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笔记框架总结
2022-10-21 11:54:05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笔记框架总结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导论
内涵,立场,观点,方法
构成
来源
社会根源,阶级基础,思想渊源
鲜明特征
当代价值
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存在的关系
第一性
唯物主义
朴素
机械
辩证
唯心主义
主观
客观
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哲
唯物论
物质的相关知识
物质的范畴(恩格斯,列宁)
物质的存在形态
运动
运动的概念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两种错误观点
静止
静止的概念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两种错误观点
物质运动与时空
时空的概念
物质运动与时空的关系
时空的特点
实践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要把握两个大的方面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意识的相关知识
意识的概念
意识的起源
三个阶段
影响因素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
关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历史领域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相互区别
相互联系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内容
体现
意识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方法论
辩证法
两大总特征
普遍联系
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特点
普遍性
条件性
方法论意义
永恒发展
发展的内涵与实质
新旧事物的关系
新事物
旧事物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过程的观点
方法论意义
五对范畴
内容与形式
本质与现象
原因与结果
必然与偶然
现实与可能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
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同一性
斗争性
辩证关系
方法论
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
同一性作用
斗争性作用
方法论
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
特殊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方法论
矛盾的不平衡发展原理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
量变质变规律
质、量、度、关节点
质变、量变
质变和量变的关系
方法论
否定之否定规律
肯定因素、否定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
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
概念
关系
辩证思维方法
认识论
认识的本源
实践
错误的实践观
正确的实践观
实践的本质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
双向运动
实践的基本类型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认识的本质
唯物主义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
直观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
能动反映论
内容
反应特性和创造特性的关系
方法论
唯心主义先验论
认识的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概念、形式、特点
关系
唯理论和经验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飞跃的基本条件
从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
重要性
条件
认识的影响因素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概念
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认识的规律
认识的结果
真理及其特性
真理观
错误的真理观
正确的真理观
特性
客观性(衍生出真理的一元性)
绝对性
相对性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辩证统一
两种错误观点
方法论意义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原因
逻辑证明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价值
概念
基本特点
价值评价
概念
特点
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关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自由
必然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唯心史观的缺陷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
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生产力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者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社会意识
社会心理
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
非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极其规律
生产力
含义
结构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者
科学技术
生产关系
含义
内容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第一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观念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更替的特点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创造者问题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英雄史观
群众史观
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的原则
现实的人及其本质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方法论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的理局限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胜利(意义)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首次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原因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原因
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型和曲折性原因
社会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实现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政治经济学
简单商品经济
价值是什么
商品经济
定义
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的概念及其二因素
使用价值的概念和特点
价值
价值和交换价值
价值的概念和特点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价值如何衡量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价值如何表现
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
货币
本质
职能
出现后商品世界的变化
价值规律
内容
表现形式
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化认识
发达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途径
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
自由竞争阶段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的概念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所有制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及其特点
剩余价值的实质
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定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
资本有机构成
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运动的两个基本条件
资本周转及其速度
资本周转的速度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其实现条件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利润和平均利润
利润的本质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的形成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本质特征
根本原因
具体表现
周期性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民主与法制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资本主义法制
政权组织形式
选举制度
政党制度
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垄断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
垄断的形成
垄断的定义
垄断产生的原因
垄断与竞争
垄断不能消除竞争的原因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
定义
形成途径
金融寡头
定义
实现统治的主要方式
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
垄断资本的实质
垄断利润的来源
垄断利润的实现方式
垄断价格的计算方式
垄断价格的两种形式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概念
形成原因
形式
评价
金融垄断资本快速发展
形成条件
表现
作用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原因
形式
后果
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
国际垄断同盟的产生
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
国际经济调节机制及评价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经济全球化
表现
动因
影响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
表现和特点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政治制度的变化
原因
实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冲突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导论
马克思的地位(评价)
革命导师
缔造者、开创者、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的一生
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
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
为推翻旧世界、开创新世界而不懈战斗
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
不断变化、创新、丰富自己
反思、概括、批判、预测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创立者、继承者
研究对象,主要内容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一方面,要紧密联系我国社会的客观实际
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自身的实际
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不能停留在对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上
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
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
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
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
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仍然是当今时代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革命性
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人民性
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实践性
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
发展性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内容涵盖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他们的后继者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
基本立场 (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基本观点 (科学认识、科学总结)
基本方法 (指导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社会根源(客观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
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现实需求)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
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运动
思想渊源(主观条件)
直接理论来源
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
自然科学前提
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
思想前提
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7年《资本论》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根本原因
马克思对所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成果及评价
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
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