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学习高手-高冷冷
2022-10-29 07:16:59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学习方法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01|如何减少对学习的排斥和厌恶心理,使其变得相对愉悦?
峰终定律:
人们对一切人,事、物的感受,由峰值和终值两个因素决定。
峰值是指这段体验中的最高峰,包括正向和负向;
终值是指这段体验结束时给你的感觉。
为了避免出现负向的峰值,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穿插安排喜欢且擅长的环节,而不是一直死磕艰难的任务:
一是,在制定计划的时候,量力而行,不要制定完不成的计划;
二是,详细记录当天具体的时间使用情况,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具像化,借以获得正反馈和成就感。
人们对一切人,事、物的感受,由峰值和终值两个因素决定。
峰值是指这段体验中的最高峰,包括正向和负向;
终值是指这段体验结束时给你的感觉。
为了避免出现负向的峰值,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穿插安排喜欢且擅长的环节,而不是一直死磕艰难的任务:
一是,在制定计划的时候,量力而行,不要制定完不成的计划;
二是,详细记录当天具体的时间使用情况,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具像化,借以获得正反馈和成就感。
我们的大脑中,存在场所神经元,环境的改变,可以激发它的活性。在感到疲倦时,可以试试换个位置或者换个场所。
每天别给自己安排太多类型的任务。
学习的时候,不用某种标准框住自己,也别总对自己的表现评头论足,更不必急着追求某种结果,而是注重做事的过程,把努力当成一种习惯。
专注于耕耘,会让你在心理上更愉悦,也会有更好的收获。
专注于耕耘,会让你在心理上更愉悦,也会有更好的收获。
02|学会这 4 点,你也可以告别伪勤奋
伪勤奋一:花大量时间做容易的环节。
解决思路:在你“踮一踮脚能够够得到”的层面去学习,去做事,只有去完成那些让你感到需要思考、需要克服困难的任务,才称得上“真勤奋”。
解决思路:在你“踮一踮脚能够够得到”的层面去学习,去做事,只有去完成那些让你感到需要思考、需要克服困难的任务,才称得上“真勤奋”。
伪勤奋二:从来不去检测自己获得了什么。
解决思路:学的东西,要立刻检测,检测自己有没有记住,检测自己是不是会做题。
对于真正的勤奋来说,再功利主义也不为过。你要看到反馈,你要立刻看到反馈。一切不以检测和输出为目的的努力,都是耍流氓。
解决思路:学的东西,要立刻检测,检测自己有没有记住,检测自己是不是会做题。
对于真正的勤奋来说,再功利主义也不为过。你要看到反馈,你要立刻看到反馈。一切不以检测和输出为目的的努力,都是耍流氓。
伪勤奋三:只是埋头苦学,从来不总结规律。
解决思路:学习这件事,不仅包括对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对学习方法的学习。你要学会观察、分析、总结自己是如何学习的,对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并且有意识地指导自己接下来的努力方向。
解决思路:学习这件事,不仅包括对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对学习方法的学习。你要学会观察、分析、总结自己是如何学习的,对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并且有意识地指导自己接下来的努力方向。
伪勤奋四:道德许可效应让你原地徘徊,沉迷干已经努力的幻觉之中。
解决思路:将你想做的事情最简化,去掉所有花里胡哨的,不搞形式主义,直接开始。
解决思路:将你想做的事情最简化,去掉所有花里胡哨的,不搞形式主义,直接开始。
道德许可(moral licensing)是指,当你对某事有一个明确的道德标准之后,在做出相关的行为和判断时,反而更倾向于违背这个标准。通俗来说就是,当我们做了一些好的、上进的事情之后,就倾向于做一些坏的、随落的事情,来破坏自己之前的努力。
03 | 掌握考试思维:成为一个特别会考试的人
一直以来,我们的学习模式,是先埋头苦读,然后再去考试。我们的习惯思维是,只要掌握得滚瓜烂熟,那么考场上自然什么题都会做。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因为,学习和考试,是不同的事情。它们用的,是相反的路径。学习的
时候,我们的目标是记住所有的知识点。但考试,最重要的是“输出”,需要主动回想知识
点,把它们从脑袋里调取出来,针对问题给出答案。你要学会用考试的思维去学习。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因为,学习和考试,是不同的事情。它们用的,是相反的路径。学习的
时候,我们的目标是记住所有的知识点。但考试,最重要的是“输出”,需要主动回想知识
点,把它们从脑袋里调取出来,针对问题给出答案。你要学会用考试的思维去学习。
你要去研究考试题,包括它的出题范围和出题思路,去分析考试时,题目要求你怎样回
忆知识点,怎样运用知识点。然后,据此决定学习的时候,如何学,以及学什么。
另外,最好能找到答案,你要知道高分的答案具有哪些元素,需要满足怎样的标准。
忆知识点,怎样运用知识点。然后,据此决定学习的时候,如何学,以及学什么。
另外,最好能找到答案,你要知道高分的答案具有哪些元素,需要满足怎样的标准。
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即用即学和即学即用,才能对知识点有透彻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在考试中,做到更为高效准确地调取,以及运用。
“即用即学”,是一个根据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就像是记忆英语单词,一个有效的方法是结合文章学习,在阅读理解中学习,在具体的场景中学习,这就是“即用即学”的标准案例。
“检索式练习”是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是指通过提问和主动回想的方式,去巩固知
识点,通俗来讲,就是进行测试。你在回想知识点的时候,所付出的认知努力越大,学习和记忆的效果就越好。
识点,通俗来讲,就是进行测试。你在回想知识点的时候,所付出的认知努力越大,学习和记忆的效果就越好。
“检索式练习”:在复习的过程中,切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阅读,这是低效的方法。《认知天性》一书指出,我们在重复阅读时所获得的“熟练感”,只是自以为掌握而已。
那么,遇到想不起来的知识点时,该如何做呢?好的方法是,稍微给自己一些时间,去认真回想,如果实在想不起来,再去看书或者笔记。
S.H.Kang 等人的研究表明,如果你肯花时间,进行艰苦地回想,这个跟知识点耗上了的过程,更有助于理解记忆。也就是说,正是感到学习更吃力时,记忆才更为长久和牢固。这是熟练地掌握知识点,必须经历的过程。
那么,遇到想不起来的知识点时,该如何做呢?好的方法是,稍微给自己一些时间,去认真回想,如果实在想不起来,再去看书或者笔记。
S.H.Kang 等人的研究表明,如果你肯花时间,进行艰苦地回想,这个跟知识点耗上了的过程,更有助于理解记忆。也就是说,正是感到学习更吃力时,记忆才更为长久和牢固。这是熟练地掌握知识点,必须经历的过程。
04 | 用科学原理告诉你如何在考场上超常发挥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一个用于暂时存放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记忆系统,叫做“工作记忆”,它的容量是有限的。工作记忆能够存储和处理的信息容量越多,意味着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考试中发挥失常,是因为你过干担忧考试结果,纠结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以至于,相当一部分工作记忆的容量被焦虑占用。而真正用干答题的记忆容量,非常有限。
做事情的时候,不要想;做完了再去想。珍惜你的工作记忆,把他们全部用于做题本身。
做事情的时候,不要想;做完了再去想。珍惜你的工作记忆,把他们全部用于做题本身。
要想超常发挥,重要的是,考试时不去预先给自己设置标准,不去评价和思考自己做得怎么样。做完这一题,再做下一题;做下一题时,忘记上一题。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常常怀疑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占用了很多的工作记忆,影响学习效率。
有效的解决方法是:给自己一个小时的限定时间,先用眼下的方法,尽量专注学习。
如果过程中对学习方法有更好的想法,就先记下来,一小时结束后,花两分钟对学习方法进行调整。
对于某一固定的学科或者领域,学习基本上是个匀加速或者变加速的过程,你的方法会逐渐完善,效率会逐步提高。
有效的解决方法是:给自己一个小时的限定时间,先用眼下的方法,尽量专注学习。
如果过程中对学习方法有更好的想法,就先记下来,一小时结束后,花两分钟对学习方法进行调整。
对于某一固定的学科或者领域,学习基本上是个匀加速或者变加速的过程,你的方法会逐渐完善,效率会逐步提高。
05 | 教你全面提升专注力,学习时不再走神
只有在“注意状态”下,我们才能做到对知识、概念、事物的透彻理解和学习。
提升专注力有三个实用的方法:
提升专注力有三个实用的方法:
互动--听课时默默重复老师某句话中的关键词,主动地有选择地记笔记;记忆东西时
出声背诵,或者用笔不时地写写划划;看书时寻找“句眼”进行划线。
做事的时候,不要让自己停留于“旁观者”的角色,要去主动进行“互动”,成为一个“参与者”。
出声背诵,或者用笔不时地写写划划;看书时寻找“句眼”进行划线。
做事的时候,不要让自己停留于“旁观者”的角色,要去主动进行“互动”,成为一个“参与者”。
问题让人专注--学习的时候,你可以向自己提问,比如:这段话可以回答什么问题呢?这个知识点,跟哪块儿知识有联系呢?带着问题去学习,你自然就会变得专注。
默念--默念就是自己跟自己不出声地对话,它能够帮助你忘记恐惧和焦虑,把注意力
全部集中在眼前的题目上面。“默念”可以让你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超常发挥”。
全部集中在眼前的题目上面。“默念”可以让你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超常发挥”。
所谓专注力,包含两块:
一是,一直专注于一件事若干时长的能力;
二是,走神之后,重新让自己专注的能力。
而且,后者是更为重要的一部分。
实际上,你一直保持专注的能力,也是在“走神-重新专注-走神-重新专注”的过程中,训练得来。
一是,一直专注于一件事若干时长的能力;
二是,走神之后,重新让自己专注的能力。
而且,后者是更为重要的一部分。
实际上,你一直保持专注的能力,也是在“走神-重新专注-走神-重新专注”的过程中,训练得来。
06 | 教你高效复习:巧用学习神器取得好成绩
我们之所以付出了很多“无效”努力,原因在于缺少“闭环”。学习之余,重视复习和应用,才能实现闭环。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常常只是做好了前面的环节,比如读书做笔记,比如做完试卷对答案,但后面的环节,往往是缺失的。
为什么呢?因为学习和做题,虽然比较消耗脑力,但步骤足够简单,按部就班去做,做完也就结束了。但后面的这些工作,比如整理、复习和应用,更为繁琐和细碎,不容易操作。
为什么呢?因为学习和做题,虽然比较消耗脑力,但步骤足够简单,按部就班去做,做完也就结束了。但后面的这些工作,比如整理、复习和应用,更为繁琐和细碎,不容易操作。
对于复习来说,当这块知识点你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遗忘,但稍作努力可以大致回想起来,这个时候去重新温习,效果是最好的。
利用记忆神器 Anki 实现闭环,每一块内容,都能以合适的频率,在合适的时间,得到有效的复习。
07 | 我考北大中文系时,15 天背下 10 门专业课的连点成线法
精细进行复述是存储信息最有效的方法,它是指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机械复述”并不能有效增强记忆,想长期记忆知识,必须经过“加工”。加工的意思是,对知识点加以自己的处理。对于记忆大段文字来说,“加工”的关键在于,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
在“机械复述”的时候,我们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而在“精细复述”的时候,我们是主动去思考知识点,主动去输出。对于学习来说,“主动”这一点,是很关键的。
“机械复述”并不能有效增强记忆,想长期记忆知识,必须经过“加工”。加工的意思是,对知识点加以自己的处理。对于记忆大段文字来说,“加工”的关键在于,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
在“机械复述”的时候,我们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而在“精细复述”的时候,我们是主动去思考知识点,主动去输出。对于学习来说,“主动”这一点,是很关键的。
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先去记忆书本原有的关键词、知识点等“点”信息,以及逻辑关系,而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关键词串起来,连“点”成“线”。
每一次复习,我们都可以重新去组织语言,具体的表述可能稍有差别,但是没有关系。事实上,每一次你都能用新的语句表达出来,恰恰说明你是真的理解了这段文字,并且能够很好地应用。
“精细复述”需要达到怎样的标准呢?并不需要特别逻辑清晰、文从字顺,只要能够把这段文字的核心意思大致复述出来,就可以了。
每一次复习,我们都可以重新去组织语言,具体的表述可能稍有差别,但是没有关系。事实上,每一次你都能用新的语句表达出来,恰恰说明你是真的理解了这段文字,并且能够很好地应用。
“精细复述”需要达到怎样的标准呢?并不需要特别逻辑清晰、文从字顺,只要能够把这段文字的核心意思大致复述出来,就可以了。
记忆大段文字的另一个诀窍,是记“少”不记“多”,而后由“少”记“多”。先选取最核心的那句话进行记忆,把它变为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后再去记“多”。
当你记住了“少”之后,可能已经不需要继续记“多”了。
当你记住了“少”之后,可能已经不需要继续记“多”了。
08 | 高效记忆的根本方法:主动思考和加工 & 组块化记忆
“主动思考”和“加工”是记忆的底层逻辑,可以应用在一切记忆场景中。
主动“仔细思考”,具体的实现手段,是“精细化提问”,也就是,问自己一句“为什么”。你可以对所要记忆的内容的任何一个点进行提问。你并不需要正确地回答它,哪怕你胡编乱造一个荒诞的理由,你也算是“主动”做出了“仔细思考”,进行了“加工”,也就能更好地记住这个知识点。
主动“仔细思考”,具体的实现手段,是“精细化提问”,也就是,问自己一句“为什么”。你可以对所要记忆的内容的任何一个点进行提问。你并不需要正确地回答它,哪怕你胡编乱造一个荒诞的理由,你也算是“主动”做出了“仔细思考”,进行了“加工”,也就能更好地记住这个知识点。
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大约相当于 7+2个组块。这个容量,是不可扩充的。这就从客观条件上,限制了我们的学习能力。
但是组块有大有小,我们可以扩充每一个单独的组块包括的信息量。所谓“组块化记忆”就是将一些零散的,各自独立的知识点,用你能想到的任何方式,串联起来,将小的组块转化为大的组块,帮助我们提高记忆的效率。
但是组块有大有小,我们可以扩充每一个单独的组块包括的信息量。所谓“组块化记忆”就是将一些零散的,各自独立的知识点,用你能想到的任何方式,串联起来,将小的组块转化为大的组块,帮助我们提高记忆的效率。
09 | 如何高效读书?如何记住读过的每一本书?
对于读书来说,读得越多,读得越快。快速阅读的另一个关键,是“不读”,也就是跳过那些不重要的信息。
你不能仅仅是机械地读书,你的脑袋要保持警醒,主动思考,去判断接下来的内容,是否有认真逐句阅读的价值。
你不能仅仅是机械地读书,你的脑袋要保持警醒,主动思考,去判断接下来的内容,是否有认真逐句阅读的价值。
结果导向式读书和漫游式读书,都是必要的,前者是先有主题后去阅读,后者是大量积累素材。二者结合使用,会做到更高效地输入和输出。
我们读过的书,如果没有用到,那就会忘记,相当于没读过;只有用到了的,才算真正“读过”。
在阅读以及做笔记的时候,要做的不是透彻地理解和记忆,而是发现有价值的内容,并且留下回顾的线索,就足够了。
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凭借残存的印象,翻到原文,直接引用某句核心观点,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都是可以的。当你完成了“使用”或者说“输出”,也就不会忘记了。
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凭借残存的印象,翻到原文,直接引用某句核心观点,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都是可以的。当你完成了“使用”或者说“输出”,也就不会忘记了。
10 | 如何快速入门新领域?论述题如何答出高分?
快速入门新领域,首先应该把握总体的感觉,也就是“入门”。可以找几本综述性的书籍进行阅读,你最需要关注的是这个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哪些,试图解决什么问题,以怎样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重要的是获得对这个领域的宏观感受和认知,先不必追究细节。
每一本书,我都建议读个两三遍。当你通读了几本综述性的书籍之后,它们的知识点、提出的问题以及给出的答案,会互相印证。你去重读的时候,之前的很多困惑,会很容易得到解答。
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有所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是很重要的。
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多进行拓展阅读,可以帮助你打开思路、生发灵感,学到思考的底层逻辑,知道该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得出结论。
除了事实性的知识,教材上的表述并不等于标准答案。与其答得“正确”,不如答得“不同”。
在看书的时候,要多思考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它们结成一张网。在答题的时候,主动思考的意识,以及较广的知识面,还有发散的思维,都是老师希望在你的答案中看到的。
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多进行拓展阅读,可以帮助你打开思路、生发灵感,学到思考的底层逻辑,知道该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得出结论。
除了事实性的知识,教材上的表述并不等于标准答案。与其答得“正确”,不如答得“不同”。
在看书的时候,要多思考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它们结成一张网。在答题的时候,主动思考的意识,以及较广的知识面,还有发散的思维,都是老师希望在你的答案中看到的。
11 | 如何快速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以及快速学会新技能?
时间管理领域有个“帕金森法则”:工作会不断膨胀,直到填满截止日期前的全部时间。当被限定了相对少的时间,你会主动思考更高效的方法,而非纠缠于细枝末节,用努力的幻象自欺欺人。
当你有一个需要 24小时后完成的任务时,可以去思考,如果用2小时的时间完成它你要怎么拆解任务?采用什么方法?如何先完成80%的工作?
先去抓核心,抓重点,先去完成,之后再去考虑完美。不用先试图完善细节,细节是在做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
准备工作并不需要,也并不可能在做之前全部完成,因为,在做的过程中,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才会逐渐清晰,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要允许自己做出来垃圾,否则连垃圾都做不出来。
先去抓核心,抓重点,先去完成,之后再去考虑完美。不用先试图完善细节,细节是在做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
准备工作并不需要,也并不可能在做之前全部完成,因为,在做的过程中,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才会逐渐清晰,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要允许自己做出来垃圾,否则连垃圾都做不出来。
要想快速学会新东西,重要的是立刻开始输出。
如果一直埋头学习技巧和方法,你会一直处于负面的状态:“这个我也不会”“那个我也不会”“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立刻开始做,这个行为本身,才会让你真正觉得有进展,进入舒服和放松的状态。你需要积累成就感,积累正反馈,才有动力去继续探索。
重要的是,在刚知道如何走的时候,就要把步子迈出去。
如果一直埋头学习技巧和方法,你会一直处于负面的状态:“这个我也不会”“那个我也不会”“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立刻开始做,这个行为本身,才会让你真正觉得有进展,进入舒服和放松的状态。你需要积累成就感,积累正反馈,才有动力去继续探索。
重要的是,在刚知道如何走的时候,就要把步子迈出去。
12 | 每个人都能学会:5 分钟克服拖延症的方法“克服拖延症”,有3个好用的方法。
第一个叫做“5分钟起步法”,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先给自己5分钟的起步时间,比如先开始读一页书,或者背 10个单词,别计较效率。接受自己刚开始那5分钟的烦躁和抗拒,继续做该做的事情,之后就好了。
因为,真正能够影响行动的,是行动本身。不是说等我想做了,我才能去做;而是我先开始做,我就会进入想做的状态。
因为,真正能够影响行动的,是行动本身。不是说等我想做了,我才能去做;而是我先开始做,我就会进入想做的状态。
第二个建议是稍微走在计划前面,给自己留下偷懒的资格和空间,当你相对拥有不做事的权利的时候,你才会更愿意追求主动做事。
第三个是替代拖延法,如果有一个更难的任务需要完成,我们就非常极其愿意去做相对简单的任务了。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在拖延艰难任务的过程中,把容易的任务迅速解决掉。
13 | 3 个思路,让你成为一个真正自律的人
真正的自律,不是一直自律、从不动摇,而是指从“不自律”的念头中,约束自己的能力。
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总是需要在自律和放纵之间做出选择。这个时候,我们不是在快乐与痛苦之间做选择,也不是在“长远的快乐”与“眼下的快乐”之间做选择,而是在一种痛苦与另一种痛苦之间做选择。
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总是需要在自律和放纵之间做出选择。这个时候,我们不是在快乐与痛苦之间做选择,也不是在“长远的快乐”与“眼下的快乐”之间做选择,而是在一种痛苦与另一种痛苦之间做选择。
凡是需要自我约束的地方,都可以用到这个思路:只在规定的时间里自我管理,过时不候;剩下的时间,绝对不允许自律,一定要玩儿,一定要大吃大喝。
在某些固定的时间里放弃自律,反而会让你变得更自律。
在某些固定的时间里放弃自律,反而会让你变得更自律。
一切自律的前提,是有一个隐形的外部约束。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在“自律”之外,可以为自己找到明确的“他律”,也就是强制性的外部约束力,用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
“他律”可以在任何时刻和任何情况下,推动我们进入正轨。必须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
“他律”可以在任何时刻和任何情况下,推动我们进入正轨。必须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
你的很多“不自律”,并不是因为自我约束力不足,而是你过得太苦了,生而为人的最基本最合理的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
所以,在要求自己“自律”之余,有时可以从“我应该”和“我不该”的思维定势中跳出来,去试着关注自己真正的感受,了解自己的需求。
所以,在要求自己“自律”之余,有时可以从“我应该”和“我不该”的思维定势中跳出来,去试着关注自己真正的感受,了解自己的需求。
14 | 通过选择环境,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在家复习状态常常很差,但在图书馆和自习室中学习,人会有一种“表演型学习”的心理。因为,在同他人共同活动,或者当他人在场旁观时,我们的效率会提高,也就是存在“社会助长”效应。出于“印象管理”的需求,我们会扮演认真努力的形象;而出于“社会认同”的需求,我们会参照别人的做法,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我们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才能正常地生活。在信息方面也是如此,我们需要从环境中,获得一定量的信息。在图书馆、自习室、办公室等公共空间中,有足够的外部信息占据我们一定的认知资源,从而能够更安心地去学习和工作。而家里这种真空环境,会造成“感觉剥夺”,让我们生出种种奇怪的想法和情绪,变得焦虑和痛苦。
在抽象的层面上,也可以把任务放到有观众注视的环境之中。
很少有人能做到真正对自己负责,如果你想把事情做好,一个不错的思路是:把这件事情与对他人负责联系起来;不是只为自己做这件事,而是关系到他人。
很少有人能做到真正对自己负责,如果你想把事情做好,一个不错的思路是:把这件事情与对他人负责联系起来;不是只为自己做这件事,而是关系到他人。
15 | 一个人在家如何做到高度自律
你早上起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很重要。
首先去做今天最需要完成的事情,它相对重要且紧急,有一定难度,只要做了这个,接下来一天都比较简单了。
在清晨,你要给自己一个足够大的力,推动你进入正确的轨道,那么接下来,不需要额外付出更多的力,你就可以维持这种惯性。
首先去做今天最需要完成的事情,它相对重要且紧急,有一定难度,只要做了这个,接下来一天都比较简单了。
在清晨,你要给自己一个足够大的力,推动你进入正确的轨道,那么接下来,不需要额外付出更多的力,你就可以维持这种惯性。
第一步的难度应该是适中的、方便切入的。最好提前一天做好准备,保证第二天能够较为顺畅地开始。
在开始后,你最好把需要完成的一切任务,在整块时间内,连续做完。
中间可以休息和吃饭,但不要做其它事情,比如看电影和打游戏。因为,当处于另一种状态,你就倾向于维持另一种状态的惯性了,很难回到做事的轨道上。如果你想回来,不但要使用一个力,让眼前的惯性停止,还要再付出另一份力,好让自己在另一个轨道上开始。
中间可以休息和吃饭,但不要做其它事情,比如看电影和打游戏。因为,当处于另一种状态,你就倾向于维持另一种状态的惯性了,很难回到做事的轨道上。如果你想回来,不但要使用一个力,让眼前的惯性停止,还要再付出另一份力,好让自己在另一个轨道上开始。
你需要设置一个可以看到的、能较为容易达到的终点,只要满足那个标准,你就解脱了、自由了。
这对于一个人在家进行自我管理,特别有帮助。我推荐给你的解决方案是:做6小时整就停下来。
在6小时之外,可以安排较为轻松的,感兴趣的,但对个人提升也有帮助的事情,不用设置什么标准,随心去做就好,比如看书,或者学英语等等。
这对于一个人在家进行自我管理,特别有帮助。我推荐给你的解决方案是:做6小时整就停下来。
在6小时之外,可以安排较为轻松的,感兴趣的,但对个人提升也有帮助的事情,不用设置什么标准,随心去做就好,比如看书,或者学英语等等。
16 | 一玩手机就停不下来?教你如何戒手机
玩手机停不下来是我们的天性。奖励系统在发现获得奖励的机会时,会释放出多巴胺。
驱使我们去追逐可能存在的快乐。具体到手机和电脑上,就是驱使我们不停地点击、搜索、点击。
驱使我们去追逐可能存在的快乐。具体到手机和电脑上,就是驱使我们不停地点击、搜索、点击。
看似人的问题,实则情境问题。与其控制自己,不如控制环境。
要想不让自己沉迷于玩手机,自制力、上进心等等,其实都不太管用,在物理上进行隔绝,让自己接触不到手机,才足够有效。
要想不让自己沉迷于玩手机,自制力、上进心等等,其实都不太管用,在物理上进行隔绝,让自己接触不到手机,才足够有效。
如果必须用手机做正事,中途忍不住想玩,不要立刻去打开某个 App或网站,而是想 -想自己想干什么,并且记下来。这会使你的状态从“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你会更容易停下来。而且,“记下来”会给你安全感,你知道自己在完成任务后,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去做想做的事情。另外,还有一点会很有帮助,如果一定要玩手机的话,可以准确记录这件事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很多时候,越是有紧急的任务要完成,我们越去“紧张地玩手机”,这是因为,处在压力之中、感到痛苦的大脑,想变得快乐一点,便会驱使我们去寻找那些最简单易得的,能激活奖励系统的事情,比如玩手机、打游戏、吃东西。
在问题解决之前,可以借助运动、阅读、听音乐、社交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在真的做了某些“堕落”的事情时,越是自我批评,越是会恶性循环,你要学会“自我谅解”,才能真正得到改变。
在问题解决之前,可以借助运动、阅读、听音乐、社交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在真的做了某些“堕落”的事情时,越是自我批评,越是会恶性循环,你要学会“自我谅解”,才能真正得到改变。
17 | 如何合理地制订计划?
按照 SMART 原则制订计划,计划应该是具体的,包括任务内容、时间、频率的具体。要认真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到怎样。只有足够具体的计划,才有被执行的可能性。
计划应该是可衡量的,完成计划的过程中,你需要很清楚自己的进度。让“计划”可衡量,不是为了束缚住自己,而是为了有一个标准可以参考。
计划应该是可达到的,不切实际的计划,只会带来挫败感。
计划应该是与大目标有相关性的,不要用无谓的任务去填满时间,制造努力的表象。
计划应该有明确的截止期限。没有时间约束的计划,大概率很难去积极执行。
计划应该是可衡量的,完成计划的过程中,你需要很清楚自己的进度。让“计划”可衡量,不是为了束缚住自己,而是为了有一个标准可以参考。
计划应该是可达到的,不切实际的计划,只会带来挫败感。
计划应该是与大目标有相关性的,不要用无谓的任务去填满时间,制造努力的表象。
计划应该有明确的截止期限。没有时间约束的计划,大概率很难去积极执行。
制订计划时,应该摆脱“倒数日”思维。
从小到大,我们活在一个又一个目标日的倒计时中,幻想着自己能在某一天完美开始,然后不懈地坚持多少天。在这样的拖延和敷衍中,捱到了最后一天,循环往复,始终都没有按照自己所预想的去努力过。
“倒数日”的思维,制订的是系统的长期的计划,它有繁琐的条条框框,比如要求你每天早上几点起床,每天学习多少小时,如此种种,坚持多少天。
那些规则,会让我们觉得特别沉重,并且遥遥无期,以至于特别抗拒,不愿开始。因为,它剥夺了我们的自由感。
从小到大,我们活在一个又一个目标日的倒计时中,幻想着自己能在某一天完美开始,然后不懈地坚持多少天。在这样的拖延和敷衍中,捱到了最后一天,循环往复,始终都没有按照自己所预想的去努力过。
“倒数日”的思维,制订的是系统的长期的计划,它有繁琐的条条框框,比如要求你每天早上几点起床,每天学习多少小时,如此种种,坚持多少天。
那些规则,会让我们觉得特别沉重,并且遥遥无期,以至于特别抗拒,不愿开始。因为,它剥夺了我们的自由感。
改变的方法是:只去制订今天的计划,明天要干啥,明天再说。
无论今天表现如何,都完全不影响明天。你可以在新的一天,重整旗鼓。
长远计划只要清楚大致方向和内容就好了,完全不必很详细。如果你今天充分利用时间,完成了一些任务,那么等到第二天,就可以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进一步灵活制订计划,甚至做出优化。
因为压根不需要考虑今天之后是不是还要努力,也便没了压力感。也就是说,我们的自由感,是有保证的。
重要的是改变思路,从“我要从某天起开始怎样怎样”“我要努力多久”的“倒数日”思维中,挣脱出来,只去想“今天要做什么”,并且尽力完成。
无论今天表现如何,都完全不影响明天。你可以在新的一天,重整旗鼓。
长远计划只要清楚大致方向和内容就好了,完全不必很详细。如果你今天充分利用时间,完成了一些任务,那么等到第二天,就可以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进一步灵活制订计划,甚至做出优化。
因为压根不需要考虑今天之后是不是还要努力,也便没了压力感。也就是说,我们的自由感,是有保证的。
重要的是改变思路,从“我要从某天起开始怎样怎样”“我要努力多久”的“倒数日”思维中,挣脱出来,只去想“今天要做什么”,并且尽力完成。
18 | 如何保证100%完成你制订的计划?
我们在执行计划的时候,总是期望事情按照自己所想象的发展,按照理想的速度做完。但我们和事情,都是不确定的、充满变数的存在。
事情该花多少时间,就应该花多少时间。而不应该是,我想让它花多少时间,它就只能花多少时间。
事情该花多少时间,就应该花多少时间。而不应该是,我想让它花多少时间,它就只能花多少时间。
计划,是工具,是手段,是为我们服务的,保证我们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段,该做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做。而我们,常常把计划以及执行计划,错当成了目的本身。
任何人制订的任何计划,都一定不可能严丝合缝地执行。每件任务,都有它不确定的因素,都只能在过程中,由我们与它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推进的速度。
任何人制订的任何计划,都一定不可能严丝合缝地执行。每件任务,都有它不确定的因素,都只能在过程中,由我们与它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推进的速度。
如果你想做到专注高效地完成任务,不用预先制订特别周密的计划,要求自己必须在某个时间段里完成某个任务,而是大致知道自己要做哪些事情,并且理清大致的顺序,然后直接开始做,一件接一件,专注完成,记录它们实际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这样就足够了。
19 | 如何高效完成复杂艰难的、不喜欢的任务?
如果你需要写一篇论文,写 10000 字,和写 10 个 1000 字,是不一样的;如果你需要走路,走 2km,和走 200个10m,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有一个复杂艰难的任务要完成,你可以把它拆解成很多具体的小目标。
专注于眼前看得到的小目标,不断给自己正向的反馈,会提高我们做事的效率,并且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动力坚持下去。
20 | 如何做到每天高效学习 12 小时?
要想做到长时间高效学习,应该秉持短跑观,按照一定的周期消耗和补充精力。当你做事90分钟之后,应该休息 15分钟。过多的精力消耗和过度恢复都是不好的。
“全身心地恢复精力”有以下方法:冥想、交换使用大脑的不同区域、散步、听音乐、午休、跟朋友面对面聊天。
持续的学习和工作,意味着我们持续处于压力之中,身心层面皆是如此。放到更长的周期来看,比如一周,我们必须按照学习和工作5 天,休息 2 天的节奏(或者做六休一),来进行恢复。
有时候学习者尽力去解决一个复杂的或者需要创造性思考的问题时,无论多么努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在这种时候,暂时停止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可能就会对问题的解决,起到关键作用。这种暂停就是“酝酿效应”。
“休息”对于创造力、灵感和高效解决问题,是不可或缺的。长时间高效学习,应该学会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切换。
休息是必要的投资,有助于更高效地学习。
“休息”对于创造力、灵感和高效解决问题,是不可或缺的。长时间高效学习,应该学会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切换。
休息是必要的投资,有助于更高效地学习。
21 | 学霸为什么学什么都快?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方法论?
对任何新知识的理解,都要建立在旧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学习是一个匀加速甚至变加速的过程。你懂得越多,你学得越快。学霸真正的优势在于,TA 已经储存了很多思维和信息,也就是知识储备。
学习和记忆的本质,就是把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联系,你存诸的旧知识容量越大、种类越多,就越能随时找到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越能更快更好地学习。
你在过去积累的能力储备,也是重要的。你和学霸,看似在眼下付出的努力是相同的,然而你们系统的配置是不同的。
学习也具有“复利”效应,你过去的每一次练习,都会积累成你的本金。越早努力越好。但也不必过分焦虑,因为我们不是在一条线上持续前进的,人生不只有一条路,不同的路需要的东西也并不完全相同。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22 | 如何通过练习,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与看重聪明的人相比,看重努力的人,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被夸奖聪明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容易沮丧,很快就会放弃;而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能够坚持很长时间,并且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是因为,重视聪明,是固定型思维;而重视努力,让孩子拥有一个 TA 自己能掌控的变量,会让他们认为能掌控自己的成功。他们拥有成长型思维,相信现状是可以改变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如果事情还没有做成,那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努力。所以,不会轻易放弃。
环境对智商有很大的影响。练习,尤其是高效的刻意练习,可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刻意练习有4点原则:
目标要明确。
做事时需要极其专注。
需要及时看到反馈,并进行调整。
走出舒适区。
23 | 教你利用“双加工理论”,有效提高学习能力
我们学习的时候,意识不到自己在“路径依赖”,以至于无法在真正需要的场景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改变的方式是,在你所需要适应的那个路径中练习,直到它成为你不假思索的自动驾驶模式。
比如学英语口语,需要在脱稿模式的“说”这个路径中,进行大量的练习。
比如学英语口语,需要在脱稿模式的“说”这个路径中,进行大量的练习。
人类的认知加工包括“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高效利用时间的诀窍之一,是在进行自动化加工的任务时,同时做需要意识控制的事情,比如跑步的时候可以听书。
只要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练习,“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可以转变为“自动化加工”。这就是“练习”的意义。
对于学习来说,做到理解并且会用,是一回事;但,熟练是另外一回事。只有通过练习,做到熟练,你才能进行下一个层次的事情,那意味着,你做题的速度更快、准确度更高。
24 | 重要:别再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了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陷入了追寻干货与方法论的严重焦虑之中。
但其实,只应该把 1% 的时间,放在寻求方法论上面,而 99% 的时间,应该去付出努力,把方法论落实为自己的行动。
如果你花半小时,学会了一个很厉害的记忆诀窍,之后,就不必执着于寻找更多类似的方法,甚至纠结于孰优孰劣了。你要做的,是去付出足够的时间实践,真正理解并学会应用,这就可以了。
在学习和工作中,琐碎的、重复的、机械的工作,才占据更多的时间。只有把这些细枝夫节做好了,灵感或者说方法论,才能真正落实,并且让你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套学霸养成攻略,不是你阅读、理解、做笔记之后,就能够发挥它的作用的。就像是武侠小说的主人公,得到武功秘籍后,知道了招式和心法,但也需要花时间进行足够的练习,并且跟其他人对战,才能成为武林高手。
我这门课的标语是“学习是有方法的,按照正确的方法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学霸。”我提供了学习方法,也提供了督促你去练习的方法,但剩下的“练习”,就要交给你自己了。去使用、去实践,去把它内化为自己的武功。
另外,学习和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任何时候,你都应该拥有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和朋友聊天的权利。
我这门课的标语是“学习是有方法的,按照正确的方法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学霸。”我提供了学习方法,也提供了督促你去练习的方法,但剩下的“练习”,就要交给你自己了。去使用、去实践,去把它内化为自己的武功。
另外,学习和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任何时候,你都应该拥有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和朋友聊天的权利。
收藏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