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知识与能力知识框架笔记总结
2022-10-28 18:25:27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教资知识与能力知识框架笔记总结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模块一 基础知识与教育原理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概念
广义
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增进知识,影响观念
狭义
学校教育;根据社会要求,有目的的通过学校教育,施加影响
教育属性
本质属性
有目的地培养人
社会属性
八点:永恒;阶级;历史;继承;长期;生产;民族;相对独立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的起源
神话;生物(达尔文,本能传授);心理(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劳动
教育发展是历史形态 P7
原始
古代
近代
20世纪90年代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研究对象和任务
描述和研究 教育现象和问题 ,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产生和发展 P12
萌芽
P12
独立
P15
马克思
P16
现代
P17
教育学研究基本方法 P23
教育观察法
教育调查法
实验法
历史法
行动研究法
个案研究
叙事研究
第二章 教育的功能
概述
概念
分类
作用对象
个体;社会
作用方向
正向;负向
呈现形式
显性;隐形
社会功能
教育与生产力
制约
规模速度;结构变化;内容手段
促进
再生产:劳动力;科学知识
人力资本理论
经济学;人力>物质;人口质量;教育投资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制约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者;教育目的
反作用(影响)
提供人才;促进民主;传播思想,舆论反作用;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教育与文化
制约与影响
制约教育的:内容水平;环境模式;传统变革
教育的文化功能
传递保存;筛选整理;交流融合;更新创造
学校文化
学校成的思想和行为
特性
组织文化;整合性较强;传递文化传统;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
学校物质文化
学校环境和设备
组织和制度文化
规章制度
精神文化
校风/班风/学风等风气及人际
学生文化
成因
个人身心特征;同伴群体;师生交互;家庭社会;社区
特征
过渡;非正式;多样;互补
教育与社会人口
制约
规模速度;质量;人口结构;人口流动
再生产
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改善结构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能动性;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不平衡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
概述
身心发展动因 P38
内发
外铄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遗传-物质;环境-多种;学校-主导;主观能动性-决定性
身心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顺序;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
青春期生理变化
身体外形;内脏器官;第二性征;神经系统
第三章 教育的目的
概述
概念
目的层次
国家>学校>学科>教师
教育方针
宏观指导思想;组成部分:性质方向,教育目的,途径原则
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目的的制定的具体要求;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目标多样,目的唯一
功能
导向;选择;激励;评价;调控
理论
制定依据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的自身发展;制定者的理念和价值观
价值取向
宗教;社会;个人;无目的;辩证统一
中国
历史演变
基本点
理论依据 人的全面发展
含义
基本观点
与社会相连;旧式分工-片面;机器工业;社会主义;与劳动结合
全面发展教育 P53
组成部分
德智体美劳
五育关系
第四章 教育制度
概述
概念
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以及运行规则
在形式上的发展
前制度化;制度化;非制度化
影响学制的因素
生产力;社会制度;人口状况;儿童年龄特征;原有学制
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欧美
西欧双轨;美国单轨;苏联Y型
中国
旧中国
壬寅-未实施;癸卯--颁布实施;壬子癸丑-资本;男女同校;壬戌-六三三
新中国
51-平等,工农;58-三结合,六并举;85-九年义务;95-一前三等,教育法
我国当前
学前;九年义务;普及高中;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继续;特殊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学前小学;年限;普通职业;高等多样;学历界限;国际交流;终身
义务教育
概念
特征
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起源与发展
模块二三 中学课程教学
第五章 中学课程
课程概述
概念
类型 P71
设计方式
学科活动
综合程度
分科综合
管理、开发主体
国家地方学校
课程任务
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
课程实施要求
必修选修
呈现性质
显性隐形
古德莱德
制约课程主要因素
三大:社会、知识、儿童;课程理论
主流理论
知识;儿童;社会;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
课程设计
概念
选择依据
课程目标;学生的需要、身心、兴趣;社会发展;科学文化知识
组织方式
纵向:知识的逻辑顺序;知识自身的体系和深度
横向:以学生发展阶段;综合性和广度
逻辑: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传统派
心理:学生发展;现代派
直线式:直线前进
螺旋式:逐步扩大,不断加深,层层递进
设计模式
目标模式
泰勒;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过程模式
斯腾豪斯;教师;变量;四特征:人文、研学、合作、发展
具体内容
概念
课程内容:由比较规范的经验组构成的学校课程文化知识体系
构成 P79
课程计划
主要依据--标准教材;
课程标准
直接依据--编写教材;分学科展开-课程计划
教材
具体化-课程标准
编写要求
原则:学科特点;内容基础;社会适用
编排:知识逻辑;利于学习;学科衔接
课程资源
概念
分类
隐形课程资源
风气人际:校风班风、师生关系、家庭氛围
开发利用
课程实施
概念
基本取向
结构
影响因素
课程评价
概念
主要模式
目标评价
目的游离
CIPP模式
新课改
历程
八次改革;20世纪90 年代:素质教育;01年:《改革纲要》;基础教育;先实践后推广
时代背景
世界:知识经济,人类生存和发展,国际竞争;中国:政治经济发展,非改不可(固有+传统)
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能
核心理念
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
目标 P85
总体目标
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具体目标
六个改变:注重知识传授倾向;结构-学科;内容-联系+兴趣;实施-探究;评价-功能;管理-集中
内容
课程目标
三维课程目标 P86
知识技能
必备的基础;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综合化-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习惯+4能力:终身;问题;思维运作;团作;身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祖国;三观;集体;科学;人文
特点
学会做人;全面发展;终身教育;素质(创新实践);人文关怀
课程结构
特点
综合性;选择性(差异);均衡性(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具体要求 P88
九年一贯;综合实践-必修; 通过实践,探究创新,科学研究,运用知识,增进联系,责任感
小学-综合(3-综合实践);初中-分科+综合;高中-分科(选修/技术类/学分制)
农村:当地发展;现代化农业;农科教结合;绿色证书;城市:职教
课程内容
具体表现形式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特点 P88
素质教育理念;突破学科中心;改变学习方式
课程实施改革
理念改革
现代学生观
完整-发展;差异-看优点;潜能-相信;人文关怀-尊重
现代教师观
角色:学习促进,教学研究,课程开发,社区开放,终身 行为:师生-尊重;教学-帮引;自我-反思;其他教师-合作
现代创新观
破除:知识中心,教师权威;培养问题意识
现代教学观
课程创生开发;师生;过程重于结果;更关注人
方式改革
教学方式
传授:被动-主动;教学模式:单一-综合;知识:书本-实践;教材:脱离-紧密
学习方式
被动传授-主动;教材理性-人格;主动探究
现代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主动;独立;独特;体验;问题
策略改革
教学-师生;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个性发展-差异+独特;信息技术-应用,效率
课程评价改革
发展性评价
促进发展;课程功能;最新观念;综合;多样;多元;关注过程
改革重点
学生评价
全面发展;灵活开放;以学论教
教师评价
唯成绩-指标体系;自评-多渠道;考试-开放全面
课程管理改革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国家-地区-学校
新的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
内容
研究性;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信息技术
性质
综合;实践
特点
整体;实践;开放;生成;自主
原则
学生自主教师指导;综合实践;课时集中分散;校内外课程;融合;信息实践
重要课程
研究性学习
≠科技类活动;全体;整个生活;弹性课时;不专门;反思评价
信息技术
传统:观念;角色;方式: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 中学教学
教学概述
概念
定义
广义: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狭义: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与教育
部分与整体;教育>教学+其他(课外、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教学是教育的途径
教学与德育
途径和内容;教育>智育;智育是教学的途径;教学是德智体美劳的实施途径
意义
基本途径--全面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传授知识,促进发展;中心环节
基本任务
掌握基础知识;发展智能+体力;培养审美;思想品德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
钻研教材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参考资料
了解学生
知识基础;能力基础;认知特点;生活经验
设计教学方法
考虑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选择最佳
上课
课的类型
新课;复习课;技能课;检查课
课的结构
组织教学;复习过渡;新教材:讲授,巩固;课外作业
基本要求
9点: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板书有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作业
布置
内容符合要求;分量适当,难度适度;明确要求
检查和批改
了解学生;理解巩固,实际运用;改进教学
课外辅导
内容
解答疑难;差生补课;优生辅导;学习方法辅导;学习目的态度教育
要求
从实际出发;教学补充
学业成绩
测验的目标
两个维度:教学内容心理操作和发展
效度:测量属性
信度:准确可靠
难度:难易程度
区分度:拉开差距
教学过程
概念
理论
本质
基本规律
结构
原则方法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
概念
类别
个别教学
班级授课
分组教学
设计教学法
道尔顿制
特朗普制
教学模式
内涵
常见模式
教学评价
概念
功能
意义
类型 P121
模块四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七章 学习认知基础
感觉
概念
分类
内部;外部
一般规律 P129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刺激量,感受高低值 呈反比,也就是感觉阈限越高,感受性越低。
绝对
最小刺激量;反比
差别
两个刺激量的最小差异量;反比
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
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
不同感觉
相互影响;相互补偿;联觉
知觉
概念
关系
种类
特性
注意
概念
特点
功能
分类
影响因素
运用
记忆
概念
分类
品质
过程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表象与想象
表象
想象
思维与问题解决
思维
概念
种类
过程
形式
问题解决
问题
定义特征
心理过程
影响因素
问题特征
定势
功能固着
原型启发酝酿效应
个体
策略
尝试策略
启发策略
手段→目标;顺向;反向;爬山
能力培养
丰富经验;传授策略;提供学习机会
第七章 学习认知基础
感觉
概念
分类
内部;外部
一般规律 P129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刺激量,感受高低值 呈反比,也就是感觉阈限越高,感受性越低。
绝对
最小刺激量;反比
差别
两个刺激量的最小差异量;反比
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
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
不同感觉
相互影响;相互补偿;联觉
知觉
概念
关系
种类
特性
注意
概念
特点
功能
分类
影响因素
运用
记忆
概念
分类
品质
过程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表象与想象
表象
想象
思维与问题解决
思维
概念
种类
过程
形式
问题解决
问题
定义特征
心理过程
影响因素
问题特征
定势
功能固着
原型启发酝酿效应
个体
策略
尝试策略
启发策略
手段→目标;顺向;反向;爬山
能力培养
丰富经验;传授策略;提供学习机会
第八章 学习动机
概述
概念
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期待与诱因
功能
激发功能
指向功能
维持/强化功能
分类
社会意义
高尚:利他
低级:利己
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活动直接结果相连;具体但不稳定;内部动机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社会意义与个人前途志向相连;较强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诱因来源
内部:学习者本身的兴趣;比如求知欲
外部:学习内容以外;如他人认可
学校情景中的学业成就 奥苏贝尔
认知内驱力:内部;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青年期;求知欲
自我提高内驱力:外部;由学业而赢得威望和地位;青年期,主要动机
附属内驱力
学习效果的关系
一般情况
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
动机强,目标明确,效率高
耶克斯-多德森
降低效率:高度/过低;最佳:任务难易,中等动机;难度高,动机低;倒U型:动机和效果
理论
强化理论
惩罚和奖励
需要层次理论
七种需要:理安爱尊知美我
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社交)、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
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
力求成功的动机:难度适中
避免失败的动机:非常困难/容易
成败归因理论 P155
三个维度
内/外部归因
(不)稳定性-能/任
(不)可控-努力
六个因素
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
行为的先行因素
结果期待
行为导致结果的客观推测
效能期待
实施能力的主观推测或是判断
影响因素
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
对学生的影响
影响活动的:选择/情绪;努力态度;有利于学业的完成
目标定向理论
培养和激发
内部
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设置合适的目标;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训练归因
外部
期望明确;反馈及时经常明确;外部奖励;表扬
第九章 学习迁移
概述
概念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分类
迁移性质
正迁移:积极
负迁移:消极
零迁移:无直接影响
前后方向
顺向:前对后
逆向:后对前
抽象概括水平
垂直:不同程度
水平:同一
迁移内容
一般:原理具体化
特殊:重新组合并移用
迁移程度
近迁移:相似情境
远迁移:不相似
迁移路径
低路迁移:无意识
高路迁移:有意识
作用
促进:问题解决;经验:概括系统化,能力与品德形成;指导作用:
基本理论
形式训练说
沃尔夫
最早理论,官能训练
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
情境(学习迁移):存在共同成分
关系转换理论
格式塔
顿悟关系:手段和目的,两种学习情境的关系;小鸡觅食实验
经验类化理论
贾德
必要条件:共同要素;关键: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水下打靶试验)
认知结构理论
奥苏贝尔
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
迁移与教学
影响因素
学习材料;原有知识经验;学习的态度和定势;认知结构;学习策略;智力;教师指导
促进方式
精选教材;编排教学;教学程序;策略;迁移意识性
第十章 学习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实质
个体产生变化
相对持久
反复经验引起的
特征
人类和动物的学习
区别:语言;经验科学文化知识;社会意义,适应社会
分类
加涅学习结果
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
态度
我国
冯忠良
知识
技能
行为规范
奥苏贝尔 有意义言语学习
学习方式
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
材料理解
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学习
繁简程度
符号表征
概念命题(运用)
解决问题与创造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
经典性条件作用(巴普洛夫)
尝试-错误说(桑代克)
操作性条件作用(斯金纳)
社会学习(班杜拉)
认知学习
完形--顿悟说(苛勒)
认知--结构学习论(布鲁纳)
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奥苏贝尔)
信息加工学习论(加涅)
建构主义
知识观
学习观
学生观
教学观
对教育的意义
人本主义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第十一章 知识技能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含义
知识的分类
知识学习的类型
符号
概念
命题
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获得/理解
知识的保持
知识的提取
技能的学习
技能的概述
概念
关系
技能与习惯
知识与技能
操作技能
含义特点
分类
形成阶段
训练要求
心智技能
含义特点
形成阶段
培养方法
第十二章 学习策略
概述
概念
分类
典型的学习策略及训练
典型的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
精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
元认知策略
计划
监控
调节
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环境;努力心境;求助
学习策略的训练
模块五六 中学生心理
第十三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认识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P202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四阶段
感知运动0-2
前运算2-7
具体运算7-11
形式运算11-15
维果斯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教学与发展
最近发展区思想;教学走在发展前;学习最佳期限
儿童发展水平
已经到达: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可能到达:不能独立
思维发展特点
阶段
初中
抽象逻辑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还需具体经验支持
高中
可进行完全抽象符号推导,能够在理论指导下分析解决问题
抽象:逐渐主导,随年龄日益成熟
形式:逐渐发展,高中处劣势
辩证:迅速发展
情绪
情绪情感
概述
概念
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产生的态度体验
关系
区别
情绪:个体生理,情境性、表浅性、暂时性,外部、冲动 情感:社会需要,情境性、稳定性、深刻性,内隐、深沉;
联系
情绪--基础,离不开,蕴含--情感;反映情感的深度 情感,通过情绪表达
情绪情感、认知的关系
联系:伴随认知产生,随着认知活动发展 反映内容不同:认知--事物;情绪--特殊态度,主观体验,生理反应 反作用认知:调节;激发-探求真理-对象选择;创造性加工-引导
分类
情绪
生物进化
基本情绪:先天的,喜怒哀乐
复合情绪:不同组合派生
状态
心境
平静持久;心情,弥漫;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
激情
强烈/爆发/短促;重大事件引起;意识狭窄:可以调节,并不总是消极
应激
紧急避险
情感
道德感:道德标准,主观体验
美感:审美,情感
理智感:认识真理,主观
功能
适应
动机
调节
信号
感染
健康
情绪
理论
詹姆士--兰格理论:植物性神经;是器官和肌肉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 坎农--巴德学说:中枢神经丘脑,向上传至大脑,向下传至交感神经,与生理变化同时发生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刺激情境-评估-情绪;大脑皮质的兴奋;从外来的反馈-大脑皮层-转化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生理唤醒(必要条件)--高度唤醒;认知性唤醒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论理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三层次评价:初、次、再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尹扎德 ):人格系统;生理结构;遗传;渊源
特点
丰富;强烈;不稳定;易激动;两级明显;开放性与掩饰性;逆反性
良好情绪
标准
正确反映环境的影响,善于表达;对刺激适当强度的反应;反应转移能力;符合年龄
培养 适丰引调锻 时风银条段
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调节紧张:按照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过渡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多角度,多侧面的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情绪向正确方向发展
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压抑;否认;置换;文饰;投射;代偿;升华;幽默;退行;反向
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意志
意志概述
概念
有目的、有意识,调节行动,实现目标
特征
意志行动的过程
准备阶段
动机斗争
双趋冲突
两个目标
都想要;二者不可兼得
双避冲突
两个目标
都有威胁;选择威胁较轻的
趋避冲突
同一目标
既想要又有顾虑
多重趋避
两个以上
存在利好的同时都有威胁
确定目标
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
执行决定阶段
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良好意志品质特征
自觉;果断;自制;坚韧
少年期:有所提高,坚韧不够
青年期:自我完善、实现,独立自主
培养
实践活动;正确对待挫折;因材施教;榜样纪律约束
人格
人格概念
个性;心理品质
人格特征
独特性
稳定性
整合性
功能性
人格的影响因素
遗传;环境-自然社会;家庭(权威-理性民主;专断;溺爱;忽视);自我
人格的结构
性格
概念
稳定的态度,习惯的行为方式
结构特征
态度
对自己、他人集体、工作学习;例:谦虚/利己/粗心/创造
意志
顽强拼搏;当机立断
情绪
稳定独特;持久,心境
理智
在认知活动表现出来的特点和风格
性格培养
三观教育;强化积极行为;榜样示范;集体的教育力量;因材施教;自我教育
气质
概念
脾气秉性;
与性格的关系
联系
区别
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人格理论
人格特质(奥尔波特)
因素分析(卡特尔)
气质类型(希波克拉底-盖伦)
胆汁:直率冲动;多血:情感丰富;黏液:安静稳重;抑郁:多愁善感
佛洛依德
三部分
本我:快乐;自我;超我--社会
五时期
0---1---3---6、7---11---
口腔;肛门;性器期;潜伏;两性
埃里克森 心理社会性发展
0---1.5---3---6---12---18---30---60--死亡
信任-自主-主动-勤奋-自我同一性--亲密感-繁殖-自我整合
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
自我意识
人际关系
性成熟:健康广泛,有礼有节,把握分寸
第十四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
概念
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意义
预防精神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人格健全发展;配合学校教育学习
易产生的 心理问题 P235
焦虑症和 考试焦虑症
情绪紧张;集中困难;心跳加快,出汗
体制-缺乏自尊;家长-期望过高;个性;争强好胜
肌肉放松系统脱敏;认知校正;锻炼性格
抑郁症
情绪悲观;消极认知;动机缺乏;肢体疲劳
行为:不愉快经历,缺乏鼓励;精神:丧失失落;认知:自我贬低
恐怖症
特定,无实际危害,非理性惧怕
单纯、广场、社交
社交恐怖:直接经验刺激;观察学习;不切实际的评估
系统脱敏;改善人际关系
强迫症
计数;洗手;自我检查;刻板的仪式性动作
社会:学习紧张,家庭严格,人际;个人:胆小怕事,优柔寡断
药物;行为治疗;支持性环境;森田疗法
网络成瘾
过度使用;慢性周期;难以抗拒再度使用
网络诱惑;困扰压力;群体影响;自控较弱;家庭教养
认知疗法、强化法、转移注意力、厌恶干预、来访者中心
心理评估
概念
某一心理现象做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
参考框架
健康模式
疾病模式
心理辅导
概念
新型的建设性人际关系,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认识知己,确立目标,克服障碍,良好适应
一般目标:调节适应
高级目标:寻求发展
途径
专门课程开展;学科渗透;班级活动;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家庭
影响中学生 行为改变的方法
行为改变
强化法
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强化刺激--再次反生
代币奖励法
象征性强化物
行为塑造法
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
示范法
观察、模仿
消退法
不适应的行为不予注意,不给强化,使之渐趋削弱直到消失
惩罚法
消除不良
厌恶刺激(否定、处分);撤销愉快刺激
自我控制
当事人
厌恶干预
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不良
行为演练
全身松弛
改变肌肉紧张--应对情绪紧张
雅各松布
系统脱敏
松弛肌肉;焦虑层次;转移到现实
肯定性训练
请求;拒绝;真实表达
认知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ABC理论)
诱发;看法;反应
来访者中心疗法
特点
以求助者为中心;咨询-转变过程;非指导性咨询
治疗态度
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共情
模块七 中学德育
第十五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实质及其结构
态度
实质:内部准备状态;不同于能力;通过学习
结构:认知--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情感--产生的情绪;行为:作出某种反应
品德
实质:社会舆论内心驱使,共同价值,社会行为规范;个人体现,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
心理结构:认知-基础核心;情感--直觉、想象、伦理;意志--权衡;行为--外在表现,最终环节,衡量标志
品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
对偶故事法
约翰推门撞到了15个托盘
亨利取果酱打碎了杯子
品德发展阶段
自我中心(2-5)
不顾准则,按照自己的想象执行
权威阶段(6-7)
对外在权威规则--尊敬和顺从;客观效果
可逆性阶段(8-10)
共同约定-可变
公正阶段(11-12)
利他;关心同情;高级平等关系
科尔伯格
道德故事两难法
海因茨偷药
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水平 幼儿园-小低
惩罚服从
是否受到惩罚
相对功利
符合需要,得到利益
习俗水平 小中-青、成年
寻求认可
好孩子阶段;被喜爱、取悦他人
遵守法规
遵守法规和习俗
后习俗水平
社会契约
遵守是义务,但可以改变(社会总体福利)
普遍伦理
公正高于法律
形成发展
影响因素
外部
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因素;同伴群体
内部
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一般过程
依从
从众服从;盲目、被动性、不稳定性;外在压力控制
认同
主动接近;自觉、主动性、稳定性;榜样模仿
内化
观点一致*融为一体--完整价值体系;高度自觉、主动、坚定
培养
有效说服;良好榜样;群体约定;价值辨析;恰当奖惩
第十六章 德育
基本内容
概念
广义:所有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社会+社区+学校+家庭 狭义:学校德育;教育者在特定时空内对青少年
意义
实现教育目的--前提;培养高素质政治公民--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积极意义
内容
基本
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
具体
爱国国际;理想和传统;集体;劳动;纪律和法制;辩证唯物三观
新主题
安全生命教育;生存生活教育;升学就业指导教育
过程
概念
结构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
基本规律
知情意行统一发展
在活动与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
思想内部矛盾积极转化
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
原则
导向性/方向性
疏导/循循善诱
尊重严格要求相结合/严慈相济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因材施教
集体个别教育相结合/平行教育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长善救失
知行统一/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生活相结合
灵活施教
正面教育与纪律与约束相结合
方法 P265
说服教育法
榜样示范法
指导实践法
情感陶冶法
品德评价法
品德修养指导法
途径
教学: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
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
活动:课外校外
集体活动: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
班主任工作
模块八 中学班级管理教师心理
第十七章 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
班集体
概念
班级
小社会体系;教师+学生+环境;学校行政体系-最基层
班集体
明确目标;健全结构;共同准则;成员平等
发展阶段
初建期--松散;形成期--合作;成熟期--集体
班主任
概念
意义作用
工作内容
班级管理
概念功能
主要内容
原则
方法
主要理论
模式
第十八章 课堂管理
概述
概念
影响因素
群体管理
群体概述
正式
群体动力
纪律管理
概念
分类
发展阶段
结构纪律
维持策略
问题行为
性质
类型
产生原因
矫正和处置
第十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
概述
概念
意义
特点
实施要求
内容形式
主要内容
组织形式
三结合
学校-主导
三者协调一致,互相配合
学校和家庭
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
第二十章 教师心理
教师
角色
职业心理特征
行为特征
威信
职业成长心理
比较
成长
心理健康
概念标准
职业压力
心理与问题行为
维护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