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马原知识点笔记
2022-10-21 10:41:37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马原知识点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性统一性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哲学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思维和存在)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物质与意识何者第一性
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机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物质与意识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有同一性)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不可知论(没有同一性)
二元论(不彻底的唯心)
表现:眼见未必为实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两大贡献
唯心史观(历史唯心主义)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辩证法
联系、全面、发展、矛盾
形而上学
孤立、片面、静止、无矛盾
唯物论:物质观(本原)
物质
物质和物质范畴
物质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物质范畴
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物质的存在形态
物质与运动
运动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过程的哲学范畴
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批判两种错误的观点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导致形而上学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导致唯心主义
运动与静止
静止
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衡量尺度
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空间相对位置暂时不变
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对立统一
相互区别: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相互联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绝对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批判两种错误的观点
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就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物质运动与时空(时间、空间)
时空(时间、空间)
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时间
特点:一维性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空间
特点:三维性
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
客观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绝对性
绝对存在
相对性
速度极限,时空变化
有限性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
无限性
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不可分割
时空是物质运动的时空
物质运动是时空的物质运动
实践
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具有客观实在性
社会生活的本质
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人类社会的基础
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
实践
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形成了
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自然界
人类社会
构成了
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
人与自然的关系
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唯物论:意识观(派生)
意识
概念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起源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脑的反映形式
三个发展阶段
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高等生物的感觉和心理
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性的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
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本质
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对立统一
相互联系
1、物质可以转化为(变成)意识,意识可以转化为(变成)物质
2、意识对物质既有依赖性,又有相对独立性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相互区别
1、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
2、物质不是意识,意识不是物质
3、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条件
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在社会历史领域,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具体表现为社会历史趋向与主题选择的关系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批二元论)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批唯心)
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批旧唯物)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实践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辩证法
两大总特征
普遍联系
概念:相互影响、制约、作用
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永恒发展
概念: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合乎历史发展方向,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
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保留了旧事物中的适合的因素
事物发展的过程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五对范畴
原因和结果
揭示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概念: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
关系:对立统一。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相互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变现在结果中,因果个数对应不确定
方法论: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必然和偶然
关系:对立统一
方法论:把握事物发展总趋势和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可能和现实
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现实蕴藏可能,可能包含着成为现实的因素和依据
方法论:立足现实,发挥主观能动性
现象和本质
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现象是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感知;本质是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理性思维
现象:(分为真象和假象)个别、具体、多变易逝,生动、丰富
本质:一般、普遍、稳定、深刻、单纯。
方法论:透过现象看本质
内容和形式
揭示事物的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基础;形式是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相互作用影响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概况
同一性(相对的)
斗争性(绝对的)
关系:相互联结、相互制约
方法论:看待事物一分为二、求同存异、批判地继承
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特殊性(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不平衡发展原理:根本与非根本,主要与次要,“两点论”,“重点论”
质量互变规律
回答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状态
质: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
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
度: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认识量的意义
度: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量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
概论:回答了事物发展的最终方向和归宿
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主观辩证法
客观辩证法
关系
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唯物辩证法是其核心内容
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
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
归纳与演绎
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具体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