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选修三
2022-08-03 20:35:1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三全书知识框架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专题一 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国家的本质
国家性质
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
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看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实行的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划分国家类型的依据是国家性质
专政与民主的关系
专政
国家的含义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国家的职能
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
国家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
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从根本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民主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世界上不存在着超阶级的民主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区别
专政是指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是国家的根本职能。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
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与统治阶级的
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
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
政体
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
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政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国体是影响政体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来势力、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都可以成为影响政体的因素
两种类型的国家制度
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即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民主制度
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从国体意义上讲,都是专政和民主的统一体
从政体意义上讲,则是实行同专制政体相对立的民主政体的国家
专制制度
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的国家管理形式
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代议制本质上是一种间接民主,也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代议制充当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原因
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
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
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
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
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大致有两种基本管理形式,即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含义
民主共和制,是同君主专制相对立的政体是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民主政体
表现
在民主共和制国家中,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是经过选举产生的
怎样看待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
有效性、虚伪性或阶级局限性
不适应性
我国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管理形式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符合国情,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强大的生命力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单一制和联邦制
分支主题
必须维护国家统一
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
一个国家采用何种结构形式,归根到底是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人口、领土、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
怎样维护国家统一
要维护民族团结,不断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要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就要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和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
国际组织概观
国际组织的特征及其分类
国际组织的主要特征
跨国性
国际组织是国家、地区之间的组织,两个以上国家、地区的政府、团体或公民才能建立国际组织
目的性
国际组织有特定的宗旨和目的,有固定明确的章程
组织性
国际组织设有多层次的机构来开展活动,实现其宗旨和目标
自主性
国际组织代表各成员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某个特定成员的单方利益
国际组织的分类
按照成员的性质
政府间国际组织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按照地理范围
全球性国际组织
区域性国际组织
按照职能范围
一般性国际组织
专门性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的作用
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
国际组织可以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
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国际组织的消极作用
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
当成员之间的矛盾激化时,国际组织的能力就受到影响
一些大国依仗实力,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强权和霸权的工具
我国积极发展同国际组织的关系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参与各种国际组织,主动参与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为本地区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出了贡献
专题二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和特点
结构
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的主要结构有国王、议会和内阁
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从议会产生,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国王按内阁的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权力,承担国家元首等礼仪性职能
英国政体运行的特点
国王、议会和内阁之间虽有分权,也有制约,但分权界线不是很清晰,权力交叉情况突出
英国法律赋予议会至尊无上的地位
但20世纪中期以来,权力重心逐步向内阁和首相倾斜,首相成为英国最有权势的人
英国的议会和政府
英国的议会、内阁和政府
英国议会是“议会之母”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议会制的国家
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逐步获得至尊无上的地位,不仅拥有立法权,而且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
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后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中,都效法英国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议会制,因此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
英国议会的地位及上、下两院的权力
议会是英国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有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
英国议会下院
有“至尊议会”之称,拥有极大的权力
包括立法权、一定的财政权和司法权、对政府的监督权,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
英国议会上院
在议会体系中只起辅助作用,表现在监督下院工作、协助下院立法、通过行使“延搁权”修改或否决议案等方面
它也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
20世纪以来,英国议会的实际权力不断萎缩。内阁在决策、立法、财政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议会的工作日程也受内阁左右的主要原因
由下院多数党组成的内阁,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员很难自己做出决定
随着社会发展,专业性立法越来越多,议员受到专业限制,多数是根据内阁的提案作出选择
内阁与首相
内阁
地位
内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领导机关
产生
按照惯例,议会大选后,即由国王召见多数党领袖,任命其为首相并授权组阁
该党领袖从本党议员中提出内阁人员名单,请国王任命
权力
权力很大
制定内外政策
向议会提交议案以及需要议会审议的政策
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门职权
在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采取紧急行动
必要时宣布提前大选
限制
首相是议会多数党领袖,如果内阁和议会党团中的多数人认为首相已经不能胜任,他就必须下台
议会有权监督内阁和首相
国王对首相有磋商权和警告权
舆论和反对党随时关注着首相的一举一动,制约其“过分”行为
君主立宪制的实质
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看,王室、议会和内阁都是资产阶级和贵族代表组成的,其人员构成和实施的政策说明,这一政体本质是资产阶级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
英王和王室世代承袭,拥有巨大的资产,已成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代表
议会同样是“有钱人议事的场所”。从执政理念和政策来看,议会的上院和下院没有本质区别,都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效力
从政策层面来看,右翼的保守党历来是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捍卫者,而号称代表中下层人民利益的工党执政后仍然执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政策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
法国的国家机构
法国国家机构由总统、政府和议会组成
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
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任期五年
总理是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
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组成,各自行使不同的职权
国民议会的主要职权:立法权;财政权;监督权
在行使立法权方面,参议院和国民议会有同等的权力
法国政体的运行及特点
法国政体的运行
法国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总统利用宪法赋予的权力,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发挥主要作用
总理领导政府具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
议会拥有立法权和监督权,在国家政治体制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
法国政体的特点
半总统制半议会制
在法国政体中,总统处于很高的地位,权力很大,但不能说法国是“总统制国家”,因为总统权力受到一些结构性制约,议会对总统有直接和间接的监督权
左右共治
法国“左右共治”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总统和总理权力来源不同,来自于不同的党派
多党制
这种多党制的主要表现
始终未能形成两个左右政治局势的大党
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党派林立
随着中间阶层壮大,左右翼政党都出现向中间靠拢的趋势
英法政治体制的异同
比较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
不同点
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是民主共和制中的半总统半议会制政体
从权力机关看
英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
法国议会只是立法机关,其地位和作用都不能与英国相提并论
从国家元首看
英国国王一般只承担“礼仪性职责”,是“虚位君主”
法国总统则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中心
从政党制度看
国是两党制,由议会多数党组阁
法国是多党制,议会中有许多党派,往往是几个党派联合才能形成议会多数党派并组成多党联合政府
从政府首脑看
英国首相由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权力很大
法国总理由总统任命,权力较之英国首相要小得多
相同点
从政体与国体的关系来看
英法两国的政体都属于资本主义的统治形式。两国的政权都是资产阶级政权,执政的根本目标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从执政党的性质和作用来看
英法两国执政党的阶级性质相同
从国家权力的运行方式来看
英法两国都出现议会权力萎缩、行政权力加强的趋势
两种政体都渐趋成熟,但是也都面临着诸多困扰和弊端,这些都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无法通过调节政体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英法两国政体不同的原因
历史背景
阶级力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形成比封建势力更强大的力量,迫使封建贵族在革命后走妥协的道路,因而英国最终以革命加改良的方式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大革命前的法国封建势力特别强大,封建势力对资产阶级和农民采用高压政策,资产阶级、广大民众几乎无法与他们达成妥协,只能采取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方式推翻封建王权,废除君主,建立起民主共和制
政治文化传统
英国政治文化传统比较保守,善于妥协,政体变革往往采用渐进方式
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展开了猛烈批判,形成了法国激进的革命政治文化
专题三 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美国的两党制
政坛上的“象驴之争”
美国是实行资产阶级两党制的典型国家
自19世纪60年代,民主党和共和党通过竞选在美国轮流执政,被称为“象驴之争”
美国的两党制主要表现为两大政党通过竞选争夺执政地位
美国两党如何控制国家政权
在美国,政党能否成为执政党,关键就在于能否获得总统选举的胜利
执政党通过由本党中坚人士组成的行政部门掌握政治权力
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为多数党,获得少数席位的政党为少数党
多数党议员担任国会领袖及国会各小组委员会主席,并借此主导国会事务,但少数党仍能发挥重要的制衡作用
美国政党的特征
政党的主要职能是组织选举,包括组织初选、提名候选人、筹集竞选资金。两党竭力为本党争取尽可能多的职位,以维持其对政治权力的控制
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组织均为四个层级,包括基层选区委员会、县委员会、州委员会和全国委员会。但各委员会之间没有上下级的垂直领导关系,只有工作上的联系
党员党纲不固定,没有约束党员的党纪
20世纪初以来政党的组织职能已经逐渐衰弱
两党制的实质
美国两党在意识形态、阶级基础方面,没有本质区别
它们都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
都赞同美国现行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都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
民主党和共和党在一些具体议题上的政策和主张有明显差别,但这些政策上的差别,不过是充当着使两党制得以运行的基础,其结果是互相牵掣,避免任何一方走向极端,背离美国的基本价值观
两党竞选的实质
在选举中,两党为争夺民众,不得不竞相提出符合选民利益的政策主张,客观上反映了一定的民意,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但实质上,两党制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监督和制衡的机制保障
美国的竞选是有钱人的权力游戏,有权人的金钱游戏
美国两党制的阶级实质
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政党制度,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一项政治制度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三权分立的含义
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同时又相互制约,保持权力均衡。按照这种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来组织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被称为三权分立制。
美国的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
确立三权分立原则的原因
美国选择三权分立的政体,是其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的产物
美国选择三权分立的政体,也是由其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的
三权分立原则的地位与核心内容
三权分立是美国联邦政府组建和运行的基本原则,其核心内容是权力分立、制约和平衡
三权分立
中央政权机构由彼此平等而又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机关组成
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各级法院
国会负责立法,总统负责实施法律,法院负责审查法律
三权分立的表现
美国立法权属于国会,总统无权解散国会
美国行政权属于总统,国会不能罢免总统,总统对选民负责,不对国会负责
美国司法权属于联邦各级法院。法官由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非经国会弹劾不得免职
权力的制衡
立法权属于国会
受制约,但总统有权否决或建议国会立法
总统可以发布拥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
法院有权宣布国会制定的法律违反联邦宪法
行政权属于总统
受制约,但行政机构的设置和所需经费须由国会批准(财政权);国会还有权监督行政执行情况、经费开支和官员行为(监督权)
美国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的行政命令、规章条例违宪;通过对宪法作出新解释,扩大或限制总统的权力(宪法解释权)
司法权属于法院
受制约,但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最高法院法官人数和联邦其他法院的设立,均由国会决定,总统亦可施加影响
国会可以通过批准对法官的任命或弹劾法官的办法,来改变法院的组成
国会和各州起,可以用宪法修正案推翻最高法院的裁决
三权分立的利弊及实质
积极作用
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对于反对封建专制,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有其积极作用
阶级局限性和消极作用
(局限性)由于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政权中不居于支配地位,也就不可能对权力的运用施加重要影响。所谓分权与制衡,事实上成为协调资产阶级内部权力分配的一种机制
实行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三大权力机关之间互相扯皮,导致效率低下
即使在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也难以在政治实践中真正贯彻
三权分立制度的本质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它有效地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的统治。但是,广大劳动人民不可能在这种制度下享有真正的民主
美国的联邦制
邦联制的特点
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
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
相互间不得干涉
联邦地位高于州
州的宪法或法律,凡与联邦宪法、法律或条约相抵触者一律无效
联邦制的利与弊
联邦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在保持联邦是一个强大、统一国家的同时,确保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美国联邦制的最大问题是效率不高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各州政府之间各自为政
大多数资产阶级利益集团意见接近时,联邦制既能保护州的灵活性,又能保证中央的权威;当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之间矛盾重重时,联邦制就处于低效运转之中
美国的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
美国利益集团影响政府决策的工具-金钱、人数和知识
财力雄厚的利益集团主要依靠金钱干预政治
那些没有经济实力的利益集团,如果能够通过其成员拉到大量选票,政治家们也不敢轻视它们
能够向政府官员及时提供所需的知识也很重要,许多法案的起草和修订工作是由利益集团完成的
美国利益集团影响政府决策的手段-直接游说、间接游说、游行示威、影响选举和承担法庭诉讼
直接游说是指利益集团直接对国会议员、政府官员表达其观点,以图影响政策
间接游说是指通过影响选民来影响决策者
利益集团的政治作用
美国利益集团的积极作用
利益集团随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符合美国国情
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中起着充当公民与政府间桥梁的作用
资产阶级各派及其代理人通过利益集团竞争和分享国家权力,相互制衡,有助于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美国利益集团的虚伪性和消极作用
只有少数利益集团对国家决策产生决定性作用,代表劳动人民的众多利益集团影响力却很小
利益集团作为公众参与政治的“中间人”,垄断了公众接近政府权力的途径
各种利益集团内部很少有什么民主机制,大都为少数人所控制
利益集团为政府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利益集团机制的实质
利益集团是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机器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在“民意”的幌子下控制权力
专题四 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与确立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含义
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选举出人大代表
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决定国家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
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各司其职,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项权力。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原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各种具体制度
它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形式和重要途径,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最直接、最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的阶级本质
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的地位及含义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实行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区别于任何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鲜明特点
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权力运行中的体现
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看
一方面,各级人民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原选举单位有权罢免自己选举出的代表
另一方面,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从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看
一方面,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另一方面,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其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分工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看
一方面,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怎样坚持民主集中制?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克服官僚主义和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
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一方面,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民主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
另一方面,集中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和保障。离开必要的集中,民主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只有在集中的指导下,才能有健全的民主生活
为什么实行民主集中制?
实行民主集中制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意义
是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统一人民的意见和要求统筹地方和局部的工作,协调方方面面的利益
既能保证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又有利于各个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的履行职责促进国家机关合理、高效运转
有利于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便于人民参加对国家的管理,能够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力量集中起来,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国情根源: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和人民能够经得起各种风浪、克服各种困难、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可靠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保障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区别
两者的经济基础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
西方议会民主制度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基础之上
两者的阶级实质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
两者权力运行方式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
西方议会民主制度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建立
两者实施的效果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又避免权力过于分散、相互消耗牵制而导致低效率
西方议会民主制度下国家权力由不同国家机关掌握,难免相互消耗牵制,降低了效率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关系
共产党执政的实质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都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方式
党对人大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如何实现党的领导
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科学规范党委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能
在依法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
党要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的意义
有利于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统一起来
有利于把党的决策和决策的贯彻执行统一起来
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及其领导人员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战略
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坚持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依法治国既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又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坚持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
立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行
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确保司法公正、监督有力
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自觉守法
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意义
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有利于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做到
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
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
加强人大自身建设的总体要求
使人民代表大会真正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赋予的各项职责的权力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加强人大自身建设的具体要求
进—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的监督工作
进一步密切各级人大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
进—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要更好地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反对照搬西方的议会制和三权分立制
专题五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
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联合国的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行的原则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各会员国必须履行宪章所规定的义务
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
各国必须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
各会员国对于联合国依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
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的事务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联合国大会
大会是联合国的主要审议机构,拥有广泛的职权,由全体会员国的代表组成
表决程序
每一会员国都有一个投票权
有关重要问题的决定,例如关于和平与安全、接纳新会员国和预算事项的决定,必须由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其他问题则以简单多数决定
职权
大会就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广泛议题进行讨论并作出决议
接受并审议安理会和其他机构的报告
批准会员国的加入和除名
选举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全部理事国、托管理事会部分理事国,与安理会各自独立选举国际法院法官,经安理会推荐任命秘书长
审查和批准联合国预算,向会员国分摊会费
安全理事会
安全理事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由大会选出、任期两年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表决程序
安理会对程序问题的决定以15个理事国中至少9个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
对实质性问题的决定也需9票通过,并且不得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
职权
安理会有权调查可能引起国际摩擦的任何争端或局势,提出调解争端的办法
制定计划,以处理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建议应采取的行动
促请各会员国实施经济制裁和除使用武力以外的其他措施,以防止或制止侵略
对侵略采取军事行动
安理会是联合国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和平的机构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由大会选出的54个理事国组成,任期3年,每届大会改选三分之一,可连选连任
职权
就有关国际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研究并向大会、会员国及有关专门机构提出建议案
促进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和遵守,并提出建议
就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召开国际会议,起草提交大会的公约草案
协调各专门机构的活动
托管理事会
是负责监督托管领土的管理机关,协助安理会或大会履行它们在国际托管制度方面的责任
国际法院
是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而设立的联合国主要司法机构,由15名法官组成
法官任期9年,可以连选连任
秘书处
由秘书长及办事人员组成,从事各种日常工作,为其他主要机构服务,并执行这些机构制定的方案与政策
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推荐任命,任期5年,可以连任
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
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安理会在解决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作用
联合国在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维和行动,为缓解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作出了独特贡献
联合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裁军工作机制,对于制止军备竞赛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社系统长期从事开发活动,向有关国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并帮助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方面,联合国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联合国在实施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有效平台
中国与联合国
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的作用
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中国对联合国改革的原则立场和主张
原则立场
改革应发扬民主,广泛协商,积极稳妥,循序渐进
主张
中国倡导和支持联合国改革,主张改革应有利于坚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会员国的共同利益
应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和发言权,切实维护其利益
走进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世界贸易的地位
世界贸易组织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和组织基础
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是各国贸易立法的监督者,是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和解决争端的场所
它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绝大多数,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
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
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预期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
通过实质性削减关税等措施,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机构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
最惠国待遇原则
国民待遇原则
透明度原则
自由贸易原则
公平竞争原则
世贸组织的作用
世贸组织加强了国际多边贸易体制
深化了国际分工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配置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市场经济的普及,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换
主要机构
部长级会议(世贸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
总理事会
总理事会下设的理事会、部长级会议设立各专门委员会、由总干事领导的秘书处等主要机构
中国与世贸组织
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它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对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享受多边、无条件、稳定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参与世贸组织各机构的所有会议
参与贸易政策审议,对贸易伙伴的贸易政策进行质询和监督;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
参与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制定多边贸易规则
享受发展中国家特有的权益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承担的义务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承担的义务
取消非关税壁垒
取消被禁止的出口补贴
开放国内市场,特别是服务市场
扩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
放宽和改善外资政策
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等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式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促进亚太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的主要机构
APEC的宗旨
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保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
作用
推动了本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
独特的APEC方式
APEC方式的内容
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
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
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
APEC方式的作用
这种全新的合作方式以磋商代替谈判,以论坛承诺代替法律协定,避免高度机制化和强制性对各方形成约束,从而平衡不同发展水平的成员的权益和要求,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
中国与APEC
中国在APEC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中国是APCE的重要成员,自1991年加入APEC以来,中国参加了历届部长级会议
作用
就APEC方式及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对APEC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在APEC中的主张
中国坚持APEC以经济合作为主要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
中国主张,APEC应在本地区多样性特征的基础上,坚持独特的合作方式,妥善处理成员之间的分歧,照顾彼此的关切,寻求利益汇合点,以保持APEC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认为
APEC应坚持循序渐近的前进道路,稳步推进合作,兑现承诺,切实为本地区人民带来好处
APEC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适应亚太地区的形势变化,根据实际需要和成员要求,稳步深化合作内容
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欧盟的宗旨和作用
宗旨
《欧洲宪法》规定,欧盟的宗旨是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促进世界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欧盟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欧盟25个成员国的集团优势地位,使其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欧盟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欧盟在国际事务中有重要影响,发挥着重大作用,已经成为世界上颇有影响的一极,是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与欧盟
中国与欧盟的关系
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
双方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国际事务、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如何看待中欧关系
中国重视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致力于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扩大和深化中欧关系
原因
中欧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多边主义
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
主张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