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
2022-11-15 19:19:16 24 举报
AI智能生成
九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包括知识点有内能、内能的利用、电流和电路、电压和电阻、欧姆定律、内容还是非常多,所涉及的概念和公式也是比较复杂的,对初三的孩子确实有点难度。本思维导图对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希望对您有帮助。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十三章内能
分子热运动
分子动理论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压力
扩散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非重力等外界因素影响)
扩散现象说明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之间有回隙
决定扩散现象快慢的因素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分子的热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压力
分子间的作用力,固体最大,液体其次,气体最小
当分子间距离过大时,分子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忽略不计
内能
内能
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内能的改变
热传递
方向
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条件
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做功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
做功的实质:能量的转化
热量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它是过程量
内能与机械能
内能是微观的,机械能是宏观的
有机械能的物体一定有内能,有内能的物体不一定有机械能
比热容
比热容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形状等无关
定义式
C=Q/mΔt
单位:J/(kg·℃)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
相同质量的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少的吸热能力强
相同质量的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用时长的吸热能力强
水的比热容:4.2x10³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x10³J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
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
热量的计算公式
Q吸=cm(t-t₀)(或Q吸=cmΔt)
Q放=cm(t₀-t)(或Q放=cmΔt)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内能的利用
内能的利用方式
利用内能来加热:实质是热传递。
利用内能来做功:实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热机
热机:
定义: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内燃机:
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热机的效率
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一是燃料很难完全燃烧,二是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散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
有效利用燃料的一些方法:把煤磨成粉末状、用空气吹进炉膛(提高燃烧的完全程度);以较强的气流,将煤粉在炉膛里吹起来燃烧(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与热机的功率无关。
由于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有能量损失,所以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
热机能量损失的主要途径:废气内内、散热损失、机器损失。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① 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
② 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③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常见热机的效率:蒸汽机6%~15%、汽油机20%~30%、柴油机30%~45%
内燃机的效率比蒸汽机高,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一类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两种电荷
摩擦起电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
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
两种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
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金属
人体
盐水溶液
导电原因
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玻璃
陶瓷
塑料
不易导电原因
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绝缘体不能导电但能带电
电流和电路
电流
电流的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
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
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用电器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电路
基本组成
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电源
定义
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功能
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有电源
电路闭合
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
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开路(断路)
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断路)
短路
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绝对不允许
电路图
用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和并联
串联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叫串联
任意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
特点
只需一个开关
各个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
电流路径有且只有一条
并联
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
电流在分支前和合并后所经过的路径叫做干路;分流后到合并前所经过的路径叫做支路
各条支路之间互不影响
特点
开关可以不止一个
各个用电器能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
电流路径不止一条
判断串联、并联的常用方法
分流法
观察电路中的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经过用电器回到负极的过程中,是否有分支
有分支,则电路为并联
没有分支,则电路为串联
断路法
将电路中的任意一个用电器去掉后,观察其他用电器是否能继续工作
能继续工作,则电路为并联
不能继续工作,则电路为串联
电路工作特点法
观察电路中的各个用电器能否独立工作
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则电路为并联
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则电路为串联
备注
如果电路中连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则先把电压表所在的位置看作断路,把电流表所在的位置看作纯导线,然后再判断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
电流的测量
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
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1A=10³mA=10⁶μA
电流表
测量电流的仪表,内阻很小,可看作0,可看作导线
使用规则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
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0~0.6A,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A
0~3A,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A
注意点:要测量谁的电流,则电流表就与谁串联;反之,电流表与谁串联,则表示测量谁的电流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并联电路的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电压(V)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但有电流则一定有电压
单位
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
1KV=10³V=10⁶mV
测量仪表
电压表
使用规则
并联在电路中
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
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0~3V,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V
0~15V,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5V
注意点:要测量谁的电压,则电压表就与谁并联;反之,电压表与谁并联,则表示测量谁的电压
常见的电压值
1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V
家庭照明电压为220V
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
工业电压是380V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各支路两端的电压与电源电压相等)
电阻(R)
定义
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则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单位
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单位:兆欧(MΩ),千欧(KΩ)
1MΩ=10³KΩ=10⁶Ω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基本性质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电阻(R)与它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它的电流(1)无关
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
定义
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大小可以改变的器件
原理
滑动滑片(P)改变电阻线连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的阻值
注:没改变它自身的总阻值
作用
保护电路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者各个电阻之间的电压分配关系
铭牌
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
串联在被控制电路中使用(即要控制谁则与谁串联;反之,与谁串联则表示控制谁的电流)
接线柱要“一上一下”
闭合开关前应把滑片调至阻值最大的位置
电阻箱
作用和滑动变阻器相同
原理与滑动变阻器不相同
使用方法
连接方式与滑动变阻器相同
连入电路的阻值大小=刻度盘指针所指数字×对应倍数之和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
定律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此结论绝对不能倒过来说
公式
I=U/R
公式中的I、U、R必须对于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的同一过程(即要满足“同一性”),才能代入公式中计算
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应用
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只是R的确定式,而不是决定式)
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电阻的测量
方法:伏安法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原理
R=U/I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结果分析
测量结果偏小
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电阻中的电流
测试误差偏大
通电时间过长,引起电阻温度升高,导致阻值变大
测电阻时,多测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多次试验是为了找规律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电阻串联的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总电阻越大)
电流:I=I₁=I₂(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电压:U=U₁+U₂(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电阻:R=R₁+R₂(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R)串联,则有R总=nR
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其原因是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实际意义:用多个小电阻串联起来代替大电阻
分压作用
U₁/U₂=R₁/R₂(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压越多,反之分得电压越少)
比例关系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
W₁/W₂=Q₁/Q₂=P₁/P₂=R₁/R₂
U₁/U₂=R₁/R₂
电阻并联的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总电阻越小)
电流:I=I₁+I₂(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U=U₁=U₂(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电阻:1/R=1/R₁+1/R₂(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如果n个等值(R)电阻并联,则有R总=R/n
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其原因是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实际意义:用多个大电阻并联起来代替小电阻
变形式R=R₁·R₂/(R₁+R₂)此变形式只适用于两个电阻并联的情况,多于两个电阻并联则不适用
分流作用
I₁/I₂=R₁/R₂(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流越少,反之分得电流越多)
比例关系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
W₁/W₂=Q₁/Q₂=P₁/P₂=R₂/R₁
I₁/I₂=R₂/R₁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