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2022-10-30 14:33:02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学会提问内容导图+本书金句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一、正确提问的益处与方法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嘈杂、混乱的
虚拟世界
4个幻境
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宗教和政治问题时都能自主判断,决定自己可以信什么不信什么,可以买什么账不买什么账
而想要说服我们相信某件事的人,常常会向我们解释他要我们这样做的种种不利之处
无论何时,只要我们对人生重大问题产生困惑之际,总是很快就能找到一位可靠的专家、权威或大师
我们在面临重要抉择的时候,总是能平心静气、心无旁骛、举一反三,并且能乐此不疲
现实世界
举例我们该不该多喝茶
那些想说服我们的人,在努力塑造我们的行为习惯时并未做到光明磊落。他们所说的话至多不过是真假参半
我们经常会盲目听信专家的建议,但他们往往错误百出、自相矛盾
专家说得再动听,也无法替我们救急
专家的话根本做得不标准(3个例子)
该不该避免阳光直射?
要避免阳光直射,因为太阳紫外线的照射可能是诱发皮肤癌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来自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少晒太阳的人比经常晒太阳的人患病的概率会更大--来自世界卫生组织
买个宠物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健康一点?
养宠物有助于促进主人的健康--来自美国心脏协会
饲养宠物和健康状况恶化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来自芬兰开展的一项研究
手机会不会产生有害的辐射?
反方观点:手机会产生有害的辐射没有任何根据--来自国际流行病研究院的院长
正方观点: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手机和癌症之间的关系足以对手机使用者发出健康预警--来自南卡罗来纳州医院的一位专家
如何自救?
我们自己必须要做能工巧匠,必须对那些主张加以剪裁取舍,将它们整合成自己的决定,这样才能做个有主见的人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我们要倾听来自不同领域的很多专家、学者的意见,一边听一边评估判断,将这些意见分门别类,做出取舍
倾听的目的为了构建出自己的答案
我们有必要依靠自己的大脑
我们必须要理性地掌控自己的信念和结论
批判性思维的好处
它教会你很多技能和态度,使你理性地找到对自己有意义的答案
它鼓励你倾听他人,向别人学习,同时又会掂量别人所说的话,看看它们的分量如何
激发你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地倾听和阅读,即对自己耳闻目见的一切加以系统评判,然后做出回应
批判性思维的3个维度
要能意识到它们是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
有能力在适当时机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并回答这些问题
积极主动地使用这些关键问题的强烈渴望
批判性问题的提出是要让所有听到问题的人明白要点,掌握方向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像海绵放到水中才充分吸收水分的比较被动的思维方式
优点
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千头万绪
相对比较被动,它并不需要你绞尽脑汁地去冥思苦想,而是来得既轻松又快捷
缺点
它对哪些信息和观点可以相信,哪些信息和观点应该摒弃,提供不了任何判断方法
淘金式思维:一种强调互动的思维方式
区别
前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出作者的观点并充分理解它们,但并对它作评估;后者通过阅读来获取新的知识,并要求读者问自己一系列既定的问题以找出最佳的决策或信念
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
弱势批判性思维:利用批判性思维一味地来捍卫自己当前的信念,不关心自己是否接近真理和美德
目的:坚决抵制和驳倒那些不同的观点和论证
缺点:毁掉了批判性思维隐含的人性化和进步性的特征
强势批判性思维: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的断言和信念,尤其是对自己的断言和信念加以评估
前者强调知识获取的结果;后者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极与它展开互动
区分:思想是封闭还是开放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价值观:指人们认为较有价值的那些观念,特指抽象观念,代表某人心中重要和美好的事物
建议:我们应该逼自己走出舒适区,让自己尽量去理解那些价值观倾向和我们不同的人的论证方式
价值观的知识是怎样和批判性思维的社会属性产生联系的?
答案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即靠价值观建立起来的最明显的社会联系还是彼此之间价值观的相似性
主要价值观
自主决断
好奇心
谦恭有礼
发自内心地尊重严密的论证
让对话进行下去
为什么要这样?
我们能不断取得进步,也得益于其他人足够关心我们,提供各种论证,并且客观评价我们所做的论证
一个论证是由两种形式的陈述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即一个结论和支持这一结论的各种理由
怎么做?
使用批判性思维的各种技能时,一定要别人明白你是抱着学习的态度
要让别人相信你的本意是好的,即使有分歧且不管分歧多大都不要以口诛笔伐来收场
营造一种欢迎讨论 和提问的氛围,让明白事理的人能够体面而又大方地表达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二、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题的种类
描述性的论题
反应对世间万物存在方式以及秩序的好奇,是指针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
规定性论题
是指针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
寻找论题
文章的正文或开头直接看出来
‘作者是在对什么事进行回应?’,以及作者的背景,如所属机构
最有效的是先找准结论,结论必须在你确认论题之前先找出来
寻找结论
首先询问‘作者或演说者想要证明什么?’或者'交流者的主旨是什么'
有说服力的交流或论证的基本结构是:甲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已。'甲'指结论,'乙'指结论的支撑材料
发现结论的线索
问问论题是什么
寻找指示词
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下
1.文章开头和结尾,开门见山或结尾总结。
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
1.例证、数据、定义、背景材料、证据。
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
表达能力
写作之前先将论题的范围尽量缩小
一步步引导读者得出你的结论
三、理由是什么
什么是论证(推理)
理由+结论
一个或多个想法来支撑另一个想法
论证的特点
论证必有其目的
论证的质量有高有低
论证由结论与其支撑理由两部分组成
怎么找出理由
首先持怀疑态度,问为什么
通过提示词判断
由于
因为这个原因
因为这个事实
鉴于
由以下材料支撑
因为证据显示
研究显示
第一,第二,第三
理由的类型
事实
研究成果
生活实例
统计数据
专家或权威意见
当事人证言
类比
理由与结论的关系
让理由和结论一目了然
建立自己组织材料的方式,分开理由与结论,以逻辑方法重新编排
先有理由,后有结论
薄弱的理由必然导致薄弱的论证
不断思考各种理由及其内在含义,逐步得出最稳妥的结论
避免逆向逻辑或反向论证
得出结论前,探究可能存在的各种理由
之前的研究未采用批判性思维标准
之前的研究可能并不正规
之前的研究可能已经跟不上形势和潮流
找到涵盖该论题的主要刊物
政治或社会问题/音乐/商业相关论题等
主要的新闻出版物
图书馆
专业性的数据库
专业性的网站
...
帮助读者确定你的理由
把读者或听众放在第一位
特定的句子使用指示词或短语
提供一份蓝本
四、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词语的多义性和易混淆性
因为词语的多义性,我们常常会误解文章的含义,自以为词的解释显而易见
那我们可以:
1. 听讲、读书时,一定要强迫自己去寻找那些意思不明确的词或短语,否则会抓不住要领;
2. 表达观点时,我们有责任去尽力明确和澄清关键词语的定义与解释,尽量避免歧义。
找准关键词和短语
1. 检查论题,看有没有关键词
2. 在理由和结论中找关键词或短语
3. 留心抽象的词或者词语
4. 通过反串来判断别人怎样给特定的词或者语境下不同定义(Empethy)
检查有没有歧义
在接收信息的时候,不断的提问“我知不知道它的意思?”
1. 你自认为和作者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2. 认为术语只存在一个明显的定义
检测自己是否找到歧义的最好方法:替换近义词
判定歧义
举例1:广告
1.因此这种歧义很重要,它影响到你被这则广告说服的程度。 广告:大家牌安眠药:只需30分钟就可见效。
举例2:研究结论
语境与歧义
结合上下文语境(Context)来理解关键字
举例:游乐园
歧义、定义和字典
解释歧义的3中方法:
同义替换(Synonyms)
举例说明(examples)
具体标准定义(definition by specific cretiria)
定义:在线字典
歧义和附加感情色彩的语言
术语和短语
外延意义:使用一个词约定俗成的、外在描述性的指称对象
内涵意义:我们附加给术语或短语的感情上的联想意义
谁想说服你,谁就要负责解释清楚(Tony)
歧义与你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要时刻警惕歧义
五、价值观假设与描述性假设
价值观假设
1.写作者认为理所当然的一个价值观比另一个价值观更为可取。
2.假设具有以下特征:
1.隐藏或没有明说出来;
2.论证者认为理所应当;
3.对决定结论有较大的影响;
4.可能具有欺骗性。
3.到哪找假设
1.其一在理由和结论之间,寻找理由要证明结论所必不可少的假设(连接假设)
2.其二,在理由中,寻找理由成立所必不可少的假设;
4.两种价值观冲突时选择哪一个
1.认识到人民对产生冲突的价值观或多种价值观的相对支持程度,你就既能进一步理解阅读的材料,又能为最终评价这些规定性论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2.换而言之,价值观假设会随着情景的改变而改变,他们在一种情况下适用,可一旦规定性论题的具体条件发生改00变,我们就有可能出现非常不同的价值倾向。
5.典型价值观冲突,
6.把立论者的背景作为寻找价值观假设的线索
7.把可能发生的后果作为寻找价值观假设的线索
8.寻找价值观假设的其他方法
描述性假设
不断思考结论和理由之间存在的鸿沟
寻找支撑理由的那些没有明说的想法
让自己站在写作者或发言者的立场上
让自己站在反对者的立场上。
六、论证中有没有谬误
谬误(论证该过程中的“小花招”)
提供的论证需要明显错误的或让人不能接受的假设才能成立,因此让论证合结论之间显得毫无关系
把明明和结论无关的信息弄得好象和结论有关,以此来分散我们得注意力
看似为结论找证据,而想要这证据有效,就得是结论本身已经成立
找出谬误的方法
用质疑的方法找出论证中的谬误
让我们从评价各种假设出发
找出分散注意力的干扰项
常见的谬误名称
人身攻击型谬误
指针对个人进行人身攻击,而不是直接反驳提供的理由。
不可控谬误
设想采取提议的步骤会引发一连串不可控的不利事件,
而实际上却有现成的程序可用来防止此类连锁事件的发生。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错误的认为
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不该采用
诉诸公众谬误
通过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试图证明某个断言有道理
错误的以为大部分人喜欢的事就是可取的
诉诸可疑权威谬论
引用某一个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
而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比如 打假名人,中医大师
诉诸感情谬误
利用感情,让人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
稻草人谬误
树立一个靶子
一般是歪曲对方的观点,使它容易受到攻击;
因此,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不存在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现实中存在2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想只有两种选择方案
乱扣帽子谬误
错误的以为
因为你给某个特定的事件或行为起了个名字,你就合理的解释了这一件事
因为你给某个特定的事件或行为起了个名字,你就合理的解释了这一件事
计划谬误
有很多过去的经验显示人们一直低估完成某件事的需要的时间,但是,还是会倾向于低估所需时间
光环效应谬误
转移话题谬误
一个不相干的话题被插进来将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转移开,通过将注意力从当前的论证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以此来帮助赢得这次论证
循环论证谬误
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其他常见的论证错误
只有我们接受如果某个信念很流畅,那么它肯定是好的,这个错误的假设,调查结果才能支持这个结论。
七、八证据的效力如何
需要证据
为什么?
证明一个断言是否值得信赖
如何确定?
证明是什么?
怎么知道是真的?
证据在哪里?
为什么相信他?
确信它说真的吗?
证据的来源
整个断言为无可置疑的常识
从无懈可击的论证中得出的
有坚实的证据合理加以支撑
作为证据的途径
直觉
- 依赖的是“常识判断力”、"预感"、“第六感”
+ 直觉有时候不一定是盲目的。是通过个人经历累积的
个人经历
- 单一的个人经历不足以构成一个代表性的经历样本 (以偏概全谬论)
+ 一次突出的经历或者几次同类的经历可能说明某个结果可能出现
典型案例
生动地描绘或塑造一个或多个人物(事件)来证明某个结论
当事人证言
利用一种特殊类型的诉诸个人经历的方法,说服别人相信(当事人证言)
选择性
以说服为目的,选择性的使用证言
个人利益
从证明中获得一定利益的人: 直播带货
省略信息
当事人证言很少能提供足够信息,以使我们将之作为判断基础
人为因素
老实的人、油嘴滑舌的人
专家意见
+ 对某个特定主题比常人知道的多,所谓的专家
- 不可靠:知识多少?研究多少?丰富经历?可靠程度?
个人观察
+ 亲眼所见的事情会感觉信心十足
- “见”都是经过一系列价值偏见、态度和期待过滤后剩下的东西。
研究报告
由训练有素的科研人员系统地收集观察结果所形成的科学研究属于一种权威(优质证据来源,高度被认可)
研究发现中也存在一般的问题
研究质量有高有低
研究成功常常会有互相矛盾
研究发现并不能证明结论
被烙上偏见的态度和价值观需求
研究的事实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化
演说家和作家(歪曲和简化研究结论)
研究的程度如何?
对经济效益/社会地位/人身安全的需求会影响到研究结果
九、有没有替代原因(可能的原因,有因果关系)
什么是替代原因
一个言之有理的替代解释,能够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寻找替代原因
导致...
影响了...
与...有关
阻止了...
增加了....的可能性
决定了...
与...有联系
有...的效果
替代原因的说服力
日常人际交往
世界/社会大事
科学研究
唯一原因,还是原因之一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依赖并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的因果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或者过分强调这些因素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作用。
组件差异的替代原因
相关性或关联性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因果混淆谬误,将事件的起因和结果混淆或未能认识到两件事之间可能是互相影响的关系。
忽略常见原因谬误,未能认识到两件事之间之所以有联系,是因为第三种因素在起作用。
事后归因错误:假设 乙事件是由甲事件所引发的,仅仅因为乙在时间上紧随甲之后发生。
基本归因错误:我们总喜欢认为别人的行为来自其内部原因的作用,而并不是来自外部因素。
评价替代原因
它们在逻辑上的合理性
它们与你所学的其他知识之间的一致性
他们以前在解释或预测类似事件上的成功率
和其他解释相比,大量已接受的事实能说明这个解释的程度
它至今被极少已接受的信念推翻程度
与相对的解释比较,它解释大量事实以及各种类型的事实的效力
十、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统计数据
用数字表达出来的证据
不知来历和带有偏见的数据
尽量找到足够多的关于这些数据是如何采集的信息
令人困惑的平均值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全距
把一件事的结论用来证明另一件事
通过省略信息欺骗
在第一个例子中,城市里的大公司数目增长了百分之75,有可能是4家长到7家,也可能是400长到700
十一、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省略掉的信息,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找到省略掉信息的好处
某种程度上降低被信息组织结构影响到你的思维方式
较为明智的做法是犹豫片刻,想想作者可能没有告诉你的那些信息
不完整的论证在所难免
时空的限制
我们大部分人注意力持续时间都很有限
进行论证的人的知识总是不完全的
作者就是想直接欺骗你
立论者常常与你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
寻找别人论证过程中关键信息毛病的方法
常见的反驳论证
1.反对的人会提供什么样的理由?
2.有没有其他的研究和所说的研究冲突;
3.有没有支持论证的对立面的例子、证词、备受尊敬的权威人士提供的观点或者类比被省略;
遗漏掉的定义
1.如果关键词用另一种方式定义,这个论证会有怎么样的不同?
遗漏的价值取向或者视角
1.不同的价值观会不会产生对这一论题的不同思考方式?
2.从与发言者或作者不同的价值观出发,会产生怎么样的论证?
论证中的所指的事实来源
1.这些事实的来源是什么?
2.事实断言是否由出色的研究或可靠的信息来源吃撑?
用来获得事实的程序细节
1.有多少人完成这个问卷调查?
2.事实断言是否由出色的研究或可靠的信息来源支撑?
3.调查对象是否有大量的机会提供与使用这些回答的人所报告的不同的答案?
收集或组织证据的其它技巧
1.访谈研究得到的结果和书面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可能有怎样的不同?
2.实验室试验会不会产生更可靠、更丰富的结果?
遗漏掉的或者不完整的数字、图表、表格、或者数据
1.如果数据包含早期或者后来的证据,看起来会不会不一样?
2.作者有没有故意拉长图表让差异显得更大一些?
省略的结果,不管是正反结果、短期长期结果,还是提倡和反对的结果
1.论证有没有遗漏的行动所带来的重要的正面或负面后果?代价是什么?好处是什么?
2.我们是否需要知道行动对下列任何一个领域的影响:政治,经济,社会,生物,精神,健康或环境?
当为特殊的预测技巧进行辩护时省略掉的失败,或者预测的失误
1.当通灵巫师和直觉主义推销他们的特异能力时,我们需要追问他们的预测被证明未成真的概率有多少?
2.我们需要知道经济学家,理财顾问,体育彩票参与者和政治权威人士预测失败的概率以及成功的概率,然后才能得出结论说他们拥有特殊的才干。
我们需要知道确切的数字
考虑是否有负面效果
省略信息找不到
十二、能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
二分式思维方法
思维局限而看不到更多的可能性 妨碍我们考虑到多种可能得结论
结合场景思考
结论在什么时候是准确的?
结论在什么地方是准确的?
结论为或为了什么目的才是正确的?
两面还是多面
带着条件去证明结论
寻找多个结论
备选的方法作为结论
备选的解决方法作为结论
十三、干扰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在顺利使用你已掌握的批判性思维的道路上,你还是会碰到许多障碍,这就好像你在路上开车遇到的减速带。之所以称它们为“减速带”,因为①只要你放慢速度,它们就可以克服,②不管你有没有注意到,它们就放在那里,③虽然你注意到它们,它们照样还是会干扰你前行的速度。
正确提问带给人的不快
作为被提问对象,被人不断提出批判性的问题,可能会让人感觉自己好像是站在
法庭的证人席接受盘问。
法庭的证人席接受盘问。
为了维系社会关系,我们也必须要了解自己的谈话对象,在使用批判性思维的时候注重策略
思考过快
慢思考,指的是使用我们的大脑来吸收和理性评估别人说过的话。在你思考重大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放慢”
"系统1思维",只是根据手边既有的一点信息,不作任何深刻、全面地思考就仓促做出决断。如果不对我们所做的决定进行慢速、有条理的思考,那么我们犯错的概率就会大概增加。
我们的任务是通过刻意训练,让“系统2思维”不要依赖“系统1思维”来作决定。依赖”系统1思维“固然容易,
可以节省很多精力,使我们无须对自身的认识做大量分析和评估的工作。但是,依赖”系统1思维“,我们会牺牲
准确和智慧去换取速度。
可以节省很多精力,使我们无须对自身的认识做大量分析和评估的工作。但是,依赖”系统1思维“,我们会牺牲
准确和智慧去换取速度。
刻板印象
在我们接触任何主题之前,我们都带有一定的信念或思考习惯。当我们形成刻板印象时,我们就会断言,因为某个人属于特定集体中的一员,所以,他肯定具有一系列的明确的特征。如果我们相信这些刻板印象,我们就会失去强势批判思维所需的开放、包容的精神,从而便难以用开放的态度去接触这些人和他们的思想。
示例
脸上长毛的男人进了很睿智
胖子活得都很快乐
女人最适合做秘书工作
年轻人办事比较草率
要成为一名批判性的思考者,我们就要成为充满好奇心和开放心态的表率,而刻板印象会阻断我们的道路,不让我们仔细考虑别人所说的话。它总是早早关闭我们的思路,导致我们忽略有价值的信息。
这些思维习惯会背叛我们
晕轮效应
指我们通常会先认识到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积极或消极方面的特征,然后就把这些特征和这个人的其他一切都联系起来
信念固着
我们每个人进了拥有一定的文化传统,促使我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
它使我们从一开始就心存偏见,不愿更改,只偏爱自己当前的观点和结论
确认性偏见
我们总是倾向于只把那些可以确认我们既有信念的证据当成可靠证据。
我们对自身能力的过分自信,认为只有我们自己没有偏见
可得性启发
我们反复使用的心理捷径,即只根据我们手边最容易获得的信息来形成结论
近因效应
指的是作为我们思维基础的最容易得到的信息,往往是我们最新看到的那部分信息。
答非所问
经常有人问我们一个问题,我们立即不假思索地回答他们,往往怎么容易就怎么回答,也不管回答得对不对。也许我们根本就是答非所问。我们无意中用自己的问题替代了别人的问题。
自我中心
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其他人的经历和观点相对照,我们赋予自我世界以中心地位。
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观点、自己的需求排在第一位,世界围着它们转,或者说至少应该围着它们转才好
知识的诅咒,是指如果我们不具备现在所知道的知识,那我们根本就说不清这知识到底是什么
一厢情愿—批判性思维最大的障碍
“似是而非”,指的是如果一个人宁愿相信他希望是真的概念或事实,而不愿相信那些已经证明为真的概念或事实
奇迹式思维,指的是在科学还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时,人们就会依赖奇迹来解释它们的来龙去脉,或是设法用奇迹来控制科学无法掌控的事物
十四.金句、感悟总结
1.淘金式思维:要求读者问自己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旨在找出最佳的决定和最合理的信念。
2.弱势批判性思维的人就是会从信息超市拼凑各种理由来捍卫自己当前的正确性。如果有人急于和你分享他的观点,好像其观点确凿无疑,可一旦被问及有哪些理由,他就变得一脸茫然或恼羞成怒,那么这就是弱势批判性思维。
3.价值观指的是人们认为较有价值的观念或认为什么是重要的。
4.本书的重要作用是帮助我们成为批判性思维者,目标是不断追求更好的结论,更好的信念以及更好的决定。
5.从所有想对你施加影响的人里优中选优。一旦你发现说理透彻、论证严密的人,不论其肤色,年龄,财富,国籍,都要信赖他的观点,知道更加透彻,严谨的论证出现为止。
6.我们也不希望只是鹦鹉学舌地重复别人的论点,也不希望写出推理不当的论文或大喊大叫未经验证的观点。
7.查理。费曼曾说过:当一个科学家有了一个想法时,他的第一步不是走出去为自己的想法寻找证据,而是思考想法中的每一个可能的错误。
8.论题就是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或争议。必须先找到结论,才能确认论题。结论,即写作者或发言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9.我们把没有证据支撑的断言称为钝观点;
10.判断一个人是否理性,其主要标志就是看他的各种信念是否都有适当的证据支撑。
11.只有你在找到支撑一个结论的各种理由和证据以后,你才有评判这个结论的价值。
12.怎么快速理解一篇文章:首先浏览一下文章,找出结论并做好标记。然后问,为什么,找理由。利用指示词来获得帮助。将结论和理由区分开,试试用自己的话复述理由。
13.如果你没有要求写作者将这些含义模糊的词语解释清楚,就贸然接受他的论证,那 你根本就不理解你选择相信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14.焦虑是一种主观上的不适感,同时伴随着自主神经系统越来越强烈的感受。
15.我们只需定义那些对我们的论证有核心意义的词语,这些词语可能是模棱两可或是抽象的。
16.所谓描述性假设,是指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是未来是什么样的信念,而规定性假设或价值观假设,是指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信念。
17.我们在书面或口头论证时,我们的家庭,成长环境,教育,结识的朋友,书籍都影响着我们的立场。所有,我们在评论一件事,一个人,或做一个决定都需要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排序,避免大脑过多的消耗。另外,不要追求完美主义,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18.每一个论证及其语境将决定我们对价值观进行排序的方式。所以,仅仅对我们的价值观进行排序,整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在各种的论证中评估它们。
19.个人观察,是一种有价值的证据。我们所见,所说的都是经过一系列价值观,偏见,态度,以往经历,过去接受过的训练以及期待过滤后剩下的东西。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