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流派知识框架笔记
2022-10-27 20:32:0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哲学流派知识框架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概念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唯一的条件是要有好奇心
理性主义:坚决相信人的理智的态度(主要在英国发展)
理性主义者:百分百相信人类的理智是世间所有知识源的人
经验主义:人类知识起源于感觉,并以感觉的领会为基础(主要在欧陆发展)
经验主义者:那些从感官的经验获取一切关于世界的知识的人
宿命论:相信所有的事都是命中注定的
怀疑论:对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认识表示怀疑的学说
不可知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认为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不可知论者:怀疑上帝是否存在的人
犬儒主义:主张以追求普遍的善为人生之目的,为此必须抛弃一切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
耶稣是犹太人,而犹太人属于闪族文化
西方文化
印欧文化
“多神论”。将世界看成善与恶无休无止相互对抗的场所,因此会经常试图“预测”世界未来的前途。对印欧人而言,视觉乃是最重要的感官。印欧民族认为历史是循环的
闪族文化
“一神论”。在闪族文化中最重要的感官是听觉。闪族文化相信历史是呈直线式发展的
人文主义:该主义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类的人性尊严,提倡宽容的世俗文化,反对暴力与歧视,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古代的人文主义强调的是宁静、中庸与节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更强调个人主义。
泛神论:主张神不存在于自然之外,自然便是神的体现
实证法:以观察、经验和实验为基础来研究大自然现象
机械论:一切事物都受到同样的不变法则或同样的机转所左右,因此在理论上,所有自然界的变化都可以用数学精确的计算
决定论:由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提出的一种极端的机械论观点。他认为所有事情都命中注定,一件事会不会发生,冥冥之中早有定数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
生命:是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在有养分的液体里能够自行分化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单位。这个过程是由DNA控制的
超现实主义:致力于探索人类的潜意识心理,主张突破合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彻底放弃以逻辑和有序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及梦的经验相融合展现人类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他们认为,现实世界受理性的控制,人的许多本能和欲望受到压抑,能够真正展示人心理真实和本来面目的是现实之外那绝对而超然的彼岸世界,即超现实的世界,这就是人的深层心理或梦境。打破理性与意识的樊篱,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将文艺创作视为纯个人的自发心理过程,这些都是其基本特点。
自然哲学派
自然哲学派1
关切的主题是大自然与它的循环与变化
泰利斯
万物中皆有神在
水是万物之源
是哲学界公认的哲学第一人
安纳克西曼德
无限定者
安娜西梅尼斯
空气或气体是万物之源
赫拉克里特斯
1.万物都会改变(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2.我们的感官认知是可靠的
帕梅尼德斯
1.没有任何事物会改变2.我们的感官认知是不可靠的
自然哲学派2
德谟克里特斯
提出“原子理论”
把物质最小的单位称为原子
恩培窦克里斯
大自然是由四种基本元素组成的
安娜萨格拉斯
万物中皆有各物的一部分
单词起源
atom:原子。本意是“不可分割的”
influenza:流行性感冒。本意是“受到星星的不良影响”
hermes:赫尔墨斯,爱马仕,诠释学,解释学。在希腊神话中,是为天神送信的使者(在送信过程中,它要翻译解释神的旨意)
sophist:原来指有智慧而且博学的人(一般贬称为诡辩家)
philosopher:哲学家,意思是“一个爱好智慧的人”
Parthenon Temple:巴特农神庙。Parthenon的意思是“处女之地”,是为了崇奉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娜而建造
christ:基督,在希腊文中是“救世主”的意思。在希伯来文中,此词为messiah,即“弥赛亚”,意为救星
medieval:中世纪的,原始的,老式的。古代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笼罩欧洲的漫长“黑暗时代”
baroque:巴洛克式的;结构复杂的,形式怪样的。原意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古典哲学派
苏格拉底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相信精神世界有明显不同
是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柏拉图
柏拉图的理型论
实在世界可以分为两个领域
感官世界
理型世界
亚里士多德
实在世界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
形式
质料
希腊文化的四个学派
犬儒学派
戴奥基尼斯
斯多葛学派
西塞罗
伊壁鸠鲁学派
伊壁鸠鲁
新柏拉图派
普罗汀
中世纪哲学派
圣奥古斯丁
将柏拉图“基督教化”
圣多马斯
将亚里士多德“基督教化”
文艺复兴哲学派
哥白尼
“日心说”
伽利略
惯性定律
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
巴洛克哲学派
莎士比亚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
笛卡尔
第一个创立一套重要的哲学体系,企图为所有重要的哲学性问题寻求解释。
希望用“数学方法”来进行哲学思考。换句话说,他希望用我们在计算数字时所用的同一种工具—理性—来解决哲学问题
他并不认为怀疑一切事物是合理的,但他认为从原则上来说怀疑一切事物是可能的
“我思故我在”:有一件事必须是真实的,那就是我怀疑。当他怀疑时,他必然是在思考,那他必定是个会思考的存在者
二元论:将思想的真实世界和扩延的真实世界加以区分。人是一种二元的存在,既有灵魂,也有一个扩延的身体
斯宾诺莎
用永恒的观点来看待事情:永恒既包括无穷的空间,也包括无穷的时间
一元论:宇宙间只有一个实体,是既存的每一件事物,包括精神上的东西。称之为“上帝”或“大自然”
采取的是决定论的观点
洛克
我们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反映我们曾经看过或听过的事物。我们 的心灵除了被动的接收外界的印象之外,同时也积极地进行某种活动。它以思考、推理、相信、怀疑等方式来处理它所得到的各种单一感官概念。我们的心灵并不只是一具被动的接收器,它会将所有不断传进来的感觉加以分类、处理
将感官的性质分为主要与次要两种。主要性质指的是扩延世界的特质,如重量、运动和数量等。我们可以确定我们的感官已将它们加以客观的再现;其他特质,如酸或甜、绿或红、冷或热等,被称为次要性质。这些感觉并不能真正反映事物本身的固有性质,而只是反映外在实体在我们感官上所产生的作用
最先关心性别角色的人之一。是首先倡导政权分立原则的人
休谟
人有两种知觉:一种是印象;一种是观念。印象是指对于外界的直接感受,观念是指对印象的回忆。印象是在我们心灵中形成观念的直接原因
印象与观念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复合的。我们有时会将物质世界中原本并不共存的概念放在一起。而组成一幅想象图画的各个元素必然曾经在某个时刻以“单一印象”的形式进入我们的心灵
不可知论者。他认为人类没有必要去证明灵魂或上帝确实存在。这并不是因为他认为人没有不朽的灵魂或上帝不存在,而是因为他认为要用人类的理性来证明宗教信仰是不可能的。他只接受他用感官所认知的事物,除此之外,一切事情都有待证实
“一件事情发生后另一件事情也会发生”,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期待,并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期待心理乃是和习惯有关。所谓“自然法则”或“因果律”,实际上只是我们所期待的现象,并非理当如此。自然法则没有所谓合理或不合理,它们只是存在罢了。我们决不能从“是不是”的语句,得出该不该的结论
我们的言语和行为并不是由理性决定的,而是由我们的感情决定的。所以我们不能以理智作为行事的标准我们之所以做出负责任地举动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理智发达的结果,而是因为我们同情别人的处境
柏克莱
世间的事物的确是像我们所感知的那样,但它们并非“事物”。世间所存在的只有我们感受到的事情。但我们并未感受到“物质”或“质料”。我们无法察知我们所感受到的事物是否确实存在
他认为我们的灵魂可能是形成我们本身各种概念的原因。我们对于时间与空间的认知可能也只是由我们的心灵所虚构的产物而已
启蒙运动哲学派
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
康德
他认为我们对于世界的了解是通过感官而来的,但我们的理性也有一些因素可以决定我们如何认知周围的世界。换句话说我们对于世界的观念会受到人类心灵中某些状况的影响。过去的理性主义者太强调理性的重要性,而经验主义者则过分强调感官的经验。我们的理性中有若干倾向会左右我们获得的经验。即心灵影响了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他讲“时间”与“空间”称为我们的两种“直观形式”,我们心灵中的这两种“形式”先于一切经验。他认为时、空乃是人类感知的方式,并非物质世界的属性
他认为因果律的存在正是人类理性的特色。正因为人类的理性可以感知因果,因此因果律是绝对的,而且是永恒不变的
他认为“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样的。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事物“本来”的面目
总结:人类对于世界的观念会受到两个因素左右。一个是我们必须通过感官才能知道的外在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知识的原料;另一个因素就是人类内在的情况,例如我们所感知度的事物都是发生在时、空之中,而且都符合不变的因果律。我们可以称之为知识的形式
墓志铭:“有两件事物我越是思考越觉神奇,心中也越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它在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浪漫主义哲学派
谢林
他主张将心灵与物质合二为一。他认为大自然的全部—包括人的灵魂与物质—都是一个“绝对存在”的表现
赫德
历史的特性就是连续、进化与设计。他把历史当成一个过程,他的历史观是“动态的”。每一个历史纪元各自有其价值,每一个国家也都各有其个性或“灵魂”。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认同其他的文化。
黑格尔
几乎统一了所有曾在浪漫主义时期出现的理念,并且加以发展
他认为“真理是主观的”,因此他不承认在人类的理性之外有任何“真理”存在。他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的知识
通常所谓的“黑格尔”哲学主要是指一种理解历史进展的方法。他认为想要对世界的知识建立一套永恒的标准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认知的基础代代不同,所以世间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永久的理性”。哲学唯一可以确切掌握的一个定点就是历史。我们不能将任何哲学家或任何思想抽离他们的历史背景。不过由于新的事物总是后来才加上去的,因此理性是“渐进的”。换句话说,人类的知识不断在扩张,在进步
他宣称“世界精神”,正在朝着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方向发展,历史就是“世界精神”逐渐实现自己的故事。人类正朝向越来越“了解自己”、“发展自己”的方向前进。各项历史研究也显示:人类正迈向更多的理性与自由。尽管时有震荡起落,但历史的发展仍是不断前进的
历史的发展是受到两种相反事物之间的紧张关系的驱动,因为这种紧张关系后来会被一个突然的改变消除
辩证法:三个知识的阶段:“正”“反”“合”。他的“理性”有一种动态的逻辑。既然“事实”的特性就是会有相反的事物,因此要描述事实就必须同样描述与事实相反的事物。当讨论事情时,我们可以用辩证的方式来思考(“否定的思考”)。当我们在其中找到缺点时,我们也会把它的优点保存下来。但是究竟谁是谁非,必须由历史来决定
祁克果
与其找寻那唯一的真理,不如去寻找那些对个人生命有意义的真理
真理是主观的,真正重要的真理都是属于个人的。只有这些真理“对我而言是真的”
那些我们能经由理性而得的知识(也就是知识)是完全不重要的。中世纪的格言“我信,因为荒谬”。意思是:正是因为它是非理性的,所以我才相信
存在主义者
马克思
物质的变化才是推动历史的力量:“精神关系”并不会造成物质的改变,而是物质的改变造成了新的“精神关系”
把社会的“基础”分成三个阶段
生产条件
生产工具
生产关系
一个社会的政治情况与意识形态是由它的生产模式决定的。是非对错的观念是社会基础的产物。一个社会的是非标准主要是由那个社会里的统治阶级来决定的,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阶级斗争史”。换句话说,历史所牵涉的主要就是一个谁拥有生产工具的问题
他认为在历史的各个阶段,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彼此之间都会有冲突存在。他相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本身有若干内在的矛盾。资本主义是一种自我毁灭式的经济制度,因为它缺少理性的控制
共产主义者宣言,第一句话:共产主义的幽灵已经在欧洲出现
达尔文
人的行动多半是受到动物本能驱策的结果
进化论《物种起源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新达尔文主义
遗传与突变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描述一般人的内心,并治疗神经和心理失调现象的一门学问
人和他的环境之间不断有一种紧张关系存在。这种紧张关系(也就是冲突)尤其存在于他的驱策力、需要和社会的要求之间
我们的行动并不一定是根据理性的。非理性的冲动经常左右我们的思想、梦境和行动。这种不理性的冲动可能反映我们的基本需求。这些基本需求可能会被“伪装”或“升华”,并在我们无从察觉的情况下主宰我们的行动。他指出,婴儿也会有某种性反应。他也发现许多形式的精神失调或心理失调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的冲突。他以此发展出一种称之为“灵魂溯源学”的治疗方式
“本我”、“自我”、“超我”
潜意识
我们的感觉和行动会受到潜意识的影响
“说溜了嘴”
“合理化”
“投射”
精神病患就是一种太努力把“不愉快”的记忆排除在意识之外的人。这种人往往拼命要压抑某种经验。由此,他发展出一种称之为“自由联想”的治疗技巧
《梦的解析》:洞悉我们的潜意识的最佳途径就是通过我们的梦境
从某个角度来说,超现实主义者也是一个灵媒,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媒介。他是他自己潜意识的灵媒
现代哲学派
尼采
他认为我们应该重视生命本身,而不必对历史和他所谓的基督教的“奴隶式道德”过于注重。他希望能够造成“对所有价值的重新评估”,使强者的生命力不会受到弱者的拖累
萨特
“存在主义就是人文主义”:存在主义乃是以人类为出发点的
存在不等于活着。动植物也活着,但他们不需要思考存在的意义。认识唯一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生物
”存在先于本质”:人的存在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要。我存在这个事实比我是谁更加重要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