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螺旋体知识点总结
2022-10-21 17:52:00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医学微生物学螺旋体知识点总结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特点
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 细胞型微生物,介于细菌和原虫之间
与细菌相似的细胞壁,内含脂多糖和胞壁酸
有核质
二分裂方式繁殖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胞壁与胞膜之间有轴丝结构
对人和动物致病
钩端螺旋体属
密螺旋体属
疏螺旋体属
钩端螺旋体
分类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
致病,引起人兽共患的钩端螺旋体病
全球性分布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我国流行
双曲钩端螺旋体:无致病性
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与染色
螺旋细密而规则,一端或两端呈钩状
结构:外膜、轴丝(内浆鞭毛)、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镀银染色法染成棕褐色
培养特性
需氧或微需氧
柯氏培养基,28~30℃
云雾状生长
抗原性
属特异性抗原:外膜上的糖蛋白或脂蛋白
群特异性抗原:内部类脂多糖复合物
型特异性抗原:表面抗原,是多糖与蛋白质复合物
25个群,273个血清型
抵抗力: 水、湿土中抵抗力强,对热、紫外线和日光敏感
致病物质
黏附素(顶端结构):黏附、侵入细胞,诱导凋亡或坏死
溶血素:类似磷脂酶,溶解红细胞,致贫血、出血、肝大、黄疸、血尿
细胞毒因子(CTF):有毒株产生,导致肌肉痉挛、呼吸困难、死亡
内毒素样物质(ELS):脂多糖类物质,引起动物发热,出现炎症和组织坏死
致细胞病变作用物质:引起细胞退行性病变
所致疾病:钩端螺旋体病
储存宿主、传染源:鼠类与猪
带菌率高,排菌期长
大多为隐性或慢性感染
在肾小管生长繁殖,随尿排出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垂直传播
昆虫叮咬(偶发)
临床症状
钩体入血:钩体血症
发热、乏力、 头痛、全身酸 痛、结膜充血、 腓肠肌剧痛、 淋巴结肿大
钩体扩散
肝、肺、肌肉组织、 肾、脑、CNS等
相关脏器和组织损害和体征
分类
黄疸出血型
流感伤寒型
肺出血型
脑膜脑炎型
肾衰竭型
免疫性
可获得对同型钩体较持久的免疫力
以体液免疫为主
1-2周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
可凝集溶解钩端螺旋体、调理吞噬作用
清除血液中的钩体,对肾内钩体作用不大
可再感染
微生物学检查法
病原体的检测
取血液(1周内)、尿(第2周)标本
直接镜检(暗视野、镀银染色)
分离培养与鉴定(柯氏)
动物接种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血清学诊断
显微镜凝集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间接凝集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防治原则
防鼠灭鼠
加强带菌家畜的管理
注意保护水源
接种多价全细胞死疫苗、多价外膜疫苗
青霉素(首选)、庆大霉素、多西环素
梅毒螺旋体
致病性密螺旋体属 苍白密螺旋体 苍白亚种
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与染色
细长且两端尖直,螺旋致密而规则
运动活泼
表面有荚膜样物质,为脂多糖
外膜、细胞壁、细胞膜、原生 质圆柱体(细胞质+核质)
镀银染色法染成棕褐色
培养特性:无生命培养基中不能生长繁殖
抗原结构
膜脂蛋白:强免疫性,诱导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
内鞭毛蛋白:免疫原性强,无保护性
抵抗力
极弱,对冷、热、干燥均敏感、对常用消毒剂敏感
血液中4℃放置3天可死亡、离体后干燥1~2h可死亡
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砷制剂敏感
致病物质
荚膜样物质:阻止激活补体,干扰杀菌、抗吞噬,有助于在宿主体内扩散
黏附因子:外膜蛋白
透明质酸酶:促进扩散,并可介导黏附于宿主表面
脂蛋白:明显促进巨噬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导致炎症反应
所致疾病
人是唯一传染源
梅毒
先天梅毒(垂直传播)
胎传梅毒
流产、早产、死胎
先天畸形(梅毒儿)
皮肤病变、马鞍鼻、锯齿牙、间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
后天梅毒(性传播、血液传播)
分三期,呈现发作、潜伏和再发交替的特点
Ⅰ期梅毒
无痛性硬性下疳(外生殖器的硬结及溃疡,1cm)
溃疡中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
少数潜伏,被激活进入II期
Ⅱ期梅毒
全身皮肤梅毒疹(躯干、四肢)
周身淋巴结肿大
传染性极强
Ⅲ期梅毒
晚期梅毒,感染后数年、数十年
皮肤黏膜溃疡性坏死、内脏组织器 官慢性肉芽肿性病变
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病灶中查不到螺旋体,传染性小, 但破坏性大,可危及生命
免疫性
传染性免疫
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迟发型超敏反应为主的细胞免疫抗感染作用大
血清中两类抗体
特异性制动抗体
反应素
微生物学检查法
检查螺旋体:取硬性下疳、梅毒疹的渗出液或局部淋巴结的抽取液镜检
血清学试验
非特异性实验
螺旋体抗原实验
PCR检测梅毒螺旋体的DNA
防治原则
加强性卫生的宣传教育和严格社会管理
早期确诊并彻底治疗
青霉素治疗
无疫苗
伯氏疏螺旋体
特点
莱姆病的病原体
螺旋稀疏而两端稍尖
Giemsa染色法染色呈淡紫色
致病性:莱姆病
人兽共患病
储存宿主
鼠、兔、蜥蜴、麝、狼、 鸟类等野生动物
狗、马、牛等家畜
传播媒介:硬蜱
临床症状
叮咬部位出现慢性游走性红斑
早期出现乏力、发热、关 节炎、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晚期发展为慢性关节炎、 神经系统异常
防治原则
避免硬蜱的叮咬
口服多西环素、阿莫西林、红霉素等
无疫苗
回归热疏螺旋体
传播媒介
节肢动物
人体虱--流行性回归热
蜱--地方性回归热
临床表现
高热、头痛、肝脾肿大
回归热(急起急退的高热、 周期性反复发作)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