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管理
2022-10-07 07:56:1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Linux-磁盘管理 raid lvm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1.存储的读写性能- 固态硬盘、机械磁盘的抉择
2.存储的数据备份,数据安全性- raid磁盘阵列技术
3.存储的数据扩容,合理的磁盘容量管理,磁盘满了怎么办
硬件角度(基础)
系统对存储的优化参数
数据库类软件的优化参数
软件角度
学习磁盘管理的背景:数据存储也是网站架构的一大重点!!
注意 df -h 只能查看已经挂载的磁盘,没有挂载的无法识别
可以利用这点来查看你的磁盘是否挂载成功
df -Th 可以查看磁盘的文件系统类型
1.使用df命令对磁盘进行查看#文件系统类型,挂载点,主要关注的就是我们的根分区
lsblk
此时无论是否挂载,都可以查看
参数: -t 显示拓扑结构信息
lsblk -t
也可以查看磁盘的分区关系
参数: -f 显示文件系统
一个对于硬盘的唯一标识
uuid是挂载之后才会生成的
lsblk -f
也可以查看文件系统类型和uuid
2.关于lsblk命令#列出有几个分区,以及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
查看磁盘的详细信息
fdisk -l
3.关于fdisk命令
磁盘容量的查看命令
1.保证数据库数据完整的情况下,将用户数据, 迁移到另外一块新硬盘中。
2.考虑到数据会不断增长,用户产生大量博客,新磁盘采用lvm逻辑卷管理,方便日后动态扩容。
任务需要完成两个方面
迁移后的恢复工作:- 迁移数据到新硬盘(rsync),新硬盘已经做好了lvm,且挂载好了。- 启动数据库- 启动前端入口- 测试数据读写 - 确保数据在,硬盘加上去了,使用正常- 博客功能重新恢复上线。- 打开数据库监控
迁移前的准备工作:- 停止数据库监控- 停止前端(关闭前端数据入口,比如停用博客发表功能) - 直接关闭端口或程序都行- 停止后端(可选)- 停止mysql数据库(防止数据还在写入、或者锁表)- 备份数据库(全备) - 使用cp命令,或者tar命令进行备份,防止文件数据丢失 - 还有一个新的命令,rsync命令,比cp更加的强大
迁移的详细处理
1.需要一块新硬盘(虚拟机可添加)2.新硬盘需要做lvm管理3.数据库迁移(夜间停机维护 凌晨2点)
处理流程
磁盘维护的业务流程
磁盘的工作原理,接口区别,即硬盘本身的东西,以及磁盘的构造
数据安全相关,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raid
逻辑卷,方便进行扩容
lvm
第二部分,了解数据的存储方案,备份方案,扩容方案
对系统的硬盘进行操作,分区,主分区和逻辑分区
注意:一定要格式化,否则无法使用,无法进行挂载
格式化文件系统,创建与挂载
磁盘的后期的维护
磁盘的内部体系
#机械磁盘内部原理 磁头、磁盘、永磁铁、主轴、音圈马达、空气过滤片、磁头臂
这就是一个文件即使只写了一个字符也占4K的原因,显示的是所占磁盘的大小
使用 du -h 来显示
也可以使用 stat 命令来查看所占用的扇区
Linux系统规定,一个block只能存放一个文件的内容,因此文件占用的大小必须是block的整数倍,当有文件的大小小于一个块,也就是4k,同样也是占用一个block大小。
#盘片的结构(重点)
机械硬盘的原理
- 可以将文件的性质区分得更细,按照更为细分的性质,存储在不同的地方以管理文件- 但是太多的分区,管理麻烦,所以合适就好- 通过合理的硬盘分区,有效保护系统盘空间,确实能够提高系统运行速度,再者,硬盘分区也可以有效地对数据进行保护。
- 小于2TB的硬盘,使用mbr分区- 超过2TB的硬盘,使用GPT分区
对于分区需要注意的
硬盘分区是就使用分区编辑器(partition editor)将一个硬盘上划分几个独立的逻辑部分,盘片一旦划分成数个分区,不同类的目录与文件可以存储进不同的分区。
mbr是磁盘里第一个扇区,作用是告诉操作系统怎么加载磁盘顺序,如何开机的!
在MBR磁盘的第一个扇区内保存着`系统启动代码`和硬盘分区表。
简称`主引导记录`,还可以叫做主引导扇区。
优点就是兼容性比较好,缺点就是不支持管理大硬盘结构。
MBR分区
- GPT分区的硬盘容量几乎无限制- 分区个数无限制- 自带磁盘数据保险机制
GPT分区(guid)
分区的概念
目前常见的接口方面又分为SATA、SAS、MSATA、M.2
sas接口为企业级专业硬盘使用接口,满足高性能、高可靠性。
硬盘的接口类型
h IDE硬盘
v 虚拟硬盘
s 硬盘的接口类型,sas/sata
d disk 硬盘
a 表示第一块 b 第二块 c 第三块
2 第二个分区
/dev/sda2
硬盘命名规则
关于硬盘的理论知识
1.给虚拟机,添加硬盘(去京东购买一个新硬盘)
ls /dev/sd*
fdisk -l# -l 列出详细的信息
2.查看当前有哪些分区表的信息
* 表示是引导记录,装在这个分区start 从哪个扇区开始end 在那个扇区结束block 扇区上有多少个块id 表示分区类型(16进制的数字)system 表示id对应的意义
第一行:磁盘名字 容量大小 字节 以及扇区第二行:每个扇区的大小磁盘标签类型:dos dos标签表示是MBR格式磁盘gpt 表示的就是gpt格式类型磁盘标识符:0x000bffc9 标识符 16进制数字
关于fdisk -l 的详细信息
默认使用的分区表是mbr类型,只能有4个主分区
主分区
第4个是扩展分区,其下可以还分区,但此时已经是逻辑分区了。
逻辑分区的数字从五开始往后
必须先有扩展分区才能使用逻辑分区
扩展分区/逻辑分区
3.磁盘分区结构(重要)
1.fdisk /dev/sdb#fdisk 指定的磁盘 对磁盘进行分区操作
d delete a partition 删除一个分区n add a new partition 建立一个新的分区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打印分区表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退出不保存设置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保存分区表
2.使用指令,去分区实战#参数含有详解
p 打印现有分区情况n 输入n,添加分区
#定义分区的大小#完成主分区和扩展分区
p 添加主分区接下来默认的是第一个主分区
前提条件是加入了扩展分区
#接下来需要对逻辑分区进行分配
一定要写入磁盘,不然直接退出等于0
###此时的分区还只是在内存中没有写入到实际的磁盘数据中#还需要输入w,写入磁盘生效
3.分区步骤
4.分区的实践
-a 增加制定的分区或读磁盘新增的分区-d 删除制定或所有的分区-l 列出分区
#重读分区partx /dev/sdb
当你fdisk分区完了之后,看不到分区的信息,是因为linux内核,还未更新分区表得使用命令,重新读取磁盘的分区(一般来所分区完成后,不需要操作就能显示)
5.partx刷新分区
1.fdisk 命令fdisk -l /dev/sdb
2.parted命令看parted -l
6.查看分区类型
fdisk /dev/sdb d 删除分区 删除完成后,记得 w 写入磁盘
7.删除磁盘分区
(MBR分区)fdisk命令分区实践
parted /dev/sdb
(parted) mklabel gpt
mbr就是修改为 mktable msdos
#修改当前硬盘的分区表类型,改为gpt,注意如下操作会摧毁原有的数据
使用 p 打印查看
修改就直接写入了,不会进行询问
parted命令,可以修改硬盘的分区表类型,不仅仅是gpt分区表类型
parted命令分区GPT
2.列出对应磁盘的信息gdisk -l /dev/sdb
操作过程同fdisk
gdisk /dev/sdc
3.对磁盘进行分区
4.完成分区后查看分区信息
gdisk命令(同样支持mbr分区表)。但是默认的为gpt
gdisk命令分区gpt类型
操作硬盘(gpt分区)
最大只支持单个4G的文件,超过就无法识别
FAT32
exFAT
没有限制,所以,限制Windows上的分区基本为 ntfs
NTFS
windows
centos7开始默认文件系统
XFS
目前只有 ext4在用,其余的已经弃用了
Ext2/3/4
Linux
APFS
兼容
MAC
文件系统类型
mkfs命令:mkfs 把分区格式化为某种文件系统
默认读取/etc/fstab 开机挂载文件的,进入查看,最后一位为零就是开机自动检查的
fsck 命令,修复文件系统的命令,根目录会在开机时自动检测
mkfs.xfs /dev/sdc1
给这个分区,分别格式化xfs文件系统
mkfs.ext4 /dev/sdb1
给这个分区,分别格式化ext4文件系统
格式化实战
mkfs格式化文件系统
格式化文件系统
.挂载一个目录,到这个分区,即可使用该分区,存储数据了
挂载其实是最后一步
挂载其实简单理解,建立一个目录,将其与建立的分区进行联系,是数据写入到分区,而不是写入到根目录所在的磁盘。
原来的目录下的文件无法读取的了,但是取消后恢复
挂载点,其实就是一个磁盘数据出入的点,一个连接点,连接系统和磁盘
先创建一个挂载点,也可以用已有的,最好为空目录
mkdir /opt/my_sdc/
将分区和对应的目录进行连接,挂载
mount /dev/sdc1 /opt/my_sdc/
#创建一个文件夹,并且对其进行挂载
mount -l | grep sdc1
查看挂载情况#查看挂载信息
编辑 /etc/fstab文件即可[yuchao-linux01 root /opt]$tail -1 /etc/fstab /dev/sdc1 /opt/my_sdc xfs defaults 0 0
lsblk -f
blkid
是一个软连接指向
ll /dev/disk/by-uuid/
也可以使用uuid进行挂载
设置永久挂载#上述的mount挂载命令是临时生效,需要开机就让系统自动挂载,方可实现,永久生效#默认读取/etc/fstab 开机挂载文件
重启机器,查看是否开机就能自动挂载,读取到/dev/sdc1磁盘的数据
挂载实践
umount 挂载点
umount 挂载的磁盘
取消挂载
注意:#注意点1.在挂载后,会隐藏文件夹本身的文件数据,所以挂载的最好是空的目录2.目录了显示的是挂载后的设备里的数据
挂载(mount)
Linux 下设备不挂载不能使用
挂载**通常是将一个`存储设备`挂接到一个已经存在的`目录`上,访问这个`目录`就是访问该存储设备的内容。
挂载的概念
1.一个目录、同一时间只能被一个设备挂载
2.一个设备可以挂载多个目录
3.如果一个目录被多个设备挂载,只能看到最后一个挂载的设备数据,其他的设备数据会被隐藏。
4.工作里建议用新的文件夹,作为挂载点。
挂载注意事项
mount -l | grep xxx
查询电脑的硬盘挂载情况
-l 显示系统以挂载的设备信息
mount -a
更新了 /etc/fstab文件后,可以使用
-a 加载文件/etc/fstab中设置的所有设备
#挂载后只读mount -o ro /dev/sdb /test-mount
一般不会去修改,使用的都是defaults
-o 添加挂载选项,是安全、性能优化重要参数
mount
cd /sys/class/scsi_host/
这里有三个子目录
先cd到/sys/class/scsi_host/目录
host0 host1 host2 #执行如下命令
三个文件如下
‘- - -’代表channel,target和LUN编号。
表示重新进行扫描
fdisk -l
执行后查看硬盘信息
echo \"- - -\" > host0/scan
echo \"- - -\" > host1/scan
echo \"- - -\" > host2/scan
如果厉害没有识别,继续执行
遇到新加磁盘每显示
umount /my_sdb7/
直接取消挂载点,或者挂载的磁盘都行
当该设备无人使用时无进程在使用时可以正常卸载
取消挂载的前提
1.先退出所在文件夹2.umount用于取消已经挂载的设备
此时你还在挂载的目录下,是无法取消挂载的
#先查看那些进程在使用lsof /my_sdb7/#查看到pidkill -9 47861
1.让那人离开目录2.干掉操作该目录的进程
该目录中有人在访问
常常遇见的坑
取消挂载umount
lsof(list open files)是一个列出当前系统打开文件的工具。
lsof -u zhangy
列出某个用户打开的所有文件
lsof /usr/sbin/httpd
列出那个文件有那些人或进程在使用
lsof -c httpd
查找某个程序打开的所有文件
lsof命令
blkid /dev/sdb7
#查看设备的信息
#也可以是设备名称
vim /etc/fstab
#会拿到uuid,写入到文件中
mount -a
#挂载所有设备,/etc/fstab
语法: 需要挂载的设备(uuid或设备路径) 挂载点 挂载的文件系统类型 挂载参数(default) 是否备份(0) 是否检查(0)
开机自动挂载
复制文件,且进行数据格式转换。
if=file 从 file 中读而不是标准输入。
of=file 写到 file 里去而不是标准输出
bs=size 单个写入文件的大小,不能超过你的内存大小
count=N 执行几次
常用语法
dd if=/dev/zero of=/opt/1G.txt2 bs=100M count=10
在/opt/下建立一个2G大小的文件
常用于创建一个比较大的测试文件
dd if=/dev/hdx of=/dev/hdy
#将本地的/dev/hdx整盘备份到/dev/hdy
备份文件
dd命令
代表linux的空设备文件,所有往这个文件里面写入的内容都会丢失
ping yuchaoit.cn > /dev/null &
比较常见的用法是把不需要的输出重定向到这个文件
/dev/null
零”设备,可以无限的提供空字符
常用来生成一个特定大小的文件
/dev/zero
dd if=/dev/zero of=test.log bs=1M count=50
dev/random和/dev/urandom是Linux系统中提供的随机伪设备,这两个设备的任务,是提供永不为空的随机字节数据流
dd bs=1M count=30 if=/dev/urandom of=./t1
实现类似于shred粉碎文件的作用
dd if=/dev/urandom of=/dev/sda5
销毁硬盘分区数据
/dev/random/dev/urandom
特殊设备文件
yum install usbutils -y
安装工具包
lsusb
查看u盘设备
fdisk -l /dev/sdb
查看u盘信息
yum install ntfs-3g -y
可以安装工具包,读取ntfs格式的u盘
U盘挂载
磁盘信息补充
这是由多块独立磁盘(多为硬盘)组合的一个超大容量磁盘组。
磁盘冗余阵列,就是将很多块硬盘组合成一个整体,
不同的RAID级别,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如加速数据读写、如实现数据备份。
raid冗余阵列
是能够保证数据安全性的
但是也增加了从盘的成本
raid除了能够保证数据丢失造成的严重
-- standalone 独立模式:一块硬盘单独的工作,读写数据
-- hot swap 热备份模式 :两个硬盘的数据一样,当一个硬盘出现问题,可以直接将好的换上去
-- cluster 集群模式: 多台机器提供服务,坏了一台机器无所谓
raid的模式
Raid特性
至少需要两块磁盘
磁盘阵列的总容量便是多个硬盘的总和
==高的读写性能==,100%==高存储空间利用率==
数据==没有冗余策略==,一块磁盘故障,数据将无法恢复
比如音频、视频等的存储。
对性能要求高但对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场景
应用场景
RAID 0
至少需要2块磁盘
同时写入多个硬盘
==可靠性高==,磁盘利用率为50%
需要同时向两个盘写入
读,可以同时从两个盘读取
读性能可以,但写性能不佳,写入数据要同步,因此速度很慢。
对数据安全可靠要求较高的场景,比如邮件系统、交易系统等。
一块磁盘故障,不会影响数据的读写
RAID 1
至少需要3块磁盘
因为有一个磁盘内存储的是数据的异或值
==读写性能好==,磁盘利用率为(n-1)/n
一块磁盘故障,可根据其他数据块和对应的校验数据重构损坏数据
兼顾了存储性能、数据安全和存储成本等各方面因素
多个值的异或计算概念:1的个数是奇数,结果则为1,1的个数为偶数,结果则为0
AxorBxorC A异或B异或C
异或的作用:只要知道异或的结果,任何一个值的的结果都能够被反推出来,且计算机的数据只有0和1。
异或的概念
比起raid5提供的数据校验,又多了一层校验,双层校验。
最多允许两块盘损坏,或故障
所有raid6 的读写性能不如raid5
由于多了一层校验,运算的负担比较到
至少得有4块盘
N块盘组成,逻辑容量为N-2块盘容量之和;
raid 6
RAID 5
两块硬盘为一组先做raid1,再将做好raid1的两组做raid0
RAID10是raid1+raid0的组合
Main Topic
至少需要4块磁盘
==读写性能==(raid0数据条带化)
兼顾==数据的冗余==(raid1镜像)
但是成本也最高,利用率50%
此raid10是最实用的方案。
只要坏的不是同一个组中,所有的硬盘,就算坏掉一半硬盘都不会丢数据。
成本较高,需要较多的磁盘设备,对于企业来说,最核心的就是数据,成本不是问题。
Raid 10
raid的级别
省钱,但是基本只是测试使用
软RAID运行于==操作系统底层==
占用内存空间
占用CPU资源
如果程序或者操作系统故障就无法运行
虚拟成虚拟磁盘,再提交给管理程序来进行管理
1. 软RAID
通过用硬件来实现RAID功能的就是硬RAID,独立的RAID卡
raid卡 可能成本高点,但是更加的可靠实用
直接购买raid阵列卡即可按照说明配置
2. 硬RAID
raid 的区别
没有任何分区的
可以使用fldisk删除分区
也可以使用 paarted 来清除原有分区
.准备4块硬盘,切记,是新的四块硬盘
yum install mdadm -y
安装raid命令,创建raid10
-C 用未使用的设备,创建raid
-D 显示阵列详细信息
-S 停止RAID阵列
-v 显示过程
-a yes or no,自动创建阵列设备
-f 移除设备
-l 指定raid级别
mdadm命令
mdadm -Cv /dev/md0 -a yes -n 4 -l 10 /dev/sdb /dev/sdc /dev/sdd /dev/sde
最后跟着四块磁盘设备名
/dev/md0 指定raid阵列的名字
创建磁盘阵列
fdisk -l /dev/md0
查看磁盘信息
mkfs.xfs /dev/md0
格式化文件系统可以用了
df- h
mdadm -D /dev/md0
查看磁盘阵列组的详细信息
挂载和使用
mdadm /dev/md0 -f /dev/sdd
再去查看磁盘信息 mdadm -D /dev/md0
磁盘任然正常使用,但是会显示一块磁盘有问题
切出目录
cd
lsof /md0_disk/
kill -9 8101
umount /md0_disk/
注意判断是否在文件夹内,或者有人在使用
umount /dev/md0
没人使用直接取消挂载
先取消RAID10阵列的挂载
reboot
重启机器
mdadm /dev/md0 -a /dev/sdd
重新添加新的磁盘加入raid 10
故障修复
故障信息查看
1.卸载磁盘
mdadm -S /dev/md0
2.停止raid服务
[root@juejiang ~]# mdadm --misc --zero-superblock /dev/sdb[root@juejiang ~]# mdadm --misc --zero-superblock /dev/sdc[root@juejiang ~]# mdadm --misc --zero-superblock /dev/sdd[root@juejiang ~]# mdadm --misc --zero-superblock /dev/sde
3.卸载raid中所有硬盘
rm -f /etc/mdadm.conf
4.删除raid配置文件
修改/etc/fstab /dev/md0 /yuchao-linux xfs defaults 0 0 #删除
5.删除开机自动挂载配置
删除软件raid
软raid10的搭建实践
raid磁盘阵列
是一种将一个或多个硬盘的分区在逻辑上集合
可以继续将其它的硬盘的分区加入其中
相当于一个大硬盘来使用
实现一种磁盘空间的动态管理
逻辑卷管理
你需要扩容分区的内容时,需要将已有数据备份后才能更新或添加
分区后,硬盘的容量基本上就是固定了的,调整磁盘空间很麻烦
不同的分区相对独立,没有关系,可能空间利用率很低
关于raid的局限
它是建立在**==物理存储设备==**之上的一个抽象层,优点在于**灵活**管理。
什么是lvm
硬盘的`多个分区`由lvm统一为`卷组`
可以弹性的调整卷组的大小,充分利用硬盘容量
文件系统创建在逻辑卷上,逻辑卷可以根据需求改变大小
基于分区创建lvm
多块硬盘做成逻辑卷,将整个逻辑卷统一管理
可以动态对分区进行扩缩空间容量
基于硬盘创建lvm
创建类型
本质上相同,都是去创建一个逻辑卷组
PV1
硬盘disk1
PV2
硬盘disk2
PV3
硬盘disk3
lvm 的工作流程
lv1
lv2
lv3
格式化文件系统使用
先磁盘容量pv化,便化成物理卷
PP(Physical Parttion):物理分区,LVM建立在物理分区之上
第一步
pvcreate
PV(Physical Volume):物理卷,处于LVM最底层,一般一个PV对应一个PP
PE(physical Extends):物理区域,PV中可以用于分配的最小存储单元
第二步
vgcreat
VG(Volume Group):卷组,建立在PV之上,可以划分多个PV
LE(Logical Extends):逻辑扩展单元,组成LV的基本单元,一个LE对应一个PE
第三步
lvcreate
LV(Logical Volume):逻辑卷,建立在VG之上,是一个可以动态改变大小的分区
lvm 名词解释
物理卷
卷组建立在物理卷之上,它由==一个或多个物理卷==组成。即把物理卷整合起来提供容量分配。 一个LVM系统中可以只有一个卷组,也可以包含多个卷组。
卷组
逻辑卷建立在卷组之上,它是从卷组中“切出”的一块空间。**它是==最终用户使用的逻辑设备。逻辑卷创建之后,其==大小可以伸缩==。
逻辑卷
基本单元,具有唯一编号的PE是能被LVM寻址的最小单元
物理区域 PE
lvm重点概念
剔除原本LV中的PE,就可以减少LV的容量
把其他PE添加到LV,就可以扩容LV容量
一般默认PE大小是4M,LVM最多有65534个PE,所以LVM最大的VG是256G单位
PE是LVM最小的存存储单位,类似文件系统的block单位,因此PE大小影响VG容量
就是对PE的加减来实现容量的增减
最核心,最本质的
lvm扩容原理
文件系统可以跨多个磁盘,大小不会受到磁盘限制
可在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动态扩展文件系统大小
可以增加新的磁盘到LVM的存储池中
LVM优点
1.安装命令工具#前提是需要安装lvm命令yum install lvm2 -y
2.将分区/dev/sdb创建为物理卷pvcreate /dev/sdb
3.使用pvs查看物理卷信息pvs 或者 pvscan
4.删除pvpvremove /dev/sdb
#直接将之前的dos标签擦除即可#再次取消pv后,磁盘会变为新添加的状态,没有类型标签!!!
#是否可以用于清除磁盘标签?
如果之前的磁盘,已经使用过,进行过分区,那你可能会出现提示
pvcreate 创建物理卷pvscan 查看物理卷信息pvdisplay 查看各个物理卷的详细参数pvremove 删除物理卷
物理卷(pv)管理
vgcreate 创建卷组vgscan 查看卷组信息vgdisplay 查看卷组的详细参数vgreduce 缩小卷组,把物理卷从卷组中删除vgextend 扩展卷组,把某个物理卷添加到卷组中vgremove 删除卷组
卷组(VG)管理
vcreate 创建逻辑卷lvscan 查看逻辑卷信息lvdisplay 查看逻辑卷的具体参数lvextend 增大逻辑卷大小lvreduce 减小逻辑卷大小lvremove 删除逻辑卷
逻辑卷(LV)管理
命令管理
4.查看创建后的pvpvs
3.创建pvpvcreate /dev/sdb /dev/sdc /dev/sdd格式化四个磁盘
2.查看pvpvs
1.安装lvmyum install lvm2 -y
7.查看创建后的vgvgs
6.创建vg sdb sdc创建为卷组,名字是 vg1-lxh#vgcreate + 创建的卷组名 + 物理磁盘1 物理磁盘2 ····vgcreate vg-lxh /dev/sdb /dev/sdc /dev/sdd
5.查看vgvgs
10.查看lvlvs
8.查看lvlvs
12.开机自动挂载vim /etc/fstab
12.挂载lvmount 设备名 挂载点
11.给lv格式化文件系统mkfs.xfs /dev/vg-lxh/lv1mkfs.ext4 /dev/vg-lxh/lv3
#一定切记,如果你的设备发生了变化,一定要去修改/etc/fstab,否则系统开机,读取该fstab文件,找不到设备,无法正确挂载就会报错
可以使用uuid 也可以使用设备名(路径)
lvm 创建
查看VFree
1.确认vg够不够vgs
-L 指定逻辑卷的大小,单位为“kKmMgGtT”字节-l 指定逻辑卷的大小(LE数)
2.确认够用,直接lvextend扩容lv逻辑卷即可
推荐使用这个,不要加减不会出错
lvextend -L 20G /dev/vg-lxh/lv2
xfs_growfs /dev/vg-lxh/lv2 #xfs系统
resize2fs /dev/dm-2 # ext4文件系统
3.扩容完成之后需要更新文件系统,大小才会显示正常
lvm 扩容(vg容量够)
对标,你买个新硬盘插上服务器
1.创建新物理卷,pv关机、添加硬盘,开机
2.给硬盘pv化pvcreate /dev/sde
vgextend vg-lxh /dev/sde
3.vg扩容#vgextend 扩展卷组,把某个物理卷添加到卷组中
4.后续接着lv扩容即可
lvm 扩容 (vg容量不够)
1.先考虑/etc/fstab,清除开机自动挂载的配置vim /etc/fstab
2.取消挂载umount /test1
lvremove /dev/vg-lxh/lv2 /dev/vg-lxh/lv3
3.依次删除lvm的组件#删除逻辑卷lv 支持多个逻辑卷删除
4.删除卷组vgremove vg-lxh
5.删除物理卷,还原磁盘类型pvremove /dev/sdb /dev/sdc /dev/sdd /dev/sde
删除lvm
lvm逻辑卷的使用
lvm逻辑卷
磁盘管理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