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管理考试知识点汇总
2022-10-26 14:05:18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事业单位管理考试知识点汇总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控制
控制概述
含义
按照计划标准来衡量所取得的成果并纠正所发生的偏差,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控制与计划的关系
没有计划,控制就没了依据
没了控制,计划就难以圆满实现
基本条件
科学、可行的计划
专门履行控制的组织机构
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控制的特点
整体性
所有成员,所有方面
动态性
标准不固定,根据发展而变化
人在做
人的控制,并且由人在执行
重要手段
提高成员能力的重要手段
基本功能
监督
纠偏
执行计划顺利
防止偏差,保证组织稳定运行
执行计划不顺利
改变计划,确保组织的应变能力
协调
激励
注意:
是 防止和纠正偏差,不是彻底消除偏差
控制的类型
按性质分
预防性控制
要求能够预见问题,像法律,制度,培训计划等,都起着很好的预防控制作用
更正性控制
问题出现后的控制措施
按活动进程分
预先控制
过程控制
事后控制
最早,最悠久的控制方法
按信息类型分
反馈控制
用过去的指导现在和未来
前馈控制
用最新信息进行预测,这个有点牛逼
按手段分
直接控制
直接接触
间接控制
通过中间媒介
有效控制的要求
控制要适应计划和组织
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灵活、及时、适度
客观、精确、具体
不要扭曲计划目标
培养成员的自我控制
控制过程
发现句子
控制工作是管理中相对独一的一个环节
一、确立标准
发现句子
制定控制标准是控制工作的起点
基本特征
简、适、致、可、可、稳、瞻
制定控制标准的过程
确立控制对象
选择关键控制点
制定控制标准
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
统计计算法
经验评估法
工程方法
二、衡量工作成效
没讲为什么,只是讲了衡量实际工作成效的注意事项:
1、确定适宜的衡量方式
确定衡量项目
衡量方法
衡量频度
衡量主体
2、衡量实际工作的要求
①系统检查为主
②定期进行,经常性
③要有制度保障
④抓重点
3、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有效的反馈,管理者得到实际情况,与标准相比,及时发现问题
三、鉴定偏差、采取措施
偏差产生的原因
①外部环境的变化
这种非人为因素,谁他妈控制得了??
②组织调整方针和策略
③原有计划垃圾,要调整计划
④管理不善
矫正对象
可能是正在进行的活动
衡量的标准有问题
直接他妈计划出问题了
计划本身不科学,很垃圾
外部环境变了,计划黄了
矫正措施
纠正偏差【纠偏】【调适】-常用的手段: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文化手段
法律手段
措施的注意问题
保证矫正方案的双重优化
考虑原有计划实施的影响
纠偏要努力争取多数人的支持,不然大家好焦虑嘛
控制偏差的手段
配人,整起!
评价一番
组织结构控制
政策法规走起!
财务控制
自适应控制
控制方法
预算控制法
含义
财务预算对经营活动控制
预算的种类
经营预算
销售预算
生产预算
直接材料购买是预算
人工预算
制造费用预算
单位生产成本预算
管理费用预算
投资预算
购置,扩建,改造,更新等
财务预算
计划期内反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预算工作中的危险倾向
1、频繁预算
限制部门自由,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目标置换
预算目标取代了企业目标
①没掌握好预算控制的度,只想到部门怎么不超预算
②预算标准没体现计划的要求,与企业总目标联系不紧密
3、效能低下
懒得写,P144自己看
编制可变预算
可变预算主要是控制固定(费用)成本的,固定费用不是一层不变,但是相对一定生产规模内基本不变
固定费用随销售量成阶梯式上涨,
零基预算法
每个预算年度,都看作新的开始,即以零为基础,重新审查每项活动对实现组织目标的意义和效果,在费用效益的基础上,重新排列先后次序。
项目预算法
含义
PPB——项目的计划和预算,简称PPB.简称项目预算,是一种主要应用于政府部门的将规划、计划、预算结合在一起的系统控制方法
PPBS——计划、规划、预算系统
非预算控制法
发现句子
视察法的基本作用是:获取第一手信息
发现句子
比率分析控制法主要用于财务和人事控制
发现句子
会计审核控制是运用最广发、最为有效的控制方法
1、实地视察法
最古老的、最直接的控制方法
基本作用是为了获取第一手信息
2、报告制度法
对组织项目活动全面、系统的定期报告
3、比率分析控制法
是一项非常有用和必须的控制方法
4、会计审核控制法
看账单、报表
5、统计控制法
①统计【数据】控制法
统计各种报表,台账等,整理分析
②统计【概率】控制法
利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
6、计划评审技术法
用图表、表格、矩阵围绕关键路线进行规划安排,严密控制
☆战略管理
含义特点,发展进程、新的趋势
含义特点等
含义
定义
所谓战略管理,是指在制定实施与评价具有全局性、指导性与纲领性的组织目标、方针与计划的活动中通过一定的战略、技术与手段以实现组织长远目标的过程
从【制定过程】区分:5个阶段
战略分析
战略制定
战略实施
战略控制
战略评价
战略管理的关键
不是战略本身,而是动态二持续的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的核心
战略目标
战略管理的构成要素,5个
战略思想
是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思想,是整个战略的灵魂
来自理论支持、外部环境分析、领导风格
战略目标
一个或两个目标,目标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成败
围绕战略环境提出的宏观目标
战略重点
决定意义和重大影响的关键
重点必须围绕战略目标进行
重点具有层次,不同层次有不同的重点
战略阶段
对战略目标和周期的分割
明确起止时间,且有要达到的具体阶段目标
战略对策
为实现战思想和战目标的手段和措施
战略对策的特点
预见性
针对性
灵活性
多重性
特点
综合性
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活动
1、不仅包括制定与规划战略,还包括战略的实施、评价、跳空、变革等一系列
2、重视的不是各部门的表现好坏,而是各部门对组织目标的贡献程度
3、内、外部环境均要重视
长远性
是一个长远性的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时间长,3-5年。是对组织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规划
不是静态、一次性的!是无重点的管理活动。
组织是存在的,战略管理就是必要的!
科学性、艺术性
是一门决策的科学与艺术
科学:以科学知识和客观规律为基础
艺术:不同风格,不同模式与效果,有舍有得等乱七八糟的,操
决策的科学与艺术:战略决策是非同小可的,影响大。要求决策者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
战略管理发展进程
分为三个阶段(按历史进程)
长期规划时代。20世界50年代
以历史经验推测未来外部环境变动趋势
战略规划时代。20世纪60-70年代
长期规划的演变形式
分析外部环境,找趋势
评股企业发展的威胁
预测收益最大化的机会
规划行动方案
战略管理时代。20世纪70年代;lt;br;gt;
不仅要制定战略,更要重视战略实施
发现句子
:战略管理三部曲: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
战略管理发展趋势
特点
战略管理理论:呈现出动态演变的特点
21世纪最重要的两个内容: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
新的趋势
【复杂化】战略管理手段的复杂化
主要是信息技术发达,引入大量信息技术手段
【扩展华】战略管理内容的扩展华
不仅研究自己,还要研究别人,借鉴学习
【弹性化】战略管理过程的弹性化
外部环境的动荡性与可变性加大,必须弹性策略,快速变革,提高应变能力。生产,服务,管理,技术,营销等
【多元化】战略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以前是高层,现在全员参与,特别是一线员工,普通人有了机会参与战略制定
组织战略
含义特点等
组织战略的含义
分析外部机会威胁、内部优势劣势等制定的总体行动计划
组织战略管理的【意义】
激发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使大家主动塑造自己的未来,而不是被动接受
公共组织必须进行战略管理,才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以提高效率
发现句子
现代组织管理的核心是战略管理
组织战略的构成要素,6个
战略愿景
有远景目标!
目标
未来一定时间内要实现的目标
一切成员的行动指南
决策、评价、协调和考核的基本依据
成立组织的重要条件
目的
资源
组织控制和拥有的各种要素
业务
组织
组织战略决策
决策者来做
一般由高层管理做,他们对组织战略负有重大责任
决策者做什么
收集、整理、分析信息
判断市场竞争优势
分析组织未来前景
评估组织与个人的绩效
发现机会、识别危机
最后假吧意思制定个创新性的行动计划,去你吗的
组织战略领导(指行为,不是张总王总这个意思)
解释
高层领导全体员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过程
实际上,战略领导是一种综合性的战略管理能力
要搞好组织战略领导,就要处理好5种关系
【统一】战略目标与实现能力的统一
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要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目标的制定要全员参与,尤其是要倾听一线员工的建议
目标要具体而明确,搞你妈个概念目标,有卵用
【匹配】外部机会与内部能力要匹配
建设组织内部能力和捕捉外部机会一样重要
只有两样匹配了,才能形成优势,不然机会来了,接不住,就是别人的了,发而成了威胁,卧槽!
【互动】眼前与未来要互动
看近不看远:组织没有生命力
看远不看近:组织要遭拖垮
【衔接】战略制定与执行要衔接
纸上谈兵,有个卵用
【兼容】战略刚性与柔性要兼容
刚性:一致性、不变性、严肃性
柔性:外部环境变化快,要及时调整与变革
组织战略的层次
高大上:组织总体战略
战略总纲
一切行动的行动纲领
分公司老总弄,事业部战略
别名:子公司战略
别名:经营单位战略
主管弄,职能战略
各部门主管经理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职能层战略
发现句子
总体战略和事业部战略强调“做正确的事”
职能层战略就是要“把正确的事做好”
战略管理的过程
一、战略分析
(一)战略环境分析
解释:又称组织战略分析,对组织存在的环境系统扫描
1、外部环境分析
首先=收集经济、法律、政策、文化、自然条件等等很多信息
然后=分类整理评估,得出关键因素
最后=在组织内广泛宣传关键因素,让更多人了解到组织面临的机会与压力
2、内部条件分析
任何组织都会有优势、也会有劣势
分析就是为了确定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
最后=让员工广泛了解到组织的优势劣势
(二)战略SWOT
SO战略
优势-机会
不说了!
WO战略
劣势-机会
利用外部优势,来弥补内部的弱势,内部的弱势也妨碍外部机会的实现
ST战略
优势-威胁
利用内部优势,规避外部威胁
WT战略
劣势-威胁
不仅要减少内部特点,还要规避外部环境的威胁,这是防御性战略
二、战略制定
(一)战略制定的内容
1、确定组织目标使命
目标应数量化、层次化、有现实性也有挑战性、可接受并好理解
2、进行战略选择
广义的选择
在战略分析之后,拟定方案和对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
狭义的选择
对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
遵循的标准:
第一、战略组合内部是否具有一致性,各个环节是一个整体,能衔接
第二、战略与环境是否保持一致,对现在环境的适应,对将来环境的考虑
第三、战略与拥有的资源是否匹配,资源够,才能满足战略的试试
第四、战略可能遇到的风险是否适当
第五、战略是否有明确的时间安排,不是泛泛而谈
第六、战略是不是切实可行?
(二)战略制定的方法
1、自上而下法
高层先制定总体战略,下级部门再把总体战略具体化
2、自下而上法
先民主后集中的方法。各个部门提交战略方案,高层再统筹、协调、平衡
3、上下结合法
共同参与,上下沟通磋商
4、战略小组法
组织的负责人和高层组成一个战略制定小组,共同研究
三、战略评价
(一)战略评价的一般原则
1、一致性原则
战略要与组织目标一致
2、合适性原则
选择最合理的方案
3、有效性原则
假定要合理,数据资料必须是有效的
4、合理性原则
和内外环境要符合,被员工和管理者认可
5、对利益相关者的吸引原则
A 战略选择是否有很高或不能承受的财务风险
B 选择会不会涉及到人员变动
C 管理层是否必须重新接受培训或产生冗员
D 是否会引起广泛的社会问题,如 环保问题
E 其他组织对本组织战略选择的反映
(二)影响战略评价的基本要素
战略评价就是分析每一个可行性;lt;br;gt;方案的swot,应注意4点:
战略评价者的价值观与行为偏好
所采取的的评价工具
评价者所掌握的信息和资料
评价的时效性限制
(三)战略评价的过程
1、对每个方案与外部环境适应度进行评价
2、确定每个方案对组织提出的要求
A 组织拥有的资源满足战略方案不
B 组织和管理哪些需要调整改进
3、分析每个方案的一致性
A 分析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缩小达到战略目标的差距
B 分析每个方案对组织的研发、生产、人力、财务等要求是否一致
C 肥西战略阶段划分是否恰当
四、战略实施
(一)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1、结构追随战略
原有组织结构如果成为战略实施的障碍,;lt;br;gt;就必须打破并合理新建组织结构,;lt;br;gt;
2、文化适应战略
组织文化应适应战略,服务战略,反之,则要组织文化变革
3、资源围绕战略
优化资源配资,提高资源配资效率
(二)战略实施的原则
1、坚持目标
一旦确认,不能情已修改
2、适度合理
不可能每一个小目标都能实现,主要的战略目标达成,即为成功!
3、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高层掌握信息全面,对战略体会神,统一指挥才能协调、平衡
4、权变原则
事情的发展和设想有偏离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就需要吧原来的战略进行相应调整
五、战略控制
(一)战略控制的含义类型等
1.1战略控制的含义
是监控过程
是纠偏和战略顺利实施的必要手段
是战略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1.2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
A确立标准
B衡量成效
C纠正偏差
1.3战略控制的四种类型
one 避免性控制
消除不是低昂因为产生的条件和机会,从而达到不需要直接控制就能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
two 跟踪行控制
又称事前控制。战略行动成果产生之前,对行动的结果进行预测,并与预期进行比较,有偏差,就预防纠正
three 开关型控制
又称事中控制。过程中实施检查,准确判断,及时纠正。类似于电源的通与止而得名
four 后馈型
事后控制。部分结果出来后,与预期进行比较,有问题的就调整,修正后续战略行动
(二)战略变革
解释:控制过程中发下战略实施有偏差,就必须对战略进行适当的调整了。
主要有两种形式:
其一,常规战略变革
为了吸引顾客或者为了自己产品确定位置,而做出的正常战略变化
其二,有限战略变革
在原来的基础上,在新的市场推出新的产品所需要的战略调整
其三,转型性变革
外部环境因素迫使组织重大变革,就必须进行转型式变革
发现句子
企业转型式变革有两种
彻底的战略变革
组织结构与战略重新组合,重大变化
企业转向
改变经营方向
战略管理的问题及改进
一、战略管理的问题
战略管理的的意义
1、提供战略性发展方向
2、知道资源配资的优先顺序
3、强化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设定了追求卓越的标准
5、提供了控制和评估的基础
战略管理的问题
(一)战略意识不强
无暇顾及,无战略状态
口号战略,缺乏使命感
(二)战略结构之后
(三)战略实施刚性
过于抽象
照搬照套
对外部环境反应迟钝
(四)评估机制缺失
(五)战略管理能力欠缺
(六)战略规划脱离实际
(七)组织战略实施不力
不坚决,易动摇
盲目实施,轻率推行
二、战略管理的改进
(一)树立组织愿景
组织愿景是组织发展的指向灯
(二)强化组织战略管理观念
主要是针对组织领导
(三)提高战略管理能力
也是主要针对领导
(四)做好战略管理的宣传工作
(五)明确战略重点
(六)保证组织战略有效实施
(七)保持战略控制
第一章;lt;br;gt;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当的建设理论
1919
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舞台,新民主主义开端
1920春
【上海】【李大钊、陈独秀】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1921.7.23
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
1922.7
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
通过了第一个章程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翻地反封建的民族革命纲领
1923.6
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广州
国共合作问题
1924.1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广州
标志着国共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26
2月,共产党提出北伐推翻军阀统治
7月,国民党《北伐宣言》,正式开始北伐
北伐对象:吴孙张。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9个月,吴孙亡,打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1927.4.12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蒋介石指使袭击、逮捕、屠杀共产党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宣布和共产党决裂,“宁可错杀千人,不使一人漏网”
——————————————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927.8.1
南昌起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明党第一枪
1923.8.7
八七会议
汉口。撤销陈独秀总书记。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明党反动派为党的总方针
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转折点,贡献巨大
1927.9
秋收起义
毛泽东领导。武装斗争的中心转向农村
1928.4
井冈山会师
子主题
1931.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毛泽东为临时中央主席、朱德为军委主席
1933.10
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围剿,博古、李德“左倾冒险”,导致红军一年也打不退围剿
1934.10
红军长征
1935
1月。遵义会议
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纠左,肯定毛。决定毛、周、王三人全权负责军事指挥
10月。红军主力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1936.10
红二、红四、红一。甘肃会师
至此,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
1936
12.12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2.25
蒋介石被释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 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总结:西安事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合作抗日民族在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7.7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日的序幕
1937.8
中共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党的中心任务:东源一起力量争取抗日的胜利
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游击战开始。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年9月25日
平型关大捷
是全国抗日战争开始,中国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
1941年至1942年
大生产运动
南泥湾变成了;quot;陕北的好江南
1942年2月-1945年4月
整风运动
全党达到空前团结
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
为争取抗日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945年4月-6月11日
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延安
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选举了,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大会阐明了三项基本经验,党的三大作风
通过了,新的党章: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党的七大以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为标志载入史册
1945年
日本投降
8.15,日本宣布投降
9.2,日本代表签投降书
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双十协定
国共谈判,10月10日签订《国共双方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1946年6月
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1948年9月
中共召开政治局会议
提出总任务:5年从根本上达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知
接下来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胜利,国民党精锐殆尽,解放战争胜局基本确定
1949年3月
七届二中全会。河北省西北坡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会后:中共中央迁往北平
1949年4月
国共最后一次谈判。北平
国民党拒绝签字《国内和平协定》
4月12日,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
渡江战役
4月23日占领国明党首都南京,国民党灭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选举 毛泽东 为主席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近日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的历史时期
1950年初
没收官僚资本
将其改造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经济,是共和国成立之初的一项重要任务
1950年6月
《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轰轰烈烈的土改,彻底摧毁了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基础——土地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1950年10月
抗美援朝
正压反革命
1956年秋
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的战略决策。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1956年底
完成“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完成,是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和共产党的历史重要里程碑
1957年2月
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4月
整风运动
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
反右斗争扩大,导致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党内干部等被划为右派
1958年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高指标、鞋子会、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思想泛滥,国民经济出现困难
1959年
庐山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
1961年
党的八届九中全会
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1962年
七千人大会
毛泽东带头自我批评
强调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之后,经济开始恢复
1978年5月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冲破长期“左”倾思想素服,组建端正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道路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1978年12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北京
工作重心转移:由阶级斗阵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1年6月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北京
纠正左右思想,统一了全党全人民的思想
1982年9月
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北京
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年10月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10月
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方针
确定经济“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992年10月
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
1997年9月
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首次,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002年11月
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7年10月
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胡锦涛《高举--旗帜,为夺取--而奋斗》的报告
2012年11月
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胡锦涛《坚定不移--前进,为全面建成--而奋斗》的报告
2017年10月
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