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伦理学专题——教育伦理范畴研究》读书笔记
2022-10-15 21:13:3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檀传宝的《教师伦理学专题——伦理范畴研究》以主题的形式专门探讨了教师幸福论、教师公正论、教师仁慈论、教师义务论、教师良心论、教师人格论等,把教育伦理有关范畴做了拓展。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一、教师伦理学与师德范畴论
伦理与伦理学
伦理与道德
伦理指客观的道德法则,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
道德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法,指称个人的道德修养及其结果
伦理学的三种历史形态
规范伦理学
描述伦理学
元伦理学(分析伦理学)
教师道德与师德范畴
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教育劳动关系的丰富性和这一关系调整所具有的自由度决定着教师职业道德有存在的必要
教师道德病态克服的需要
物欲型罪恶
权欲型罪恶
名欲型罪恶
情欲型罪恶
功能
对教育对象有教育功能
对教师集团有调节功能
对教师自身有修养功能
对社会发展有促进功能
教师道德的特点
职业道德的特点
专业性或特定性
继承性和稳定性
灵活性、多样性
教师的教育劳动中的人际关系特点
制度性和长期性
双向性和互动性
教师道德的特点
教育性
自觉性
整体性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师德范畴
广义的师德范畴
狭义的师德范畴(本书)
专指可以纳入教师道德规范体系并需要专门研究的基本概念
二、教师幸福论(起点)
如何理解幸福
什么是幸福
幸福与人及人生的本质
人的本质
人生的本质
幸福与快乐
与《功利主义》作对比
最大幸福原则
与《功利主义》作对比
最大幸福原则
快乐是感官上的愉快状态
幸福有目的性、意义性或价值性
幸福在主体感受上的无限性
幸福对于牺牲的超越性
幸福具有更强烈、更持久的成就与动力特质
幸福与德行
矛盾
德行或德性只是幸福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一致
德福一致
一致的意义
教师的幸福及其实现
教师幸福的特点
精神性
劳动及其报酬的精神性
关系性
给予性与被寄予性
集体性
集体幸福与个人幸福统一
无限性
效果上的无限性(时间上、空间上)
教师幸福能力及培养
狭义幸福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意义,将之与生命意义联系
教师有较高的德性水平和人生境界
教师有对自己教育活动的主体实践能力
广义幸福能力的培养
教师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
教师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
教师具有审美的素养
三、教师公正论
什么是公正
公正的特性
对等性
可互换性
最终价值判定的依赖性(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幸福)
公正的内涵
处理利益关系的原则
报偿原则(权利原则)
贡献≥权益
承诺原则(义务原则)
权益≤义务
公正的类型
性质上看
报偿性公正
惩罚性公正
主体关系上看
“我—我”公正
“我—你”公正
“我—他”公正
艾德勒的公正类型
个人性公正(投射性公正)
制度化公正(返身性公正)
教师的公正
教师公正或教育公正的必要性
有利于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形成
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
有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
教师公正的特点
教育性
实质性
主体的自觉性
教师公正的内容
教师的返身性公正
教师对自己的公正
同侪性公正
对同事、领导、学生家长
对象性公正
对学生
如何做到教育公正
自觉进行人生修养
提高教育素养
正确对待惩罚的公正
做到公正与仁慈的结合
四、教师仁慈论
什么是仁慈
仁慈概念(伦理上的)
爱心的特质(情感性)
理性的特质(理智性)
超越公正义务的爱和宽恕的特性(超越性)
为什么需要仁慈原则
仁慈是伦理的基本原则
仁慈是公正的延伸与补充
关怀理论与仁慈
价值遗憾与仁慈
教师的仁慈及其实现
教师仁慈的意义
职业自由感(意义)
动机作用
榜样效应
心理健康功能
教师仁慈的特点
教育性
理性色彩
方法特性
教师仁慈的内涵与实践
内涵
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的爱心
教师对学生的高度宽容
实践
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拥有教育效能感——教育信心
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做学生的心理关怀者
五、教师义务论
义务范畴
义务概念与道德义务的性质
精神性
自觉性
意志特征
道德义务的形成
客观因素
社会存在
主观因素
先验理性
道德认知
教师的义务
教师的劳动自由与道德义务
对教师劳动自由的理解
教师道德义务确立的重要性
教师道德义务的形态
教师道德义务的践行
道德责任的承担
义务感的培养
六、教师良心论
何谓良心
良心概念
构成
认知、情感、意向
特质
内隐性、神圣性、基本性
良心的形成
良心与习俗——良心是一种“世袭智慧”(社会)
良心与信仰——道德的核准机制(个人)
良心的作用
彻底性
作用的深度
作用的时间
方式
直觉(的良心)
理智(的良心)
教师的职业良心
教师的职业良心的意义
对教育工作质量的促进作用(对职业)
对职业生活的精神意义(对从事职业的主体自身)
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
恪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特点
层次性高、教育性强
教师职业良心的形成与修养
一般良心、个人良心与职业良心
形成与修养
社会状况
教师的同侪群体
教育对象
七、教师人格论(总结)
人格与教师的人格
人格范畴
在心理学、伦理学、法学、人类学等不同领域的含义
教育伦理学的人格是道德人格
教师的道德人格
人格与师格的统一
较高的格位水平
教师人格修养的两大问题
人格的形成
特定文化(社会性)(“模塑”)
一定社会规范、价值系统
道德主体自身(“修养”)
从客观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
“取法乎上”的策略
人格修养的规律性
师范人格的特点(格位高)
中国古代的伦理智慧
教师人格修养的审美尺度
“表美”(外在方面)
“道美”(精神内涵/内在方面)
风格美
“表美”与“道美”的统一
就学校教育而言,
本文使用的教师伦理学与教育伦理学是一个概念,
是指关于教育伦理智慧或教师道德及其规范的学问。
本文使用的教师伦理学与教育伦理学是一个概念,
是指关于教育伦理智慧或教师道德及其规范的学问。
教师伦理或教育伦理思想是与古代伦理、教育思想同源的。
教师伦理学基本上属于规范伦理学的范畴,但它需要借鉴元伦理学的研究
使有关教师伦理的研究更为准确,也需要以描述伦理学的方式研究教育伦
理的事实,并以此为基础使师德规范的制定摆脱纯粹思辨的片面性。
教师伦理学基本上属于规范伦理学的范畴,但它需要借鉴元伦理学的研究
使有关教师伦理的研究更为准确,也需要以描述伦理学的方式研究教育伦
理的事实,并以此为基础使师德规范的制定摆脱纯粹思辨的片面性。
研究思路:
本书从教师伦理学与师德范畴讲起,
介绍伦理学、教师伦理学等相关背景知识。
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幸福论作为教育伦理范畴系统构建的起点,
相继对教师公正、仁慈、义务、良心意义做出详尽论述,
最后以教师人格论作为本书的总结。(总—分—总)
本书采取的研究角度是以狭义的师德范畴为主、兼顾相关领域的方式。
本书从教师伦理学与师德范畴讲起,
介绍伦理学、教师伦理学等相关背景知识。
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幸福论作为教育伦理范畴系统构建的起点,
相继对教师公正、仁慈、义务、良心意义做出详尽论述,
最后以教师人格论作为本书的总结。(总—分—总)
本书采取的研究角度是以狭义的师德范畴为主、兼顾相关领域的方式。
各范畴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教师的幸福是教师道德生活的起点与目标,
教师的公正、仁慈、义务、良心构成教师伦理范畴的经纬,
那么连接经纬形成的最终结构就是教师的人格。
与此同时,动态连接各道德范畴的桥梁或中介是道德修养、
而道德修养的直接目标也是道德人格的建设。
因为所有的修养条目最终都是整体人格建构的一部分。
如果说教师的幸福是教师道德生活的起点与目标,
教师的公正、仁慈、义务、良心构成教师伦理范畴的经纬,
那么连接经纬形成的最终结构就是教师的人格。
与此同时,动态连接各道德范畴的桥梁或中介是道德修养、
而道德修养的直接目标也是道德人格的建设。
因为所有的修养条目最终都是整体人格建构的一部分。
论证方法:
概念分析/辨析法(词义解析)
辩证法(两相比较)
阐述论证“××是……”
列举思想家的观点
描述分析法?(结合案例来讲)
6个概念之间有层级性,环环相扣
概念分析/辨析法(词义解析)
辩证法(两相比较)
阐述论证“××是……”
列举思想家的观点
描述分析法?(结合案例来讲)
6个概念之间有层级性,环环相扣
义务的履行,
一是因为法律的约束,二是因为良心的约束
一是因为法律的约束,二是因为良心的约束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