3、根据约束工序,调整生产流程,比如调整前序生产工序的生产计划。 消除闲置时间,减少瓶颈工序的生产准备时间
4、(相对长期)增加约束工序的产能
5、(相对长期)流程再造
1、识别约束工序
2、根据约束工序的限制因素,以不同产品每单位约束要素的产量收益降序排列,来确定利润最大的产品组合。见书P357例题
3、根据约束工序,调整生产流程,比如调整前序生产工序的生产计划。 消除闲置时间,减少瓶颈工序的生产准备时间
4、(相对长期)增加约束工序的产能
5、(相对长期)流程再造
产能管理
固定成本分配率的分母选择:
有四种产能,常用务实产能practical capacity。见书P358
有四种产能,常用务实产能practical capacity。见书P358
使用实际产能的优点,见书P359
①在预算期内保持稳定的价格
②避免需求递减恶心循环
③便于管理者识别是否存在闲置的产能
①在预算期内保持稳定的价格
②避免需求递减恶心循环
③便于管理者识别是否存在闲置的产能
业务流程改进
价值链分析
Value Chain
Value Chain
以客户角度考虑各作业的价值情况
增值作业(高价值作业):客户能享受的价值
非增值作业(低价值作业):增加成本但客户无法享受的价值(当然,对企业本身而已是有价值的)
流程改造 (改良)VS 流程再造(推到重来)
标杆分析
识别关键成功因素,研究其他企业最佳实践然后学习和赶超。
标杆对象即包括本领域其他企业,也包括其他领域的,还包括自己(自己做得好的部门,历史阶段 等)
持续改善
持续改进,不断优化(不进行流程改造)
质量成本
见书P389~390
见书P389~390
一致性成本
为了保持与质量标准规范一致而付出的成本
为了保持与质量标准规范一致而付出的成本
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
非一致性成本
已经发生与质量标准规范不一致,因差错而造成的成本
已经发生与质量标准规范不一致,因差错而造成的成本
内部差错成本(发货前)
外部差错成本(发货后)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