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的世界第三章
2022-11-16 10:40:09 7 举报
AI智能生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的世界思维导图,包括的知识点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三个特征,回升与运用,乐音与噪音的区别和定义,超声和次声的应用等内容。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太空和月球)
固体传播速度>液体传播速度>空气传播速度
声音在 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三特征
音色:声音的品质,一般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应用:能够分辨发声的是什么物体
响度:声音的强弱,单位:分贝(dB),主要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单位:赫兹(Hz),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回声与运用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 0.1s(人的反应时间)以上,相距 17m 以上
应用:利用回声加强原声,利用回声测距离
乐音与噪声
乐音:
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噪声:
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让人心烦的声音
噪声的防治:
声源处减弱
会场内手机调到静音状态、远离声源。
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道路旁植树、隔音墙、使用吸音材料、消声器,关门,关窗。
人耳处减弱
带耳罩、耳朵塞棉花。
超声和次声
超声
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
特点
频率高、穿透力强,应用:B超、消毒、探伤、声呐、超声雷达等
次声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特点:能量高的次声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次声危害
使人的平衡器官受到破坏;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