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读书笔记
2022-08-04 22:49:54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本书倡导的方法基于心理学,使人在顺应人性、自然、常态的状态下管理自己,提供了一套治愈“碎片化时代综合症”的系统方案:只需要掌握“三级技能”,熟练运用“三个清单”,就可以自如地应对碎片化带来的冲击,并为未来工作做好准备。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让一天变28个小时的初级技能
第一张清单:时间段清单
不要用严格的日程表,而要用时间段
越是努力去执行严格的时间表,我们就越有可能体会到挫败感、焦虑感,也就越无法坚持
时间段清单
核心任务:将一天划分成若干时间段来安排日常事务
根据时间、地点、物品、环境、他人和身心状态这6大要素,将自己的一天划分成若干时间段
如何安排日程
明晰日常事务
核心任务:列出你的日常事务清单(即你每天相对固定的必须做的事情)
作用意义
1.只有日常事务处理得好,才可能处理更复杂的、更高价值的事情。
2.列出来避免你焦虑,在执行时不是从你的大脑中提取,而是从清单中读取。
3.有助于你不断思考如何将这些日常任务做得更好。
构建你的时间段清单
核心任务
构建出独属于你的每天的时间段清单
要点
1. 明确你要做的事。
2. 把它们分类,放入你规划好的时间段中。
3. 列出每个时间段的动作清单。
优化与执行
不断优化每个时间段
关注每一个时间段的6大要素:时间、地点、物品、环境、他人、身心状态,当这六大要素变得极其稳定,这个时间段的控制权几乎全部掌握在我手中
把每个时间段的事项程序化
界限、八分饱与仪式感
每个时间段有明确的界限,彼此隔开,这个时间段的事情就在这个时间段解决,决不拖到下个时间段
你不能把一个时间段安排得太满,而是要八分饱
切换可以用一些仪式性的动作来完成,它标志着上一个时间段结束,新的时间段开始。仪式其实就是在帮你划清界限。
早起养成计划
1、要质量不要时长
只有让自己觉得没亏还有得赚的改变才会持久。做出改变时,不要牺牲自己的睡眠
2、碎片化休息
困倦感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困不是问题,困的时候挺着不休息才是问题
大约每隔4小时,人就会迎来一次低潮,这时可以小憩一会儿,每次最好是18分钟
3、早起倒逼早睡
晚上不安排什么事情,任务都安排在早上和白天
4、早起的行为程序
说到:确定第二天几点起床
叫醒:双闹钟确保下床
做到:起得爽快,睡得心安理得
5、早起后可以做任何事情
把早起本身看成一件事情,早起之后干什么应该以促进早起为原则。
之前晚上耗着不睡时干的那些事情,有趣味的事情,都安排在早上干。
6、错峰获得更多或更高质量的时间
早起通行避开早高峰
早半个小时去吃午饭
把闹心的工作做完,去闹别人的心
晚间时间争夺战
1、到点就走,保护自己的晚间
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完成工作是个非常初级的策略
如果是弹性工作制,我一定选择向前而不是向后的弹性。如果没有弹性,到晚上下班点我会立刻走人
2、加班要在早上加
晚上的效率极差,原因就是时间太长。尤其是当工作可以在两小时之内完成的时候,在早上有限的时间里做要比在漫漫长夜苦熬高效得多
3、最重要的是不要精神加班
不要被你所追求的任何东西全部占据,得给自己划出一块自留地,让工作远离它。
4、晚上是收获成就感的最佳时段
你的晚间时间段应该彻底换个状态,停止白天的快节奏,停下来体验温情,享受放松,为明天做好准备。
5、治愈“晚睡强迫症”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是出于对白天生活的无声抗议。晚睡族往往白天压力较大,晚上需要依靠亢奋来缓解心理疲惫。
晚上睡不着、失眠,人们通常会因缺觉而补觉,其实真正的解决方案却是少睡点,早点起
6、停下来从打叉开始
每个人都有内在的成长力量,当一个人打算做出改变时,只需要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引导出这股力量,如给自己打钩打叉
7、自找麻烦,获得自控
给那些你希望“戒掉”的事情设置障碍,会降低它们对你的诱惑。
8、建立睡前程序
把睡前要做的事一项一项地列出来,写成清单,然后每天按顺序做
不用专注也能完成80%任务的进阶技能
第二张清单:碎片清单
大脑的缓冲池
碎片来了先全部进入缓冲区,大脑在合适的时候再去处理它们
随身大口袋
我们随时把碎片装进这个“大口袋”
记录碎片的内容
信息:你发现的有价值的信息,记下它的标题。
事情: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以及别人让你做的事情,记下事情的内容。
想法:关于自己想要做什么、改变什么、尝试什么的想法。和事情不同的是,想法通常都不紧急。
事情: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以及别人让你做的事情,记下事情的内容。
想法:关于自己想要做什么、改变什么、尝试什么的想法。和事情不同的是,想法通常都不紧急。
记录碎片的原则和要点
what:记录一切未尽事宜,包括要读的信息、要干的事情、要实践的想法。
when:念头产生后立刻记。
where:选择你最便携,用起来最方便、最顺手的工具,本书推荐使用手机应用。
how:无须过多思考,用最简短的词语忠实记录原始信息。
why:大脑不靠谱,会忘、会多想、会焦虑、会不当回事、会否定……我们根本不给它这个机会。
碎片清单的应用
6个问题,给碎片找归属
可以不做吗?
可以以后做吗?
可以找人帮忙吗?
可以现在做吗?
有明确的时间点吗?
接下来我能做些什么?
用碎片时间处理碎片清单
如果你想利用碎片时间,那么推荐你去制订计划,制订计划就是在处理你的碎片清单。
碎片太多,就重新构建碎片清单,聚焦旧清单的每一项碎片,认真排查
第三张清单:每日任务清单
从碎片清单中挑出需要处理的事情,然后把它们放进每日任务清单中
用任务清单来引导自己在一天中专注和聚焦,将任务逐一搞定
每日任务清单的应用
制定任务要包含有效思考
别让事情占满你,要给自己留出空闲
有效的计划一定包含了对于任务执行过程的思考
把任务执行时关于过程的思考由执行端放到计划端
不要把精力放在制定优先级上
碎片化专注
有效思考要把想法变成动作,制定相对确定的目标和过程
消除工作环境中的刺激碎片,眼里静、耳里清、心里宁
首先得意识到自己走神,然后跳出当前的状态去干点别的,放空自己
“切换力”同等重要,学会在不同任务中切换
把自己梳理清楚,获得坚持的动力
“打卡”的学问
主动的打卡却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观察方式
当你要培养某个好习惯时,只打钩不打叉。
打叉是一种对于自己“失败”的记录,我们没有必要关注失败,而应关注自己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
碎片化日志
有位智者答应每天和你谈心一次,站在另一个高度帮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随着你能力的提高,这位智者的能力也在提高。
这位智者就是你的反思,召唤它出来的法宝就是写日志
这位智者就是你的反思,召唤它出来的法宝就是写日志
学会预计时间
要想让事情的预计时间准确,核心思想是把事情尽可能习惯化
当你一天中多数事情都是习惯化的,你就能做到既井井有条,又能容纳新变化。
让高效毫不费力的高级技能
逆“习”思维
为什么我们坚持不下去?
培养习惯需要概率思维
概率,就是不计较一天两天的得失,要把自己的情况放在更长的周期内去观察
概率,就是不计较一天两天的得失,要把自己的情况放在更长的周期内去观察
长期统计下来,如果达到60%,说明你已经养成习惯了;如果达到85%,说明你非常优秀;如果达到94%,说明你一定异于常人;如果是100%,说明你可能来自外星球。
聚焦可操作的行为
要把待人友善这种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到夸奖别人这种可操作的行为
任何习惯都必须把它定义成可操作的行为,这样才能开始,才能观察,才能打卡,才能坚持
创造行为发生的条件
习惯养成只需要考虑六大条件:时间、地点、物品、环境、他人、身心状态。
从3分钟热度到持之以恒
坚持的并不是结果,而是正确的过程
习惯不等于重复
整个习惯培养的过程不是简单地线性重复,而是在有机地变化,需要你不断地自我调整,环境变了你不变,肯定会被淘汰。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习惯
我们到底在坚持什么?
我们坚持的是具体行为,不是其他
要点
不断探索,发现适合自己且更可能成功坚持的行为
你无法“不做什么”,必须找到一个全新的行为去做
唯一能采取的行动是行动,以一周为单位计划行动方案
尽可能地去找在该习惯上做得好的人请教
做足准备工作
不怕输一盘,怕放弃比赛
偶尔一次回到旧的行为习惯中并不意味着失败,它只是在提醒你还没练到家
避开诱惑
取得朋友们的支持
和那些可能诱惑你的朋友提前沟通好,只要他们不用任何方法诱惑你,就已经是对你的大力支持了
转移注意力
“好无聊”“真累”,这让她很挫败。于是她尝试去想别的——“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健康,最好的方式就是慢跑,这件事情值得做,我不会停下来”。
嘘,不要说出来
公开承诺的确有明显的压力效果,但如果行为不适合你反而会让你在错误的路上狂奔
习惯多米诺
设置自动化行为的思路就是考虑影响行为的六大要素:时间、地点、物品、环境、他人、身心状态
确定时间
你必须为你希望坚持的事情确定下来时间
确定地点
是一个行为发生必备的要素,它不仅指场所,还指场所里的具体位置
准备有趣、方便的物品
原则是增加趣味和便捷度,而不是“顶级”“昂贵”和“流行”
选择环境
主动地选择我们的环境,也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它
充分认识到人的影响
诱惑者
和他们沟通,确保他们不会做出诱惑你的行为
观众
当你取得了一定成就,可以秀给他们看
导师
在坚持的过程中有人或书籍进行指导
同伴
帮你消除旅途的孤独感,你们之间的相互分享和讨论可以促进你们思考
监督者
愿意花时间和心思监督你的人,关注你的每一个行为,确保你正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
调节身心状态
行为的主体是我们自己,我们的状态会直接影响行为的发生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