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考研为新中国而奋斗知识点笔记
2022-10-21 10:08:31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政治考研为新中国而奋斗知识点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国际:原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国内:抗战胜利后,美国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在中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宜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密切合作,推动政协会议达成了政府组织, 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军事问题五项协议
维护和破坏政治协议的较量
第一,中国共产党准备严格履行政协协议,练兵,减租与生产是目前解放区三件中心工作
第二,国民党统治集团从来没有准备去履行协议,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方针是,先接收关内,控制华东、华北。而后进兵关外,以便独占东北
第三,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努力的意义: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努力,尽管最终未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 但是,它使得各界群众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懂得了什么人应当对这场战争承担责任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内战爆发: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能够打败蒋介石: 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政治军事双管齐下: 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在军事上,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两个中国之命运
三个方案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两种选择: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 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金国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出人意料的决定: 中共中央决定不待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不等解放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 立刻将主力打到外线去,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三路大军的挺进: 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迫使国民觉军处于被动地位,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口号:“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
内容: 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决不可侵犯中农的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 对富农和地主要有所区别: 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 此时实行的是“耕者有其田”政策
意义: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 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 剥削制度的过渡
《中国土地法大纲》: 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土改热潮: 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摊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
官员们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
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无限制地发行纸币,恶性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飞涨,使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农村经济急剧衰退
学生运动与人民民主运动: 一二·一运动, 一二三○运动,五二○运动,下关惨案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