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
2022-08-02 23:14:4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分享并整理八年级上册物理的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质量
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单位及换算
属性
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体积改变
测量:天平
调节
1、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2、调节2个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
称量方法
1、左物右码,估计物体质量,用镊子加砝码从大到小
2、调节游码,向右调,m物=m码+游码左边所对的刻度值
注意
调平衡后的天平,不能再搬动
如果砝码生锈,测量值<真实值;如果砝码磨损,测量值>真实值
如果左码右物,m物=m码-游码左边所对的刻度值
密度
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ρ=m/V
求质量:m=ρV
求体积:V=m/ρ
单位
kg/m³
g/cm³
1 g/cm³=10³kg/m³
应用
鉴别物质
解释水的反膨胀现象
测量
原理
ρ=m/V
测量固体的密度的方法
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误差分析
巧妙测密度
1、天平、排水法测固体的密度
2、天平、满容器法测液体的密度
3、标记法(等容转换)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
类型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远视镜片,照相机,放大镜等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近视镜片
基本概念
主轴
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光心
主轴上的一个特殊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焦点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实焦点,简称焦点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其折射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凸透镜和凹透镜各有两个焦点
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两侧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同侧
凸透镜成像规律
规律
一焦(距)分虚实
应用
照相机
成像原理(u>2f)
像的调节(物远像近像变小)
投影仪
成像原理(f<u<2f)
像的调节(物近像远像变大)
放大镜
成像原理(u<f)
像的调节(物近像近像变小)
眼睛和眼镜
眼睛的视物原理
类似于照相机凸透镜成像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用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视网膜则相当于一个光屏
眼睛矫正
近视眼(凹透镜)
远视眼(凸透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显微镜的物镜与目镜虽都由透镜组合而成,但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开普勒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第四章: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
定义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分类
自然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人造光源
条件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现象
影子的形成
小孔成像
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当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
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小孔越远,像越小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速度为3x10⁸m/s
光年
常用于天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1光年=9.46x10¹²km
光的反射
含义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页面时,一部分返回原来的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
法线: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做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
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反射分类
镜面反射
光在光滑平面上发生的反射
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
漫反射
光在粗糙面上发生的反射
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
光路可逆性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平面镜成像
成像特点
平面镜能成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
成像原理
由于光的反射而成像
面镜分类
平面镜
曲面镜:凹面镜、球面镜、凸面镜
应用
水中倒影,潜望镜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折射规律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三线一面,两线分居
实例
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时,看到的是虚像,比实际位置高
光的色散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物体的颜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
红、紫外线
红外线
特性
热效应强
应用
遥控、夜视仪、加热等
紫外线
特性
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能杀死微生物
应用
消毒、验钞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测量工具
刻度尺
单位
基本单位
米(m)
常用单位
干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换算关系
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时间的测量
测量工具
停表
单位
基本单位
秒(s)
常用单位
小时(h)
分钟(min)
换算关系
1h=60min
1min=60s
误差
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与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就叫做误差
误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尽量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测量错误能够避免,误差不可避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作机械运动
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作参照物
选作参照物的物理,都假定静止
物体本身不能作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相对性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
速度
物理意义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叫速度
公式
v=s/t
v速度
s路程
t时间
单位
基本单位:m/s
常用单位:km/h;km/min
换算关系
1m/s=3.6km/h
测量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
粗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测量原理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求平均速度必须指出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传播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v =340 m/s
V固>V液>V气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听见回声的条件
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人耳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耳聋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
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骨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声音的特性
音调
定义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影响因素
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超声波和次声波
频率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超声波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人耳听觉范围
20HZ~20000HZ
响度
定义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又叫音量
影响因素
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距离
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
定义
声音的品质或特色叫做音色(音品)
影响因素
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
作用
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声音的利用
传递信息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医生用B超为孕妇作常规检查
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和鱼群位置
传递能量
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出去人体内的结石
超声波
声呐
定向性好,传播距离远
B超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超声波测速器
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声能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分贝
人们以分贝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噪声的控制
减弱噪声的途径
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减弱噪声的措施
消声、吸声和隔声
消声器,隔音墙,带耳塞
第三章:物态变化
温度
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摄氏度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分类:实验用温废计、寒暑表和体温计
使用方法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
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体温计
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
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熔化和凝固
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条件: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晶体、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
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根本区别
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晶体熔化
温度达到熔点
继续吸收热量
晶体凝固的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汽化和液化
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
方式
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液体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区别和联系
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
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沸腾比蒸发剧烈
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液化常见的液化现象
白气、雾、露水等
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
升华和凝华
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现象:樟脑丸变小,干冰
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现象:霜、冰花、雾凇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