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侵略斗争历史框架知识点
2022-10-20 18:12:4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反侵略斗争历史框架知识点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政治: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社会结构: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宪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文化:儒家思想是核心
资本原始积累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日不落帝国”
法国: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俄国:“欧洲宪兵”
美国:后起之秀
西方资本主义在殖民扩张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起因
一,是为了殖民扩张
二,摆脱经济危机和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
三,打开中国市场,保护鸦片贸易
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以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后果
西方列强在中国 攫取了大量特权
割占香港岛,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外国船舰可在中国自由航行,破坏中国的领海主权
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的法律管束,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和精神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
独立封建的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手段包括进行军事侵略(这是首先和主要的手段)、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
中国已经完全丧失了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西方侵略中国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西方列强并不密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资本一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一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封建剥制制度的根基即封建纳主的土地所有制依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己经产生,但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旧阶级的变化
统治阶级(地主阶级)转化为官僚地主、城居地主、资本家
被统治阶级(衣民阶級):不少失去自去自主耕地,向贫雇农转化;有些破产后流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新阶级的产生
工人阶级
最早出现的新阶级
资产阶级
官僚买办资本家
民族资本家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
相互关系
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织的,而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历史任务
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关系
两大任务是有区别的,其主题、内容和实现方式都不一样
两大任务又是相互联系的,第一个任务为第二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选必要的前提。第二个任务是第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高山族人民的英勇反抗,太平天国,香港船员等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冯子材,关天培,陈化成,海龄,邓世昌等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边疆危机: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法国则从越 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瓜分危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俄德法三国干涉日本还辽事件
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反侵略反瓜分斗争的继续;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的原因
重要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根本原因: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
重要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
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觉醒的原因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成了《四洲志》一书
魏源在《海国图志》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严复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的喊出了“救亡”的口号;甲午战争后,翻译了《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
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 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西方学习的新风
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早期的维新派】
严复写了《救亡决论》疑问,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
孙中山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经济技术的落后时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
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
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其中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
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人是还停留在性感认识的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错误
由于不认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义和团曾经蒙受建统治者的欺骗
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义和团运动的作用
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副都统海岭(满族)中日甲午战争时,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等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人物
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反帝、反封建】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但尽管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
希望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统治支柱
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
中国新型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近代中国阶级关系的变化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近代中国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中国近代最革命的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不同,构成比较复杂。 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小资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是劳动人民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鸦片战争
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虎门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那些权利
割占香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外国舰船可以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领海主权
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侵略及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后果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经济
封建地主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政治
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社会结构的特点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文化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为核心
【世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