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概述
2022-10-25 21:50:2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一.教育概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最早将“教”和“育”二字合用:《孟子·尽心上》;“合”→一人一书一天下
最早对“教育”一词做出解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分”→一人一书
教育的词源
广义的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三合力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合文字的产生)产生的条件(钱、人、字、器)
更狭义的教育:德育
从社会的角度
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从自然人→社会人
社会的个性化:从社会共性→个性
从个体的角度
教育的概念
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特点: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
子主题
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的属性
最直接的教育者、教学的主导
教育者(纽带):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
教育的对象、自我教育的主体
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纽带):教育媒介、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教育手段
教育的构成要素
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运行的时间标准以及建立于基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农业、工业、信息社会的教育
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生产方式的构成特点: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现代社会教育
教育的形态
个体功能(本体/固有功能):基本功能、源泉,处于基础性地位
社会功能(工具/派生功能):文科政经人(文化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
对象
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显性功能
隐性功能
呈现的形式
可转化
教育的功能
教育起源于神(根本错误的、非科学的)
神话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
利托尔诺、沛西·能
生物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否定了教育社会属性)
孟禄
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劳动(最正确的)
劳动起源说
杨贤江
需要起源说
叶澜
交往起源说
斯宾塞(教育预备说)+杜威(教育适应说)
生活起源说
教育的起源
区别:对象不同——动物 vs 人联系:都否定了目的性和社会性(单选优选)
教育水平低下,内容单一(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没有形成独立的教育形态,具有自发性、广泛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生产性)教育没有阶级性、等级性教育与原始宗教和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教育方法主要是口耳相传和实践中的模仿
原始社会的教育
夏:出现了以“庠、序、校”名称的早期学校
商:军事教育与宗教教育
西周:国学、乡学(诸侯园 vs 地方)
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私学)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奴隶社会
两汉
隋唐:六学二馆(阶级性、等级性)
宋:书院(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教育内容))
明:礼学→八股文(固定格式)
清:学堂(1905年,废除科举制)
封建社会
中国
古印度:婆罗门教和佛教(教育内容《吠陀》)
古埃及:“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
古希腊:雅典和斯巴达
教会教育
古罗马
西方
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蔡元培:五育教育(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晏阳初:平民教育(平民教育之父)——三大四大晏平民(三大方式:家校社;四大教育:文生卫公 vs 愚穷弱私)
梁漱溟:乡村教育(乡村教育之父)——乡村产粮食
黄炎培: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之父)——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陈鹤琴:活教育(中国幼教之父)——五指活动——【活禽兽5指】
中国近代人物思想
公义世法双制
近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全民多现身
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誉为“教育学的雏形”、“世界上罕见的教育遗产”
教育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方面的关系)
师生关系:教学相长(教师教)、师严而道尊
教学原则
《学记》
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到17世纪)
创立阶段(17世纪-18世纪)
科学教育学(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
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与教育学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