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伦理学》读书笔记
2022-10-15 20:58:05 11 举报
AI智能生成
钱焕琦主编的《教育伦理学》在通常研究问题的基础上,专门探讨了教育的伦理基础、教育目的的德性、教育管理伦理、学校行政管理中的道德、教学的道德、家庭教育伦理等。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教育伦理学,是研究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道德关系现象。
一、概论
教育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美国、日本、苏联
我国
形成的原因
教育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6种观点
本书定义(大的范畴):应用伦理学的范畴,学校、社会、家庭领域
教育伦理学的研究领域与类型
研究领域:国外、国内
研究类型:教师职业伦理学、部门-活动的教育伦理学、政治-社会的教育伦理学、理论的教育伦理学
教育伦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教育的伦理基础
源于“成人”需要,与人相关
三、教育伦理的核心范畴-善的(孙)
教育人道
含义:“爱”是人道的核心
“善行”:通过对完整的人的呵护体现对人的爱
“让人成为人”:“身心全面训练”,对人的理性的开发与净化
表现方式
以目的体现人道
“自身为恶而结果为善”
以对完整人性的尊重体现人道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真实、完整的人(人不完美的生物性;差异性、多元)
教育的人道
教育制度体现人道的广泛性
对受教育对象的规定,教育资源分布的广度
人道的层次与教育目标
把教育对象当作某种工具(低级)
把人本身当作目的(高级)
除了促进人身心的全面发展外,教育没有别的目的
人道的形式与教育爱
道德阈以各层次主体的自由度为标志
教育公正
概念简析
公正、平等、公平、正义
公正的标准
差异—同等—差异
公正与制度和法
任何一种形态的制度和法代表一种水平的公正
教育中的公正
教育制度与教育公正(宏观)
国家教育资源分布的比例与构成
关系受教育者实际享受到的教育服务的公正情况
教育评价的标准
关系教育机会分配的公正问题
教育过程与教育公正(微观)
教师群体(檀传宝);教师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育管理、教育法、教育政策等
教育理性
理性的含义
词源
词义学来看,理性没有价值判断的含义
作为人的一种特性,理性划分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价值判断”的标准
理性的特征
自由
思维和意志自由,决定了它们构成的理性本身是自由的。
自觉
对自己行为的协调与控制、正义与邪恶的认识
教育中的理性
教育启蒙:教育本身追求理性,教育自身的内在规律、自组织性
教育研究的理性(认识的理性)
对教育活动进行学术研究的独立性与个性
坚定的科学理念与严谨的治学作风
教育决策的理性
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性;在各种情况下一般规律的最佳表现方式
决策执行者的理性
对决策的科学性有一定的敏感性或认识,依据实际情况灵活执行
四、教育目的的德性(孙)
五、教育管理伦理(孙)
六、学校行政管理中的道德
七、教学的道德(周建平)
教学道德的内涵
教学是促进人与文化双向生成的活动
教学是共享共生的活动
教学是尊重人的自主和理解的活动
教学道德的向度(范畴)
外生道德:人道、平等、自由
内生道德:发展、合作、自主
教学道德的现实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管理制度
八、教育中的人际伦理
九、家庭教育伦理
十、教育伦理评价
十一、教育道德修养
论证思路:
三个范畴的概念、含义、历史演变过程、
各自在教育中的主要体现,当前中国教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三个范畴的概念、含义、历史演变过程、
各自在教育中的主要体现,当前中国教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论证方法:
历史角度,马克思,随社会变化
现实的角度(实例)
词源、中西方文化的比较
历史角度,马克思,随社会变化
现实的角度(实例)
词源、中西方文化的比较
为什么用这些范畴?
核心范畴是教育伦理性的主要/基本体现,渗透在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
构成了教育伦理精神的骨架。
其他一些伦理都可以看作是这三个伦理范畴的具体表现和分化。
理解核心范畴,是为了把握教育的伦理内涵(即“成人”)
核心范畴是教育伦理性的主要/基本体现,渗透在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
构成了教育伦理精神的骨架。
其他一些伦理都可以看作是这三个伦理范畴的具体表现和分化。
理解核心范畴,是为了把握教育的伦理内涵(即“成人”)
自由主题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