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
2022-10-22 23:08:35 4 举报
AI智能生成
教师资格证备考科目《高等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教育
人格概述
理解人格的含义及特征
人格是个体独特的心理结构
基本特征
独特性
稳定性
整体性
社会性
功能性
人格并非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一类概念的综合体。它是对人的整体描述,反映了人的整体性。
个体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因素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了解人格结构
PAC分析论
人格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
掌握气质和性格的定义及类型
气质与性格的联系
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形式
气质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
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掩盖和改造气质
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气质更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的
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的
气质与性格的发生发展也并不总是同步的
类型
黄帝内经
根据阴与阳两种力量在人身上的比例不同,将人分为太阴型、少阴型、阴阳和平型、少阳型和太阳型五种不同的气质类型
孔子
三种性格:狂者、狷者和中行
培因和李波特
按照知、情、意三种心理机能在性格结构中谁占优势,将人的性格分为三种类型: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弗瑞德曼和罗森曼
A-B型的人格分类
气质类型说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自然物理
生态环境
气候条件
空间拥挤程度
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有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学校教育因素和自然物理因素
大学生人格发展
掌握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定义及发展特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障碍有
A. 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过度的自我拒绝
B. 过强的自尊心与过重的自卑感
C. 自我中心和从众心理
D. 过分的独立意识和过分的逆反心理
B. 过强的自尊心与过重的自卑感
C. 自我中心和从众心理
D. 过分的独立意识和过分的逆反心理
了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含义及结构
价值观
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
是个人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的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反映。
是个人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的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反映。
掌握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发展特点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人格发展包括了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这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
人生周期共分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由一对冲突或两极对立的矛盾组成,并形成一种危机。
大学生人格教育
理解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和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不同于精神病,但二者是相互转化的。严重的人格障碍者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矫正,会成为精神病的高发人群,给个体或社会造成精神痛苦与危害。
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攻击型人格
了解健康人格的标准
健全人格是指人格的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和审美各要素的完美统一、平衡和协调,是生物进化所赋予人的本性充分发展时所能达到的境界
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与措施包括:认识自我,优化人格整合;学会自我教育;增强挫折耐受力;养成良好习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加强文化修养
19世纪后期,许多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健全人格问题。其中,哪一流派心理学家的贡献最大。
A.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A.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奥尔波特在哈佛大学长期研究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人,并把他们称作
A. “成熟者”
A. “成熟者”
弗洛姆强调产生大量心理健康者或“创发者”的唯一途径是
C. 社会变革
C. 社会变革
掌握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方法
人格障碍的自我调适的方法有反向观念法、行为禁止法、情绪调整法和习惯纠正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A. 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普遍性和差异性
B.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普遍性和差异性
A. 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着分化、专门化演变;
B. 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着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 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着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
D. 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着稳定演变;
B. 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着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 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着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
D. 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着稳定演变;
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理解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定义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理解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原则、内容
大学生个体心理的研究主要集中
A. 学习心理
B. 知识获得的心理
C. 品德和人格心理
A. 学习心理
B. 知识获得的心理
C. 品德和人格心理
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异常类型与辅导方法
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异常类型
自我评价偏差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根据心理异常的严重程度,我们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分为心理冲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三个层次。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冲突有
A. 理想化和现实感的心理冲突
B. 交往与闭锁的心理冲突
C. 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心理冲突
A. 理想化和现实感的心理冲突
B. 交往与闭锁的心理冲突
C. 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通常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
大学生中常见的自我认知问题主要有自卑、自负、虚荣。
学会运用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常用技术和常用方法
焦虑是具有进化意义的情绪,它能促使人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
学习及学习理论
学习概述
理解学习的定义及分类
心理学中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生活中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过程不需要也不可能事事从头实践
学习过程等同于认知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理解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理解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以被观察和直接测量的行为,反对研究没有科学根据的意识。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了解苛勒的顿悟说
了解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理解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理解罗杰斯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了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中的应用
提倡的学习理论将范围扩大到了对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的解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教学以什么为中心
B. 学生
B. 学生
建构主义教学的具体模式包括
A. 合作学习
B. 发现学习
C. 个别化教学
A. 合作学习
B. 发现学习
C. 个别化教学
赫尔巴特
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A. 感觉阶段
B. 记忆阶段
C. 理解阶段
A. 感觉阶段
B. 记忆阶段
C. 理解阶段
斯金纳
学习公律
A. 效果律
B. 练习律
D. 准备律
B. 练习律
D. 准备律
不同类型的学习与教学
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分类
理解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程序性知识
它是关于人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去做某事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既可能涉及人们要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运动技能,也可能涉及在一定条件下使用科学原理的认知技能
陈述性知识
能被人用语言来陈述和描述,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
大部分陈述性知识都能够用语言来表述
陈述性知识是人的长时记忆中的重要内容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命题
表象
表象的特性的是
A. 直观性
B. 概括性
C. 多通道性
D. 可操作性
A. 直观性
B. 概括性
C. 多通道性
D. 可操作性
图式
B. 图式是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表征和贮存方式,是陈述性知识表征的整合单位。
C. 将获得知识以图式形式,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将会有效地促进人对知识的存储和运用。
C. 将获得知识以图式形式,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将会有效地促进人对知识的存储和运用。
属于图式的特征的是:
A. 图式描述的是具有一定概括程度的知识,但不是定义。
B. 图式有简单和复杂、抽象和具体、高级和低级之分。
C. 图式不是事物的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按照一定规律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D. 图式是在旧知识与新信息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的,是经验的积极组织。
A. 图式描述的是具有一定概括程度的知识,但不是定义。
B. 图式有简单和复杂、抽象和具体、高级和低级之分。
C. 图式不是事物的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按照一定规律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D. 图式是在旧知识与新信息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的,是经验的积极组织。
线性排序
安德森和加涅等人认为,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主要包括以下阶段:
A. 陈述阶段
B. 联合阶段
D. 自动化阶段
A. 陈述阶段
B. 联合阶段
D. 自动化阶段
影响程序性知识形成的因素是:
A. 完整的陈述性知识
B. 技能或前提技能的自动化
C. 合并小程序,形成大程序
D. 足够的练习
A. 完整的陈述性知识
B. 技能或前提技能的自动化
C. 合并小程序,形成大程序
D. 足够的练习
学习策略的学习
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
掌握学习策略的分类
了解学习策略的教学
掌握培养大学生良好学习策略的方法
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主要方法中包括:
B. 勤于思考
C. 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
D. 培养良好的否定意识
B. 勤于思考
C. 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
D. 培养良好的否定意识
品德的学习
理解品德的概念与心理结构
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指的是认知、观念,认知包括感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思维,整个是一个逐步上升逐步整合的过程;“情”指的是情绪、情感,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意”指的是意志;“行”指的是行为。
遗传素质不仅是品德发展的物质基础或自然前提,也是品德发展的潜在因素。人的品德发展是建立在遗传的物质条件基础之上的。
品德的心理成分
在品德的心理结构中,哪种成分是核心,占主导和支配地位,取决于主体与情境、事件的性质及完成事情的难易程度。
在品德的心理结构中,哪种成分是核心,占主导和支配地位,取决于主体与情境、事件的性质及完成事情的难易程度。
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人的认知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
道德认识是品德的思想基础,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
道德认识的层次
道德知识的掌握
道德概念的形成
道德信念的形成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完善是衡量大学生道德认识成熟的主要标志。
道德判断的发展
道德信念的产生
道德信念的形成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完善是衡量大学生道德认识成熟的主要标志。
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平行。
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体验的获得对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作用十分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道德情感是道德品质结构中的重要成分
B. 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
C. 道德情感引发与支持道德行为
D. 移情是由道德认知引发道德行为的中介变量
A. 道德情感是道德品质结构中的重要成分
B. 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
C. 道德情感引发与支持道德行为
D. 移情是由道德认知引发道德行为的中介变量
道德情感形成的形式包括
B. 直觉的道德感
C. 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D. 意识到道德伦理的情绪体验
B. 直觉的道德感
C. 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D. 意识到道德伦理的情绪体验
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的作用就在于发动与既定目的相符的行动,制止与既定目的相悖的行动。
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品德一个循环中的终末环节,也是更高循环中的依据和基础
品德心理结构特征
整体性
复杂性
历时性与共时性
稳定性与可变性
道德情感的表现
C. 爱国主义情感
D. 集体主义情感
C. 爱国主义情感
D. 集体主义情感
掌握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
观察学习过程
A. 注意过程
B. 保持过程
C. 复制过程
D. 动机过程
B. 保持过程
C. 复制过程
D. 动机过程
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A. 他律阶段的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B. 自律阶段的儿童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是把它看作是同伴之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
B. 自律阶段的儿童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是把它看作是同伴之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
柯尔伯格-儿童的道德判断
前习俗水平
A. 儿童处于前习俗水平这一时期的特征是,个人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
B. 前习俗水平这一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B. 前习俗水平这一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这一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
A. 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选择有重要制约作用。
B. 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平行。
C. 道德认识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B. 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平行。
C. 道德认识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掌握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和规律
理解大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学会运用培养大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
大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概述
理解动机和学习动机的定义及分类
动机由需要转化而来,但两者之间仍有严格的区分。需要是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同一行为可能有不同动机,相似或相同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同行为,在同一个体身上,行为动机可能多种多样
学会运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理解奥苏伯尔关于学习动机主要心理成分的观点
奥苏泊尔-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
认知的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附属的内驱力
学习动机的理论
掌握需要层次理论和归因理论
马斯洛
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难以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动力。
安全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同一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为人最渴望得到而又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优势需要,它对人的行为起决定性作用。
理解成就动机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
麦克利兰-投射测验
测量成就动机的方法
了解强化理论和自我价值理论
一级强化物
安全
食物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会运用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方法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完成
正确
正确
高校课堂管理心理
课堂管理概述
了解课堂管理的概念
了解课堂问题行为与良好学习行为的含义
理解高校课堂管理的目标
了解高校课堂管理的功能
高校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
学会运用预防高校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掌握树立教师权威的方法
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因素
社会对待教师职业的态度
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教师获得威信
必需的因素-教育教学技能和心理素质
必要条件-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
基本条件-良好的道德品质
掌握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掌握教师的领导方式与课堂管理心理气氛间的关系
高校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
掌握高校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方法
高校教师的职业心理发展
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
理解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的类型
角色类型
学生环境和学生集体的管理者
教学活动的计划者和组织者
学校的咨询员,负有引导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的责任
替罪羊(消极)
侦探和纪律执行者(消极)
心理咨询和治疗学家(支持)
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支持)
麦克因泰
A. 组织者的角色
B. 交流者的角色
C. 激发者的角色
D. 管理者的角色
B. 交流者的角色
C. 激发者的角色
D. 管理者的角色
索里和特尔福德
团体的领导(权威)
模范公民(权威)
知识的传授者(权威)
家长的代理人(权威)
掌握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过程
高校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三个阶段
A. 认知阶段
B. 认同阶段
C. 信念形成阶段
A. 认知阶段
B. 认同阶段
C. 信念形成阶段
理解教师职业角色的作用
在角色认识转化为信念的过程中,实践活动非常重要
张积家认为教师除担任由教师职务所决定的角色外,在社会生活中还担任知识的建设者、社区活动的组织者和普通公民的角色
随着时代变迁,现代教育观念则更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高校教师的角色期待有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大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学的反思者与研究者、平等中的“首席”、科学家或思想家、终身学习者和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高校教师的基本心理素养
理解教师职业理想的特点和教师职业价值观
情操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情感特征
A. 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
B. 对学生满怀期望
C. 教师的情操
A. 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
B. 对学生满怀期望
C. 教师的情操
掌握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具体内容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
了解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
理解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及影响因素
弗勒和布朗(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
关注生存
关注情境
关注学生
反思
教师反思的阶段
A. 具体经验阶段
B. 观察分析阶段
C. 重新概括阶段
D. 积极的验证阶段
A. 具体经验阶段
B. 观察分析阶段
C. 重新概括阶段
D. 积极的验证阶段
教师反思的具体方法
A. 反思日记
B. 详细描述
C. 职业发展
D. 行动研究
A. 反思日记
B. 详细描述
C. 职业发展
D. 行动研究
理解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
解决教学领域问题的高效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比较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差异
掌握新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途径
学会运用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及心理调适
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概述
了解压力、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定义
理解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源
教师职业角色压力主要来源于
角色冲突
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教育者”与“服务者”冲突;
在教师与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上,表现为“被服务者”与“被管理者”的冲突;
在教师与社会的关系上,体现为“引领者”与“被动适应者”的冲突;
在职业理想方面,存在着“志业”和“谋生”的冲突。
角色超载
理解工作压力对高校教师的影响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下的不良反应
了解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下不良的生理反应
理解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下不良的心理反应和不良行为反应
掌握职业倦怠的定义及心理成分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常用调适方法
理解不合理认知的类型和特征,掌握改变非理性认知的方法
理解常见的自我防御方式
掌握行为调控法
教师
主要活动
教学
皮连生
教学过程六个环节:陈述目标、分析任务、确定学生的原有水平、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师生的相互作用过程和教学评价
认知目标分为3类:陈述性知识,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布鲁姆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效果如何,教学的有效性能否实现,关键在
A. 教师
A. 教师
教育
教学能力
专业知识
组织教材的能力
言语表达能力
组织教学的能力
教学多媒体运用能力
德瑞福斯(教学专长的一般过程)
新手阶段
优秀新手阶段
胜任阶段
熟练阶段
专家阶段
关键期: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发展的某一段时间,如果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习惯化是指由于重复刺激引起的反应性下降,它涉及反应的减少,而不是新反应的习得。
敏感化由于刺激重复使有机体对它的反应性增强,即有机体对环境中的某一特定刺激更容易作出反应。
心理
知识迁移
定势对知识迁移的作用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激励
激励,一般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意愿程度。它含有引起需要、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
四大基本要素
需要
激励的起点是
A. 未满足的需要
A. 未满足的需要
根据需要起源的不同,将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等需要归为
A. 生理需要
A. 生理需要
根据满足需要的对象不同,将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等需要归为
C. 物质需要
C. 物质需要
行为
动机
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如写作或解决复杂问题),什么样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完成
A. 较低的
A. 较低的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A.双趋冲突
A.双趋冲突
旅游是很有吸引力的活动,但耗费时间、精力和钱财,此类冲突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C. 趋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在阿特金森看来,个体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成就动机比失败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做什么难度的工作
C. 中等
C. 中等
目标(包括诱因)
激励的作用有:调动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潜能;造就良性竞争环境;激励是教育和管理中最重要的职能
激励理论
内容型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将引起对工作的满意感的因素称之为“激励因素”
赫茨伯格将只能防止不满意感产生的因素称之为“保健因素”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麦克利兰研究人类的需要与动机的工具是
A. “主题统觉投射测验”
A. “主题统觉投射测验”
过程型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洛克的目标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状态型
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又称为社会比较理论,其提出者是
A. 亚当斯
A. 亚当斯
归因理论
挫折理论
大学生的需要激励内容有满足发展需要激励、满足情感需要激励和满足成就与尊重需要激励
挫折
挫折行为的表现特征主要有攻击、退化和妥协。这些表现通常以综合的形式出现。
应付挫折的方法有:正确对待挫折;改变情境;适当的精神发泄和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遗传
斯卡尔等人指出“遗传-环境-行为表现”的关系随着个体年龄发展而变化,并具体表现为被动式、唤起式和主动式三种形式
布朗芬布伦纳将个体置于五个环境系统中进行考察。这五个系统分别为:微系统、外系统、中介系统、宏系统和时序系统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内容及常用的研究方法
实验
斯金纳
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
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
凯勒计划的原理是
A.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A.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小艾伯特实验
婴儿的恐惧形成实验
婴儿的恐惧形成实验
心理学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格式塔
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认为学习不是盲目的尝试,而是对情境认知后的顿悟。
弗洛伊德
本我、自我、超我
托尔曼-认知地图
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性质以及研究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高等教育心理学对新入职高校教师的意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A. 描述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现象
B. 揭示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规律
C. 预测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D. 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B. 揭示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规律
C. 预测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D. 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方法
高等教育
本质特点
专门
高级
特征:
A. 职业定向
B. 注重发展和创新
D. 以成人为对象
A. 职业定向
B. 注重发展和创新
D. 以成人为对象
功能
文化传承
文化选择
文化批判
文化创造
普通教育的对象是成长阶段的青少年
高等教育文化选择途径
培养目标
课程和教材
教师群体
校园环境
大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大学生认知的特点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论
属于婴儿感知运动阶段的特征主要通过协调感觉输入和依靠动作来认识世界
维果茨基-工具论
提出了“学习的最佳期”的概念。
个体有两种工具:一是物质工具,二是精神工具。
大学生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认知发展的特点
遗忘规律
动机说:认为任何遗忘都有动机。记不起是因为不想记,于是就把信息压抑到潜意识中去。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
消退说:遗忘是记忆痕迹由于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于最后消退。
干扰说:强调新旧材料之间互相干扰,遗忘是由于记忆材料互相抑制,使所需要材料不能提取出来。
同化说(奥苏泊尔):遗忘是一种积极的现象,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的简化过程。
提取失败说
影响遗忘的因素
A.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B. 学习程度
C.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D. 时间因素
A.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B. 学习程度
C.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D. 时间因素
思维
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关系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特征
概括性
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可以通过已知来推断未知,主要表现为:
C. 它使人能够超越感官的局限来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它使人的认识能力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C. 它使人能够超越感官的局限来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它使人的认识能力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问题性
问题解决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安德森指出,问题解决有以下特征:
A. 目标指引
B. 操作序列
C. 认知操作
A. 目标指引
B. 操作序列
C. 认知操作
创造性
分类(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直观动作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
B. 4岁前儿童只能在动作中思考问题
C. 聋哑人通过手势交往
D. 教室的多媒体投影仪坏了,技术人员一边检查相关部件,一边思索损坏原因,最后排除故障。
B. 4岁前儿童只能在动作中思考问题
C. 聋哑人通过手势交往
D. 教室的多媒体投影仪坏了,技术人员一边检查相关部件,一边思索损坏原因,最后排除故障。
魏格纳在看地图时突然闪现出“大陆漂移”的观念
牛顿被落下的苹果砸中后突然产生了“万有引力”的想法
具体形象思维
在动手重新布置房间之前,我们会先利用头脑中各种装饰物和家具的形象考虑如何进行摆设,形成多种方案,再选择最佳方案。
抽象逻辑思维
吉尔福特-发散思维特点
流畅性
独特性
A. 指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新颖的、独特的见解,即以前所未有的新观点、新角度去反映事物。
B. 它最能代表发散思维的本质,是最高层次的发散特征。
C. 表现为发散的“新异”、“独到”。
B. 它最能代表发散思维的本质,是最高层次的发散特征。
C. 表现为发散的“新异”、“独到”。
变通性
创造思维有以下特征
A. 敏锐性
B. 首创性
C. 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D. 新颖性
B. 首创性
C. 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D. 新颖性
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
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括
A. 抽象与概括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B. 概括是抽象的发展。
C. 抽象是概括的前提,没有抽象就无从概括。
D. 只有通过抽象与概括,才能逐步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B. 概括是抽象的发展。
C. 抽象是概括的前提,没有抽象就无从概括。
D. 只有通过抽象与概括,才能逐步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具体化与系统化
算法
算法是一种随机尝试式的问题解决策略。在问题空间中,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方法,并逐一加以尝试,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逆向搜索
手段-目的分析法(不是算法):将需要达到的问题要达到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爬山法: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启发式
启发式是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在问题空间中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认知特征
A. 智力发展达到最佳水平
B. 记忆能力发展达到黄金期
C. 思维发展处于成熟期
D. 创造力发展处于最佳期
B. 记忆能力发展达到黄金期
C. 思维发展处于成熟期
D. 创造力发展处于最佳期
记忆
按照记忆的内容,可以将记忆分为
A. 形象记忆
B. 语词-逻辑记忆
C. 情绪记忆
D. 动作记忆
A. 形象记忆
B. 语词-逻辑记忆
C. 情绪记忆
D. 动作记忆
在把新信息从工作记忆转到长时记忆的过程中,关键一步是
A. 练习
A. 练习
学习时间理论的提出者是
A. 卡罗尔
A. 卡罗尔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更强调什么在学习中的作用
A. 学习准备
A. 学习准备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D. 维果茨基
D. 维果茨基
智力的定义
卡特尔认为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是以习得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卡特尔认为流体智力随着生理的成长而变化,随着机体的衰老而减退。
模块论认为大脑的不同部分与不同智力有关。所以,智力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分离负责不同智力的脑区。
舒茨的人际需要三维论认为,每一个体在人际互动中都有包容、支配和情感需要。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有交互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和情境控制原则
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智力成分子理论是智力三元论的核心。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认为就智力的结构而言,智力不是某种能力或围绕某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由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八种智力构成
奥苏伯尔
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大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以及大学生智力的培养方法
大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
理解认知风格的含义
掌握认知风格的类型及对学习的影响
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掌握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了解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
理解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原因
学会运用培养大学生良好学习适应的方法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