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框架笔记
2022-10-26 10:06:29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框架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概述
中特理论体系的内涵
胡锦涛在十七大论述中特体系的科学内涵,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承上启下)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中特理论形成条件
理论渊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
实践基础: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
中特几代人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
写入党章:中共七大(1945)
精髓: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
写入党章:中共十五大(1997)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回答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发展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思想
中共十六大(2002)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回答问题:怎么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七大(2007)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回答问题:怎么发展
新时代中特社会主义思想
中共十九大(2017)
回答问题:怎么样坚持和发展中特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提出:江泽民于2000年在广东省
重要内涵
内容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基础和前提)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灵魂)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目的)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指导意义
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要内容
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治国理政价值观
以人民为中心
奋斗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发展理念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发展布局
总体布局(经政文社会生态)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发展动力
完善发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鲜明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成就,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安全保障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外部环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政治保证
中特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治建设的重要地位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相腐的长效机制
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世界观方法论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发展保障
法治体系,法治国家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和历史条件
时代背景:和平发展
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
现实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初步形成
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
事件
“实事求是”被重新确立,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做出改革开发的决策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十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基本形成(十二大-十三大)
事件: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概括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发展成熟(十三大-十四大)
南巡讲话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做出新的概括
确立命名(十四大-十五大)
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精髓和活的灵魂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的根本体现
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本质
1992南方谈话中: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矛盾
十五大指出,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概念: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十九大改为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基本纲领(十五大)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政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
文化:四有青年: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社会:和谐社会,改善民生
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美丽中国
“三个有利于”标准
1992年南方谈话,邓小平把生产力拓展为“三个有利于”标准
党的十四大: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的生活水平
市场经济理论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在在根本的矛盾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
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三步走”(1987年十三大)
新三步走”(1997年十五大)
建党100周年
建国100周年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