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马克思经济学知识框架笔记总结
2022-10-28 18:10:08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马克思经济学知识框架笔记总结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3.微观经济
经济人假定
每个人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由亚当斯密提出
需求和供给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比例关系)
价格
和需求成反比
偏好
和需求成正比
收入
和需求成正比
相关商品的价格
替代品
和原商品需求成正比
互补品(必须要配合使用)
和原商品成反比
预期
和需求成正比
广浩
和需求成正比
利率
利息利率
和需求成反比
贷款利率
和需求成反比
需求法则
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和需求数量是反向变动的(反比)
需求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
被用来衡量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需求缺乏弹性
必需品
需求富有弹性
奢侈品
需求收入弹性
指收入变动幅度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幅度
正常品(收入增加,也会增加该商品的购买,至少不会去减少)
必需品
奢侈品
劣等品(收入增加,会减少该商品的购买)
廉价品,盗版等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
产品成本
和供给成反比
商品价格
和供给成正比
生产技术的变化
和供给成正比
相关商品的价格
替代品
和原商品供给成反比
互补品
和原商品供给成正比
政府的税收或补贴政策
和供给成正比
供给法则
供给数量与供给价格正向变动
宏观经济
明天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经济及其规律
商品经济概述
商品经济的由来与发展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自然经济
自给自足
商品经济
用于交换
产品经济(共产社会主义下的)
按需分配
商品及其属性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交换+劳动产品,同时满足
商品的二重属性
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
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有用性)
水:解渴
衣服:取暖
粮食:充饥
社会属性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特有属性
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差别(大小),本质上都一样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肯定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
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
各种形式的有用劳动
看得见,外在表现
产生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看不见,内在消耗
形成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统一(同时发生),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价值量
概念
是商品价值的大小,通常是单位价值量
决定因素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不同关系对比
不同情况对比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并非每次交换都是等价的)
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几种关系
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并非决定
供 > 求
价格降低
买方市场
供 < 求
价格升高
卖方市场
作用
“棒子”(指挥棒)
调节社会资源
“鞭子”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
“筛子”
优胜劣汰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的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化生产+普遍化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私有制
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看生产资料所有制
私有
资本主义
公有
社会主义
特征
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资本主义是历史上最隐蔽的剥削制度
价值增殖
剩余价值
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工人创造 = 自身价值(工人自己工资) + 剩余价值(老板压榨的)
概念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不经要生产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在工人生产环节产生,而在流通环节被资本家实现
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区别
马克思认为
只有工人能够带来价值增殖---剩余价值
资本家认为
我全部的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区别
可变资本
工人工资
不可变工资
出工人工资外的一切
两者的划分依据
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或者 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只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只有两种方式可以增加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
把工作日延长到超过必要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无法增加剩余价值生产)
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的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含义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目的/动力
剩余价值的榨取
实质
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一部分,来扩大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权力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产阶级
财富积累
无产阶级
贫困积累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经济危机的本质
生产相对过剩
绝对过剩
人们并不想买
相对过剩
人们想买,买不起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概念
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
市场经济体制
指依靠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邓小平92南巡讲话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计划经济不等于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自主性
自主决策权
平等性
地位平等
竞争性
自发性
损人利己
不择手段
盲目性
跟风
一哄而上
滞后性
时间差导致的亏损
开放性
自由流动
全国
国外
进口
有序性
相对有序
在国家法律的保障下相对有序
如果失序,则需要进行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所有制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公有制
国有经济(全民所有制)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部分成员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多种所有制(非公有制)
个体、私营、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按劳分配
前提
只存在于公有制中
形式
工资+奖金+津贴(不等于补贴)
按生产要素分配
宏观调控(集中力量干大事)
特征
雄厚的物质基础
牢固的政治基础
广泛的群众基础
共同富裕为目标
国有企业改革
原因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方向
现代化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
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特征
产权清晰
出资者 VS 企业----财产权归属清晰
权责明确
权力 VS 职责 分清
政企分开
政府 VS 企业 分开
管理科学
建立科学的激励和奖惩机制
形式
股份制
目标
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求
两大根本性转变
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集约型
产业结构优化
第一产业(主要针对农业)
直接取自自然界
农业、林业、牧业、渔业
针对农业的优化
“三农”问题
邓小平提出的“两个飞跃”的思想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思想
第一个飞跃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个飞跃
发展规模经营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城乡发展一体化
三权分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所有权归集体
承包经营权归农户
现阶段
所有权归集体
承包权归农户
经营权归土地实际经营人
第二产业
对初级产品再加工
工业、建筑业、制造业等(采矿业)
结构优化
新型工业化
新型信息化
新型城镇化
新型农业现代化
第三产业
提供服务
流通部门、服务部门等(房地产)
结构优化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粗放型
高耗能
高污染
高投资
集约型
低污染
高科技
高效率
由出口拉动转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
外需
出口
内需(重心)
消费(基础)
投资(关键)
由结构失衡型转向结构均衡性
过去
着重发展东部沿海
现在
四大板块同步发展
西部
大开发
东部
率先发展
东北
振兴老工业
中部
崛起
由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型
绿色、低碳、循环
由技术引进转向自主创新型
由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大量使用劳动力
资本密集型
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占比较大
技术密集型
对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其它生产要素
收入分配调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
初次分配
首先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分配
再分配
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继续进行分配。其工具是国家财政及各种经济杠杆
效率和公平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个人收入调节
调节方式
个人调节
社会调节
集体调节
国家调节
起主要作用
十九大报告指出:"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中,提低,调高,打非)===>为了公平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