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郑和下西洋
2022-11-22 14:53:40 6 举报
AI智能生成
1、郑和七次下西洋时间为1405-1433。 2、1405年7月11日,满载着2.7万余人的庞大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1407年秋,郑和带回了爪哇等国的朝贡使节和数十船商贸换回的异域珍品,完成首次航行。 3、几个月后,郑和二次出海。此次航行路线同前一次差不多,也是历时两年。 4、1409年夏,郑和第三次统领船队出国。此次航行仍以东印度洋为中心,并在满刺加建立排栅城垣,盖了仓库,作为海上贸易的中转站。在从古里回航途中,郑和还在锡兰跟亚烈苦奈尔国王打了一仗,凯旋归来。 5、1412年11月,明成祖下达第四次航海命令。这一次,郑和船队继续往西,将东非沿海列入了航程之内,进一步扩大同海外各国的交往与贸易。此次航海时间较长,郑和于1415年回国,分遣船队一年后返回。 6、1417年5月,郑和船队第五次出海远航,这次出海的主要任务是护送19国使臣回国,郑和船队到了东非沿海最南的地区。 7、1421年7月,郑和船队六下西洋,护送16国使臣回国。郑和亲率的船队到达了东非海岸慢八撒(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港)、竹步(今索马里)等国,并在宝船上设宴招待各国宾朋,代表明成祖赐以丝、瓷、铁器等物品,1423年返航时带回香料等珍品。 8、1431年初,明宣宗继承祖父明成祖伟业和雄心,再次诏令郑和出海。第七次下西洋历时3年多,郑和船队走访了近20个国家,还派出随员特地到伊斯兰圣地麦加朝圣。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郑和下西洋特点
时间早、次数多、人数多、规模大,设备先进,到达范围广。
条件(成功原因)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目的
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意义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评价
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世纪。郑和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航海家。
戚继光抗倭
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戚继光抗倭
(1)台州九捷
(2)成功原因
①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②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