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思维-金一南
2022-10-17 20:52:23 1 举报
关于胜利:成吉思汗说: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巅;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毛泽东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任正非说: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这就是胜者思维。即便在最黑暗、最失败、最无望的时刻,他们内心也有一杆胜利的旗帜呼拉拉飘扬。本书为高层智囊金一南以“胜者”为出发点,结合历史大格局,所研究得出最终制胜新理念的文章合集。作者以极其广阔的视野、一以贯之的犀利文笔、磅礴的气势,生动客观地阐述了领导者应当具备的各种能力,里面引用了中国以及全球其他领导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不同事件中不同的处理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结果,用以大见小的事例,可以帮助领导位置的人掌握更好的危机处理方式以及提升管理能力。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真正推动军事变革的,不是军事思想,而是军事技术。《孙子兵法》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6)千古不移,今天让世界军事日新月异的,是技术。所以对今天来说,脱离军事技术,就是脱离军事实践。
对我们来说,我觉得制约我战法选择的不是军事谋略,而是技术;制约我思维创新的,不是军事理论理解能力,而是技术理解能力。
你们的高级军官自然科学知识差,从非军事角度理解军事问题的能力差。
我深刻地感觉我们今天最缺乏的不是理性认识,而是感性认识。缺乏对现代先进装备的感性认识,你得摆弄它,对枪支,你得摆弄它;对潜艇,你得真跟它走一趟;飞机得坐坐,从空中感觉从空中打击地面、俯瞰地面,从空中掌控地面的能力
我们没有感性认识,就无法真正建立理性认识。美国人现在提出,过去是大吃小,现在是快吃慢。所以一定要快。但怎么快?通信联络快,力量投送快,部队反应快。技术条件带来的速度,造成军事领域很大的改变。
荣誉传统:军官应超群脱俗,克服从事要求不高的职业的人们所具有的那些弱点。
公职传统:军官必须承受经常性职业艰苦和职业风险,军官为了履行自己的公职,可能付出生命代价。
忠诚传统:军官必须实实在在地忠诚。没有忠诚,就会失去信任,就可能毁掉其被委任或使用的价值。
完成任务传统:平时训练计划必须有效贯彻执行,规定时间内必须坚守岗位,军容严整,仪表端正,充满自豪感;战时,攻击的目标必须拿下,防御的目标必须守住。
领导传统:军官受训既是为了领导别人,也是为了接受他人领导。没有一个人能平步青云,上升到不必对另一个人负责的职位。军官必须具有与集体和友邻合作共事的能力。
言语即契约传统:军官必须做到言为心声,陈述的事实无论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必须做到深思熟虑,言必有据,结论合理。
常备不懈传统:随时做好驻地和任务突然改变的准备,能立即转入战时状态,率领部队奔赴战场。
一视同仁传统:以身作则是对所有军官的要求。凡涉及品德、信誉或蓄意欺骗的过错,不论久经考验的高级军官,还是新任命的下级军官,其性质同样严重。
美军的《军人手册》里规定高级军官具有的八个传统:
美国高级军官的八个传统
我们平常讲“没有打不倒的兵”——兵败如山倒,就怕打不倒的将——“强将手下无弱兵”,就是这个道理。打仗,就是“打将”。怎样把最适合的将领选出来,是世界性的难题。
李奇微发现了志愿军的作战特点:攻击时间都是八天,不会持续时间很长。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志愿军进行的都是“礼拜攻势”?他进一步汇集情报资料,发现志愿军后勤保障能力差,装备落后,官兵随身携带三天粮弹,人挑肩扛牲口驮的简易后勤再保障三四天,总共也就维持七天左右,只能发动礼拜攻势。在这一分析基础上,李奇微制订出针对志愿军的“磁性战术”:当志愿军进攻时,美军后退,尤其到了晚上,一定要退到与志愿军保持25—30公里距离的阵地,这是一晚上的行军距离。志愿军为避免美军空袭,基本都是晚上发动攻击,已成规律;当志愿军经过一夜行军到达美军阵地前,天已放亮,美国空军就可以出动了,志愿军陷于被动,这就是所谓的“磁性战术”
军人战争素质的训练与养成
科学都有原理,唯独战争没有。”至今,我们都很难把军事做简单归类:到底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可以通过实验得出结果,社会科学需要通过积累获得结论,军事学则近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
美国著名的军事家贝文·亚历山大讲的:“一切伟大思想都是简单明了的,诀窍在于赶在别人之前明白它。”
但是随着压力的增大,才智占用的比例逐步减少,阅历的比例逐步增大。当压力达到一个量级的时候,军官的表现好坏,几乎全部来自于阅历
这里面几乎全部是经验指标,几乎没有学历指标,没有规定只有博士才能当舰长。
战争选择是最高级别的选择
军事是一门基于经验的科学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说:面对战争中的不可预见性,优秀的指挥员必备两大要素:第一,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具有能够发现一线微光的慧眼;第二,敢于跟随这一线微光前进。能够发现微光,是智慧;敢于跟随微光前进,则是勇气。
最佩服韩先楚。1950年海南岛战役,如果没有韩先楚“一意孤行”的决心,现在哪里会有什么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啊,什么到海南买房子、到三亚晒太阳,想都不要想了
那么我们今天面对的不仅仅是台湾问题,还要加上海南岛问题了。
我们从来不否认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但更不能否认关键时刻领导者是中流砥柱。没有这样的中流砥柱,听大家的意见,听班子的意见,听群众的意见,大家都说不打,领导也觉得不能打,都要推迟,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过去说过,万幸有毛泽东这样的领袖。今天还要加一句:万幸有韩先楚这样的战将。
还是林彪讲的那句话:“战术有千百条,头一条就是肯打。”离开了“肯打”,纵然理论妙笔生花,也全是白扯。离开“肯打”,一切皆空。
毛主席就是要把一个解放海南岛的人放在福州当司令,让台湾方面看看,打下海南岛的人,现在到了他们对面。这就是领袖的用人方略。你说威慑仅仅是一些兵器吗?仅仅是东风-316、巨浪-27、东风-218吗?在这里我们看到,指挥员也是威慑,人也是威慑。毛主席把韩先楚放在福州就是威慑,这真是指挥员的最大效能、最高荣耀。
黑暗时刻,敢于跟随一线微光前进
较量一定要到来。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准备,它就要知易而进
就像张爱萍将军讲的“将有三忘”——“出家忘妻,出门忘乡,出阵忘身”,
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锐;将不智,则三军大疑;将不明,则三军大倾;将不精微,则三军失其机;将不常戒,则三军失其备;将不强力,则三军失其职。故将者,人之司命,三军与之俱治,与之俱乱。
将军之道与国家的意义
第一章 将军的产生
问题是带人走出困境的最好向导,危机是教人进行创造的最好老师。机制再完美,本身不会自动发生作用,起决定作用的依然是人,尤其是危机处理中的领导者
恩格斯说:“理论永远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理论永远在印证实践,当然理论起初引导实践。”
危机过程中的转折和质变临界点
“领导”有两个意思:领,走在最前面;导,告诉下属方向。
当然邓小平讲过领导就是服务,但是邓小平讲的服务绝不是我们今天讲的被庸俗化的服务。我们讲领导就是服务,是什么服务?搞好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做好后勤,安排好家属,照顾好子女,搞好职级竞争顺序、福利待遇,这就是好的领导作为。以上是领导者都应该做的工作,但不是领导者的主要工作。领导者的主要工作是要带领大家前进,要给大家带来希望,要告诉大家前进的方向在哪里
领导者不是跟随者,是带领者,是基准,是核心。
西方战略学鼻祖的克劳塞维茨认为真正的领导者须具备两大要件:第一是在最黑暗的时刻发现微光的能力。大家说一片黑暗,黑极了,你也看见一片黑暗,但你更能发现那一线光明。第二是敢于跟随这线微光前进的勇气。前者来自于你的智慧,大家觉得一片黑暗,你能发现光明,这来自你的智慧;后者来自你的勇气、你的意志。有没有智慧、有没有意志,对领导者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领导,第一,提供思想;第二,提供意志。有的领导提供思想,有的领导提供意志。最好的领导既提供思想,也提供意志。列宁、毛泽东都是这样的领导,既提供思想,又提供意志。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差别是什么?第一,领导者的权力;第二,领导者的责任。很多人只看见权力,没看见责任,领导者权力大,责任也大。领导者的活动就是运用权力承担责任的决策活动。当然这个决策分为平时决策与危机决策。
对平时决策,大家趋之若鹜,因为平时决策显示的是权力。危机决策人人避之不及,危机决策体现的是责任。
领导者就是运用权力承担责任和决策
危机就是这样一种时刻,就是我们说的帕累托时刻,是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帕累托定律。
帕累托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我们讲多数重要,帕累托反其道而行之,他讲少数,他讲重要的是少数。他讲80%对20%,他说20%的是重要的,而80%是不重要的。我们讲团结85%以上,甚至90%、95%以上的人,帕累托讲真正重要的是那20%。
帕累托强调局部对整体的拯救,或者反过来说是局部对整体的颠覆。拯救你的往往是你的局部,颠覆你的也是你的局部,不是说大多数的时候表现好了,你就永远好下去,关键时候几步没有迈好,满盘皆输,关键时候弄好了,整体都行。
今天实践非常重要,关键性的重大活动是否参与过、关键时刻的关键作为,成为你晋升的重要资本,这就是局部对整体的拯救。
对于领导来说,有些时候你可以松懈,你可以打瞌睡,可以睡觉,有些时候必须全力以赴。
要注意帕累托定律,要注意少数,决定你的一生链条的不是多数,而是少数。帕累托定律告诉我们,抓住事物的本质,辨别主要矛盾,从琐碎的事情中摆脱出来,否则可能会被琐事淹没重点。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用最大精力去关注最重要的事,才是领导者成功的关键。而危机就是关键性环节,对平常的工作疲于应付,在危机到来时手足无措,满盘皆输。
二八定律:局部对整体的颠覆
领导者的信誉是危机期间尤为重要的资源,这种信誉不是来自于任命,任命是理论上的权威,而是来自于平时的积攒
危机中最需要权威,危机中又最缺乏领导权威,危机中一旦缺乏权威,就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倾向。权威就是关键时刻的关键行为,危机中大家会看你做了什么,而不是看你是谁。
我们一方面强调危机中需要权威,另一方面最需要什么又最缺乏什么。缺乏权威的原因在于,第一,情况不明;第二,风险巨大。所以领导人迟迟不下决心,想把情况搞清楚了再下决心,但是危机中要把情况搞清楚那一刻永远不会到来。危机中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了解情况越多越犹豫,
危机时刻最需要的是权威
世界管理大师的德鲁克(7)反复地强调,有效的领导者做决策,第一要正确,第二要及时。你正确,不及时,也就不那么正确了
危机决策是领导决策的关键所在
首要的是控制事态,也就是危机处理中领导者一定要加强控制这个概念。危机处理的第一要务,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控制事态,不是追求最佳效果,而是避免最坏结局。
不是追求最佳效果,没有最佳效果,要避免最坏的结局。
基辛格讲得非常好:“最好的反危机策略就是以危机对付危机。”
危机处理导致失控最常见的因素就是领导者缺位,领导者缺位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躲避,事关重大,情况不清,躲起来了,不做决策;第二个是错位,位置错了。
面对危机,第一,要站出来,让别人看见你,有利于你控制局面;第二,要进入核心指挥位置,真正的属于你的位置,有利于你调动资源,展开救助。
危机决策最检验领导者的能力与素质
信息传播的空前加速使单一危机发展为复合危机,经济危机演变为政治危机,局部危机引发全局性危机,地区性危机转化为跨地区危机,这是信息时代危机衍生的重要特点
过去民众只知道处理的结果,今天要参与处理的进程,这就是信息时代的特点。
面对今天这样一个信息传播空前加速的时代,我们讲掌控信息,不是对信息妥协,而是你要主导它、引导它,而不是跟随它。
不同时期危机蔓延的速度
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上午十点申请破产。十分钟后,德意志银行就干出一件傻事情来,德国的国家发展银行十点十分按照外汇调期协议向雷曼兄弟公司即将被冻结的账户转去了三亿欧元。糊涂不糊涂呀,人家十点钟正式宣布破产了,你十点十分给汇去三亿欧元,石沉大海,再也收不回来了
法国一个处理危机的大师讲过,要控制就要能预见,最坏的就是观望,人类若不能预见正在发展的威胁并立即采取对抗行动,他们也会成为命运的玩偶。
积极的要素在哪里呢?第一,能否获得较为充分而准确的情报;第二,能否制订尽可能短时间立即执行的预案;第三,能否设计尽可能短的决策程序。
行动要积极,目标要节制,不要想一口吃个大胖子。节制目标,关键来自于力量,力量的有限性决定了目标的有限性,力量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就是风险。
积极是控制危机的前提
危机处理过程中一定的妥协退让,不但必要,而且往往不可缺少,往往没有妥协就没有成功的危机处理。
妥协要注意两点:第一,注意妥协的时机,必须利于降温和危机控制,而不是导致相反的结果,你妥协,对方认为是退让,变本加厉,提高价码,那妥协时机就错了;第二,要注意妥协的损害必须是暂时的,而不是长久的,绝对不能因为规避眼前的风险而给自身造成长期无法挽回的损害。
危机处理过程中的妥协与退让
控制事态,掌控信息、积极行动、节制目标、实施妥协和保持危机升级能力,你才能完成有效的掌控。
机会永远存在,抓住机会的永远是少数。这里面有什么呢?有机会成本,它叫Opportunity Cost,你想抓住Opportunity,那你付出了多大的Opportunity Cost呢?你不付成本就想抓住机会,天下没有这等便宜事。
营造和保持危机升级能力
第一要分权,分权要给出清晰的目标,不是漫无边际把权力都分出去,而是要针对目标分权;
第二,做出必要的限制,是有限分权,而不是无限地授权;
第三,配以适当的资源,不是大笔一挥,把某某某问题交给某某某处理,你必须完成给某某某处理问题的资源配置;
第四最重要,授权不授责,如果授权也授责,权力交给你,好自为之,出了事,你负责,第一线人也不行动。最糟糕的是什么?不授权只授责
陈赓说过:“再好的作战方案,战斗一打响,作废一半。”别看你的方案很好,你看我们有很多很好的危机处理预案,待危机到来时发现它们没有多大用处,还得临机处置。陈赓还说过:“开战前是我指挥你们,开战后是前线指挥员指挥我了。”这是陈赓大将的制胜要诀,作战的精髓,就是充分授权,让前方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行动。
明确权限,做出必要的限制
国家海洋局海监总队的同志说:“一定要以我们的行动给中央增强信心。”你看这海洋局的同志,“以我们的行动给中央增强信心”,而不是说中央给我指示
决策者越是敢于担当,将士越是勇于担当
你就得利用这个不确定性,什么都搞得清楚,哪有你的发挥空间呀?那就是三岔口,你砍我一刀,我砍你一刀,你也看不见我,我也看不见你,这个时候双方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是你发挥空间最大的时候。危机处理理论,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一个最根本的要诀就是,领导者站出来,让别人看见你。
马航空难后,我们提出来在南沙群岛建机场,我们急需在南海岛屿建立机场和搜救中心,以维护南海航道的安全,这就是危机的功能面。我们平常要在南沙群岛建机场,那毛病大了,“中国威胁论”就会冒出来。
索马里海盗危机也给我们提供了机遇。我们海军潜出亚丁湾巡航,如果没有索马里海盗危机,我们海军到亚丁湾肯定又会被认作“中国威胁论”大幅度的翻版。
双方互相砸碑砸了十几年,自从黄岩岛事件以后,再也砸不成碑了,他靠近不了了,我们彻底把他赶出去了。他想闹事,想夺占这个岛,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们利用黄岩岛事件完成了对中沙群岛的掌控——黄岩岛是中沙群岛的主岛,这也是危机事件处理。
应对危机的时候应该把握的四点:第一句,君子对青天而惧;第二句,闻雷霆不惊;第三句,履平地而恐;第四句,涉风波不疑。所谓面青天而惧,人要有所畏惧,什么也不怕,无所畏惧,没有什么东西罩得住你,那你就为所欲为了,必然给你带来灾难。人在顺境中一定要有所畏惧,但是灾难到来的时候要闻雷霆不惊,真正大考验大灾难到来的时候,任何胆怯、害怕都帮不了你。履平地而恐,处于顺境的时候你要注意,就像美军的二十二条军规里面讲的,好走的路总会被埋上地雷,你看路很平,其实很危险。但是风波到来的时候要触风波不疑。这是做人的标准、做事的标准,最终是危机中的领导者的标准。
严重的危机感往往使危机本身得以避免
第二章 危机中的领导者
战略思维过程中,始终要面对威胁评估,始终要筹划力量的运用,始终要思考优劣转换。
真正高超的领导艺术恰恰是利用不确定性。越是存在不确定性,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空间也就越大。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做的结论中说过:“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可见领导者主要是对未来应有科学的预见,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不能成为有效的领导。
索福克勒斯讲的,要想看清楚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将权杖塞到他的手里,看他如何行权号令。人的本质在权力中尽显。
权力是衡量领导干部的标尺
高位是运用积累的,不是进行积累的。当你到达领导的位置时,你说“我来学习学习”,晚了。积累必须在到达高位之前完成,这就是真正的领导者。领导位置是你学习的地方吗?这是你决策的地方。你到这儿开始学习,熟悉情况,然后才尝试决策,你的单位、你的国家、你的民族将付出极其高的代价为你支付学费。
凡事“拍”出来的领导是好当:做出决策,拍脑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交代任务,拍肩膀,老兄,这事儿交你身上了;领受任务,拍胸脯说,绝对没问题,这事儿我搞定;出了问题拍桌子,怎么把事搞成这样了?不可收拾时,拍屁股,这事儿跟我没关系,都是他们惹的;最后回顾,拍了拍大腿,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不行就拍嘛,拍脑袋,拍肩膀,拍胸脯,拍桌子,拍屁股,一直到拍大腿。
陆绍珩、陆绍琏的《醉古堂剑扫》里面有一句话,很适合那些有积累、有素养、有眼光、有决断能力的领导者:“君子对青天而惧,闻雷霆而不惊,履平地而恐,涉风波不疑。”对青天而惧,人一生一世要有所畏惧;闻雷声不惊,真正灾难到来时,坚定不屈;履平地而恐,处境很顺,千万注意,看似很平的路实则有危险;涉风波不疑,真正风波到来了,信念坚定,全力以赴。
积累必须在到达高位之前完成
马克思也说过:“真正的领导者、政治家在工具理性的巡游中,追求价值理性的神圣。”
而战略思维既包含形象思维,又包含抽象思维,不过更多的是来自于抽象思维,来自间接的概括和推理、判断,依托直接的感受和体验。战略思维是指为宏观整体的长远建设来认识把握全局的思想方法。如果加以概括,战略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对关系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预见、谋划、研判,并由此形成战略思想、战略规划和战略决策的思维活动。
如果分析、预见、谋划、研判半天,最后一无所得,那就是空想思维,不是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最后一定会形成战略思想、战略规划和战略决策这样完整的思维活动。
如果以对职业的期待回报的不同来区分,钟点工,一天就期待回报;职业经理,一年就期待回报;政治人物,五年内要求回报;战略人物,五十年产生回报。
思维的力量对世界的震撼
老布什是英雄守旧,克林顿是善意的无能,小布什是灾难性领导。结论是,冷战后,三位总统都缺乏把握失败精神的战略悟性,导致美国一败再败。
伊拉克战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战略问题与战略思维的关系。存在决定意识。有战略问题,才有战略思维,战略思维的出发点是一定要有问题。没有问题,你就无的放矢。
第二,战略思想与战略思维的区别。我们有毛泽东思想,有邓小平理论,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科学发展观,有很多战略思想,我们还需要战略思维吗?思想是头脑中的一种客观存在,思维却是永不止息的。英文中的“思想”用的是完成式——thought,“思维”用的是进行时——thinking,是过程。思维阶段性的固定成果称为思想。
第三,战略文化与战略思维的关系。不同的战略文化,战略思维也是不一样的。
真正带来灾难的,不是因为你穷,而是因为你富,又没有防御能力,就是那句大家当玩笑传的:“这里钱多、人傻,速来。”
还有第五条,Love of country.要表示他对这个国家的热爱,爱中国,爱中国文化、万里长征、满汉全席。尼克松为什么这么做?坐半个沙发,这么谦恭,又是背诗词,又是“主席”“主席”不离口,他为什么这么谦恭?那个小本子的反面有两段话:第一段是手段,第二段是目的。第一是如何从越战中脱身,第二是如何对付新兴强大的苏联。这需要中国人帮助,所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就可以了。这是战略
不同的战略文化,产生不同的战略思维
善于维护利益,才能得到对方的尊重
我们讲了战略问题、战略思想、战略文化与战略思维的关系,现在我们讲第四个关系:战略能力与战略思维的关系。战略能力是指国家或集团为实现预定的利益目标所能调动和使用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总和。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副局长克莱因在中央情报局工作时毫无建树,退休了,搞了一个克莱因方程使他享誉全球。克莱因方程式非常简单:Pp=(C+E+M)×(S+W),即国力=(资源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国家战略+国家意志)。公式并不复杂,道理十分深刻。
国家利益是战略思维的出发点
战略思维的对抗性。对抗性是我们最不适应的,我们喜欢和谐,喜欢双赢,不喜欢对抗。你看我们的体育项目,只要隔了一张网,中国人都有戏。不用说乒乓球,羽毛球打得也很好,女子排球在里约奥运会也夺了冠军,打出了女排精神,只要隔张网子就可以。没有网,进行身体对抗,身体激烈接触了,就不行。足球运动
战略思维本身就是要谋取优势、争做主导的精神活动。这个精神活动本身就决定了其中的对抗难以避免,甚至你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关键时刻的实力对抗做准备。
我们要有个容错度,尽量不要出错,出现问题也没什么了不起。如果觉得什么问题都非常紧急、什么错都不能出,真正面临大事的时候,你就精力不济了。这是我们要注意的战略思维的对抗性。
不能预见威胁就要有所警惕,预见威胁就要立即采取对抗行动。注意,是立即采取对抗行动,而不是回去商量商量、斟酌斟酌、研究研究、讨论讨论再批准,那样的话,一切皆晚。
战略思维的整体性和对抗性
邓小平开篇就一句话:“有关香港问题,他们别人讲的都不算数。只有我和他讲的算数,其他人都不算数。”“我和他”是谁?邓小平和坐在他旁边的国务院港澳办缉督委主任姬鹏飞,只有“我和他”讲的才算数,其他人讲的都不算数。邓小平一句话,说主管外交的领导讲的不算数,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领导讲的不算数。邓小平特意对记者郑重其事地说了下面一段话:“我国在恢复对香港的主权以后,中国有权在香港驻军。这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主权的象征,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没有这个权力,还叫什么中国领土!”整个香港驻军就靠这一句话,没有这句话可能就不驻军了,有这句话就驻军了。这就叫预见威胁立即反应。
邓小平看完就批了两个字:“软了。”邓小平下面就讲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军队只准备了和平接收,没有准备武力接收,不行。要准备武力接收,有准备才能应付可能发生的情况。”根据邓小平指示,军队方案全部重新调整。原来只准备和平接收。邓小平第二句话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必须回归。到了这天,不管英方以任何借口做拖延,如果出现这个局面,要拖延回归,部队就会开进去,一锤子砸死。
香港新华社分社出了一个内奸,把我们准备“武力”接收的方案全部告诉了英方,后来这个内鬼被抓了。他无意中起到了震慑英方的作用。
香港驻军事件中邓小平所展现的对抗性
我们很多人以为美国人就反对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想搞垮我们。美国人反对的是你在哪里搞?你在这个范围搞,可以,出了这个范围不行,完成统一不行。美国人料定,台湾海峡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这个区域资源有限,空间有限,任中国发展,也发展不出太多的名堂,出了这个范围就会有大麻烦,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今天全力阻止我们完成国家统一。
老太太最后讲了这么一句话:“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国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你们永远不要以为美国会支持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即使中国现在的政治制度与美国的一样,美国也不会那样做。这是美国立国原则、基本价值观念和战略利益决定的。”
不经过一次严重的较量和对抗,美国永远不会承认中国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讲到对抗性,我觉得最善于对抗的是毛泽东,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都叫其乐无穷。
这种辩证、这种对抗,就是我们讲的战略思维对抗性的要诀,既无法避免,就必须看到你的机会在哪里。我们今天的东海、南海问题,好像几乎呈现了中美和中、美、日的全面对抗。为什么要这样?海洋方向的较量,是中、美、日在西太平洋区域决定中国未来发展战略空间的较量。
你一定要做好准备,对方可能知难而退。要记住这句话,没有做好准备,等待对方的善意、对方的理解,希望达到双赢,这只是梦境。
战略思维的彻底性
西方有一句话,“Without vision,the people perish”,中文翻译为“没有远见,只有消亡”。
之后我们提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其实是建立在1972年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的极限的基础之上,这就是预见。
领导层必须在这个问题发生之前有所预见和判断,不能等船到江心补漏。这就是前瞻性的思维。前瞻是为了进取,进取是为了前瞻,进取未必要前瞻,前瞻必须要进取,这是战略思维的进取性。
思维的前瞻性和进取性
划防空识别区的意义在于,飞机进入这个区域之前,你要向我申报你的飞行目的,不是说强制你申报,你不申报也可以,但是你不申报,我就要进行监视、跟踪、识别。从历史上看,中国人特别习惯这种原则性的声明和道义性的谴责,不善于用线段标识自己的利益边界。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东海防空识别区第一次给别人划线,反弹之大,可想而知。美国人都在说,中国人在学习西洋拳。中国的武术本来是花拳绣腿,门户做得很漂亮,一招一式不一定结实,但西洋拳招招制敌。日本仍是武士道,美国人承认自己开始研究太极八卦了,我觉得这样挺好的,我们学学西方,美国现在学学东方。
你不划,你永远没有权利,你划了,别人会问你下一步划到什么地方。权利不是靠我们讲话讲出来的,是硬着头皮进取出来的。如果坐在原地不动,写了一大堆声明,一点用处没有,一定要往前走。往前走有风险,有风险就硬着头皮顶住,顶一段,别人习惯了,就成自然了。现在我们在东海防空识别区有效地巡逻,掌控着这片区域。这是前所未有的,这就是进取。
福岛电站向海水倾倒数千吨受污染的水体,韩国严重抗议,我们竟然没有抗议。2011年5月,政府领导人访日,应日本首相的邀请,品尝了灾区的鲍鱼、鳜鱼、樱桃、小番茄,以表示无毒。为了社会稳定,我们宣布对沿海影响不大,海产品没有问题。我们很少考虑到后续的问题。美国的后续手段是标出空气、洋流对美国的影响,保留后续索赔的权利。
主动进取才能获得利益
香港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去殖民化”,这个工作长期以来都没有做好。“去殖民化”和“一国两制”完全是两回事。世界上,任何一个曾经被别国进行过殖民统治,重获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大量细致的“去殖民化”工作。
而在回归后的香港,我们几乎没有任何这方面的动作。维多利亚湾,今天还叫“维多利亚湾”。麦理浩径,今天还叫“麦理浩径”。香港的行政体制、司法体制、教育体制、学校教材,一项都未触及。我们总提到坚持“一国两制”,可这是“一国两制”的实质和精髓吗?就算保持香港的资本主义体制,也要对其进行“去殖民化”。
我们有很多的执政基础,即只要不出事就是好事。中国缺乏这种进取精神,没有这种精神,连原来的摊子都守不住,所以邓小平讲,香港问题就是一句话,一点都软不得。今天很多人说,香港不能动,拿邓小平那句话做依据——“50年不变,100年不变”,不变就是不能动。我说,光拿邓小平的话搪塞是不行的:第一,我们没有“两个凡是”;第二,邓小平除了讲过“50年不变,100年不变”,还讲了一句话,“香港问题先拿过来再说”。
不善于挑战永远无法迎接机遇
战略本身就是对机遇的寻找、把握和利用。机遇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把握机遇就要把握不确定性。大多数人讨厌不确定性,真正高超的领导艺术恰恰是利用不确定性。
当年我觉得中央好像也没有错,着什么急打仗收复,先闷着头建设经济,建设强大的经济,再建设强大的国防,回过头来解决问题,那就游刃有余。想法很好,忘掉了一点实际的问题,忘掉了解决历史的问题需要历史的契机。有的机会稍纵即逝,有的机会一去不回,今天南海舰队不知比1988年强大多少倍,收复南沙群岛的机会却永远失去了。
影响和决定战略思维质量的相关要素
毛泽东就是这样的秉性,他是战略大师、胆略大师。1917年,湖南第一师范的一次评选,德、智、体三个方面,二十多个项目,全校四百多个学生参加,当选的三十四人中毛泽东得票最高,其中胆识一项只有他独自得分。评语是:“冒险进取,警备非常。”
当时政局绝大多数反对参战,毛泽东坚持,他讲:“先出去看看,不行再回来。出去了,即使被打回来,也说明是局内人,不出去,连入局的可能性都没有。”毛泽东看到了一个更大的利益,半岛这个局一定要进去。“出兵即使失力,甚至让美军一时打进东北也没有关系。那样美国人就欠中国人一笔债,以后可以找它算账,如果现在不打一下,连算账都没有机会了。”
胆略与战略思维
今天,经济发展成就巨大,国家战略没有跟上经济发展。有一句话,实践之树长青,而理论永远是灰色的。理论跟不上实践,在今天的中国,表现分外地明显,非洲战略呼之欲出,美洲战略呼之欲出,中央战略呼之欲出,东南亚战略呼之欲出。
不结盟政策可以坚持,结盟能力必须塑造。不结盟可以有政策,结盟是能力,不能以不结盟为光荣。不结盟,大家觉得你靠不住,一旦有事,首先拿来开刀的就是你。今天我们一定要抓到自己的结盟点。南海斗争很好地锻炼了我们一把
塑造与战略思维
威慑有三点:第一是实力,没有实力就是虚张声势;第二是决心,没有决心,实力形同虚设;第三是知会对手,对手不知道,贸然莽撞,难以形成威慑。三者缺一不可。
实力是威慑的基础,决心是威慑的灵魂。威慑在战略思维中的地位与作用,在于把己方力量和使用力量的决心传递渗透到对方的战略思维之中,用我方战略思维影响对方战略思维。
一个国家没有威慑,无法阻挡命运。正如毛主席说:“原子弹是纸老虎,并不可怕。但是,人家有,你没有,它就是真老虎。”“在当今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只有择取天地的精华,才能有效地养育自己的精神。我们今天都是低头族,看手机和微信,早上信息一大堆,晚上信息一大堆,一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天下事无所不至,也几乎什么都不知,到最后一年什么也没有留下,因为什么呢?
过去讲,人的能力是信息存储能力,今天,人的能力是信息筛选能力。连筛选都来不及,信息量太大,就把人淹没了。过去成才难,什么东西都没有,天下事什么都不知道,今天成才也难,天下事全部知道了,精神精力分散了,一样也成不了才。
威慑与战略思维
第三章 领导者的战略思维
胜者思维-金一南
收藏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