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基础
2022-10-09 14:19:21 44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一部分(经济基础) 2022年考点备忘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内涵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生产和存在的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其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的结合
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所有制或产权制度
所有制或产权制决定了经济决策的主体,也决定了收入分配的方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居于核心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了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着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形式,从而决定着生产关系
收入分配制度
资源配置的方式
通过和种机制来分配资源和生产资料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地位和作用
既有利于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又有利于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
既有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参与生产的积极性,又有利于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
既有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又有利于发挥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集中梁坤
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
社会主义公有制
内涵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基本形式
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劳动者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相结合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从性质上看,属于集体经济的一种新形式
混合所有制中国有和集体所有的部分
重要作用
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不仅是量的优势,更重视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满足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保证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富裕
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需要加强推进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非公有制经济
形式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多种形式
个体经济和自营经济的区分主要看是否存在雇佣劳动关系
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非公有成分
地位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
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制的主要主体
是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央力量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有三方面
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
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
是继土地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
没有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性质
只是改变了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由相对集中的统一经营改为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户经营
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这是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关键
当前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主要任务有两方面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的内涵
各尽所能 -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
同工同酬 - 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需要做到
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深化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
增加劳动者,特别是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逐步完善技术、知识、数据、原本、土地等要素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保障及监管制度
完善市场秩序,租金公平竞争,多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重视发展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主义公益事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资源配置的含义
社会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间进行分配
资源配置的方式
市场调节方式
社会经济资源主要是由市场配置,而不是由政府配置或政府计划配置
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而不是政府指定
政府调节方式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就是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一种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生产和存在的基础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
有效市场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有为政府
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发挥好政府在弥补和解决市场失灵方面的重要作用
履行好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职能
第二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 市场需求
需求
含义
在一定时间和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构成要素
消费者愿意购买,有购买欲望
消费者有能力购买,有支付能力
主要因素有
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的收入
产品价格
替代品价格
互补品价格
预期
其他因素(如广告、急切、质量、国家政策等)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
需求规律
需求曲线
需求量变动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因为商品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变动
是指其他条件的变化导致了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2 市场供给
供给的含义
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
产品价格
生产成本
生产技术
生产者预期
相关产品价格
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供给函数
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
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方向变化
3 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的形成
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的点,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改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也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达到的价格水平
在生活中,供需十分活跃,经常变化,所以任何市场上的供需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
每当旧平衡被破坏之后,买卖双方总会设法适应新的形势,从而形成新的均衡数量和新的市场价格
最高限价分析
含义
目标
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影响
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给减少和需求增加,结果就是市场短缺
排队;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变相涨价;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或分配措施
只宜短期或局部实行,可应长期化
保护价格分析
含义
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
目的
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发展
影响
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供给过剩
导致市场供给过剩,出现变相降价或黑市交易问题,并可能导致市场价格的下降
需要强有力的行政措施以及政府收购和储备系统
4 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
如果一种物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即富有弹性。如果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很小即缺乏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量的相对变动 / 价格的相对变动
需求价格弹性是对比的两个百分比,需求曲线斜率不变时其需求价格弹性也是会变化的
价低量大时,多表现为缺乏价格弹性。 价高量小时,多表现为富有价格弹性
基本类型
大于 1
需求富有弹性(高弹性)
大于1时,即需求变动大于价格变动,表示富有弹性
降价会增加购买需求,会使用销售收入增加,涨价会让销售收入减小
等于 1
需求单一弹性
小于 1
需求缺乏弹性
小于1时,即需求变动小于价格变动,表示缺乏弹性
由于缺乏弹性,涨价可以使企业销售收入增加
特殊
吉芬物品
低档必需品, 物品涨价反而会增加购买量
影响因素
市场的定义
较宽泛的市场往往缺乏需求价格弹性,较狭义的市场往往弹性较大
例如:食品这个市场需求弹性很小, 而冰激凌是一个是狭义的市场、需求弹性就较大
时间范围
需求往往在长期时更富有弹性
如汽油涨价,短期内开车出行的人可能减少的不多,但长期消费者可能更愿意购买省油的汽车
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和长短
替代品的数量和近似程度
相近的替代品的可活动性
如果获得较容易,往往富有弹性(如黄油和人造黄油)
鸡蛋由于缺乏替代品,则弹性较小
商品的重要性
必需品和奢侈品
必需品往往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奢侈品则较大
但需要注意奢侈品并不取决于物品的本身固有性质,而取决于购买者的偏好
点弹性和弧弹性
点弹性
点弹性系数 = 需求量的相对变化 / 价格的相对变化
是指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的弹性,他等于需求量的无穷小的相对变化对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变化的比
需求价格点弹性表明的只是一点上的弹性,因此只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弧弹性
两点之间的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所
需求交叉弹性
交叉弹性系数 = A商品的需求变化量 / B商品的价格相对变动
类型
交叉弹性为正
AB两种商品为替代品
代替品价格弹性为正数(如汉堡和热狗的关系)
交叉弹性为负
AB两种商品为互补品
互补品价格弹性为负数(如电脑价格上涨,软件必然销量欠佳)
为 0
AB两种商品无关系
需求收入弹性
定义
需求量的变动和引起这一变动的消费者收入变动之比
需求收入弹性 =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 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正常物品表现为正数,低档品表现负数
类型
1 < E
高档品,收入弹性高,收入增加会增加购买
0 < E < 1
必需品,收入弹性低。需求变动量的相对量 小于 收入变化量
E < 0
低档品,收入增加时买的更少,收入减少时会多买
供给价格弹性
定义
价格的相对变化与所引起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化之比
供给价格弹性系数 = 供给量的相对变动 / 价格的相对变动
E = ∞ 供给完全有弹性
E > 1 供给价格弹性充足
E= 1 弹性系数为1 ,线性变化
0 < E < 1 供给价格弹性不充足
E = 0 供给完全无弹性
影响商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时间
决定供给价格弹性的又要因素。短期内供给价格弹性一般较小,长期则较大
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
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1 生产者的组织形式
生产者组织形式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企业经营目标
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所有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关键
从长期来看,生产者的活动看起来就很接近追求最大利润
经营者对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的偏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
如果经营不善,企业效益下降,企业股票就会下降,经营者的职位就可能产生动摇
不管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决策有多么困难,也不管经营者偏离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动机有多强烈,长期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最终将会被市场所淘汰
企业出现并不以追求去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原因是
在现代企业中,企业所有者往往并不是企业真正的经营者,企业的日常决策是由企业经营者做出的
经营者可能还有其他的目标,比如企业的生存,舒适的生活以及优厚的薪酬等
信息不完全性,特别是信息不对成型,所有者并不能完全监督和控制经营者的行为
经营者也可能只顾及企业的短期利益,而牺牲企业的长期利益
企业形成的相关理论
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科斯理论(美国经济学家,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
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科斯)
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
企业的本质或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通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不完全性
通过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可以使一部分市场交易内部化,从而消除或降低一部分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
信息的不完全性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
交易种类
市场交易分为企业外部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市场交易
2 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生产函数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技术不变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任何生产函数都以一定时期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条件,当技术水平发生变化时,生产函数也会改变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曲线
总产量
边际产量下降到0时,总产量最大
平均产量
总产量 / 总投入
边际产量下降,并和平均产量交叉时,平均产量最大
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
边际产量
新增一单位的投入,增加的产出量
边际产量递减原理
规模报酬
含义
也称规模收益,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带来的产量变化
类型
规模报酬不变
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规模报酬递增
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规模报酬递减
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3 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成本
机会成本
一种生产要素用于生产A产品时,放弃的使用它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显成本
购买、租用生产要素所支付的货币
隐成本
企业本身所有用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实际是一种机会成本
正常利润一般是指企业对自己做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因此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经济利润
企业的所有显成本和隐成本共同构成的企业总成本,企业经济利润就是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
注意经济利润中不包含属于隐性成本的“正常利润”
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支付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
成本函数
短期总成本
企业在短期内生产一定产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短期总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长期成本函数
只有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
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可变成本
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短期成本曲线
总成本曲线
总固定成本曲线
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
总可变成本曲线
产量为零时,总可变成本等于零
随着产量的增加,总可变成本逐步上升
平均总成本曲线
随着产量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平均固定成本曲线
变动规律是开始降低服务很大,以后降低幅度越来越小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边际成本曲线
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
决定短期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
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价格
劳动生产率
生产率提高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下降
生产率的下降会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1 市场结构的类型
完全竞争市场
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
产品是同质的,不存在差别
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企业可以自由进出市场
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了解
完全垄断市场
只有一个供给者,他是价格制定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
没有合适的替代品的独特产品
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
形成的条件包括
政府垄断
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形成的垄断
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形成的完全垄断
自然垄断
规模经济是形成自然垄断的重要因素
某些行业的技术条件决定了只有在生产规模巨大时才能产商规模效益。当行业中的一家(或两家)企业能达到,其他竞争者自然无法抗衡
垄断竞争市场
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产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
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不存在进入障碍
寡头垄断市场
只有少数企业在市场上进行生产
寡头垄断厂商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
他们对价格具有较大的控制权
其他企业进入比较困难
2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者行为
行业需求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行业供给曲线
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企业需求曲线
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企业收益曲线
企业的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和需求曲线都是同一条线
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
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企业利润最大
企业短期供给曲线
处于平均可变成本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就是供给曲线
3 完全垄断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
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
在完全垄断的市场上,产品价格的高低也收到市场需求的影响
向右下方倾斜,负斜率
完全垄断市场的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
产量和价格的决策的基本原则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
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不存在供给曲线
价格歧视
定义
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对同一产品规定不同的价格
分类
一级(看人定价)
企业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企业对不通的购买者购买的每一批量的单位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
二级(看量定价)
按不通价格出售不通单位的产量,但每个购买相同数量的购买者支付的价格相同
三级(看市场定价)
按不通购买者或不同市场规定不同的价格
实施
价格歧视出现的条件
必须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多组不同购买者
市场必须能够有效的隔离,同一产品不能在市场之间流动,不能使用购买者在低价市场上买到产品在倒卖到高架市场
基本原则: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
垄断品的定价
垄断者的出售的物品,其价格总是大于边际收益
其价格受
产量效应效益影响,产量增加可能增加总收益
价格效应影响,单价下降,可能减少总收益
利润最大化
核心和其他市场一样,都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
竞争企业 P=MR=MC
垄断企业 P>MR=MC
利润最大化
为什么垄断者没有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是企业在一个既定价格时选择的供给量
在竞争市场上,可以在不了解需求曲线的情况下分析供给抉择,但在垄断市场正好相反
垄断供给依赖需求曲线
因为需求曲线的形状决定了边际收益曲线的形状
边际收益曲线的形状又决定了垄断者利润最大化产量
4 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上生产者行为
垄断竞争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需求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
短期均衡分析
垄断竞争企业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
在短期中,垄断竞争企业是一个垄断者,基本和完全垄断一致
和完全垄断市场相同,通断竞争市场上不存在供给曲线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生产者行为
协议价格制
价格领袖制
与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一样,寡头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寡头垄断企业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之间没有一一对应关系,因此也不存在有规律的供给曲线
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1 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
消费者需求曲线会影响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者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所处的市场状态也会影响生产要素的需求,并最终影响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边际物质产品(MPP)
边际产量,表示增加单位要素适用带来的产量增量
边际收益产品(MRP)
增加单位要素使用所带来的收益的增量
等于边际物质产品 x 边际收益
边际产品价值(VMP)
每增加一单位的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价值
边际物质产品 x 产品价格
边际要素成本(MFC)
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成本增量
边际物质产品 x 边际成本
平均要素成本(AFC)
平均每单位要素投入的成本
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产品
MFC=MRP
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产品的需求中间接派生出来的。所以对生产要素去求成为“引致需求”或“派生需求”
2 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
生产者完全是要素市场上价格的接受者
生产者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MRP=VMP 曲线也是完全竞争厂商的要去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会变得陡峭
3 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目标分别是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
劳动供给的原则
劳动的边际效用等于闲暇的边际效用
工资增加的收入效用与替代效用
替代效用
由于工资上涨,用劳动替代闲暇,劳动时间增加的情况
收入效用
由于工资上涨,劳动者愿意更多的闲暇休息,劳动时间减少的情况
劳动供给曲线
后弯曲线
当工资低而收入少时,劳动的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当工作高到一定程度时,劳动的供给曲线开始后弯
其他供给曲线
土地
土地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资本
短期的资本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储蓄在短期中对资本数量不发生影响,即短期中资本存量固定不变
又由于资本的自用价值为0,因此资本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向右下方倾斜的资本需求曲线和短期供给曲线相交就决定了资本市场的短期均衡
长期的资本供给曲线是后弯的
长期来看储蓄与折旧不相等条件下的利率会使短期资本曲线沿着资本的需求曲线移动,直到储蓄与折旧之间的差距缩小到0,即二者趋于相等、净投资为零为止。 故资本存量稳定下来而不在变化,资本就达到了长期均衡
第六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1 市场失灵的含义
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
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实现在不使一个人福利减少的情况下使任何一个其他人的福利增加
帕累托改进
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这种资源重新配置成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状态
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经济社会中,整个经济实现一般均衡,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
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
信息是完全的
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性
市场失灵就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2 市场失灵的原因
垄断
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广泛存在,市场机制就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
外部性
外部不经济
生产经营活动会给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企业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
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会倾向扩大生产,产出水平会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造成供给过多
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不同,外部性分为
生产的外部性
消费的外部性
消除外部性的途径和方法
传统方法
税收或补贴,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问题内部化
明确和界定产权是消除外部性的重要途径
公共物品
由于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和排他性,决定了大多数公共物品消费中必然出现“搭便车”现象,所以私人部门不愿意提供公共物品,而要求国家来提供
非竞争性
对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
增加一个消费并不增加额外成本,增加一个人的消费边际供给成本为0
非排他性
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费者进行消费,其中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被排斥在外
纯公共物品
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大的非排他性的物品
一般通过纳税间接购买而被动消费
消费时无法分割,只能由政府提供
例:国防
准公共物品
可以由非政府部门提供
准公共物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拥堵性
比如
医疗卫生服务
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垂直方向加总(纵向加总)
信息不对称
定义
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逆向选择
由于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劣质商品或服务器驱除优质商品或服务,以至市场萎缩甚至消失
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会向左下方弯曲
道德风险
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中的一方不能观察到另一方的行为,而另一方就可能采取不利于对方的行动
3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垄断
法律手段
公共管制
价格管制、规定利润率等
外部性
税收和补贴、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
明确产权已经成为消除外部性的重要途径
科斯-产权理论
一旦考虑交易成本,产权的初始界定对于经济运行的效率就会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可以引申出一个重要的结论: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0或很小,那么无论开始时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进而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不通的产权制度会导致不通的资源配置效率
公共物品
政府承担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等职责
市场失灵
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做出具体法律规定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其他
出口总额包括
本国生产并卖给外国(境外)消费者的物品的价值总和
本国向外国提供的服务的价值总和
本国在国外投资和贷款获得的股息和利息收入
营业盈余 是指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净额”后的余额
1 国民收入的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
从价值形态看
是所有常住单位再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从收入形态看
他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从产品形态看
他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GDP的计算
收入法
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反应生产活动获得的原始收入及初次分配项目
劳动者报酬
居民所得
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企业、单位所得
生产税净额
政府做的
生产税净额 = 企业向政府缴纳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
支出法
消费、政府购买、净出口、固定资产投资
可以推算出:资本形成率和最终消费率
资本形成率
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最终消费率
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生产法
各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 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两部门经济
假设社会只有消费者和企业两个部门
支出面考虑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支出,即消费支出的总和
GDP= Y = C+ I
所得面考虑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居民总收入,总收入一部分用来消费 ,另一部分进行储蓄(S)
国民收入 Y = C + S, GDP = Y = C + S
C + I = C + S
I = S
投资 = 储蓄
三部门经济
在两部门基础上增加政府活动,构成三部门经济
G表示政府购买、T表示政府税收
GDP = Y = C + I + G
I = S + (T-G)
S 是家庭和企业储蓄之和
T - G 等于政府储蓄
国民收入(Y) = 消费C + 投资I +政府购买G
四部门经济
在三部门的基础上引入国外部门,构成四部门
I = S + (T-G)+(M-X)
投资 = 储蓄 + (税收 - 政府购买)+ (出口 - 进口)
3 消费、储蓄和投资
消费理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三个假设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的占比
APC = C / Y
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边际消费性向为一个常数
C= α + βY
α为自发消费,即使是收入为0时,动用储蓄或举债也必须进行的基本消费
β 边际消费倾向
βY 因收入而引起的引致消费
边际消费倾销总是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莫迪利安生命周期理论
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为实现一声消费效用的最大化,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其生活消费开支
各个家庭的消费取决于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获得的收入和财产,理性的消费者总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比较安定的生活,使一生的收入和消费相等
青年时期,家庭储蓄很小甚至是领储蓄和负储蓄
老年时期,由于基本没有劳动收入,此时的消费主要是过去积累的财产而非收入
在人口构成没有重大变化时,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而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时,边际消费倾向也会随之变化
弗里德曼持久收入理论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在当前的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持久收入(消费者可以预期到)决定的。
在长期中,持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所以消费函数是稳定的
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减去消费的余额, 由于 Y = C + S 可得 S = Y - C
根据凯恩斯理论,收入是决定储蓄的最主要因素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增加会越来越少,而储蓄的增加会越来越多
储蓄函数公式
1 - β ( 1-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MPS)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
投资函数
影响投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因素有: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次要有:预期通胀和折旧等)
投资的成本是利息
如果企业通过贷款进行投资,则投资的成本就是利息。
如果企业用自有资金投资,利息就是投资的机会成本
决定利息的直接因素就是真实利率
投资函数公式
I表示投资, r表示利率, e表示自主投资 , -dr 表示引致投资 , d表示利率没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投资会减少或增加的数量
投资乘数
投资量变化与国民收入变化的比例,投资变动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投资乘数 = 1 /(1-边际消费倾向)
投资乘数k为边际储蓄倾向s的倒数
b 边际消费倾向
s 边际储蓄倾向
1-b 则为边际储蓄倾向
收入该变量 = 投资该变量 / (1-边际消费倾向)
4 总需求和总供给
总需求
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价格水平上,一国经济主体愿意购买的产品总量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有
利率
利率上升,购买变少
货币供给量
政府购买
税收
税收减少,总需求增加
预期
居民预期收入增加,总支出会增加
价格总水平
价格下降,购买变多
总需求曲线
表明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曲线上的点表明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及其对应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事均衡时的产量水平
在已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会向右下方倾斜(负斜率)
财富相应:物价下降鼓励了消费者更多的支出。更多的购买意味着物品和服务需求增更大。反之亦然
利率效应:物价下降使家庭存款增多,资本供给增加降低了利率,低利率鼓励了企业投资增加,从而增加了物品和服务的需求量
汇率效应(出口效应):物价下降导致利率下降,进一步导致汇率下降。会刺激出口,增加了需求
什么时候总需求曲线会移动
消费变动引起的移动
减税、股市高涨则会导致需求增加
投资变动引起的移动
政府购买引起的移动
净出口变动引起的移动
总供给
总供给曲线
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在长期中,供给(真实GDP)取决于劳动、资本、资源和技术这些生产要素
由于货币并不影响上述要素,以为这真实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供给曲线也是固定的(只有长期适用)
长期中供给曲线的移动
劳动变动
资本变动
自然资源变动
技术知识的变动
短期供给曲线为何向右上倾斜(正斜率)
当经济中实际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供给量就背离了其长期水平或自然水平
粘性工资理论
工资在短期中是粘性的,名义工资基于预期的物价,当突然变动时名义工资不会立即做出反应
粘性价格理论
一些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也是缓慢的(换菜单时间)
错觉理论
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鼓舞供给者对自己出售产品的看法
短期供给曲线的移动
除了长期供给曲线移动的变量外,短期供给曲线移动需要引入一个新的变量“预期的物价水平”
工资、价格和错觉都是根据预期物价水平确定的,因此当人们改变了他们对物价的预期时,短期供给曲线也将移动
物价上涨
工资不变,增加雇员
价格不变,需求增加,增产
预期物价上涨
工资要求增加,减少雇员
高定价减少需求,减产
影响因素
企业利润水平
利润水平取决于市场价格和生产成本,因而,决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就是价格和成本
技术进步,原料价格等因素都是通过影响成本从而影响利润水平,进而影响总供给
企业预期
从长期观察,影响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
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1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经济增长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现价GDP可以反映经济发展规模
不变价GDP可以寄出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
保持长期经济增长,政府可选择的经济政策
增加劳动供给的政策
刺激资本积累的政策
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
短期拉动政策包括
刺激消费和投资的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
刺激出口的政策
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劳动的投入量
资本的投入量
资本投入数量受多种因素制约
最重要的就是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
在生产能力一定时,生产能力利用率提高就能增加资本的投入量,否则就会减少资本投入量
劳动生产率
资本的效率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
技术进步
结构优化
制度变迁
福利改善
负外部效应减少等
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两因素分解法
是指假设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看作某一项生产要素(劳动或资本)与其他生产率作用的结果
把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两个因素进行分解,即假定经济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工作小时(劳动时间)的增加率和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三因素分解法
是指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按
劳动投入
资本投入
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
计算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计算公式: 经济增长率 = 技术进步率 + (劳动份额 * 劳动增加率)+ (资本份额 * 资本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 = 技术进步率 + 劳动份额 * 劳动增长率+ 资本份额 * 资本增长率
可反对技术进步贡献
2 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类型
长周期、常波循环或康德拉耶夫周期
长波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实质固有的那些东西,尤其与资本积累密切相关
经济长波归因于主要固定资本产品的更新换代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与恢复
50~60年
其他长周期
库兹涅茨周期
该周期主要是以建筑业的兴旺和衰落这一周期性波动现象为标志加以划分的,所以也被称为“建筑周期”。
多生产部门尤其是基础工业部门的经济增长率,约15到22年呈现有规则的波动,其原因是人口(特别是移民)的波动
体制释放周期
社会转型周期,此周期约为30年
如日本战后经济起飞
改革开放后的30年(准确的时间应当南巡讲话之前的几年)
中周期、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
中周期又称为中波或大循环
每个周期平均长度为8~10年
周期比较明显
可以从设备投资和GDP关系看出
设备投资占GDP的名义上的比例、以及2年后的投资收益先行指数 (投资收益指总资本付息前利润率,简单地说就是从企业的收益率减掉有利息负债利息率或金融成本)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的走势预示着设备投资占GDP的比例。
平均长度为8年
短周期、小循环或基钦周期
基于货币利率、物价、生产和就业等统计数据研究发现,是一个生产存货周期
反映了供需的波动
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首次提出周期理论
按总量绝对下降和相对下降划分
古典型周期
经济在低谷运行,经济增长率为负,经济总量绝对减少
增长型周期
经济在低谷运行,经济增长率为正,经济总量相对减少
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
扩张周期
复苏阶段
繁荣阶段
特点
总需求和经济活动增长时期
通常伴随这就业、生产、价格、货币、工资、利率和利润的上升
在扩张阶段,需求逐渐增长,但没有超过总供给
收缩周期
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
投资率变动
消费需求的变动
技术进步的状态
预期的变化
经济体制的变动
国际经济因素的冲击
大规模疫情等因素
我国的经济波动
我国政府对经济调控能力不断增强,也显示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优越性
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
一致指标
在国内,一般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社会消费零售品总额视为一直指标
先行指标
也叫领先指标,如: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M2等
滞后指标
如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
概念
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引起经济波动的原因包括
经济制度或经济体制的某些特点、经济结构的变动、经济政策的影响
经济波动最直接的原因是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一致,两者的不一致一般总是通过总需求作用于经济运行过程
3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只需提高
除了经济增长外,还包括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
广大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国民收入分配状况逐步改善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要是当代人各种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
又要保护资源和生产环境,不对后代人生存发展构成威胁
十三五社会发展的基本概念
目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生产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稳定
基本理念
创新
发展的第一动力
协调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在增强国家实力的同时提升国家软实力
不断增强发展集体性
绿色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开放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享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
经济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新成效
改革开放新步伐
社会文明新提高
生态文明新进步
民生福祉新水平
国家治理新提升
2035年远景目标是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经济
社会
政治
文化
生态
任务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况提出
全员劳动生产率臧章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人均产能提升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增长 7% 以上
常住人口城市化率提高到 65%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低 13.5% 和 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
森林覆盖率 达到 24.1%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 11.3年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 95%
人均寿命提高1岁
战略措施
双循环,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首先要畅通国内大循环
全国范围内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需求链,构建完整的终端内需体制
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坚持开放
加快培育完善的内需体系
深入实施扩大内需占率,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建设消费和投资需求旺盛的强力国内市场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条件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使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保持协调的发展
二元经济结构逐步转变为现代经济结构
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更加开发的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条件
从供给侧观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从需求侧观察:城乡居民收入和财富的不断增长
增加成熟的宏观调控能力
第九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1 价格总水平
含义
一定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
度量方法
编制公众价格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
批发价格指数
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决定价格总水平的因素
货币的供给量、流动速度和总产出
费雪方程 MV =PT
M 货币供给量
V 货币流动速度
P 价格总水平
T 各类商品交易数量
费雪方程可推导出“价格总水平决定方程”
π = m + v - y
m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量
v 货币流动速度变动率
y GDP变动率
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比例关系
价格总水平取决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比例关系
一般情况下
价格总水平下降, 总需求扩大。价格总水平上升,总需求减少
(短期)价格总水平下降,总供给减少,价格总水平上升,总供给增加
长期情况
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无论价格总水平如何变化,总产出不变
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经济效应
直接影响
对工资的影响
名义工资,货币
实际工资,名义工资扣除了价格变动后
实际工资变动率 = 名义工资变动率 / 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对利率的影响
名义利率
市场利率,银行当时规定的发布利率
实际利率
扣除了价格总水平变动影响因素的利率
实际利率(i) = 名义利率(r) - 价格总水平变动率(π)
对汇率的影响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实际上是由两国价格总水平变动之比决定的
间接影响
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
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 就业和失业
含义
就业
一定年龄段内的人们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
就业界定
就业者条件
指一定的年龄
收入条件
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时间条件
每周工作时间长度
失业
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但在目前没有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工作的现象
国际劳工组织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属于下列情况的均属于失业人口
没有工作
调差期间内没有从事有报酬的劳动或自我雇佣
当前可以工作
当前如果有就业机会就可以工作
正在寻找工作
在最近期间采取了具体寻找工作的步骤
统计指标
失业率
失业率 = (失业总人数/民用劳动力总人数)* 100%
就业率
就业率 = (就业人口/民用成年人口)* 100%
我国统计部门计算和公布的就业和失业水平方面的指标主要是城镇登记失业率
统计口径
就业人口是指年满16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户口,在一定劳动年龄阶段内(16周岁至退休),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的人员
失业的类型
自愿失业包含两种形式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需求不足型失业(周期性失业)
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动工作的情况,或是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
是宏观调控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我国的就业与失业问题
二元经济结构
是指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结构
我国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
由于二元结构和体制转轨,我国就业和失业矛盾比较严重
我国就业问题
我国经济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因此失业问题具有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特殊性
我国不仅要面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而加剧的城镇失业问题,还存在体制改革带来的失业问题
如果考虑城市失业风险和制度性限制,农民留在传统部门不进行流动,那么农村实际存在大量隐性失业或就业不足现象
扩大就业是任务
通过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不断创造就业岗位
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劳动者和企业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
全面提升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健全终身技能培训制
3 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相互关系
奥肯定律(美国20世纪60年代)
奥肯定律是指来描述GDP变化和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
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
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便低于潜在GDP2%
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增加就业或降低失业的主要途径
就业弹性
就业弹性是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即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
一般通过就业弹性来分析就业的难易程度
就业弹性系数
就业弹性系数 = 劳动力就业增长率 / 经济增长率
经济每增长1%,就业能增长多少百分点
就业弹性系数是两个增长率之间的比,所以不能说明就业是否充分
一般来说,经济不断趋向成熟的过程中,就业弹性会出现之间减小的趋势
就业弹性减少说明,每创造一个增量的价值所需要的劳动增量变小了
表示劳动生产率提高
技术进步
与经济结构相对的就业结构的变化
2019年我国就业弹性系数为 0.31
就业弹性系数的变化取决于产业结构等因素
如果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大,就业弹性系数就就高。因为我国第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和横轴垂直的直线
4 宏观经济治理的内涵与特征
科学有效的宏观经济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要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
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必须健全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的机制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
1 国际贸易理论
演变
绝对优势论
思密大爷18世纪提出
比较优势论
李嘉图在19世纪初提出
核心为相对成本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20世纪初锐减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开始从身缠要素禀赋的差别来解释各国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不同,重新分析了国际贸易的基础,这就是要素禀赋理论、又称H-O模型。
通过国际贸易往往会使各国之间的要素报酬(如工资、利息、地租)差异趋于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主张
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
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提出规模经济贸易学说
许多工业产品都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
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产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
国际贸易影响因素
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
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
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
汇率水平的高低
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
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
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
一般情况下经济总产出水平越高,经济总量越大,进口贸易额就越大
汇率水平
国际市场场频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
2 国际贸易政策
政府干预
政府干预进出口的目的
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的损害
维护本国的经济增长
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政府干预进口
关税限制
征收高额关税
非关税限制
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额
歧视性公共采购
技术标准
卫生检疫标准
政府干预出口
出口补贴
直接补贴
政府直接以现金形式弥补出口企业国际市场价格与本国价格的差价
间接补贴
出口退税
出口信贷
实行出口补贴的目的是降低本国出口产品价格,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出口
世贸组织成员国的贸易摩擦问题,应当在世贸组织框架下通过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
倾销
类型
掠夺性倾销
排挤竞争对手,先用低价迫使对方破产,在攫取垄断利润
持续性倾销
企业长期为占领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无限期持续以低价向国外市场出口产品的行为
隐蔽性倾销
出口商正常价格出售,进口商正常价格购买,然后在底下销售,出口商在给进口商补助
偶然性倾销
出口商存货太多,为处理库存低价倾销
不利影响
对进口国
阻碍进口国相关产业正常发展,给进口国生产者和消费者传递错误的价格信号,扭曲市场秩序
对出口国
引发出口国国内相似产品生产厂商过度竞争,扰乱其市场秩序
倾销企业为了弥补损失,往往提高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价格,损害出口国消费者利益
对第三国
进口国会减少对同类产品的进口,可能影响第三国
反倾销措施
征收反倾销税需要符合
倾销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损害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低于正常价值水平
认定倾销行为的关键点
界定方法
原产国标准
第三国标准
同类产品陈本、费用合计
3 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
我国外贸发展较快的因素
加入WTO为我国经济融入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我国逐步下调关税水平有力地租金了进出口的不断过大
我国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为我国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不断提高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提供了显著的“人口红利”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
通过制度和规划建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的的全面开放
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 2020年1月1日实施
外商投资准入清单、自贸区准入负面清单 2021年12月完成新版, 负面清单减少至31条和27条,压缩比例为 6.1%和10%
商务部发布了 “外商投资指引2021版”,整合了中国投资环境、相关法律、投资办事流程等内容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2022年1月1日起生效,全球人口最多、贸易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扩大开放的进程中进一步重视国家经济安全,处理好利用外资和国家安全的关系
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需要注意
努力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采集积极措施拓展海外市场,积极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
进一步重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我国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通过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进口
通过优化进口结构支持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提升国内技术服务水平和研发能力
重视外资引进质量,落实好我国鼓励利用外资的政策
积极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规模,优化对外投资的结构,保护好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的安全和合法权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