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基--科二
2022-08-19 08:54:5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持续更新中...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含义
广义的教育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
学校的教育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教育的词源
出现:孟子·尽心上
解释:许慎·说文解字
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
学校教师为主体,起着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
学习为主体
教育的影响
包含教育的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
教育的内容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
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质的规定性
社会属性
永恒性
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历史性
不同的历史阶段,有各自的特点
相对独立性
主要体现教育有继承性
教育的起源于发展
起源
神话起源说
朱熹
生物起源说
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
孟禄
否认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
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交往起源论
叶澜
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内容简单、方法单一、无阶级性、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古代社会-----专制性、象征性、刻板性、阶级性、道统性
奴隶社会
中国:夏--出现教育,夏商周--“庠、序、校”,西周--“学在官府,政教合一”
古希腊:培养武士军人、雅典--商人、政治家
古印度:宗教
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封建社会
中国:春秋战国--私学兴,隋唐--科举,宋代--朱理学,明清--八股文
西方:七艺、七技
20世纪以后的教育
终身化
民主化
全民化
多元化
教育技术现代化
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普及义务教育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相衔接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高等教育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概念
研究对象
教育内容
教育问题--内在动力,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
发展
萌芽阶段
《学记》:中国及世界最早论述教育的著作
苏格拉底: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问答法”、“产婆发”
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与游戏”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规律
昆体良:西方最早教育理著作论,《雄辩术理论》、《论演说家的教育》
创立阶段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泛智教育”,最早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之父”,《普通教育学》
杜威:实用主义,提出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发展阶段
口诀:姆有目标,纳有结构,瓦根找范例,高度赞发展,全面和谐好斯基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功能
对象分
个体功能
社会功能
性质分
正向
负向
呈现方式分
显性
隐形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人口对教育制约
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
教育使人口趋于合理化
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制约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选择
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
制约学校机构
制约教学方法、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
教育再生产劳动
再生产科学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约
决定教育的目的
决定领导权
权利
影响教育内容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响
培养合格公民,政治人才
影响舆论力量
提高全民素质,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影响目的的确立
内容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的促进
传承文化
选择提升文化
传播交流文化
更新和创新文化
学校文化
物质文化:校园绿化
组织制度文化:规章制度
精神文化:文化核心,办学宗旨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
两个方面
生理发展
心理发展
人的发展规律
顺序性: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发展
阶段性:从实际出发,不同年龄段采用不同的方法
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
互补性:扬长避短
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理论
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口诀:孟德四尔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口诀:斯处荀找洛华生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内在和外在
因素
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因素、教育----->主导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内部动力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人的发展方向
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
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的各种因素
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表现(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及时和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
教育制度
概念
广义: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在形式上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实体教育
制度化教育:学制的建立,“废科举,兴学校”
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限于学校之内
影响因素
社会生产力、科技发展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本国学制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西方学制发展历程
双轨制:英国
单轨制:美国
分支制:前苏联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旧中国
壬寅学制: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为执行
癸卯学制:实行的第一个
壬子癸卯学制:男女同校
1922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
新中国
1995:《教育法》
2006:《义务教育法》
当前学制改革
单轨-->分支型
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重大方针
育人为本:根本要求
改革创新:强大动力
促进公平:基本政策
提高质量:核心任务
2020年:两个基本,一进入
义务教育制度
德国最早普及
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初中,基础教育包括:幼、小、初、高
特点: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教育的目的
概述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
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理论
宗教本位论:强调教育对人精神世界的作用
社会本位论:从社会需要出发
个人本位论:个人需要出发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强调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
确立依据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人们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基本要求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
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全面发展的教育
五育的关系:德智体美劳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德育-----灵魂和统帅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方向性保证
智育-----前提和支持作用,五育的核心
体育-----基础作用,物质基础
美誉-----动力作用
劳育-----综合其他各育的作用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应用最广泛
调查法
实验法
历史法
行动研究法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