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颈椎病病人护理知识点笔记
2022-10-21 10:29:15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护理学颈椎病病人护理知识点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病变刺激或压迫相邻的脊髓、 神经、血管等组织,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
概念
C5-C6
好发部位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
颈椎损伤(急和慢性损伤)
先天性颈椎管狭窄
病因
颈部疼痛及僵硬,短期内加重并向肩部及上肢放射
用力咳嗽、打喷嚏及颈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上肢肌力减退,肌萎缩,以大小鱼际和骨间肌最明显,手指动作不灵活
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改变
上肢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体格检查
神经根型(最常见,占50%-60%)
眩晕(最常见):多伴有复视、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
猝倒(特有症状):表现为四肢麻木,软弱无力,跌倒,恢复后可正常活动
头痛:发作性胀痛,发作时恶心呕吐,出汗,心慌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椎动脉型
下肢麻木,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样感觉,足尖拖地
手部麻木,活动不灵,精细活动失调,握力减退
躯干部可有束胸感,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排尿排便功能障碍
体格检查:可见感觉障碍平面肌力减退,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减退或消失,霍夫曼征、髌阵挛、巴宾斯基征阳性
脊髓型(占10%-15%)
兴奋症状:偏头痛,视物模糊,眼球胀痛,耳鸣,听力下降,心率失常,心前区疼痛,血压升高等
抑制症状:畏光、流泪,头晕眼花,血压下降等
交感神经兴奋型
同时兼有两种症状或以上,称为“复合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
X线(首选)、CT、MRI
辅助检查
有颈托和颈围、枕颌带牵引(适用于脊髓型病人,取坐位或卧位,牵引重量为2-6kg,每次1-1.5h,每日两次, 如无不适,可持续牵引,每日6-8h,两周为一疗程)、推拿按摩(脊髓型病人不可用)、理疗(脊髓型病人不可用)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可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肌松药及镇静剂等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目的:解除对脊髓神经和血管的压迫,保持脊柱的稳定,矫正畸形(彻底减压是治疗的关键)
手术途径:前路手术(1-3天内易发生呼吸困难),后路手术
手术治疗
治疗原则
呼吸道准备:禁烟,深呼吸,颈部制动时指导有效咳嗽,吹气球,扩胸运动等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适用于颈前路手术病人)
排便训练
卧位训练:颈后路手术训练俯卧位。并指导病人轴式翻身的方法,脊髓型病人应防烫伤和跌倒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人应避免头部过快转动,以防猝倒
术前特殊准备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颈前路手术的病人术后取平卧位,并维持颈部稍前屈
颈后路手术的病人术后取俯卧位
病情允许时可翻身,需采取轴式翻身法
搬运时保持颈部的自然中立位,牵引时避免颈部扭曲,过伸或过屈
保持合适体位
颈前路手术后颈部两侧分别放置一个大砂袋垫实,24小时后可用颈托或颈围加以固定和制动
头颈部制动
手术伤口局部情况
感觉及运动:有无喉上、喉返神经损伤
病情观察
术后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可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
颈深部血肿:多见于术后当日,尤其12小时以内, 如24小时出血量大于200ml,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术后出血
手术牵拉和周围血肿压迫,均可损伤脊髓脊神经
病人出现声音嘶哑,四肢感觉运动障碍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碍
血肿压迫所致的损伤为渐进的,术后应注意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手术牵拉所致的神经损伤为可逆的,一般在术后1-2日内明显好转或消失
脊髓神经损伤
多发生于术后5-7日(应重视体位护理)
植物块脱落、移位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1日进行各关节主、被动关节功能锻炼
术后3-5日可下地活动,进行坐位或站立位平稳训练及日常生活锻炼
指导病人功能锻炼
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势
休息时选择合适的枕头
健康指导
护理措施
护理学颈椎病病人护理知识点笔记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