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肌系统
2022-10-22 01:51:16 0 举报
生理学重点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骨:骨的结构和分布、骨的形态及分类
骨的结构: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并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
骨质
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配布于骨的表面。
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配布于骨的内部,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的方向一致。
骨膜
被覆于骨内、外面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膜。骨外膜内层和骨内膜分化出的细胞在骨的发生、生长、改造和修复时,其功能最为活跃;骨膜富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骨髓
填充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分红骨髓和黄骨髓。只有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在紧急情况下黄骨髓可以转变为红骨髓进行造血。
骨的形态
长骨
呈长管状,分为一体两端。体又名骨干,指长骨中间较细的部分,骨质致密,内有空腔,称髓腔,内含骨髓;骨的两端膨大,称为骺,其光滑面称为关节面,覆有关节软骨。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和骺融为一体,融合后遗留下的痕迹,称为骺线。分布于四肢,起支持和杠杆作用,如肱骨、股骨。
短骨:形似正方形,如腕骨、跗骨。
扁骨:呈板状,主要围成空腔,如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颅盖骨、肋骨。
不规则骨:如椎骨、蝶骨。
骨连结:骨连结的分类、关节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骨连结的分类: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形成骨连结。
直接连结
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比较牢固,一般无活动性。
分为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三类。
软骨连结:①椎骨棘突之间;②缝:颅骨内;③透明软骨结合:骺软骨;④纤维软骨结合:椎间盘。
骨性结合:骶椎椎骨之间;髋骨。
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比较牢固,一般无活动性。
间接连结(又称关节或滑膜关节)
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关节面:相关两骨的接触面,一般为一凹(关节窝)一凸(关节头)。表面覆以关节软骨,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富有弹性,可减少运动的摩擦阻力。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附着于关节面的周缘及其附近的骨面上。有两层,外层厚而坚韧为纤维膜,起连接和稳定作用,富含血管和神经;内层薄儿柔软为滑膜,产生滑液,减少关节运动时的摩擦。
关节腔:由关节囊的滑膜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密闭间隙,关节腔内为负压,有利于关节的运动且对关节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作用。
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关节唇、滑膜囊和滑膜襞。
韧带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可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对关节的运动有限定作用。
关节盘是位于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可使两关节面更为合适,减少冲击和震荡,有增加运动形式和扩大运动范围的作用。
关节唇是附着于关节窝周缘和纤维软骨环,有加深关节窝,增强关节稳固性的作用。
滑膜襞和滑膜囊:位于肌腱与骨面之间,可减少运动时二者的摩擦。
关节的生理意义
移动:最简单的一个关节面在另一骨关节面的滑动,如腕骨骨关节。
屈和伸:运动时,相邻关节的两骨之间的角度变小为屈,反之为伸,如膝关节、腕关节。
收和展:运动时,骨向正中矢状面靠拢为收,远离正中矢状面为展。
旋转:旋内外前后。
环转:实际上是屈、展、伸、收依次结合的连续动作。
肩关节肌骨结构及功能
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属球窝关节。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周缘附有盂唇。关节囊薄而松弛,前、上、后部有韧带和肌腱纤维加强,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关节囊下部最薄弱,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从下方脱出。
肩关节的辅助结构有关节盂唇、喙肱韧带、盂肱韧带、喙肩韧带、肱二头肌长头腱。
肩关节为全身最灵活的球窝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运动肌肉的分布:前方有胸大肌、后方有背阔肌,内侧有胸大肌和背阔肌,外侧有三角肌。
屈:从肩关节冠状轴前方跨过的肌肉具有屈肩关节的作用。重要的肌肉有喙肱肌、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骨部和肱二头肌短头。前屈的运动范围约70°
伸:从肩关节冠状轴后方跨过的肌肉具有伸的作用。主要的肌肉有背阔肌、三角肌后部纤维和肱三头肌长头。后伸时,由于受到关节囊前臂及肱骨头与喙突相接触的限制,故运动范围小于屈的范围,约60°
内收:从贯肱骨头的矢状轴下方跨过的肌肉能使肩关节内收,主要的肌肉有胸大肌、背阔肌和肩胛下肌。内收时,由于肱骨头滑向关节窝的上方而受到躯干的阻碍,其运动范围很小,约为20°
外展:从矢状轴上方跨过的肌肉,可使肩关节外展,主要的外展肌有三角肌(中部纤维)和冈上肌,当肩关节旋外时,肱二头肌长头也参与外展。肩关节外展时肱骨头滑向关节窝的下方,所以运动范围较大,约90°
椎骨怎么连接成脊椎
脊柱由24个椎骨、1个骶骨、1个尾骨相连而组成。椎骨之间靠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紧密相连。椎骨从腰椎到颈椎从大到小一个一个往上垒积而成。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纤维环是由多层按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构成,它牢固地连接各椎体;髓核是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椎间盘具有缓冲作用,并使脊柱有可能做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运动。如果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从后外侧脱出,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根,临床上成为椎间盘脱出症。连结椎骨的韧带包括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等。
腰椎通常选择3、4腰椎或4、5腰椎的原因
选取第三、四节腰椎间隙作为进针点,经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就能达到硬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抽取脑脊液。腰椎棘突水平后伸,棘突之间的间隙较大,成年人脊髓终止于第一腰椎下缘,自此至第二骶椎水平,蛛网膜下隙扩大为终池,在此刺穿不会损伤脊髓,而且容易抽取到脑脊液。
肌肉:肌肉的形态、分布、结构与功能
肌肉的形态:按照外形,肌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4种。
骨骼肌细胞含有大量的肌原纤维以及包绕着肌原纤维的肌管系统。
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沿肌细胞的长轴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如图所示。两个相邻Z线之间的区域称为一个肌节,是细胞收缩的基本功能单位。
骨骼肌细胞有两套独立的肌管系统,横管和纵管,横管(transverse tubule)又称T管,走行方向与肌原纤维垂直的管道;纵管即为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SR),走行方向与肌原纤维平行的管道系统。纵行的SR称为纵行肌质网;SR的末端,靠近T管膜膨大的的部分称为终池。T管与两侧的终池形成三联管。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见人体的基本组成章节。
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沿肌细胞的长轴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如图所示。两个相邻Z线之间的区域称为一个肌节,是细胞收缩的基本功能单位。
骨骼肌细胞有两套独立的肌管系统,横管和纵管,横管(transverse tubule)又称T管,走行方向与肌原纤维垂直的管道;纵管即为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SR),走行方向与肌原纤维平行的管道系统。纵行的SR称为纵行肌质网;SR的末端,靠近T管膜膨大的的部分称为终池。T管与两侧的终池形成三联管。
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收缩中的肌肉长度保持不变而只有张力增加,如用力握拳或试图举起力所不能及的重物。
等张收缩:收缩中只发生肌肉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如肢体的自由屈曲。
强直收缩的产生:当肌肉接受一连串彼此间隔时间很短的连续兴奋冲动时,由于各个刺激间的时间间隔很短,后一个刺激都落在由前一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尚未结束之前,就又引起下一次收缩,因而得不到充分的时间进行完全的宽息,而一直维持在缩短状态中,肌肉因这种成串刺激而发生的持续性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肌丝滑行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直接证据
横纹肌收缩时在状态上表现为整个肌肉和肌纤维的缩短,但在肌细胞内并无肌丝和其他分子结构的缩短,而只是在每一个肌小节发生了细肌丝向粗肌丝的滑行,结果使肌小节长度变短,造成整个肌原纤维、肌细胞和整条肌肉的收缩。
直接证据:肌肉收缩时,暗带长度不变,只有明带发生缩短,同时看到H带相应变窄。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