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技巧
2022-09-13 09:40:55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面试现场学习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01-开篇词
求职者的心态
蛰伏蛰伏者想的是:我老老实实干活儿,公司千万不要裁我,等熬过这段寒冬,就不怕了。但是一旦被裁,满心惊恐,被迫匆匆忙忙赶赴面试现场
躁动躁动者则想:公司万一朝我动刀,我可就麻烦了,不如赶紧找别的出路。虽说已经在未雨绸缪,但依然殚精竭虑,急于找到下家
面试经历的三个阶段
面人凭的是感觉面试不够充分,考查不够准确
越来越能看出应聘者的问题,但是更多关注了应聘者的缺点
需要关注的,应该是应聘者的优点优点发挥得足够强,就可以弥补缺点,除非你的舞台不合适鼓励对方讲出经历中真实且深刻的部分,给他机会去展现思维的极限,探索他的能力边界,了解到他在接近常态下的思维方式和结构,洞察他的做事动机和潜力
面试的核心
对于应聘者,面试的核心,是想方设法让面试官认可自己对职位有用的那些优点
面试的原则
用真诚的态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建立相互的信任和认可
应聘者面试失败的原因
你,其实能力很强,只是缺少发掘和表达自己能力的能力
应聘者虽是某某项目的主力,但是他不知道如何把创新和价值讲出来,不知道如何把自己在项目中的作用讲出来,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能力展示出来
专栏的核心两件事
竖一面放大镜
带你看清自己的能力结构(不仅是技术),明白培养这些能力的关键因素,并启发你在自身经历中寻找反映这些能力的素材和故事
搭一座桥
一座在面试官和求职者中间,让沟通更直接、更到位的桥。让你能够分析面试问题的意图,用有价值、有亮点的经历或观点去回答,让面试官轻而易举地看出你的能力和价值。
态度
不敷衍:你能敷衍面试官,但是你能敷衍自己的人生么?
精选问答
面试过程中,要对自己的简历,做过的项目要有深层次的解析,同一个问题最好能提供3~5种解决方案,达到一定程度的思维复杂度。除了技术知识,有效的表达能力显得额外重要。
02-基础:知彼篇
公司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面试到底在面什么
案例:面试官的判断自然是出于自己职位和团队的需要,绝对不是在故意找茬儿
因此,要想提高自己通过面试的几率,你必须明确面试的内容范围和要求,这点非常重要
公司眼中的好员工
看工作结果
个人工作结果质量好,价值高解释:工作结果在特性、性能、可靠性、易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等等方面符合要求,而且工作结果对客户来说有用,能给客户带来价值,能够解决用户的真正问题
赋能别人做出成果
一是分享精力去帮助同事工作
二是分享技能帮助同事提升技能,授人以渔
三是分享自己的视野和观念,领导他人更快更好地工作
看过程
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内容,带来不同的难度,对采用的技术和努力程度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只衡量结果却不考虑过程,有失公平。考虑过程,就包括了对工作内容、环境因素带来的工作复杂度的衡量,也体现了对个人的技能、态度的衡量。
面试官如何确定应聘者会是个好员工呢?
从表面上看,要通过考查应聘者的技能和经验,看他是否胜任这个职位。
面试官还要进一步看应聘者的行为是否可以被预测。行为可被预测,就是要有信任感。
信任感使你能预测对方将来的行为。
应聘者的素质模型
分支主题
经验
经验是指工作经历的对象和产出,体现为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思维结构(Idea),用来指导思考和行为。
经验的时长,不一定跟能力强弱直接挂钩,同样的工作内容重复 100 遍,与 10 遍相比,能力增强不了多少。
一个智力中等的候选人,在一个技术拓展速度适中的工作中,3 年就可以达到独立、熟练工作的程度;如果是“5 年”,那就能带领别人完成工作了。
技能
技能是做事的能力,体现一个人的专业性。技能可以让你基于已有的经验,运用新的工具、技术达成产出,形成新的经验。
产生 idea 的技能:针对问题,基于经验,收集、理解、分析和制定新的方案(idea),涉及理解、思考、沟通等过程。
执行 idea 的技能:运用工具,把方案(idea)应用到实践,从而解决问题。除了用到理解、思考、沟通,还需要协作团队、管理资源,甚至领导和影响他人。
潜力
这里说的“潜力”,是增长经验和技能的能力。
面试官可以通过考察应聘者的学习、创新和精益能力来做判断。
有成长思维的人认为:技能是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平时爱思考、总结、尝试,愿意接受挑战,不怕错误和失败。
动机
“动机”,指的是做事情的内心目标、意愿和态度。
要想做成事儿,动机的作用非常重要。
“动机”决定着应聘者的潜力发挥、技能习得和经验形成
动机分类
自燃型
就是自我驱动的员工,他们做事动机强烈,目标明确,明白任务的意义,甚至自己寻找有意义的事,满怀激情地投入,往往超出自己的工作范围,去推动进展,取得成果,然后又奔向下一个目标。
点燃型
这类员工需要一定的激励,需要他人帮助才能找到目标和意义,一旦“激活”就能像自燃型员工一样奋力工作。
阻燃型
这类员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给多少钱,干多少活,按工作的最低标准和最后完成时间递交任务,跟同事合作差,不乐意分享,自我保护。
是什么因素决定动机呢?
人格品质
如诚实守信、认真负责、坚毅勇敢等
职业价值观
就是在工作中区分是非、明确轻重的观念
职业性格
是长久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受环境影响固化成的心态“定势”,比如内向、感性等
想要成功面试,先要弄懂面试过程
原则:看懂招聘全流程,不打无准备之仗
1. 确定职位空缺,提前预知工作的难度
招人填补职位空缺填补空缺,招聘前后只是换人,职责和内容保持不变,新招的人把原来离开者的工作接下来就行
因为有前任的工作样板,工作细节清楚、职责明确,确定性高,老板对这个职位的期待也很明确,双方都可以清楚地评价人和工作的匹配度。而且,应聘者完全可以复用前任的经验轻松上手,但是因为有前任的对比,需要超越前任的表现才能获得好评
团队发展或者重组,出现了新的岗位,需要招人来做新的工作。新增职位,在现有的人员角色分工的基础上,会出现职责的组合、细分或者新增,新人需要承担之前团队没做过的工作内容或者职责。
新增的职位,工作难度和职责细节往往还不清晰,在团队中还没有和其他职位形成稳定的职责接口,甚至老板对这个职位的期待可能还说不清,新人做起工作来,需要很多的探索和磨合,较难上手。但是因为没有对比,你比较容易校正老板的期待,也容易获得好评。
特殊情况-人才储备(较少见)
应聘者面试时,不知道将来的工作团队,甚至连做什么职责也不清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员工从合同类型
正式员工
外派员工
实习生
2. 了解简历收集渠道和筛选过程,有的放矢
发布 JD 和收集简历的渠道
内推
公司网站
社交平台
招聘网站
线下招聘会
猎头公司
投递简历的注意事项
投递简历,要采用尽量可靠的方式
简历邮件标题要写清应聘职位、姓名
简历附件尽量用 PDF 格式,保证跨平台阅读的一致性
使用一些稍正式的个人邮箱地址投递简历(防止被归入垃圾邮件)
3. 面试,是谁决定了你的去留
面试官可能来源于三类角色:HR、部门大牛、部门经理
HR 离部门业务较远,不熟悉职位的要求细节,因此会重点考查人才的基本面:动机(价值观、职业性格)和潜力,往往不会出现在考查其专业技能的面试中
而部门大牛最清楚工作细节,关注应聘者在这些细节上的经验和技能,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门经理则要两方面兼顾,既要保证此人能胜任岗位(或者通过学习能够很快胜任),还要验证他的动机和潜力,确保他能认可公司文化,融入团队,保持稳定长远的发展。
4. 签 Offer,定薪水
面试通过之后,HR 或者部门经理开始跟你聊 Offer 了,这时主要是谈福利待遇和入职日期
5. 入职试用期,你还不能放松警惕
试用期需要尽快地承担起工作职责,用能力说话,持续建立和加强同团队的信任,推动个人和团队的发展。
面试官的面试逻辑是什么
面试考查的范围和目的
范围:经验、技能、潜力和动
目的:就是找到适合职位要求的候选人,而职位要求,最终体现在素质模型的四层当中。
注意:这里说的是“适合”的人选,而不是“最好”的人选
考查能力的方法
观察
面试官对应聘者观察,包括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尤其是无压力状态下的本能反应。最终形成面试官形成第一印象。
提问选择最有效的问题
按图索骥
在审视简历时,会粗略地给应聘者一个能力定位:经验技能是否和职位对口,是否有潜力发展更多技能,是否在动机方面存在问题。然后,找出值得肯定的点(需要在面试中进一步验证),并找出否定或者存疑的点(必须在面试中排除)。这些“点”,就构成了初始问题列表。
面试官的提问,并非按照简历的内容逐条进行,而是选择与职位要求有关的,来做验证或排除。
随机抽样
在考查知识技能时,这个方法应用最多
问题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
分支主题
第一层:表层事实
目的:用来“扫描”你的知识面和经验范围
这层问题的回答,就要简洁精炼,不要有过多的细节,否则你会显得抓不住重点
你可以用技术词汇,体现你的专业性,不用担心对方听不懂
你还可以顺便扩展一下回答的范围,这有利于面试官全面地了解你
第二层:深度细节
目的:一是判断你的能力高低;二是判断你的潜力和动机
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基于过去的行为
回答:一般的回答,是只停留在原则上,而让人眼前一亮的回答,是会用具体事例描述细节的。
在细节的描述上,可以使用STAR 法则,即 Situation(情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 Result(结果)
情境指要解决的问题和背景;任务指要承担的责任和角色;行动指方案和做法;结果指效果和意义。具体如何回答清楚技术问题,如何回答到位,我在后面的文章中会专门介绍。从这些细节中,面试官可以看出你的能力级别,还能体会到你的潜力和动机。
第三层:感受和观点
目的:考查你的潜力和动机,包含事后的总结和改进有没有到位,是否具有成长型思维
问题背后的意图
碰到意外的问题,不要意外,先想下为什么面试官问这个问题。
03-基础: 知己篇
现在的你,到底该不该换工作?
工作满意度指标
1. 物质保障水平
物质保障水平是指薪酬福利满足生活需要的程度,这是工作所得中最容易量化的部分,也是最容易比较的指标。
分支主题
2. 精神满足水平
精神满足来源于持续的工作成就感和团队氛围。
精神满足必须和通常所说的“舒服感”区分开
精神满足说的不是舒服,而是精神愉悦、有成就感。
3. 能力发展通道
能力发展是工作所得中不易短期觉察的部分,但它决定了将来的物质保障水平和精神满足水平。
判断能力有无提高,就要看达到相同的结果是否更得心应手,或者工作结果是否达到了更难更高的目标。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1. 可接受的薪酬
2.“合适”的事
一是工作对象,即“做什么”、产出是什么“合适”的工作对象,跟市场和行业关系密切
二是工作过程,“合适”的工作过程,涉及到工作的流程、工具和技术。
问题:究竟是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呢?
从业务角度(工作对象)看:大公司业务成熟,市场趋向饱和,“事”稳定但趋于衰退;小公司处于市场探索或业务发展时期,“事”多变但有发展
从职责分工(工作过程)看:大公司人员众多,职位齐全且细致,个人就像螺丝钉;而小公司业务压力大,要求每个人都是多面手、全栈工程师,每天都在接触新东西。
问题引出:是不是螺丝钉,和公司大小无关,它取决于几个点:
你能接触到多大的工作面
你有没有机会持续接触新问题,新挑战
你有多大的决定权和自由度来完成该工作
3.“合适”的人
团队
优秀的团队的特征,比如目标一致、技能互补、分工明确、沟通高效、相互信任、持续改进等
优秀的团队的最基本的条件: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指的是大家都有平等的权利分享和获得信息,而且团队能够用简单直观的方法和工具,使每个人都能非常方便地分享和获得
信息共享带来的结果
一是“配合好”成员有担当,共同决策;沟通很轻盈,大家很快能理解对方意图,达成一致
而是分工合理清楚大家了解彼此的技能,有了困难,互帮互助;大家互相信任,敢于把后背给对方,冲突是为了完善工作,而不是拖慢工作
从老板的角度看什么是好老板?
开拓业务,不止于守住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还有着强烈的攻城拔寨的斗志。
打造团队,营造开放共享、赏罚分明的环境。
是个好教练。
喜欢或擅长的工作,你该选哪一个?
一个常见的困境:一个擅长但不感兴趣,一个感兴趣却不擅长,该选哪个呢?
兴趣和擅长的关系
内因:兴趣是一种长期对工作做法或者结果“喜欢”的情感,这些做法或者结果,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性格,为了做喜欢做的事,我们乐此不疲、不惜投入,这是我们做事的内因。
外因:擅长是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包含我们已经掌握的经验和技能,使我们达到好的结果,形成成就感,赢得外界的认可。
兴趣和擅长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分支主题
如果把当前你所涉及的工作放到这四个象限,过一段时间再来评估,某些条目的位置可能发生迁移,因为你对某件工作的兴趣和擅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动机会影响你的兴趣强弱。缺少动机,兴趣减弱,条目会在坐标系中左移;增强动机,兴趣增强,条目会右移。
通过有效学习,工作项会上移。
兴趣金字塔,以及兴趣的发展过程
“兴趣金字塔”,展示了兴趣的层次关系,附加的状态转换图,则进一步描述了兴趣的发展过程。
分支主题
兴趣金字塔的最底层是好奇。
好奇的上一层是消遣。
再往上是金字塔的产出层。
兴趣金字塔的最高层是引领层
选择兴趣、擅长的原则和问题
稳定原则
选择兴趣或擅长,不能只看当前的状态。要发展到产出层看,而不是只在好奇层和消遣层,这是因为产出层的兴趣和擅长(包括引领层)才是稳定的、深刻的,对你有重要意义的。
优势理论
只有充分发挥一个人的优势,才有可能在工作中达到持续完美的业绩表现。
小步快跑原则
不管选什么工作,技能跨越的难度对你而言,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否则就容易失去兴趣,从而停滞不前
职业规划一:你真的想好要怎么发展了吗?
这个问题,牛人有所想,有所不想
总结:牛人们并不是一开始都能把将来的路想明白,但是,也并不是什么都不想,只顾低头工作
从当下到愿景
职业发展问题,有三个要素:当下(AsIs)、愿景(ToBe)和过程(How)
思考三个问题:我的愿景是什么样子?我当下是什么样子?我要做什么,才能从当下走到愿景?
分支主题
思考愿景的内容
首先是心理愿景,其次是职业愿景,最后是能力素质资源愿景
分支主题
“心理愿景”体现你“要什么”
“职业愿景”体现你“做什么”
“能力素质资源愿景”体现你“能做什么”
考虑当下的状态
涉及的也是三方面:心理、职业、能力素质资源,能力素质资源是基础
分支主题
总结(本质):发展的问题,本质上是能力素质资源的发展问题
职业发展模型
那些牛人一开始也看不清多年后要从事什么职业,只有心理愿景。他们的关键动作是,基于当下的条件,先选择能力方向,确定能力发展路线,在发展中选择时机调整职业。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调整和接近心理愿景,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职业规划的五个步骤
构建心理愿景:确定你想要什么
选择或调整能力方向: 比如具体选择哪种技术、哪种业务(行业)、什么领域的管理等
发展:你怎么一步一步发展这些能力?
选择或调整职业:有了这些能力素质资源之后,你要继续当前职业,还是要换个职业?
反馈:工作中获得的心理满意度,和心理愿景对比,反馈到能力、发展、职业的活动中,对其调整,或者调整心理愿景本身
职业发展模型
分支主题
详细说明
心理愿景的构建,也就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
心理愿景影响你选择的能力方向
能力的发展路径,就是实现一个一个小目标的过程
随着能力的发展和资源的积累,可以不失时机地选择和调整职业选择和调整职业的考量因素:挑我所爱,选我所长,取我所利,择世所需
挑我所爱、选我所长 -- 要发展为稳定兴趣以后,再做选择,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力促使兴趣和擅长的发展和转化。见上一篇内容《喜欢或擅长的工作,你该选哪一个?》
取我所利,就是找收益大的职业
择世所需,选社会或者团队需要的职业,能给世界带来价值的。
职业工作和生活带给你的心理感受,无时无刻都在刺激你跟心理愿景比较,从而促使你继续前行或者马上调整,进入下一个循环
职业规划二:程序员后来都去干啥了?
软件产品团队的角色划分
分支主题
业务角色
业务就是用户遇到的问题和要做的需求。
业务角色,包括业务分析师、产品经理、客户支持、业务运维等人员。
目标:业务角色把用户价值翻译成产品功能,保证产品团队做正确的事
优秀的业务角色能够换位思考,就是有同理心,能站在用户角度考虑问题,也能站在技术人员的角度理解问题。
业务人员的发展有几个阶段:
初级的业务人员
关注的是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
产品经理
主导业务分析和负责整个产品设计,推动产品的实现和运营,参与产品 Idea 的产生过程,对市场分析和产品生命规划有一定的了解
产品总监级别
主导市场分析和产品规划,掌握用户群体的属性,负责产品 Idea 的产生,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有丰富的行业知识和深刻的市场洞察
公司老总级别
主抓公司战略,业务方向和市场布局。负责整个公司的运作。
技术角色
技术角色,它包括开发、测试、架构、系统运维等职位
技术人员的任务,是把定义好的功能做出来
“T”型人才:纵向有技术深度,横向有技术广度,他们对新技术有敏锐的嗅觉,关注、掌握甚至引领技术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技术角色的四个发展阶段
初级的程序员
重点要形成算法思维,关注的是代码质量和技术问题。
形成系统思维
关注的是某一类系统的运行效率
形成架构思维
也就是架构师,关注的是业务和架构的最优匹配
对技术前瞻性的把握
结合市场的需求变化和研究人员的成果,依托整个软件生态的发展,引入或创造新的技术,提高应用效率,满足用户需求
35以上的资深人员,资深在对技术本质和广度的理解,以及技术和业务的融合上
管理角色
包括项目经理、业务主管、技术经理、部门经理等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成败;业务主管,负责业务开拓和发展;技术经理负责技术开拓、技术培训;部门经理负责人员绩效、部门发展
目标:共同目标都是优化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价值产出
基本的特质是:有条理
善于安排事情的优先级和组织过程,目的是保持秩序,使过程可控
角色目标:这三类角色的目标都是为用户递交高质量、高价值的产品服务,但各自有明显不同的关注点,他们的思维模式也不一样
角色融合
分支主题
如何让你的简历更受青睐
简历是面试的敲门砖
简历在以下两个场景中有关键作用
筛选候选人,这时简历表征你的经验、能力
面试,这时简历是面试官问问题的基础
简历筛选
机筛
依据就是职位描述中定义的关键技能和要求,在简历系统中搜索简历
手筛
筛选依据可以扩展到经验、学历、跳槽频率等细节,淘汰率也很高
复查
用人部门做的筛选,即相对细致地衡量应聘者是否匹配工作要求,确定疑点,用于在面试中验证。除非发现大的问题,否则这个阶段的通过率比较高
简历筛选要经历两类考验
一是快速匹配职位的关键要求,大致判断是否和职位相关
二是细审,判断多大程度上适合职位工作,以及锁定疑点
简历通过筛选的要求
简历首先要“有价值”“易匹配”和“没硬伤”,更要做到“有亮点”
如何让你的简历“有价值”?
对招聘人员来讲,简历“有价值”,是指他能看到要找的信息。
应聘者能力素质模型:经验、技能、潜力和动机四个方面
经验,包括专业经验、管理经验和行业经验等等
经验对口的应聘者,入职后可以直接开展工作,省去了培训和学习的时间与开销,这是社招时最看重的
技能:包括专项技术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等,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技能要求
潜力,技能提升的能力
可以通过提炼自己经历中的事例来展现这些特点和品质,并将其精炼成一句话
动机。动机决定了做事的内因,招聘人员通过对动机的考查,来看其稳定性和工作意愿。
如何让你的简历“易匹配”职位要求?
易匹配,是说不要把有价值的信息埋没在冗杂的文字里面,要尽量用通俗、通用的词汇来表达,要让招聘人员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看到你的价值点
内容上,要恰当地结构化,详略得当,层次有序
简历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技能和项目经历
技能,需要按照领域分类,以列表的形式呈现在简历里
可以用“精通”“熟练”等词标识技能等级,
对口、最熟练的技能往前放
只是了解,还没有使用过的技能,可以不列,否则面试的时候被问到也很尴尬
项目经历,体现你的工作资历和能力价值。
一段项目经历可以用下面的结构来描述:为了 。要突出复杂性;我采用了 。要突出创新性;达成了 。要突出提高。
分支主题
举个例子。为了吸引读书 App 的用户成为收费会员,我们 5 人小组,用两个月的时间,做出“消费对比”功能,其中最复杂的是预测模型。我负责模型选型,采用了组合预测模型,解决了预测消费的复杂性,并且优化权度,提高了准确性,使得 App 上线后,入会人数月均增加了 60%。目标部分,要突出复杂性;方案部分,要突出创新性;成果部分,要突出提高的程度。
项目经历要舍得删减
如果已经有了高级的技能,同类技能中低级的部分就不用写了。重复技能的经历,尽量找出不同点用一句话概括。职位描述中没提到的技能,可以删。即使不删,也不要喧宾夺主。简历上的技能列表并非越长越好。如果已经有正式的工作经历,那么表现平平的实习经历可以删,除非像某位苹果实习生一样设计出了 MacBook 键盘。如果有耀眼的成果,那么描述性的工作过程可以删。千篇一律的自评可以删,前面说过,面试官不会拿你的自评太当真。
形式上,要简洁大方、重点突出,从视觉上,引导对方关注你最想表达的部分简历一定要严谨认真,甚至字斟句酌
如何让你的简历“没硬伤”?
“没硬伤”是指简历没有显著的问题
1. 内容不真实
2. 内容不客观,掺杂主观臆断
3. 页面太花哨
4. 笔误
5. 内容导致歧义或误解
6. 职业发展不衔接
7. 换工作太频繁
如何让你的简历“有亮点”?
所谓“亮点”,就是和别人相比,让招聘人员觉得你出类拔萃、与众不同的地方
尽量把你的亮点总结成简练的一句话,尽量加上数字来说明它的影响和意义。
如果简历里中加入了可交互、可展示的内容,更能显出你的能力与众不同。例如,成果 Demo 的链接、个人项目的 GitHub 链接、技术博客链接等
经历没有亮点可讲?你需要做份“详历”
如何从过去的经历中,发现亮点
误区:很多人觉得简历上列的项目越多越好,堆的技术名词越多越好,显得自己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是面试官不一定这么认为。
一是,你列那么多技术和经历,不一定这个待招职位都用得上,因此除了面试官关心的那些,其他都成了“干扰项”
另一个原因是,如果你接触这些技术的时间都不足够长,面试官会觉得你没有一样是精通的。
什么才是亮点?
对于面试官而言,亮点是你打动他的能力素质,以及有价值的成果。
能力素质包括经验、技能、潜力和动机;
成果包括做出的产品、服务,总结的方法、实践,培养的人才和团队,以及各种形式的认可和奖励
亮点不仅仅是表面可见的部分,要发掘到支撑这些亮点的能力素质,才是真正找到了亮点。
如何找亮点?
1. 转换角度找价值
这是要回答“我为谁、解决了什么问题”
公司角度
客户角度
团队角度
个人角度
2. 量化结果找提高
这是要回答“我在哪方面做了什么提高”。
项目开始之前会对项目结果设定一些目标,其中包含度量指标和度量方法,用来看结果的质量和完成度。
观察这些量化指标有没有提高,分析是哪些项目工作促成了这些提高,你是如何做到的。这些体现了你在经验和技能上的亮点
3. 复盘过程找创新
这是要回答“我的做法有什么与众不同”。
仔细寻找工作过程中,不走寻常路的做法,是你的哪些做法让工作效率提高、成果质量提高。这些做法,就是创新。
创新包括新工具的引入、算法的改进、流程的简化、协作的优化
这些轻巧的、灵活的创新,对工作的提高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展示了你工作中关注细节、精益求精、持续提高的精神,是面试官非常看重的亮点。
4. 回顾挑战找动机
这是要回答“我解决了什么挑战”。
面试官选择应聘者时,经验和技能是重要因素,但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动机。
你明确了每个项目对全局的意义,梳理了重要的工作成果以及度量指标,回顾了工作的过程和难点,以及用到的流程、工具、技能等资源,发掘了自己的工作动机。更重要的是,你仔细思考了每个工作环节为什么要这么做,能做什么提高。这种对工作细节的把握,本身就是亮点。
几个例子:1.我做的这块降低了 20% 的硬件运营成本;2.我负责的日志监控,为 60% 的线上错误成功报警;3.我做的新人培训文档,使新人一周即可开展项目工作;4.我带头引入 Confluence 知识库工具,为团队协作和知识共享开拓了空间;5.我调整了小组分工,解决了工作量不均的问题;6.我遇到的挑战是产品安全性低,而团队又缺少这方面的经验,我的做法是……最终……
把亮点汇总到详历
你要把亮点和相关经历融合在一起,总结成故事
故事可以选择下面的结构来组织:1.开头,“有段经历,正好遇到了这个问题……”。(讲清问题背景)2.发展,“一般的做法是做不到的,因为……”。(讲问题的复杂性和挑战)3.高潮,“我一开始用到……后来……”。(讲解决方案的形成过程)4.结局,“成果是……”。(讲结果、影响、意义)
有了这些内含亮点的故事,就可以构建“详历”了
所谓“详历”,是相对于“简历”更详细的工作经历和能力的总结,用故事的方式,记录工作的成果、职位、经验和能力发展,相当于你的工作档案,用于回顾个人工作经历,撰写简历,也是回答面试问题的经历素材库
这些素材体现你的个人经验、技能、潜力、动机。
详历是你个人工作经历的故事汇编,是你能力的索引,是给你自己参考用的,随着经历的增加而越来越充实;
而简历是给面试官看的,最好因职位而异。
详历主要有三个作用
有助于职业规划,可视化技能体系、经验分布和成长路径。
是定制简历的母版。
提供面试素材。
比如:当被问到“这个项目最大的提高是什么”,或者“你失败的一次沟通是怎样的”,你可以从准备好的详历中,快速选取恰当的故事,讲给面试官。
在详历中,你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以项目为单元,组织故事,也可以按照能力维度来组织故事
可以重点考虑下面的经历:1.受人瞩目的、引以为豪的成果,你是如何做到的?2.提高和创新的部分,你是怎么做的?3.最困难、最复杂、最有挑战的部分,你是怎么样做的?4.从技术、业务和管理三方面,找出自己提高的地方,你是怎么提高的?
面试紧张怎么办?
为什么面试会紧张?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紧张是我们作为哺乳动物几百万年进化而来的一种本能。
面试前怎样缓解紧张?
换个角度看,面试其实和相亲差不多,面试看似权力在面试官,其实是双向选择
首先你要明白面试是双向选择的过程,虽然这种选择权利的不对等暂时存在,但是会马上反转
再从主观的角度来看,求职者面试的紧张程度与其对职位的期待程度成正比,与其对自身的自信程度成反比
分支主题
1. 调整期待
过强的动机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做事绩效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会缺乏积极性,绩效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反而绩效会随动机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
把动机从“我一定要通过面试”转变成“这次面试会带给我经验积累和能力提高”,心态就会平和很多
分支主题
2. 提高能力
提高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面试的能力,二是职位要求的能力
通过面试的能力,它是指,通过准确理解面试官的问题,把自己的真实能力展现给面试官,同时通过观察和总结面试过程,了解该公司和团队,达成双向选择。
职位要求的能力,就是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包括硬技能和软技能。硬技能,也就是指你的专业能力,而软技能就比较通用一些,比如表达沟通、协作管理能力。
3. 充分准备
为的是尽量减少面试中的不确定性
减少面试主题和问答的不确定性
减少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
自己的状态保持最佳。这包括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
面试答疑(一):说说你面试中的一些困惑
本专栏给我们一个放大镜和搭一座桥,放大镜用来看清自己的能力结构,给面试官和应聘者搭一座互相了解的桥。这也是沟通的本质,沟通是了解对方的意图,并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容
放大镜就是能力素质模型和挖掘能力的方法,桥是面试中的各种表达结构,及沟通实践。
1. 校招和社招
校招简历内的工作经历允许有跳跃性和尝试性,而社招简历,要尽量保持工作内容或者能力种类的连续和承接,除非你不在意面试官的看法。
校招往往看重学校,而社招看重工作经历。
2. 不成熟的面试官
有时,你会碰到不太成熟的面试官,这是很正常的事
如果他的问题没有问透,你可以主动地探寻他想知道什么,“坦白”你的经验范围和能力级别;如果他有什么失礼的言辞举止,你需要保持礼貌和内心平和。
对待面试的态度,反映了一个公司或者团队的人才观
好的面试官,能够营造信任、尊重,甚至轻松的氛围,开启安全和高效的对话,不仅能问透问题,还能对你有所启发。
3. 要不要真诚
其实我们是在纠结沟通开放性的“面”和“度”的问题:也就是,什么不该说,什么该说,该说多少。
“面”的问题:我们面试中肯定要表现积极的一面,正能量的一面面试官关注的,不是你用最糟的一面,做出来的东西有多好,而关注的是,你用最好的一面,做出来的东西有多糟。
“度”的问题: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讲诚信。任何不看面试公司文化就一味讲真诚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高效的对话是真诚而充分的。“真诚”保证发送信息不失真,而“充分”保证对方在同样的上下文中理解信息而不产生误解。
04-问答篇
如何做好开场:给自我介绍加“特效”
你的自我介绍怎么样呢?
你针对不同公司、不同职位的自我介绍有什么不同么?介绍中间你被面试官插嘴纠偏过么?面试官有没有专心听你的介绍?面试官听你介绍的时候,表情有没有什么变化?有没有中间记下些什么?接下来面试官的提问是新话题,还是继续延伸你介绍中的某个点?
开宗明义:应聘者绝对应该重视自我介绍,将其精雕细琢,以至“特效加身”才好。
自我介绍对应聘者的意义
首先,自我介绍是塑造第一印象的重要部分。
其次,自我介绍是暖场
应聘者用这个过程缓解紧张,面试官用这个过程整理信息,明确面试思路
自我介绍越能让面试官舒服地听进去,越能方便地匹配出职位需求,面试效果自然也就越好
再次,自我介绍是你第一次有机会掌握话语的主动权
在自我介绍中,你有足够的灵活度和决定权,选择你想表达的内容,追求你想要的效果,把你的与众不同尽可能地展现出来
要尽量发挥好,做好铺垫,引发面试官的好感和好奇,主动引导接下来的问答,使之延续自我介绍中的某些话题,减少不确定性。
面试官能从自我介绍里得到什么
经历概括
目的是了解你的职业发展路径
应聘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提及的项目、角色和职位,肯定是他觉得非常重要的,面试官接下来会重点考查
经验和技能总结
目的是简单评价应聘者的经验面和技能等级
对于重点提及的经验和技能,后面要考查。
表达风格和气场
目的是从中可以看出应聘者的表达风格:是富有激情的、沉稳平静的,还是小心谨慎的?也可以感受到应聘者的气场:是张扬、自信、谦逊,还是自卑?
简历内容之外的信息
如职业规划、跳槽动机、其他亮点
这部分的发挥,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面试官不太在意的信息
简单地重复简历上的条目;自己的主观自评;用口号化的语言来表白对这份工作的向往;项目和技术细节(此时还没到考查细节的时候,面试官会打断你);其他与个人经历不相关的信息。
自我介绍要达到的“特效”
成功的自我介绍,应该达到这三层效果
满足面试官对信息的期待
产生好感
记住你
如何才能达到这三层效果?
满足面试官对信息的期待
目的是自我介绍的基本要求,把个人信息、主要经历、经验和技能有条理地组织起来,有逻辑地讲出来。
对于经历丰富的应聘者,需要找出多段经历的关联性和发展变化,形成连贯的职业发展和能力上升路线
案例:“我的经历大概有三个阶段:第一段是业务分析师,在 A 公司的 X 项目做了 3 年,在 B2B 系统上积累了很多业务设计经验,后来项目进入维护期,又没有新的项目进来,我就跳到了 B 公司,接手一个 B2C 系统广告展示模块的功能设计,这个项目系统地提高了我对用户的行为分析和画像技能。1 年后,我负责的广告模块比前一年增加了 400 万的收入,后来老板把产品经理的工作也交给了我,开始了我职业发展的第二阶段:产品经理。我处理了很多产品风险和难题,同时也自学了不少团队管理的知识,并用到项目团队里,把原来 5 个人的团队,扩展为 10 人,我也兼任人力经理,负责带队开展业务,这是我的第三阶段。因为 B 公司规模较小,业务仅仅局限在地铁广告这块,我越来越觉得对我的能力提高有限,所以我来应聘您公司的经理职位……”案例解读:上述自我介绍,清晰地给出了个人经历的全貌,包括能力发展阶段、每阶段的主要成果、两次换工作的原因。
经历需要注意精简,比如把有关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描述
案例:“我先后在两家公司,做过 4 年业务分析师、2 年产品经理和 2 年人力经理,负责过 B2B 和 B2C 系统的业务分析和产品设计,以及 10 人团队的部门管理。因为感觉目前在公司能力提升有限,向往外企的管理文化,所以来应聘您公司的经理职位……”
对于项目经历少的应聘者,同样可以把能力分几个阶段表达出来,让面试官明白你的发展路径是非常有必要的。
案例:“我一直在这个项目上工作了 4 年,虽然没有换项目,但是我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处理 XX 模块,提高了 XX 技能;第二个阶段改为负责 XX 功能模块,提高了 XX 技能;第三个阶段,我增加了 XX 职责,做出了 XX 成果……”
另外,自我介绍要准备多个版本。
解读:首先职位不同,自我介绍的侧重点也不同,比如介绍中的技能是要突出高并发,还是可移植性。其次根据面试官角色的不同,要注意选用适宜面试官理解的词汇。比如面对项目经理和 HR,最好不要满嘴技术术语。最后,根据面试发生的场合和时间紧迫性,要准备详略不同的自我介绍,一般的海选面试,一分钟左右,公司里的面试,三五分钟即可。
产生好感
目的是通过第一层里有价值的内容,与面试官的友好互动,让面试官产生好感,引发更多的沟通欲望。
首先,态度要诚恳可信
叙述的内容,不要夸大和捏造
说清楚项目成果中,什么是你做的,什么是你助攻的,不要闪烁其词,否则你会给面试官留下不老实的印象。
心态诚恳积极,内容充实可信,是建立互信的开始。
另外,自我介绍要和面试官形成友好的互动
叙述过程中要善于捕捉面试官反馈,及时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如何做?一是控制详略,二是扭转局面
一是控制详略
解读:比如当面试官略微侧过头,仔细听你讲时,很可能是产生了兴趣,你需要多讲些相关信息,帮助面试官理解得更充分些。如果面试官连续点头,口称“好的,好的”,很可能是催你赶紧说下一话题,这一段信息量足够了。这里应聘者常犯的一个问题是:跑偏。不要讲着讲着就迷路了,请一定注意面试官的反馈,保证及时调整。
二是扭转局面
解读:一旦你发现面试官有怀疑或者反对的迹象,比如皱眉,或者表情严肃起来,不要慌,想想是什么引起对方的怀疑或者反感,及时补充信息,把坏事变成好事。但是不要变成辩解。
记住你
前文讲过如何总结工作经历、挖掘个人亮点,自我介绍时可以选择一两个亮点加进去。注意,这些亮点,要有细节。细节能让自我介绍更生动、更让人信服,让你令人印象深刻。
这里说的细节不是几百字的起因经过结果,细节可以是精炼的数字或者例证
举例:比如“我把 XX 算法开源到 GitHub 上,得到了 100 个星评”(如果面试官是 HR,你要想好怎样解释 100 个星代表什么含义)。
细节还可以是升华的感受或者评价
举例:比如“完成了这个挑战,不仅对高并发有了深刻的理解,还意识到自己尚有潜力可挖,实在应该感谢 XX 当初把我硬推到这个职位,我觉得要想快速提高自己,就要不怕挑战。而且,你要想到自己的成长,还要想到团队的需要。”
细节还可以是转折和波澜
举例:比如“本来项目进展很顺利,可突然一个核心开发提出离职。我采取了两方面的行动,才解决了问题……”这样的细节,能引导话题,形成铺垫,留下一个悬念,待面试官在接下来的面试过程中追问。
还要和面试官建立情感沟通,而不仅是内容沟通
注意事项:一定小心别把铺垫弄巧成拙,做成自坑请杜绝忽悠
你真能讲明白技术吗?
原则:给面试官讲明白技术,你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面试官
技术的水有多深?
技术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生的。本质上,技术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规模越大,难度越复杂,就要引入多种技术。这些技术组合搭配起来,构成该解决方案的一棵“技术树”。
一个技术领域,可以从技术的设计维度(从技术内部看)和 技术的应用维度(从技术外部看)来阐述
分支主题
以 Java 多线程为例,解释这两个维度
1. 应用维度(从外部看技术的应用)
问题
问题这层,用来回答“干什么用”
从技术的应用维度看,首先考虑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技术产生的原因。
案例结合:Java 多线程的产生,是因为要并发,并发使得程序的多种功能能响应更快,用户体验更好。
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回答“怎么用”的问题,反映你对该技术使用方法的理解深度
说的是如何利用这个技术来解决问题
技术规范,可以理解为技术使用说明书
案例结合:在 Java 世界里,你可以实现 Runnable 接口、扩展 Thread 类来实现代码并发;同时,Java 提供 synchronized 关键字,以及各种锁,来帮你控制并发中的代码行为和衍生问题。这需要了解接口和关键字的使用规则和潜在影响,以及各功能的细微差别。比如, sleep() 和 wait() 的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 wait() 需要在同步代码块内使用,而 sleep() 不需要。
最佳实践
最佳实践回答“怎么能用好”的问题,反映你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
该技术运用到不同场景,会有不同方法,产生不同的效果,该技术有不同的适应面
案例结合:在多线程场景下实现锁来确保线程的同步,但是加锁、释放锁是个非常消耗资源的操作,没有获得锁的线程还需要进入阻塞状态,等待被唤醒。 如果多个线程的竞争并不激烈,可以考虑使用 CAS 的方式实现无锁的线程同步,线程可以一直运行,不用阻塞。但是使用 CAS 还需要考虑使用时间戳等方式来解决 ABA 问题。
进阶:某个技术的“杀手锏”是技术实战:如果你在“最佳实践”部分中,能结合自己的项目经历,找到该技术的一个应用例子,特别是棘手的问题,讲清你是如何调优或者解决的,不仅会彰显你真实的技术水平,而且最有说服力,也是面试官最看重的。当你把问题的解决过程,跌宕起伏地讲出来,面试官也会跟你一样嗨起来。
市场应用趋势
市场应用趋势,回答“谁用,用在哪”的问题,反映你对技术应用领域的认识宽度
随着技术生态的发展,和应用问题的变迁,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流行趋势会受到影响。
案例结合:对于 Java,从低并发逐渐发展到高并发,如何充分利用系统的能力,减少响应时间变得非常重要。
2. 设计维度(从内部看到的技术)
目标:为了解决用户的问题,技术本身要达成什么目标
目标层定义“做到什么”
案例结合:Java 多线程要在优先级调度、锁、信息同步等方面达成怎样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并发。
实现原理:为了达到设计目标,该技术采用了什么原理和机制
实现原理层回答“怎么做到”的问题
为了达到设计目标,该技术采用了什么原理和机制。
案例结合:Java 多线程的实现原理包括内核线程、使用用户态线程、使用用户态线程加轻量级进程混合等部分,还包括硬件指令集、Test and Set、各种锁等。
优劣局限:每种技术实现,都有其局限性,在某些条件下能最大化的发挥效能,缺少了某些条件则暴露出其缺陷
优劣局限层回答“做得怎么样”的问题
对技术优劣局限的把握,更有利于应用时总结最佳实践,是分析各种“坑”的基础。
案例结合:比如在 Java 多线程编程中,采用共享内存的方式,锁的开销比较大,程序员编程难度较大,容易出错,难以调试。
演进趋势:技术是在迭代改进和不断淘汰的
演进趋势层体现“未来如何”
案例结合:Java 5 提供 jcu 包,实现了多种锁结构,简化开发;Java 7 加入 Future 来获取线程返回值;Go 语言中“协程”的概念,也被第三方引入,扩展了 Java 的多线程功能,比线程切换更快,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你有多懂面试官?
只听懂面试官说的字面意思,不一定能给面试官满意的答案。很多时候,应聘者并不能准确理解面试官想要听的点
1.问答双方角色不同(比如项目经理面试架构师的情况),思考角度不同,导致对同一个技术话题,展开的方向不同,自然理解上会发生分歧。
2.问答双方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不一样,理解深度和宽度不同。
3.上下文理解不同,面试官的问题意图不能被应聘者理解。
4.面试官没有问清楚。
注意表达方法
回答提问时还应注意选用适当的表达方法,展示你的表达能力
1.结构化表达,帮助面试官梳理信息逻辑。
比如,使用列表,或者使用结构化的语言序号“第一……第二……”
2.可视化
用画图或者演示的方法,直观形象地表达复杂的技术问题。
3.举例子和做类比
举常见的例子,类比成常见的事物,这样把高深的原理说简单,对方不仅能听懂,还会赞赏你的表达能力。
4.对比
多种技术进行对比,来突出自己采用的技术有多么专业和独特
5.讲故事
找到一段相关经历,讲述该技术的应用或者学习细节,展示你学以致用的能力,效果会非常好。比如“这个技术,我上个月正好在某某项目上用过,当时的情况是……”
怎样展示你在项目中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问项目
面试官问项目的目的:面试官通过了解你的项目工作,可以看到你和团队的协作过程、工作成果,以及你起到的作用,从而更准确地判断你的经验、技能、潜力和动机。
应聘者的回答,常常有两个主要毛病:
做事浮于表面
做的工作不少,都想提一下,没有详略,不能在某个价值点上讲出深度。
这种表现会让面试官觉得,你仅仅在浅层或者在外围干活儿,而很少或者没有深入解决过核心的项目问题。
能力单薄
细讲某一项目环节时,你只专注在项目问题的某一部分上,不能以完整的视角复盘解决方案,只具有任务级别的工作能力
比如,只清楚自己的模块实现,至于上下游过来的数据含义都不了解,也不知道自己写的代码是服务于什么业务问题。
这会让面试官觉得,虽然你能编写代码,但没有协作意识,你很大程度上依赖别人完成分析调研,甚至连测试数据都要给你准备好,你才能完成任务级别的工作,这样表现出来的能力很单一。
浮于表层的粗粒度表述,或者仅限于工作切片的表述,会让面试官“看不全”你在项目中的作用和价值,也就是看不到你在项目中的重要性
怎么才能表达出对项目的重要性呢?你需要既展示项目级别的贡献和能力,又展示对项目关键问题的推动作用
首先,前提是你要全面深入地了解项目,尤其是你负责的部分。这很好理解,因为如果你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话,你肯定对这部分了如指掌,甚至明察秋毫。
其次,你做出了项目结果。这是体现项目完成度的重要部分,是你重要性的最好证明,这是显性的。
最后,你推动了项目进展,这是隐性的。
项目结构
当讲述某个项目时,上来就直接讲复杂的项目方案,这是不可取的
完整的项目 = 目标+方案+团队+过程
目标,解释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为了什么人,解决什么问题从用户角度和全局角度来看项目的价值
能把这些解释清楚,说明你遵循结果导向,而且有全局观,做事动机明确,知道自己不只是在“搬砖”,而是在“盖教堂”
例如“为了解决医院挂号排队太久的问题,我们做了手机挂号项目,使医院挂号流程和人力投入得到了巨大优化。”
方案,包括业务功能设计方案和技术设计方案
前者是从用户交互角度解释产品功能,偏业务;后者是从技术实现角度讲产品设计,偏技术。
可以在白板上画图,来展示功能模块、技术模块、数据流向等。
这是展现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既要讲清全局脉络,又要讲出细节,显示你的跨角色视野和专业实力。
重点挑你负责的复杂性高的模块来讲,其中复杂性包括业务复杂性(比如“8 种用户各有 20 种不同的处理情况”)、技术复杂性(比如“高可用性高并发的解决方案”)和管理复杂性(比如“9 个国家 50 个城市的信息员,每天都要保持状态同步”)。
团队,包括团队层级和角色
讲清这块内容,能反映出你的协作意识
过程,即软件开发过程,是适用于产品方案的复杂过程。
从软件过程的描述中,面试官可以看到你的学习能力、协作意识和领导力
项目结果
项目结果,是指项目做到的产出,以及这些产出的质量和意义,其中属于你贡献的部分要着重讲。
1、可见的部分
(1)产品、服务、产品说明文档等;(2)代码、运行环境、生产线(CI/CD pipeline);(3)各种过程说明性和控制性文档(需求分析、设计、代码规范、团队契约等)等实物。
2、不可见的部分
比如,投入产出情况、项目完成质量、在线系统运行状况、各种业务数据监控指标、过程控制指标,等
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好的部分是面试官关注的
做得好的部分,要把做法和提高之间的因果关系说出来,以明确哪些做法要继续保持,适合在什么样情况下应用;
做得不好的部分,重点展现你如何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或改进。这是种反省能力,是你持续提高的动力,是面试官关注的一个重点
把可见产出和不可见的项目指标讲清楚,可以体现出你“结果导向”的做事思想。
结果导向,能够让团队更明确、更高效地达成项目目标,提高项目生产力,做更有价值的产出。
项目推进
虽然你的项目角色是相对固定的,但是你对项目的推进作用却是可以超越角色的。
哪怕你只是个“小角色”,但是你的一句话,却给团队点破了一层很重要的窗户纸,项目困境一下就解开了,此时你起到的是推进作用;
你可能是个架构师,但其实你只是在平庸地做些常规的设计,你的设计并不能让产品更出色,此时你没有创新和引领,只是在发挥执行作用;
甚至你在工作中敷衍、拖延和不配合,使得项目延期、产品出错、团队士气下降,此时你在“拖后腿”。诚然,面试中你绝不会把自己描述成拖后腿的角色,但是面试官步步紧逼的问题,还是会让你后悔当初该多做点项目工作。
反面情况
你太重要了,重要到团队完全离不开你的程度
自己的工作还没做好,就去影响或者帮助别人。
如何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面试官问你的优缺点时,希望听到的回答是:
真实的。你要用真实的经历、大家的反馈、实实在在的结果来证明你的优缺点,而不是只靠表白。
走心的。你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加入观点和感悟。
询问优缺点的意图
问题背后的意图
看你的自省自知能力;看你和职位的匹配度;完善或者印证对你的评价。
自省自知能力,是一种自己看到自己,给自己反馈的能力。
与职位的匹配度,是说你的优缺点对面试的职位来说是不是合适。
完善或者印证对你的评价
优点和缺点都是相对于具体场景和工作对象而言的,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素质要求。
回答提问的原则及实操建议
回答这类问题的原则
1.有理有例。(让面试官信任你的自省自知能力)
2.优缺点与职位匹配。(给公司带来价值)
3.表述与表现匹配。(表里如一,前后一致)
1. 如何自知自省,找到优缺点
首先是问自己,也称为“内部反馈”:
What:这段时间 / 这个事情,我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How:我是怎么做到这么好(或者不好)的?这是技能和经验方面的自省。Why:我这么做出于什么目的?这个目的是对谁好,对谁不好?长期看呢?这是在自省动机。以上反映出我的什么优点和缺点?
其次是问别人,也称为“外部反馈”:
What:你看到我做出来什么结果?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How:你看到我是怎么做的?以上反映出我的什么优点和缺点?
最后是进行专业的测试。
2. 挑选与职位匹配的优缺点
3. 注意照应前面的表现
在回答时可以适当地呼应一下前面的表现,加强好印象,挽救差表现
透过兴趣爱好,面试官可以看出什么?
面试官问兴趣爱好的主要意图
推测你的动机,包括价值观、性格和特质,避免应聘者和职位、团队文化有冲突。
看你在没压力的状态下,能够把喜欢的事做到怎样。
兴趣爱好应该讲什么
兴趣爱好,是你内心需要的真实写照
1. 讲兴趣点,体现动机
讲出你觉得这个爱好哪里有意思,怎么做更有意思,才能反映出你的动机、价值观和性格。
2. 讲产出和如何产出
一个高质量地回答兴趣爱好的角度:讲产出层,甚至引领层的表现,以及你是如何做到的
也就是说看你能不能把爱好玩儿出产出,能不能做到极致
兴趣爱好的描述结构
1.兴趣爱好是什么。2.动机:为什么喜欢它,是喜欢过程,还是结果;3.过程:用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困难,或者提高了什么能力;4.产出:有什么结果、收获、提高,有什么价值、影响、意义;5.反省:有什么感想体会,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在你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时,没必要囊括所有这些点,把有细节、有亮点的部分讲清即可。
举例“我喜欢看书,尤其是人物传记类的。我可以多说两句么?……嗯,《XXX》这本书对我很有启发,我之前一直困惑的问题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就是……我在工作中也用到了这点,是……”
常见的问题
1.回答“没有爱好”,或者说“没有时间发展兴趣爱好”(这是不对的)
2.造假(这是不对的)
3.认为回答的爱好一定要和工作相关(这是不对的)
4.兴趣说多了,面试官会说我玩物丧志(这是不对的)
如何让你的回答更到位?
案例解读
应聘者的问题:回答问题不到位,甚至再三提醒也 GET 不到“题眼”
低效的对话,导致面试官看不出你的能力。而且,他还可能觉得你不够积极主动,抓不住重点。
回答到位的原理:先弄清对方想要什么,也就是意图;再给出对方想要的。前者靠聆听,后者靠简洁精准地表达。
分析问题的意图
他的问题表面上问的是什么?
他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他是在考查我的哪些能力?
简洁精准地表达
了解面试官意图后,就要组织答案,简洁精准地表达给对方
最初级的效果是“贴题”
就是说你理解面试官问题的字面意思,不痛不痒地提供了一些贴题,但没有太多价值的信息,面试官据此对你能力的判断,可能仅仅是“做过,但看不出做得好不好”。
更好的效果是“解题”
你不仅理解了问题的字面意思,还能发掘到问题背后对应的考查点,能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面试官可以看出你做事的具体效果,据此判断出你的能力级别。
最好的效果是“升华”
这时候,你不仅能理解问题背后的真实考查点,还能结合自身的经历,举一反三、抽象升华,表达有思想的见解,引发对方的共鸣。
做到简洁精准,要求表达者对要说的内容边界有着明确的意识
简洁精准,不同于信息不足。前者能覆盖问题的要点,同时还能给出延伸,满足提问者的需求;后者则内容不能覆盖问题的要点,提问者原来的疑问没有解除。
如何做到精准表达
指代清晰
避开歧义
少用不确定的语气
否则会让对方怀疑你的自信心,进而怀疑你所说内容的准确性
说出表达结构的连接词
比如,“原因有三条,第一条……中间一条……最后一条……”
比如,“这个问题的现象是……原因是……所以结论是……我们要做的就是……这样的好处是……”
结果先行
先抛出你的核心观点,用最快的时间引起面试官的兴趣,然后再展开说过程、原因等等。
被面试官问住了怎么办?
对于面试官问的问题,同样知识面的应聘者,可能回答效果完全不同。
问题的层次和归类
面试官探索问题的三个层次
表层事实
问题主要集中在经验和技能上,面试官在各个需要的技能领域,抽样一些典型问题,来扫描应聘者的经验面和技能面的宽度。
深度细节
面试官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对比和总结,来探究你技能和思想上的深度,同时了解你的某些潜力和动机
感受和观点
只有把知识经验提炼升华,才能形成理论层面的观点和感受。
你的回答将处处展示着你的内在(思考角度、价值观、态度、性格等等),反映你的潜力和做事动机
进一步可以归为两类
考验记忆的问题
比如知识点、某件经历的细节等
记忆类问题的答案就好像存在大脑的存储器里一样,回答时,只要读取就好了。
考验分析的问题
比如问最难的、最坏的、最欣赏的等等这种“最”字打头的问题,以及为什么、如何看待等问题,需要你找到相关事实,找到区别、联系,抽象出要素,运用逻辑推导,总结归纳结论
分析类不仅读取数据,还要在大脑里思考总结
被问住的情形和应对方法
第一种,完全不知道问的是什么
这时,明智的做法是坦诚地告诉面试官自己不会,并且心里也坦然面对自己的表现。
第二种,部分知道问的是什么
首先,要坦诚地告知对方你在这一点上的水平
然后通过变化范围来表达你的整体水平,否则面试官会以这一点上对你的评价,来定型你在整个问题域的水平。
还可以采用变化维度的方法,无论是技术、业务还是管理,都有内部设计和外部应用两个维度。如果你对被问的那个维度不熟悉,可以变换到另一个维度上展示你的认知深度。
第三种,想不起来了
对于以前用过、做过,但是突然想不起来的知识点或者经历的记忆类问题,按照技术结构模型的八个方面,以及“常识 - 做法 - 扩展”的思路来辅助回忆;
第四种,没想过
把问题拆成“记忆类”+“分析类”两部分:回忆这两个角色的职责、素质和作用等等,然后分析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看有没有冲突,这个冲突会造成什么影响,进而判断可不可以由同一个人承担。
如果你从没有想过面试官的分析类问题,那就把问题转化为“记忆 + 分析”两步,来逐步提取和思考出答案
第五种,不愿说
这种不专门针对某类问题,可能是涉及个人隐私,或者应聘者怕说错了,暴露了什么短处,而不愿意继续这个话题
对于不愿说的话题,则需要你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一下表达的开放程度,展示适当的细节。
应该如何向面试官提问?
面试官为什么要让你提问?
一是表达对应聘者的尊重,显示平等的对话关系;
二是通过你的关注点,了解你的需求和动机,进而判断当下的职位是否适合你;
三是通过审视你提的问题,考查你的思考广度和深度,以及经验能力。
向面试官问问题,是你获取信息和表现主动权的一次好机会,你可以借此:
获取关于团队、职位或者项目的一手信息,这是你在网上或者从朋友同学那里拿不到的。这些信息对你判断当前职位的匹配度非常重要。
表现自己的思考方式、认知水平和经验能力,以此提升面试效果,锦上添花。
问题的安全范围
应聘者需要的
应聘者需要的,是与其个人利益、职业发展相关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本次面试结果、薪酬待遇、工作内容和环境、职业发展等信息
面试官需要的
面试官需要的,是招人所必备的信息。
职位需要的
职位需要的信息,包括公司、团队、角色责任、技能要求、工作压力、发展机会等。这些代表了职位本身的客观需要。
三者关系
分支主题
应聘者的问题,最好是与职位相关的,并且是应聘者、面试官都关注的信息。
然而,不是三者公共区域的内容,就不能问了么?当然不是
反面问题案例
有关薪酬待遇的细节、有关涨薪升职的条件
如果面试官没有主动开始这个话题,最好不要自己问起。因为现在还不到时候。
我面试表现得怎么样
面试官您在这个团队里是什么角色
安全问题
有关团队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要解决的挑战和问题等
有关项目或产品的业务、价值、技术栈、流程工具等
有关职位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方法工具等
该职位的考核标准、职位期望
有一定危险性的问题
该职位的职业上升空间
该职位对应的培训
公司的主营业务和竞争力
与职位不太相关的内容
补充之前没有回答好的问题
如何让提问为面试加分
尽量展示正向的态度和观点,适当表示负面的担忧和建议
问合适的人
如果是技术问题,就要问技术负责人;团队发展前景的问题,就要问团队负责人。
问题带着自己的洞见
注意情势
问题面不要太宽泛,让人抓不住你的关注点
问题要简洁精准,不要有恭维或者冗余
问题提出去,要聆听面试官的回答,反馈你的理解,或者引出下一个问题
怎么谈薪水比较好?
应聘者谈薪水的原则
好 Offer 的条件,就成了对于大局不错的那个职位,尽量把薪水谈高点。这是应聘者谈薪水的原则。
招聘方定薪水的原则
雇主要在一定的预算范围内招个好员工
公司除了付给你薪水,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你对“成就感”和“成长”的需要
薪水,属于激励因素
所以,理智的雇主,不会一味压低你的薪水,而是考虑公司的薪酬体系和市场水平,兼顾“成就感”“成长性”,给出符合应聘者价值(不是应聘者期待),带有激励作用的薪水。这是雇主定薪水的原则。
两个三角形
分支主题
薪水和你的贡献价值成比例,你让公司觉得你对职位贡献的价值越高,可能得到的薪水也越高,从而扩大绿色三角形。
成就感和成长,与公司、团队、老板,以及职位做的事情、发展空间相关,公司要让你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方面的优势,从而扩大给你的红色三角形,而不是只靠拉高薪水。
经过双方充分沟通,两个三角形尽可能地靠拢,你情我愿,Offer 也就谈拢了
谈清楚这两个三角形,双方达成期待和给予的一致,是谈 Offer 的重要内容,不要给以后的工作留隐患
什么时候谈薪水合适
跟谁谈薪水
HR 负责制定和维护公司的薪资结构;
而职能经理有权决定你的职位级别,以及在该级别规定的薪水区间决定你的薪水
薪水的构成
1.月薪和年薪
2.年终奖
取决于公司的业绩和你的绩效
3.股票、期权
4.福利
怎么谈薪水
深入了解这个职位要求你必须做到什么,以及达到优秀的话,需要做到什么。强调你能为公司做什么,带来什么价值。了解职位的发展空间,以及对你的成长期望。表达你的发展诉求,以及所需要的资源和支持。了解该职位的薪酬水平,和薪水发展水平。着眼大局,而不是眼下的数字。表达你的薪水期望。有些同学不好意思提自己的薪水期望值,其实是因为对自己的价值不自信,不晓得自己“值”多少。随着经验能力的积累,和对公司需求的了解,这种价值自信会越来越强。
面试答疑(二):面试问答环节的一些思考
1. 关于转行的几个问题
找到之前岗位和应聘岗位的相似之处,包括工作内容、所需技能,从而挖掘出有衔接的经历,来证明能够胜任新工作
除了展示对新工作的支撑点,也要分析冲突点
不管有没有支撑点,都需要展示你的做事态度,也就是工作动机
展示转行原因和决心
表达合理的薪酬期望
2. 关于自我介绍
对话要按照双方的需求进行交互。自我介绍的作用是给面试官一个概览。如果面试官已经仔细看过你的简历,或者通过前场面试了解了你的大致情况,可能会直接开启他要考查的点。但是如果面试中途,你发现他并没有了解你的全貌,而且因此产生了沟通问题,那你有必要征询他的意见,灵活补充一下你的部分背景信息,以便于澄清问题。
3. 面试中被“碾压”
为了探测应聘者的能力水准,面试官需要加大问题难度,来测出其技能极限,而不仅仅是职位所需的技能水平。所以,有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每个问题都被碾压,那要么说明自己水平有限,要么说明面试官要求太高。提到“打压快感”,请允许我为合格的面试官开脱一下。他们应该不是为了快感,而可能是在进行压力测试,看你在压力状态下是否还能高效冷静地表现。
4. 关于回答的系统性
解释一个知识点,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讲。展开的角度,直接显示了你的知识面和认知深度:从内部原理到外部应用,从问题出发讲多个可选方案,从技术出发讲若干应用场景;还可以把多个点,通过不同的维度,串起来讲,讲体系的横向对比,纵向发展史等
5. 讲个人的,还是全局的
能从全局角度讲清事情,说明你心有大局,关注总体,是个好事。先总后分是一个好的方案讲解思路。但是注意,一定要明确指出你的贡献和创新在哪里,这是为了区分出滥竽充数的一部分人。碰到那些只说“我们怎么怎么”的应聘者,我会问“哪块是你做的,哪块是你的创新”
6. 关于数据流向
数据流基于数据模型,数据模型其实反映的是业务模型;数据流,本身反映的是业务流,以及技术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
在系统模块中,数据是如何从数据库、中台、消息中间件、缓存,最终流向前端的?这种场景中的数据流向,主要考查的是对系统架构的理解,同时也能扩展出整个数据流中的各个技术点,可能涉及异步、响应式,或者双向绑定等。总之这个问题再结合扩展,可以很好地考查你技术的深度。在上下游系统中的数据流向,这考查的是你对上下游业务的理解程度,看你对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有全局观,是否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业务和需求。这很像那个小寓言故事,有人问两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干什么”,一个答在搬砖,另一个答在建教堂。不同的回答,给面试官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7. 关于技术和业务发展方向的选择
对于擅长而且热爱技术的同学,初级阶段是做到技术精湛;渐渐地开始关注业务问题,因为只有用技术解决好用户痛点等业务问题,才能显示出你的“终端”价值,这就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个刃,就是用户痛点等业务问题;再往后就要带领团队用好技术,解决更大的业务问题,把产品或服务变得对用户更“有用”更“好用”,这时,就可以算是技术领导者了
想发展为技术领导者的朋友,需要具备三方面的基本功:扎根技术,着眼业务,懂得管理。
05-贯通篇
怎样体现你的学习能力强?
学什么
你接收新知识的能力强,但是运用新技能的能力需要提高。也就是平时说的,虽然考试是高手,但是动手能力差。
学习包括知识和技能两方面
学校里主要学知识,学知识需要掌握思考方法。
工作中要学习的,除了知识,还有技能。
技能强调动手实践和运用,不仅涉及思维活动,还涉及和外界交互,包括各种角色的人、设备资源、技术工具等,既有高难度的步骤,又有简单但是易错的步骤。
你面对的不再是对错问题,而是灰度问题,也就是解法多种多样,只有优劣之分,分不出对错,就看你的应用对象、操作水平和火候分寸。另外,人与人的交互,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这些,都需要你摸着石头过河,持续学习,不断矫正。
学习的过程
学习就是学和习的过程:学是接收和理解,习是练习和运用。
接收,包括选择和获取学习内容。工作中,应该基于工作需要,选择学习内容,而不应该因应付工作而停止了学习。
理解,是把接收来的新信息与大脑中的已知信息建立连接的过程。通过多角度思考,你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建立的连接越多,理解得就越充分。
练习,是在加强和扩展新信息与已知信息的连接,加强理解。
运用,是指遇到实际问题时,检索大脑的认知结构,形成思路,最终操控工具来解决问题。问题的结果,作为反馈,使你的认知结构得到修正和优化。
学习要素及其考查方法
学习的要素,是影响学习过程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表征你学习能力的指标
学习要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两个方面
内在因素包括好奇心、逻辑性、操控力,与学习者自身相关;
外在因素包括挑战、榜样、反馈
分支主题
1. 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习的动力
好奇心决定了学习态度: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指一旦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寻找答案;被动学习,是等着别人把知识嚼碎了,喂给你,不多思考,被迫运用。
面试官一般会怎么检查你的好奇心呢?
看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的第一反应,如果是先自己研究,而不是去问别人,不靠别人喂现成的,那你对解决问题有好奇心。
看思考深度。当被问到“为什么会这样” “它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不能这么做”等问题,回答是“不为什么,本来就那样呀”,就说明你缺少深入思考。
看关注的问题,当被问到“你最近在思考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困扰么”“你问我一个你不明白的问题吧”,如果回答是“没有什么困惑”“还好啦”,这说明要么你没有好奇的点,要么没敞开心扉。
2. 逻辑性
逻辑性是学习能力的基石。
把新知识融入已知体系,要经过逻辑分析;新知识的运用过程也需要逻辑分析。
逻辑性的判断方法比较简单,丢给你一篇文章,看你 10 分钟后能讲出多少内容,是按什么逻辑组织的。
3. 操控力
操控力是把你的方法和技能,放到实际问题中去实践的能力。
对应到编程中,把某个框架用活用好,让它恰当地解决你的实际问题,也是操控力的一种表现。
4. 挑战
挑战是外部环境给你的学习机会。
你应该能把挑战进行拆分,使你能通过学习,各个击破,而不至于面对整个挑战,难得要死。
5. 榜样
榜样是你向谁学习,向什么目标学习。只有精英才能塑造精英
程序员的榜样
找身边杰出的程序员做榜样、做师傅。一定要找跟自己拉开档次的人,因为只有把你这个发展阶段看得很清楚的人,才能给你高屋建瓴的意见。
看优秀的代码和书籍文章。去 GitHub 上找优秀的开源项目,找兴趣相投的同学搭伴读代码,并研讨心得,是提升编程能力的好方法。书籍和技术牛人的博客文章也会让你大有收获。
6. 反馈
反馈是外界对你的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响应。
高质量的反馈,是学习效果提升的关键。
反馈要随时随地。
学习能力的表现
在面试中,除了展示你如何利用以上要素进行学习以外,还可以谈谈你在学习能力上的表现
分支主题
记。把信息存入大脑的过程。就是能记住多少,能记多快。
思。把信息在大脑里创建和加强连接的过程,同样有助于记忆。不同信息间的连接越多越广,越能够加深理解,融会贯通。思考角度越多,就越能举一反三。
说。把多条连接的信息有逻辑关系地讲出来。往往你以为自己想通了,其实不一定说得清。尤其与听众有交互的情况下,更考验你脑中信息的连接程度,也就是理解得有多透彻。
写。把所学的东西写在纸上。这比说更难,书面语言要求更高的逻辑性,会更促进知识结构的扩充和优化。
用。就是运用。有些人懂很多道理,但还是不会解决问题,是因为那些道理在大脑里是孤岛,没跟已知的知识体系连接起来,用的时候,思路连通不过去。 运用,是面试官最看重的,因为实际问题有唯一性,把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讲出来,反映你运用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能体现你的真本事。
怎么体现你能把工作越做越好?
精益能力:让个人更优秀,让工作更卓越
表示把工作越做越好的能力
动机:想不想持续提高
想不想持续提高,是个动机问题。
你首先要有上进心态,勇于自我否定,探索新路子。其次你要有开放的心态。
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不怕别人的指责。因为他认为自己有改正缺点的能力,而不是惧怕缺点
如何找到持续提高的目标
有了精益的动机,还要明确精益的目标。
梳理产品问题。
识别重复动作。
识别等待。等待是资源浪费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建立指标体系,找到平庸点。
如何提高
打补丁,或许不能解决长期问题,但是对紧急问题是个短平快的解决办法。
翻新,是需要勇气和投入的,建造一个新世界容易,改造一个旧世界难。对于复杂的系统,既要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还要尽快从底层翻新成功,对技术和管理都是很大的挑战。
对新方法的掌握,要做到守、破、离。
守,是要按照该方法的原则,一丝不苟地执行,达到熟练应用;
破,是掌握了该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项目的特殊性,试着突破原有规范,裁剪和改进原有做法,使其更适应项目的具体情况;
离,在更高层次得到新的认识并总结,创造出更好的做法,另辟新境界。
总结:面试官考察
一是精益的动机,这里最难的是允许别人说你不对,也就是成长型思维,你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是看你如何找到提高的点。我提到了四种方法:梳理产品问题、识别重复动作、识别等待、建立指标体系找到平庸点。
三是看你如何做出提高,是通过打补丁,还是翻新?如何通过守破离的过程,引入新的方法?又是如何跃迁到“提高曲线”中的新阶梯的。
怎样体现你的协作能力强?
协作能力 ---- 就是和他人配合,一同完成任务的能力协作能力,直接影响着你的价值在整个团队中的发挥,以及整个流程链条的健康运行。
协作的要素
影响团队中个体的协作效果的,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团队因素
个人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信用度
1. 认同感
认同感反映了你对别人的观点、行为和结果的认可程度。
更高的认同感,有助于更好地达成一致目标和信任关系,让整个团队保持一致,促成有效的协作
认同感强的人都有哪些表现呢?
能首先关注对方观点中自己认可的一面,进行消化吸收,而对于自己不认可的一面,运用同理心,倾听和理清与自己不一致的原因,进而更全面地把握对方观点,既不是无脑地全盘接受,也不是“杠精”一样一味排斥
更容易发现对方的优点,使其得到认可,自己也能够看到榜样。而不是因为对方的缺点,就全盘否定了对方。
即使一开始价值观和公司文化不一致,也能从团队的行为和项目结果中找到认同的方面,从而转变观念、调整行动,和团队尽快保持一致。
2. 责任感
责任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担当。
有时,这种担当已经超越了团队赋予的责任。
责任感,还表现为对工作质量的追求,这不仅仅是比要求的多做一点,而是在塑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不凑活,不怕麻烦。
而且,有强烈责任感的人,往往能够表现出很好的耐心和细心,工作不挑肥拣瘦,不做好绝不放弃,面对困难有勇气去挑战。
3. 信用度
信用是指,信守承诺,说到做到。
但是我们很多时候,目标立得很好,做到最后却没有结果,只好讲一大串理由。但这样做,只会让自己的信用度减分,
团队方面赋予的目标、责权与流程、沟通环境和协作工具
4. 目标
统一的团队目标,为团队成员指明了协作方向。
在结果导向的团队文化中,澄清目标,得到全员的认可是关键
5. 责权和流程
责权和流程了,也就是角色分工和流程做法
如何看出应聘者具有良好的协作意识呢?
1.是否清楚不同角色之间的职责边界;
2.是否清楚做好该职责的标准;
3.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否突破职责的限制,做到推动全局;
4.如果碰到流程的束缚导致工作低效,能不能发挥创新,变通地绕过障碍,或者改善流程。
6. 沟通环境
有效信息的传递速度,决定了协作效率。而产生有效信息的前提,是安全的沟通环境。
7. 协作工具
上一套协作工具不难,难的是大家把工具日常用起来,为项目活动服务,让它成为团队离不开的一部分。
分支主题
协作模式
协作模式并非只有合作一种,多种协作模式有:合作、竞争、妥协、顺从和逃避。
分支主题
在与他人的协作中,涉及两个因素:利益和关系。假如我为了和他人保持好关系,协作中采用顺从对方的方式,我就可能丢失个人利益;假如我要和对方竞争(争夺利益),势必损害我们的友好关系。那我们各让一步好了,这就是“妥协”,但结果是好像我们双方都不满意。干脆,我弃权吧,这时就是逃避,这样就不会有利益和关系纠葛了。
不是领导,怎么体现你的领导力?
不是领导,也能有领导力么?
如果你有技术实力,面试官会认为你是个好兵;如果你以技术为基础,展现出领导力的话,面试官会认为你将是个将才。
领导力有几种主要的产生因素:职位权力、专业权威、个人魅力等
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领导的作用是:赋予团队目标和动力,指出更好的方向,以促成决策和推动进展。
管理的作用是:使计划按照既定目标和流程执行。
领导活动包括改造团队、发掘机会、定义目标、指出方向,无论技术、业务,还是管理角色,利用其专业性都可以发挥的领导力;
而管理活动包括计划、执行、监控、报告等,拟定和管理流程,是特定的职位职责。
从影响力模型,来看领导力的作用范围
分支主题
最内层是决定圈。这里的事情,你有足够的权力和能力,去决定、控制、处理。
决定圈之外是影响圈。这里的事情,已经离开了你的控制区,但与你的工作有密切的关系。因为你没有决定权,就只能靠建议、协商等手段来影响该区域的负责人做出决策。
最外层是适应圈。该区域涉及这个角色工作的大环境,比如政策法规、公司流程等,即使你去施加影响,也收效甚微。在适应圈中,你应该根据工作的目标和个人能力,明智地选择、适应,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对抗或采取其他消极措施。
决定圈内的领导力,作为决策者,体现在前瞻和决策上;
影响圈内的领导力,作为榜样或权威,体现在带动或推动上。
用什么方法,以及在哪些方面体现你的领导力
1. 带人或影响人:激发他人的动机和能力
榜样的带动作用:你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别人受到感染而追随。
权威的指导作用:你是这个领域真正的专家,能够从根本上找到问题的原因、给出建设性意见
教练的启发作用:你不亲自上阵,也不是该领域的专家,但可以是个好教练
朋友的鼓励作用:你认可大家的成果,向大家澄清这些成果对用户的影响和意义,让大家意识到自己的成果有用,树立自信,加强自驱,相信能做得更好。
知人善任: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最大化地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效能,加上适时适度的培养,使团队成长起来,让即使是平凡的人,也发挥出不可或缺的作用。
情境领导力模型
情境领导力模型是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工具,用来指导不同情境下的领导风格
领导行为被分为两方面:针对任务的指导性行为和针对关系的支持性行为
分支主题
S1 指导型:对于热情洋溢的初学者,比如一个能力弱但是热情高的校招员工,领导方式是尽可能地多些指导,帮助其顺利起步。
S2 教练型:当这位初学者碰到诸多困难,热情下降,甚至有些消沉的时候,要增加支持性行为,通过鼓励和认可,让其重拾信心。
S3 支持型:当初学者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变成能干的执行者时,就不再对他指手画脚了,而保持情感上的支持和认可,鼓励他尽量独立地完成工作。
S4 授权型:当他能独当一面地工作时,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把工作授权给他了,他不再迫切需要你的指导和情感上的鼓励,因为他大概率能从成果中获得成就感,保持工作热情。
2. 做事:前瞻、决策、推进和担当
发展前瞻。领导力的最好注解是:前瞻性思维。
创造机会。通过对前瞻性的把握,内结外联,给团队创造发展的机会。
方案决策。根据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以及市场环境,对问题和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合适的方案决策,包括业务方向、组织结构、技术选型等。
责任担当。在项目执行中,难免出现困难,无论是技术难点、人手不足、资源短缺、沟通不畅、外部依赖等,这些导致的进度延迟,甚至项目终止时,你能承担起责任,发现问题的根源,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移除障碍,创造转机,解决问题,这种担当,表现出了干事、扛事的责任感和领导力。
技术领导力
1. 扎根技术
T 型人才常被提及,结合到领导力上,在技术宽度和深度上有着不同的含义。
宽度意味着你懂得多少技术,就是有多 “泛” ,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否带领团队着手解决问题;
深度预示着你在哪些技术领域有所深耕,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就是有多 “精” ,这决定了你能否带领团队把问题解决好。
2. 着眼业务
技术最终是要解决业务问题的,所以好的技术领导者必须着眼业务。
这就要求我们在做技术选型时应该以此为前提,考虑投入产出比;
在解决技术问题的时候,要多问为什么,搞清楚这个问题在上层看来是个什么表现,明白用户的痛点,才能解决得准。
3. 懂得管理
随着技术职位的提高,你在技术验证、推广和实施等过程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那么技术领导力的发挥,就离不开人、资源和活动的管理和协调了。
技术领导者也要懂得如何调动资源、统筹规划,以及如何做分工协作等管理工作,这一是为了和管理人员紧密协作,二是很多技术工作可能需要自己主持,而远远不是一个人能简单完成的了。
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多强?
什么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什么是问题?
错误。需要找到问题原因,进行修复。
提高。当前状况不错,但还有上升空间,可以进一步提高。比如,提高吞吐量。
未知的机会。新的尝试,和拓展到一个新的领域。比如,研究一个新的课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体现在找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复盘问题三个步骤上
1. 找到问题
这是指发现、分析和定位问题,包括看到问题的“症状”,通过分析调查,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
对于提高和机会,无论是技术的、业务的,还是管理的,首先要能够识别出来。我们很容易识别错误,但是很难在平庸中想清楚怎么提高。
在发现提高和机会之后,你需要将之界定成结构清晰的问题,包括目标、边界和验收标准,从杂乱的工作中抽离出低耦合、高内聚的工作块,以便于团队协作,各个击破。而问题定义的效果,依赖于你对工作细节的认知深度,还有你的项目经验和洞察力。
分析问题方面,菜鸟和高手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在分析问题时流于问题表象,无法直接触及问题本质;而高手正好相反,他能够直达问题本质,并且能够快速分析和定位问题。
2. 妥善解决问题
首先,来看如何探索方案
技术层面,比如修正编码或数据问题、自动化控制、引入监控工具;流程层面,比如加强代码评审流程、改变上线审批控制、增强沟通、把线下改为线上操作等;组织层面,比如加强人员培训、调整角色分工等。
其次,再来说决策
要综合考虑这些约束从而优中选优,而不是寄希望于某方面最佳
充分评估方案的合理性、易用性,资源消耗,次生问题,用户和团队的接受度
最后,来谈谈实施方案
快速修复,先止血;长期修复,为使类似的问题将来不再发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同时处理多个问题时,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明确主要问题和紧急问题,着重于解决那些有最大价值的方面;也一定要保持开放的头脑,勇于采用新的手段,以及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需要把问题从大化小,从复杂化简单,运用分治的思想,这有利于团队成员一起更高效地协作。
3. 验证和复盘
需要验证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通过持续监控修复后产品的运行状态和结果,以及用户反馈,来看问题解决的满意程度。
对结果的验证和满意度的衡量,可以触发我们对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体复盘。
复盘的好处:在解决问题时的忙碌中,我们容易“当局者迷”;在事后,你终于可以冷静下来,跳出局限,从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是否思路正确,有没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更容易做到“旁观者清”
修正错误的效果
评价一个人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弱,除了看以上解决问题的过程,还要看最终效果。
1.只消除了当前影响
这种修复大多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去除了症状,所谓“头疼医头,脚痛医脚”。
这种“打补丁”的方法,只是在止血的情况下使用,而事后,你一定要找到问题根源彻底修正,否则问题还会反复发生。
2.彻底根除了错误
这是我们希望的长效解决方案。这要求分析足够深入,触及内部逻辑,进行有意义的修复,避免以后此类错误再次发生。
3.变问题为机会
这是指当我们解决问题时,发现机会,扭转局势,取得收获。
4.分享方法,教导他人
在对问题复盘的过程中,把经验教训的总结文档化,分享给相关的人和团队,供将来出现问题时参考,教导他人不要再犯同样的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分支主题
06-综合篇
盘点面试官和应聘者的认知差异
认知差异
认知差异,使应聘者的回答方向出现偏差,更不用说回答到位或给到面试官惊喜了。
首先,面试官和应聘者具有不同的角色、角度,怀着不同的期待。面试官希望对方能从公司团队角度考虑问题,而应聘者则更多是从个人角度来想如何满足职位需要,进而获得工作机会。
其次,两者的阅历不同,对问题的做法和看法自然有不同。
再次,两者对工作职位要求的了解程度不同,面试官深度了解职位要求的人员素质条件,怎样才算做好,将来这个职位可以发展到什么水平,以及自己期待这个角色在团队中的位置,而应聘者几乎不清楚。
职业规划相关
工作环境。“你要找个什么样的工作和团队?”
应聘者的认知:为了拿到这个 Offer,回答最好往这个公司职位上靠。
面试官的认知:这是在看你的真正目标是否和公司的职位环境匹配。
职业发展。“你如何规划你的职业发展?”
应聘者的认知:进了公司,还不就是老板说了算么?除非我跳槽。为了拿到这份工作,我还是顺着老板说吧。
面试官的认知:职业发展是自己的,不是老板给的。老板定你的工资和职位级别,但这基本上是以你的能力和贡献为依据的。
技能相关
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技术的选择?”
应聘者的认知:最理想的情况是用技术完美地解决问题,所以技术选型时,尽量用最新最全的技术,考虑将来的扩展性,天衣无缝地解决问题。
面试官的认知:这些都太理想化了。实际问题会有诸多限制,完美的技术不一定能完美地解决问题。
业务、技术、管理的关系。“你在技术工作中有业务和管理的方面么?”
应聘者的认知:业务逻辑容易变,管理内容又太琐碎,而且没什么难的,没有技术含量。稍微有一些还好,多了,耽误技术成长。
面试官的认知:这是纯技术思维。对客户来讲,真正有价值的是业务,技术是为业务服务的;对于团队生产力来说,管理起关键作用,否则技术实力发挥不出来。
应对冲突。“能讲一个在工作中和同事发生冲突的事例么?”
应聘者的认知:我要表现出和团队和谐相处的样子,不能冲突。
面试官的认知:团队磨合中,冲突是必然。如果表面不发生,背后暗流涌动更可怕。
协作能力。“你曾经在别人需要你帮忙的时候,说过 No 么?”
应聘者的认知:助人为乐是美德,即使自己再忙再累。说 No 显得自己不够热心,还得罪人。
面试官的认知:协作能力的展现,是有条件的,要在把自己的职责做好的情况下,有余力,才去帮助别人。所以,如果你自己的事情还没有做好,还在影响着全局进展,就要保证精力不被分散掉。
“我们”还是“我”。
发现问题,持续提高。“你觉得所在团队或项目中有什么问题?”
应聘者的认知:问题是有,可是万一面试官揪住不放,说我工作没做好怎么办?还显得我事多。
面试官的认知:没有完美的团队和项目。即使没有失败或者错误,也有要提高的点。
领导力。“你作为组长,如何展现你的领导力的?”
应聘者的认知:领导力强,就是让别人听从我的指挥。如果别人反对我的意见,我的权威和能力就会受到面试官质疑了。
面试官的认知:领导力的表现中权威的力量不可忽视,但不要靠中控和集权的方式。真正的领导力,在于把大家拧成一股绳,用集体的智慧优化团队和项目,朝向共同的目标,发现机会,自主发挥。听话的团队,不一定是高效团队。
带人。“你怎么带人的?”
应聘者的认知:我要展示我的耐心和投入,包括事无巨细的指导和示范。
面试官的认知:带人是要耐心和投入,但是要看被培养对象的能力和动机强弱,依据情境领导力模型来“因材施教”。
软件工程相关
变化和不确定性。“你会如何应对用户需求的变化?”
应聘者的认知:要控制需求的变化,尽量避免或者减少不确定性,和客户签署需求范围变更协议,否则项目无法按时递交。
面试官的认知:在 2C 的产品开发项目中,用户的需求变化很快,而且这些需求变化很可能是因为以前的部分没价值了,一直做没价值的功能有什么意义呢?
不完备性。“有没有信息收集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开始设计或者决策的经历呢?”
应聘者的认知:为了设计和决策的尽善尽美,要尽量收集完备的信息、系统分析之后,才可以做有效决策,只有周密安排、充分设计之后,才可以开工。
面试官的认知:实践是检验决策和产品的标准。市场不等人,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在信息不够完备的时候做决定,设计不够充分的时候开工。
风险意识。“说说你冒险的一次决定和行动?”
应聘者的认知:我应该在面试中表现出很靠谱的样子,所以不应该提冒险的事,只做十拿九稳的事,才是面试官喜欢的吧。
面试官的认知:靠谱不等于不冒风险。提高能力、拓展业务,风险无法避免,关键看面对风险的意识和策略。
动机相关
责任心。“能讲个体现你责任心强的事例么?”
应聘者的认知:对于任何事,我都要事无巨细地安排和跟踪,直到工作完成,才能显示强的责任心。
面试官的认知:对于个人的工作,要仔细认真。对于分配出去的工作,责任心体现在对结果的关注上,而不是过程中的任何细节。
对加班的态度。“说说你最近一次加班做的是什么?”
应聘者的认知:加班能体现我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负荷。抗拒加班,会显得我态度有问题。至于加班的内容,不能说是我拖沓、错误导致的结果。
面试官的认知:这点,不同的公司文化,面试官会有不同的认知。有的可能希望你加班是做额外的贡献,有的则把这些额外的事情当做项目管理的疏漏。
工作应该靠明确优先级、提高专注度、用聪明做法来避免加班。我能接受而且认可的加班做法有两种:一是为解决突发问题;二是用暂时的加班来减少长期的加班,也就是挤时间优化工作效率。
适应性和认同感。“你怎么理解适应性和认同感?”
应聘者的认知:服从。对于老板或者资深人士,他们说什么,我就听什么。流程要求什么,我就照着做好了。
面试官的认知:适应性和认同感,不是无条件服从。
如何对待无趣的工作。“简单重复的工作如何做好呢?”
应聘者的认知:没有新意,没意思,不出成绩。
面试官的认知:单纯的简单重复,不利于保持兴趣和学习技能,所以要引入变化,去除重复。
现场问答相关
负面考察-请讲一个项目做失败或者出错的例子吧,说说什么原因
应聘者的认知:这是不是在看我做项目的能力有多糟?我最好尽量不说失败的经历,即使漏出瑕疵也不好,免得惹火烧身,让面试官质疑我的能力。
面试官的认知:从成功的结果中,能看出你的能力,你应对出错的表现,更能看出你的成长型思维,以及综合能力。优秀的人,平时注意总结,给出与众不同的分析和成果,甚至能把失败或者错误转变成机会。
通过面试,你能了解这个团队多少?
一、观察工作环境
除了外在的硬件环境,还需要信息透明度和协作氛围
1. 信息透明度(是否有利于快速沟通)
信息的透明度及其流通速度是判断团队先进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你可以观察办公区有没有相关的展示,都包含什么类型的信息。对于敏捷开发团队,物理看板是常用的信息透明化、可视化设备,上面可能包含用户故事状态、燃尽图、风险图、发布计划等
信息透明度高的团队,开放和信任的文化越浓,团队成员沟通效率越高,协作效率也就越高。
2. 协作气氛(是否有利于提高生产力)
协作是团队生产力的重要保证。
二、言行互动
1. 尊重
公司的人文精神应该以对每个人的礼貌和尊重为基础。
2. 热情和专业
从言谈举止中,你可以感受到大家的工作热情和专业度。
专业的面试,会让应聘者感觉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收获思考和启发。
3. 团队文化和士气
团队文化是团队成员工作时展现出来的信念和价值观,在潜意识里决定着行为准则。
士气则是人们心理状态的一种集体反映。
开放 VS 保守
4. 项目和职位信息
了解清楚项目或产品所在的生命周期阶段
调研筹划期、投入成长期、成熟稳定期、衰退期:
合同都签了,老板却不放你走,怎么办?
离职的负面影响,是老板不放人的真正原因
离职并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儿,它不只对你个人产生影响,而且对公司或项目工作,对团队都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而这才是“老板不放你走”的真正原因。
首先是对工作的影响
其次是对团队的影响
再次,对你个人的影响
跳槽负面影响的大小,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你的关键性和不可替代性
关键性,是指你在工作中起的作用大小。
不可替代性,是指不管你的工作重要性如何,如果你不在,是不是有别人立刻可以做起来。
分支主题
当你减轻了这两方面的依赖因素,再加上恰当的沟通,你的离开就会顺利得多,不至于给公司造成麻烦,又保持了职业口碑和人际关系
离职的不同阶段,如何思考与抉择
1. 初见不满时
2. 不得不跳时
3. 离职准备:降低关键性和不可替代性
4. 离职沟通
面试答疑(三):如何更好地体现你的能力?
1. 为什么要考查逻辑思维能力?
考逻辑题,最根本的目的是想看你聪不聪明。聪明的头脑,可以更快更准地理解、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
2. 我讲不清楚东西,怎么走出单纯听别人讲的状况?
想提高的话,还是得多练。比如先写出来,把节奏放慢,一边写一边思考前后怎么衔接。
3. 如何体现我的“资深”?
所谓“高级”“资深”,在简历中,体现在工作范围和难度方面。
4. 如何把兴趣爱好发展到产出层?
首先要有对这个爱好的热情,或者目标感和认同感;然后是自律,能在困难和辛苦面前,持续努力;再就是追求成就感,也就是精神上的收获,进而让你的身心处于一种“心流”状态,而这种状态可以促使你自己更加努力,不断冲向下一个目标。所以,是热情、自律、成就感这些内驱力,让你把对爱好的追求上升到“心流”的层次,水到渠成地收获更多产出。
5. 我没有时间做精益提高
如果有加班,应该是为了“减少加班”而加班。首先通过梳理客户需求,按照价值优先级去实现,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要什么都做。
07-考官面对面
程序员择业时常碰到的几个疑惑
1. 外企 VS 民企
对于大部人来说,先在大公司积累能力和视野,然后再跳到创业公司施展和锻炼,综合收益会可能会更高一些
2. 走管理线 VS 走技术线
目前在中国,比如在工作 5~8 年以后,走纯技术线会比走纯管理线要来得更加稳健一些。
3. 国外 VS 国内
Cash 多 VS Option 多
一个企业,不可能因为一个人而去破坏整体的薪资架构,不可能因为招了一个人而导致最终走了一批人
考官面对面:如何有效地准备一场面试?
招聘固然重要,而面试又是招聘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面试官在做行为事例提问时,通常会遵从 STAR 法则,STAR 分别代表:情景(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和结果(Result)。
第一类:自我认知
第二类:文化价值观
第三类:潜力
第四类:个人业余生活
一个心得是:先列出所有可能遇到的面试问题,然后就每个问题至少准备 2 个实际案例,提前把每个案例的细节重新回忆一遍,并用纸和笔写下来
考官面对面:面试注意事项及面试官们常见的思维模式
面试,对于面试官而言,是一条选拔人才的途径;对于求职者而言,是一道进入企业的关卡。
准备面试
面试前期准备越充分,面试成功率越高。面试对求职者而言,绝不是一件风险较高的事,一定是一件有把握的事。
有把握才会有自信,有自信才能通过面试。
注意事项
面试前晚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外表形象和穿着适合的服装;背包,并带上一份个人简历;约定的面试时间切记不要迟到;保持心情舒畅。
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着装问题,如果你面试的是管理岗位,那么你看上去应该像管理人员。
进入面试
面试是面试官与候选人当面交谈的过程,这是一次关键对话,其本质是一次陌生人交际
做自我介绍时,一定要努力让面试官被你吸引,让他佩服你,喜欢你。
在回答为何离职的问题时,需要强调你在工作上是尽责的,你的离开不是自己所希望的,而是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自己被迫做出的决定。
案例:不妨从你最满意的一份工作经历开始,讲出你的故事,以下示例供你参考:
2015 年,深圳有一家互联网初创企业,当时处于天使轮规模,投资人的钱还够烧三个月,如果产品未能成功上线,那么将无法获得下一轮融资,企业将面临倒闭。正在此时,我决定离开腾讯,放弃技术专家岗位和价值几百万的股票,加入这家企业并担任技术总监。我曾带领团队在两个月内让产品正式上线,并拿到国内知名投资机构的 A 轮融资,这笔钱帮助企业顺利度过未来两年,我们的技术有效地支撑了企业的业务扩张,业绩每年呈五倍增长。最近企业刚拿到 B 轮融资,未来希望能做出对业界更有价值的事情。
通过以上这段自我介绍,可以迅速让面试官了解到你的能力,以及对创业这份事业的热情,同时也对你产生了一些好奇,必定很想听听你的想法,他一定会问到“这家企业发展挺好的,为何你要离职呢?”,因此你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想好如何让面试官理解你的想法并支持你的决定。你不妨这样回答:
目前业务已趋于稳定增长,技术可支撑业务十倍以上增长,通过我这几年的努力,技术团队已颇具规模,人才梯队较为稳固。但随着企业员工规模迅速扩张,企业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找不到当年创业的气氛,很难继续发挥自己的工作才能,因此考虑离开该企业,寻找更合适的工作机会,做点更有价值的事情。
假如遇到一个自己无法回答的技术问题,此时你一定不要不懂装懂,也不要紧张慌乱,完全可以坦然承认自己确实不懂,以后还需要继续学习。
结束面试
当你面试结束后,你的真实感觉往往就是最终的面试结果
如果是面试前,比如电话邀请时询问或要求在面试表格上填写,此时一定不要告知对方具体期望,要统一回答为“面议”,不要让企业提前了解自己的薪资期望,从而在面试时形成主观上的对比。
如果是面试后,可以根据当前薪资的 1.3~2 倍报价,当然也需要参考该岗位在当前市场中的价位进行综合考虑。不管报价多少,都应该附带一句“可谈”,一定不要让谈薪变得僵硬。
最后
面试是提升能力的过程,也是展示才华的过程,我们需要用学习的心态看待每一次面试:在面试前做足准备,在面试中灵活沟通,在面试后谨慎调查,最后通过柔性的谈薪技巧,获得称心如意的工作机会。求职者需要塑造面试对话环境,让面试官喜欢自己。面试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并非企业在单纯地选拔人才,也是人才在挑选企业。求职者应体现自己能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切忌一味地追求薪资,而将自己宝贵的时间投入到不喜欢或不擅长的工作中
考官面对面:面试与应聘,如何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人才甄选与应聘准备
时刻谨记:面试官是在甄选一名能解决当前业务问题的人才,而不是一名优秀的“全才”
应聘者要注意在简历、面试中展现自己匹配所应聘岗位的过人之处
面试官应该被视为一种“资格”,业务团队要对面试官定期讲解团队业务,并在出现岗位空缺时,将 JD(简历描述)清晰定义、发布给招聘渠道和面试官。面试官要认真、主动学习团队业务知识,带着目标去面试,借用雕牌的广告语就是“只选对的”
应聘人则要尊重自己,尊重机遇,尊重所应聘的企业和面试官,在了解清楚岗位空缺所关联的技能要求、职责后,匹配自己的特长去应聘,要知道“货卖识家方为宝”
人才获取与供给
面试官除了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与知识,还需要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企业的业务战略,需要仔细体会及认同这家企业的文化与组织氛围,才能成为一个光源,有效吸引外部的应聘人
对于应聘人,我的建议就是:请更加自信、挺直腰板、友好地与面试官交流
招聘过程
对于硬性条件,我们会明确考核,并结合事例考查,还可以设置答卷、实操环节,让“南郭先生”无所遁形,不通过者不予招录;
对于软性条件,可以作为择优录用的因素,毕竟这些条件受环境、情势的影响较大,而且不同风格的管理者对于团队成员的软能力要求也有差异
在面试过程中,双方都应确认对方正确理解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如有疑问可停下来澄清或反复交流,不要因为表述不够全面具体而给双方带来遗憾
考官面对面:我是如何面试程序员的?
一、编程能力考查
问题 1:请写出求二叉树深度的算法
问题 2:用一台普通电脑对一个 100G 的大文件(内部是字符串记录)进行排序,本题只需给出算法思路。
二、技术技能经验考查
问题 3:介绍 Java 垃圾回收器的基本原理。
问题 4:介绍 HashMap 的实现原理。
问题 5:讲讲 Web 应用程序中的 Cookie 和 Session 是什么关系?
问题 6:你在生产实践中使用过哪些设计模式,是什么场景下使用的?为什么使用?
问题 7:讲讲你最近开发的一个项目的业务背景和架构(或技术)。
三、软性能力考查
1. 沟通能力考查
2. 心理成熟度考查
3. 管理能力考查
4. 领导力考查
考官面对面:我们是如何面试架构师的?
能力模型,我们的架构师能力模型包括三个部分:一个核心两个基本能力。一个核心指的是德,这个是最基本的要求,主要包括诚信、担当和品格,两个基本能力指的是硬实力和软能力,二者的比重七三开(7:3)
一个优秀的架构师,在硬实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软能力。
面试地图就是供面试官参考的一个知识和技能图谱,基本涵盖了作为一个架构师需要掌握或者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基础技术能力、架构能力和发展能力。
在我们的架构师能力模型中,除了基础技术能力,还包括架构理解和发展能力部分
此外,优秀的架构师应有自己的时间任务管理心得,懂得识别风险、控制范围、估算时间和成本、把控质量,以及擅长多任务并发的管理与执行。
最后,架构师还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补齐不足,知道自己追求的“和”不那么重要的,认识到为了达成目标的关键路径应该如何管理。
最后要回归到能力模型中的核心:诚信、担当、品格。在我看来,这是本质,硬实力和软能力再好,没有核心也是达不到我们的要求的。
考官面对面:面试经验谈之校招与社招
面试中,哪一面最重要?
第一面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一面的通过率往往是最低的,一旦判定不通过,基本没有挽回的可能;
另一方面,一面的面试过程和结论,将对后续几轮面试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导致面试策略的调整;
最后,即使后续面试官想 fail 掉应聘者,但一面面试官强烈支持,那么后者往往就要顶着非常巨大的压力。
校园招聘篇
第一阶段是实习转正式校招 Offer
第二类是提前批校招
第三类就是正式批校招
还有第四类,第二年春招
社会招聘篇
技术面
1. 个人介绍和基础知识考查
基础知识只能证明他不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却无法证明他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
2. 项目经历考查
1.对项目背景的了解程度,讲不清楚需求从哪里来是非常可怕的,这说明你更多只是一个执行者,不是负责人,且缺少对于项目整体的思考。2.对需求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一味听从 PM,不能把控需求的研发是很可怕的。3.对技术方案设计的调研和选型,我们更希望看到你的方案是经过充分思考、调研、对比、论证的,通过这个过程,可以看到候选人的系统设计功底,是否对业界技术有足够了解,对开源技术的掌握情况,是否愿意应用开源技术。哪怕你的项目只是一个简单的业务系统,那么仍然应该有很多亮点可寻,否则这段项目经历可能会减分。4.取得的成效。很多工程师只看重过程,不看重结果,这是不可取的。
3. 编程技术考查
一方面,我们非常看重侯选人的代码风格、优雅程度,还有对边界条件的考虑,这些都是好的程序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对于代码混乱、边界考虑不清的人,我们会认为他没有足够的编程素养和追求,在逻辑思维层面,也有所欠缺。
另一方面,我们非常看重数据结构、算法等的高效实现。能够快速设计出高效的程序,这体现了候选人日常的深厚积累,还有对编程的极致追求。
4. 设计题目考查
公司背景下的通用题目,可以是搜索爬虫系统、搜索推荐系统的设计;结合自身业务特点的,比如我的团队负责公司监控平台,那么我会希望候选人设计一套从服务器性能指标采集、计算到存储、报警的系统;当然,也可以是一个有意思的 feature 改善,比如一个分布式日志分析系统,原来只支持计算用户请求总量,现在要计算所有用户请求时间的分位值,如何实现。
5. 逻辑题目或数学题目
这类题目的核心不在于它有多复杂,需要多少经验背景,而在于,只要逻辑清晰,认真思考,大多能得出结果,虽然不一定是最优解。
主管面
第一类维度,软素质能力
1.逻辑思维
2.沟通能力
3.创新能力
第二类维度,文化价值观
1.乐观积极
2.善于合作
3.追求极致
08-结束语
以终为始,闭环迭代,持续提高
内功
分支主题
基本功。就是掌握问题域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技能,可以运用这些基本方法掌控细节,高质量地操作和完成基础性工作。这时,你可以解决上下文清楚的基础性问题。
知识技能体系。当基本功足够全面,形成知识技能体系,可以系统性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能应对某个方面。这时,你可以发现和定义问题边界,找到使全局方案最优的平衡点。
原则规律。基于对知识技能体系的抽象,把握各知识技能节点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为什么,进而了解其运行原则和规律,形成对问题本质的认知。这时,你可以发现事物发展趋势,预测新问题。
创造新知。知识不仅是事物的表征信息,更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规律。这时,你可以发现新的规律,创造出新的知识技能体系。
内功不够的表现有:很多基本的问题回答不上来;解决的问题缺乏多样性、复杂性;总碰壁、容易被难住;只能看到问题的表象,不能看到本质;碰到新问题理不清头绪,不知道朝什么方向去想,过去用过的方法不能复用到新问题,不能举一反三;难以灵活地嫁接、改造已知模式或方法,难以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无法预知风险,难以根据不完整的信息做判断……
外势
外势是利用外部资源和环境形势而成事的能力
分支主题
自力更生。依靠一己之力,利用自身所长做事。
引入资源做事。和他人合作,共享或者引入资源,或者推销自己的成果到外界,达成目标。
吸引资源做事。如果自身有足够的影响力,外部资源会主动找到你,扩展了你的“平台”效应而成就更多目标。
创造资源、改变形势而做事。有了创造和再生资源的能力,能够改变形势而成就大事。
以终为始,闭环迭代,持续提高
面试成功的关键,就在日常的工作里,我们其实每天都在为某一天的拐点做准备。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