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学生与教师
2022-10-14 21:22:1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八.学生与教师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可塑性
依赖性
要求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向师性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地位:最基本表现
想不想做
自觉性(主动性)
能不能做
独立性(自主性)
地位: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创造性
2.学生师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因为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
1.在身心发展上与成人不同2.有巨大潜能3.有发展的需要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1.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2.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3.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4.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5.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4.学生学习的特点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堂中正确引导(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7)建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5.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特点
参加教育教学、获得经济资助、获得学业证、申诉起诉等权力
受教育权
身体健康权、人格尊严权、自由权、隐私权等
人身权
财产所有权、著作权
财产权
学生的主要权力
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
学生义务
子主题
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概念:
智力超常儿童
智力落后儿童
特定认知或学习障碍
类型
特殊儿童的教育
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学生
教师的概念:
性质:
1.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2.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3.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4.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
教师的作用
1.非职业化阶段:官吏兼任、僧侣兼任
2.职业化阶段:出现了私学
1.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2.世界上最早的示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3.我国最早示范教育产生于清末
3.专门化阶段
1.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开始从“量”的急需向“质”的提高方面转化2.1966年10月《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
4.专业化阶段
【版本二】教师职业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1.从兼职到专职,教师职业产生2.从专职到专业,教师专业地位确立3.从数量到质量,教师专业发展运动兴盛
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教师的职业概述
最大特点: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1.传道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授业、解惑者
3.示范者
4.教育教学活动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5.“家长代理人、父母、朋友、知己”角色
6.研究者(学习者、学者)——现代社会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的职业角色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复杂性
时间上
连续性
空间上
广延性
长期性
间接性
我的课堂我做主
主体性
示范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劳动的特点
概述: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分类:权力威信、信服威信
结构: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威信
形成过程:由“不自觉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
(1)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2)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3)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4)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5)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建立途径
教师威信
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一、道德素养
政治理论素养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识性知识)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
丰富的实践知识
二、知识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三、能力素养
高尚的师德
愉悦的情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康的人格
四、心理健康
教师职业素养
热爱学生是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
又称“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地位:核心和最终体现
由新手发展成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概念
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3.专业能力的提高4.专业自我的形成
内容
1.“非关注”阶段——正式进入教师教育前
2.“虚拟关注”阶段——职前教育,包括实习期
3.“生存关注”阶段——入职初期,“骤变与适应”、“磨合期”
4.“任务关注”阶段——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富勒和布朗的教师关注阶段论:1.关注生存2.关注情境3.关注学生
发展阶段
理智取向
实践-反思取向
文化生态取向
发展取向
起始和奠定基础阶段
1.师范教育
2.入职培训
3.在职培训
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4.自我教育
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
地位: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社会关系
教育关系
心理关系
伦理关系
主要表现(依据教师角色)
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
学生中心论(儿童中心论)——杜威、卢梭
两种对立观点
师生关系的概述
学生:屈服、
地位:学生成绩最好
专制型
学生:
地位:最不利于学生发展
放任型
地位:最有利于学生发展
民主型
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教师的领导方式)
1.保障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2.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3.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4.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师生关系的内容
人际关系:尊师爱生
社会关系:民主平等
教育关系:教学相长
心理关系:心理相容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影响因素
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师生关系
八.学生与教师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