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路志正
2023-03-29 16:56:31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数字化时代,人们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通过中医理论,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在事业和家庭上细水长流。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一章:湿气重是现代人的通病
1.90%以上的现代人曾被湿邪困扰
湿气
在我们人体内,水液代谢也要依靠阳气的作用。水液在体内是以“气”的形式运行的,也就是说液态的水液需要转化成气才能运行到全身,这一转化就需要阳气的温煦、气化作用。离开了阳气的气化作用,人体内的水液代谢就无法进行。
水要想化成湿,必须依靠阳气的作用,阳蒸水动,氤氲成湿;湿也可以化成水,在寒凉的气温下将湿聚在一起即为水,
湿的本质是水,从水中来,但与水不同,你只能感受它,却看不见它
水分蒸腾往上走,形成弥漫、氤氲之势,就形成了湿
中暑、痛风、腹泻、失眠、眩晕、头痛、冠心病等与湿邪有关
湿气重导致困乏、睡不醒。关节晨僵。
外湿就是自然界中的水湿,比如天上的云、地下的水、早晨的雾露、冬日的冰雪
内湿就是人体内的津液(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也就是西医学上的体液
内湿为病,多是脾胃功能受损造成的。中医认为,脾胃主运化,如果脾胃功能正常,湿邪就会通过大小便等途径排出体外;但如果脾胃虚弱,水湿就会滞留在体内,从而成为一种诱发疾病的因素。
为什么有的人膝关节一疼,他就知道“明儿个要变天了”?这其实是外湿引动内湿造成的。
湿邪
在泡脚、蒸桑拿或者洗澡、游泳结束后,一定要记得及时擦干身体水分。尤其是在淋雨后,最好能擦至皮肤潮红发热,然后再洗澡并换上干燥的衣物。有的人刚脱掉潮湿的衣服,就马上用热水洗澡,这样容易使寒湿入侵体内。同样的,夏天大汗淋漓时也不可马上洗冷水澡或去游泳,因为在汗孔未闭之时,容易让寒湿之气入侵。
像上面这些正常的、生理的湿,我们称之为湿气,但是当湿气太过,变成了异常的、病理的,这时候的湿就叫做湿邪了
燥邪
湿气多了不行,可也不能变少,否则就成了燥邪
口干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湿多阻滞气机,水液不能向上濡润导致了口干。“湿”少了,舌头会变得瘦小,有的病人来就诊时很直接地就说,觉得自己舌头变短了。
热邪
遇到了热邪,我们可以直接清之,风邪可直接散之,寒邪只要温之就行。可湿性黏腻,胶着难去,在治疗上不能也没有办法采取快速疗法,汗法只能是微汗,下法只能是缓攻,补法只可清补。
2.发现体内湿气大的信号
看舌头
舌头胖了、大了,但是口腔还是原来的大小,舌头就会顶上牙齿,时间长了就留下齿痕
腻苔是什么样呢?它就好像舌面上挂着一层刚喝完的牛奶一样,又白又厚。像这种舌苔白厚,看起来比较滑腻的,说明体内湿气比较重或体内有寒;如果舌苔黄厚而且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舌苔薄说明病只是处于初期,病位浅;舌苔厚,说明病已经逐渐侵入体内,病位较深。
如果舌体胖大,舌头两侧有牙齿印或舌体有裂痕,舌苔厚、发黏,那就表明你体内的湿气过重。
四个判断
起床后身体疲劳,四肢沉重——湿性重浊
便完不爽,大便冲不净,小便淋漓不尽——湿性黏滞
下肢容易水肿——湿性趋下
面色淡白,精力不济——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被湿邪困住的人,阳气通常都不会太旺盛,人也变得少气懒言,精力不济。那些特别喜欢宅在家里不想动的人,就极有可能是体内湿气太重的原因。
3.北方人也别忽视祛湿
酒为水谷发酵熏蒸而成,性热而质湿,如果喝多了,就会在体内形成湿热。
加入1/3的热水,这样既能温酒又降低了酒精的浓度
冷饮入胃会伤到我们的脾阳,如果脾阳不足,水湿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湿邪。如果你大便不成形,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这就说明脾虚了,要引起注意。
若只是坐着,身体运化水湿的系统缺乏锻炼,功能也会慢慢减弱。
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都比较大,极易造成精神紧张,这会导致体内代谢物的增加,增加湿浊之气。
4.瘦人多火,胖人多湿
吃也不胖的瘦人往往阳气偏盛,肝肾阴虚而津液少。
如果脾虚了,身体内的津液代谢不通畅,就容易积在身体里产生痰湿,当这些湿邪泛溢到皮肤上,就会引起肥胖。
首先,饮食上要少吃甜点、生冷食品及各种肥腻之品,避免暴饮暴食、食速过快;其次,平时要让自己动起来,一周有两三次的锻炼机会,“动能生阳”,阳气充足了,湿气也就难以在体内积存。
身体所需水液不够,人就容易因此产生内热而上火。
体内阴虚的瘦人,由于缺乏津液的滋润,所以容易出现眼干、皮肤干燥、咽喉疼痛、失眠烦躁等。
阴虚火旺的人还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静能生水”,你静下来了,体内的小火也会慢慢平息。
第二章:调好身体内环境,让湿邪无路可进
1.筑好脾这个“水堤”,抵御泛滥的水湿
就是既要把湿邪赶走,又要找到引起湿邪的源头
脾是水的堤坝,养好脾能防止水湿的泛滥
脾在水液运化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枢纽,上至肺,下至肾
我非常提倡“减食增寿”的理念。
《黄帝内经》里说得很明白:“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唾液其实包含两种:一种是唾沫,跟肾有关;一种是口水,跟脾有关。
人体水液代谢的全过程,是靠各脏腑功能共同协作而完成的。其中肺的宣发肃降、脾的运化传输、肾阳的温煦气化作用尤为重要。
吞津法做起来非常简单:每天早晚,静坐,舌抵上颚,当嘴里的唾液满了以后,随着意念分三次慢慢咽下去。
这里的唾液,叫“自家水”,本身就是药,可以帮助消化吸收,促进胃酸、胃液分泌,灌溉五脏六腑。
2.“中年发福”其实是脾胃减弱了
脾胃功能减弱有三个原因
牙齿的咀嚼能力减弱
消化酶的减少
我们的唾液里和胃液里都含有大量消化酶
胃肠动力不足
调理脾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饮食入手,比如饭要吃七八分饱,吃饭要细嚼慢咽,饭前要喝点汤,等等。每日饮食要保持搭配的平衡:寒热平衡、粗细适当、荤素搭配。常吃点山药、白扁豆之类的健脾食物。
特点
1.食少纳差、肠鸣便软、容易腹泻。
2.肌肉软弱无力、容易疲劳、不想活动。
3.口甜、口黏、多涎。
4.舌体胖厚有齿痕、舌苔发腻。
2.肌肉软弱无力、容易疲劳、不想活动。
3.口甜、口黏、多涎。
4.舌体胖厚有齿痕、舌苔发腻。
山楂化食散
【材料】炒山楂10克,炒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陈皮6克,苏叶6克。
【做法】将所有材料一起在水中浸泡20分钟,然后将泡过的材料连同水一起倒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继续煮制15分钟,离火晾凉即可饮用。
【用法】一日1~2次,每次50毫升。
【功效】促进胃肠蠕动,主治食欲差、停滞胀满、呃逆、嗳气、痞满。
【做法】将所有材料一起在水中浸泡20分钟,然后将泡过的材料连同水一起倒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继续煮制15分钟,离火晾凉即可饮用。
【用法】一日1~2次,每次50毫升。
【功效】促进胃肠蠕动,主治食欲差、停滞胀满、呃逆、嗳气、痞满。
三蒸大枣
大枣可不是买来直接吃,而是要经过三蒸三凉的处理。
【材料】大枣适量。
【做法】将大枣洗净去杂质,不要浸泡。先用中强火蒸20分钟,置阴凉处3~4小时后,再蒸20分钟。吃时,再蒸一次,这次待水沸后,改小火几分钟即可。
【用法】剥去硬皮、内核,吃枣肉。
【做法】将大枣洗净去杂质,不要浸泡。先用中强火蒸20分钟,置阴凉处3~4小时后,再蒸20分钟。吃时,再蒸一次,这次待水沸后,改小火几分钟即可。
【用法】剥去硬皮、内核,吃枣肉。
三药
一次不要多做,因为山药不宜反复蒸,食用时尽量保留原汁原味。
用药的品种不宜过多,一般在6味左右即可。
3.气机的交通顺畅,湿邪就不容易阻滞
脾胃
气的运动在中医中被称之为“气机”。
我们知道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的这种作用就是靠一升一降完成的。
脾在右主升,胃在左主降。升,指经过消化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脾的功能向上、向全身输送,才能使周身各处得到营养的补给,换句话说,又可称之为脾主升清;降,指胃肠由上而下的蠕动作用,通过这种蠕动作用,帮助消化吸收,最终将消化物的残渣作为粪便排出体外,也可称之为降浊。
这在中医上称为“持中央,运四旁”。
肝气需要脾气升清的带动,如果脾气不升,肝气就会郁滞不前,人就会表现出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的状态。
腹部
中医认为“腹宜常摩”,我在每天饭后都会进行摩腹。
如果把气机的运行看作一条条的交通线路,那腹部其实相当于人体气机的交通枢纽,通过对腹部的按摩,可以帮助人体的气机达到动态的平衡。
气机有升有降,左边是降,所以顺时针按摩可以帮助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右边是升,所以逆时针按摩,可以帮助止泻。不过,如果只是自我保健,摩腹时既要顺时针揉,也要逆时针揉,而且动作要慢,力度适中。
摩腹前最好先排空大小便,如果患有腹泻或者其他的腹部疾病时,暂时不要摩腹,不过,有便秘的可以尝试。
当你觉得肚子有点胀,不方便直接按摩时,可以做意念摩腹。
4.肺好,水道运行才畅通
肺为水之上源,若水分充足,五脏六腑都能受其“恩泽”。
脏腑中肺的位置最高,而自然界喜马拉雅山是最高的山脉。我们看喜马拉雅山上终年白雪皑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雪花,而雪水又从山上流淌下来,孕育了诸多的大江大河。高山流水,这不就是“肺为水之上源”吗?
肺对水湿的调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肺在接收脾运化后的水湿后,通过宣发作用,将水湿向上向外输送到全身,最终达到肌肤、皮毛,并把水湿代谢产物转化为汗,排泄出去;二是通过肃降作用,将水湿向下向内输送到其他脏腑,并把浊液(废水)下输至肾,最后转化为尿液,排出体外。
“提壶揭盖法”在治疗小便不利时,不是直接使用通利小便的药,而是用了宣肺或升提的方法,这跟提壶揭盖一个道理,肺气得宣,小便得利。
《黄帝内经》中讲,形寒饮冷则伤肺。这话里有两层意思:第一,身体受凉后,容易伤及肺脏;第二,饮食寒凉后,也容易伤肺。
一旦风、寒、暑、湿、燥、火这些外邪进犯我们皮肤、鼻子的时候,肺脏首当其冲。
我在门诊时遇到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患者,一问,很多人都爱喝冰镇碳酸饮料,这就是“形寒饮冷则伤肺”的典型。因此,对于体质较差,容易感冒的人而言,平时既要注意保暖,同时也要尽量避免饮冷过度。
中医所用解表药一般都不宜久煮。
5.肾阳充足,水湿才能动起来
如果肾阳不足,气化作用失常,就可能发生遗尿、小便失禁、夜尿增多、尿少、水肿等病。
一个人如果肾功能好,就能把喝进去的水代谢出去,但如果肾功能不好,这个人又经常喝水,那身体就会被水湿撑得满满的
金匮肾气丸——补肾阳的代表方
金匮肾气丸又名桂附地黄丸、八味地黄丸,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一书。它由炮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肉桂、牡丹皮、山药、茯苓八味药组成。金匮肾气丸有温化肾气、温补肾阳的作用,长期以来主要用于治疗因肾阳不足所致的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痛感、小便不利或小便过多、阳痿精冷等疾病。
金匮肾气丸是补肾阳的,如果是肾阴虚尤其是兼有内热的人群,不宜服用,以免引起口干烦热、牙痛等“上火”的症状。
冬天一碗羊肉汤,温补肾阳
清朝名医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里给出一个去膻的办法“加胡桃煮则不膻”。在炖羊汤之前,大家可以准备几个核桃,将核桃打碎后(不用去壳)装在纱布袋,避免露出核桃壳的碎渣,然后和羊肉一同放入锅中煮,一直煮到羊汤好了为止,最后食用时将核桃纱布袋拿走。羊肉在经过小火慢煨一两个小时后,肉质熟烂,汤也会呈现乳白色。
很多女性朋友在生完宝宝后,会出现腹部冷痛、四肢不温、腰膝酸冷、免疫力低下等阳虚的表现。这时候就很需要用羊肉汤来补一补,羊肉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增暖御寒,还能增加乳汁分泌。
羊肉性温热,食后容易动气生热,所以最好不要与南瓜、何首乌、半夏同食,否则会壅气发病。在吃羊肉时要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如冬瓜、菠菜、白菜、笋、丝瓜、金针菇、蘑菇、茭白等,与这些蔬菜搭配能起到清凉、解毒、除烦、止渴的作用。羊肉属于腥膻发物,有皮肤病、过敏性哮喘的人不宜食用;平时容易上火、心烦气躁、手足心发热、口舌糜烂的人也不宜食用。
第三章:如何祛湿邪,送给每个家庭的祛湿方
薏苡仁(薏米)、赤小豆、生姜、冬瓜等食物也都是祛湿的好帮手。
1.薏苡仁是每个家庭必备的除湿佳品
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
薏苡仁能利水消肿,健脾补中。所以对于脾虚引起的腹泻、水肿、脚气等病,可以单用熬粥,或者与健脾的中药如党参、白术、黄芪等同煮,作为药膳
薏苡仁性微寒,有清热祛湿的作用。遇到湿热的季节,你在家里也可以用薏苡仁搭配着冬瓜、陈皮、荷叶等一同熬煮,可清暑热。
薏苡仁还可以清肺热,对于咳嗽有黄痰、浓痰的患者,也可以使用薏苡仁与杏仁搭配,有宣通肺气、化解水湿的作用。
薏苡仁有生薏苡仁和炒薏苡仁两种。生薏苡仁偏寒凉,利水渗湿最在行;炒薏苡仁能缓和药的偏性,擅长健脾止泻。所以,对于脾虚有湿的腹泻,要用炒薏苡仁。
2.赤小豆是食物中的强效“除湿器”
咱们平时经常吃的红豆沙、红豆汤,里面用的都是普通红豆,跟赤小豆不一样。从外形上来看,红豆稍大,圆圆滚滚,就像咱们平时吃的黄豆、黑豆一样;而赤小豆是细长型的,体型稍小,若是同红豆放在一起,你绝对不会认错。而且,红豆相对容易煮烂,吃起来比较软绵,适合熬粥。而赤小豆很难煮熟,即使煮很久吃起来也较为生硬,所以适合煲汤喝。
赤小豆祛湿效果更好,常作药用,而红豆则只供一般食用。
赤小豆的两大功效:一是利水消肿,通过排出人体内的水湿来消除水肿;二是解毒排脓,比如当我们体表有痈肿、脓血时,就可以用它解毒。
赤小豆可清热利水,粳米可益气生津,二者煮粥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
赤小豆鲤鱼汤可治疗脾虚引起的水肿及妊娠水肿等,还能作为肾炎、肝硬化及腹水患者调养的膳食方。
有的妇女在生产后,乳汁的分泌出现了问题,这时候也可以考虑赤小豆。
赤小豆通乳的作用适合那些血脉不通的产妇,比如有的产妇会觉得乳房胀痛,但乳汁就是出不来,这时候就可以用赤小豆。那些因为气血不足而没有乳汁的,就不适合用赤小豆了。
赤小豆有清热祛湿之功,所以较为适合湿热体质的人食用,脾胃虚寒的人尽量不要服用
3.饭后打嗝、不消化,一片醋泡生姜
咱们民间就有“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说法。
如果你胃酸过多,就不要用醋泡生姜了,可以把生姜切成细丝或姜末后再食用。
我原来排便很不规律,两三天才排一次,总觉得要吃很多东西把肠道塞满了才会排便。但吃了一段醋姜后,大便也逐渐正常了。如今我已坚持服用醋姜40多年,每天早晨都有便意。
,适量食姜能够刺激消化功能,吃得太多则会引起胃热。
一年四季中,夏天吃姜最好,能够很好地助长阳气。而秋天不适合吃姜,因为秋天是阳气开始收敛的季节,所以谚语说“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4.冬瓜治水肿,消暑湿
如果因为暑热,家人变得口淡、口渴、烦躁、尿黄时,你就可以做上几次荷叶煲冬瓜,这款煲汤清热而不伤脾,利水而不伤阴,一家老少皆可食用。
煲汤时冬瓜切记不要去皮,因为冬瓜皮的药用效果比冬瓜肉更好,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冬瓜的保健功效。除了煲汤之外,冬瓜还可炒食、生腌。
凡是植物的种子,它的功效一般都能往肾脏走。冬瓜子也是走肾脏的,但它不是补肾,而是帮助肾脏排出浊水。冬瓜子祛的是“浊水”,是体内炎症和感染引起的,这种“水”是混浊的,带有颜色,比如说黄痰、小便赤黄、女性白带发黄都属于此类。
对于家中的老人或者肥胖者,将冬瓜皮晒干加荷叶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降低血脂和减轻体重的作用。
5.参苓白术散
如果一个人舌淡苔白腻,常年大便不成形,稍吃油腻食物就会拉肚子,伴有不消化之物,这种情况多属脾虚湿盛,适合吃点参苓白术散。
如果这个人本身脾胃消化不好,服药后可能药物长时间地不消化。所以,我建议参苓白术丸用煮枣的热水送服。大枣有补脾的作用,有些药物就直接和大枣一同做成丸剂等剂型,便于服用。
用量上,虽然说明书的用量为一次6克,每天2~3次,但我在临床上发现,一次3克,每天2次,小剂量地长期服用效果更好。
参苓白术散对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出现的恶心、食欲差、疲乏无力等副作用有不错的改善作用。
中医有药食同源之说,参苓白术散里的很多药都是可以用来食用的,比如山药、薏苡仁、莲子等。老年人年纪大了,脾胃功能减弱,消化不好,这时候可以用参苓白术散里的几味药做成药膳食用。
滋阴补气,提高脾胃消化功能。
6.暑天没劲、食欲差,试试三仁粥
在中医理论中,为了与天之五行、人之五脏、地之五气等相配,将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分别与肝、心、脾、肺、肾五脏相匹配。长夏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与脾相通。
在长夏伏天是养脾胃、祛湿邪的时节。
荷叶绿豆饮,炎炎夏日的解暑妙方
喝的时候,既可以温着喝也可以凉着喝:有火的人要凉着喝,拉肚子有寒的人要温着喝。
想要利用扁豆化湿的作用,肉类最好不要选用猪肉而是选用牛肉
瓜是夏天常吃的水果,也可以把西
雨水多的日子,要喝三仁粥
,杏仁可以润肺散滞,但是因为苦杏仁的种皮和胚芽部分含有剧毒氢氰酸,所以食用时一定要去除皮、尖
杏仁可以开肺气,在上焦;薏苡仁可以泻下焦湿邪。白蔻仁是什么呢?大家在菜市场卖干货的地方能看见它的身影,当然药房和超市也有卖的。白蔻仁经常被用作香料,有些人喜欢在炖肉时放点儿。中医认为,白蔻仁辛温芳香,可以醒脾,入中焦。脾被湿困住了后,它不开达,不能运化,而蔻仁可以让脾醒过来工作。如此用上了这三味药,上焦开了,中焦醒了,下焦利了,剩余的几味药也配合着君药,大家协同作战,把湿热之邪从三焦清出去。
7.藿香正气散:弘扬正气,祛除寒湿邪气
藿香正气散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当你外感风寒内有湿的时候,可以用它来散寒祛湿。
本来因为天气炎热,身体出了很多汗,皮肤毛孔都是打开的,这时候喝了凉水、睡了凉席,就容易招惹上寒湿邪气。
如果你从外面刚回到家中,身上还都是汗呢,这时候要先把汗擦干净,落落汗,给身体一个过渡的环境,然后再开空调。空调温度不宜调得太低,也不要直接冲着人吹。
藿香正气散,专治寒湿感冒
药期间不要吃甜食、生冷、荤腥等容易生湿的食物,以免影响藿香正气水的祛湿效果。
如果夏季单纯因为高温出现了中暑,或是有了嗓子疼、口干舌燥的表现,就不要用藿香正气散了。
8.艾叶是能除寒湿的“纯阳之品”
艾蒿通常生长在光照较为强烈的阳面,又是在每年阳气处于上升阶段的端午采摘,所以是纯阳之品,有祛寒、除湿、通经络的作用。
临床上,艾叶可以单用,也可以制成艾条、艾炷以作灸用,还可以用其他中药组成汤药、丸药,如妇科中的“艾附暖宫丸”“胶艾汤”等方中均有艾叶。
在泡脚的时候,你还可以在水中加入一些药物,比如有高血压的可以加入槐花,有风湿病的就可以加入花椒、艾叶。
泡脚以微微出汗为宜,不要大汗,因为大汗伤阳,得不偿失。如果是在夏天泡脚,水温不可以过高,时间也不可过长,快要出汗时就要停止泡脚了,但可以多按摩一下足底。
当我们用艾叶煎剂泡脚时,药中的有效成分就会通过这些经脉穴位进入人体脏腑中,从而达到祛湿散寒的目的。泡脚时,两只脚也可以相互揉搓,以使艾叶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渗透。有一种滚轮式的足底按摩器,泡脚后也可以在上面滚上100次左右。
泡脚的时候就专心泡脚,只有你精神放松,才能减轻大脑兴奋,让你更静心;否则你看着电视、看着报纸,那不叫泡脚,而是洗脚。
湿为阴邪,非温不化,通过艾灸可以温通经脉,驱散寒湿邪气。
对于那些因寒引起的痛经者,可以艾灸中脘穴、关元穴和三阴交穴。
我们日常保健时,可以采用隔盐灸和隔姜灸的艾灸方式。
有的风湿病患者腿关节觉得冷痛,用手捂着或者放热水袋就会好一些,这种情况就可以用隔姜灸
为了防止大家烫伤,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艾灸用具,比如艾灸盒、随身灸之类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若是你体内有热,就不要用艾灸了,否则身体会因此火上加火,更加不适。体内有热的人也很好区分,这类人通常比较口干,不喜欢热水而喜欢喝点冷水,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自觉手脚很热。
第四章:湿邪走了,病就好了,常见病自我调理
1.吃药胃疼,不吃药头疼
头痛也是如此,不能因为问题出在头上就只关注头部,而是要结合病人的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炒杏仁是入肺经的,可以宣肺理气,还能祛湿;生薏苡仁可以泻下焦湿邪;冬瓜仁入肺、大肠经,对上下的湿邪都有作用,可以利水消肿。这个三仁茶饮用后,可以通利水道,排出湿邪,减轻头重的症状。
梳梳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头痛。头部是手足三阳经的汇聚之处,因此被称为“诸阳之首”。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合理的梳头可以起到按摩头部的作用,增加头部血液循环,提神健脑,缓解头痛、头晕。
2.攻克嘴唇、舌头上的“火山”
脾开窍于口,所以口腔溃疡跟人的脾胃关系最为密切。脾胃有升清和降浊的作用,升清就是把你吃进去的食物化作气血,降浊是指把那些没用的排出体外。
在清利脾胃湿热方面,我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经典的方子,就是2000年前张仲景的半夏泻心汤,一共七味药——半夏、黄芩、黄连、甘草、干姜、党参、大枣。
如果你已经变成了湿热体质,饮食上就更要多加注意,少吃煎炸、油腻、辛辣之类容易让人上火的食物
如果脾胃湿热,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食物的陈腐之气就会从口中跑出。
真正健康的饮食,不是添加各种香料调料,采用油煎炸烤勾起人食欲的大鱼大肉,而是性味平淡可以安抚五脏六腑的粗茶淡饭。
凉拌马齿苋——体内湿热者的食疗小方
马齿苋味酸,性寒,入大肠、肝、脾经,有清热祛湿的作用,尤其是可清肠中湿热。
有的人拌凉菜时喜欢加点蒜蓉,对于体内有湿热的人,在饮食上最好少吃生姜、辣椒、花椒、蒜之类的辛温主热之品。
马齿苋性寒凉滑利,一开始不要一次吃太多。脾胃虚寒、怕冷、着凉后容易胃疼腹泻的人不宜食用。因其可能会滑胎,所以孕妇也不要食用。
3.大多数皮肤病其实是身体在排湿
从我接触到的皮肤病患者来看,大多数属于内湿过重,更准确地说是体内湿热过重。湿热过重,身体自然要把这些多余的邪气清出体外,表现在皮肤上可能是湿疹,也可能是痤疮、带状疱疹、足癣等。
湿疹急性发作,可用芦荟止痒
临床上很多湿疹患者嗜好烟酒、辛辣食物,或是爱吃鱼虾等海鲜,无所顾忌,损伤了脾胃;他们在情绪上多有急躁的特点,肝火通常比较旺。最关键的一点是,很多人即使知道造成湿疹的原因,但依然我行我素。
湿疹患者可以在家里种上一盆芦荟,在急性湿疹发作时可以用芦荟叶子擦拭患处,能起到止痒的作用。如果有渗出液就不要用这种办法了。
夏天时的晒伤、蚊虫叮咬也可以用芦荟汁外涂的方法。
让“痘痘”失去生存空间
痤疮属于火热,是因为内热不得发散,郁久化毒而成
中医治的不是人的病,而是生病的人,要求他们在诊病中将患者看作一个整体,而不能只盯着症状。
人生在世,免不了遇到那些让人生气、烦恼之事,我们要学会平和的心态,平时可多听听音乐或去做运动来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情绪。
平时禁止用手挤压患处,尤其是面部三角区,以免炎症扩散,使皮肤变成大坑连小坑。可经常用温水、硼酸肥皂清洗患处,去除过多油腻,避免使用含有凡士林等油脂性的化妆品。
即少吃辛辣、油腻、“发物”和甜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海带中含有较高的锌元素,多吃有利于皮脂腺分泌物的排出,对预防治疗痤疮有帮助。
蛇床子剂洗脚,祛湿热,治足癣
不过,你若是天天光着脚,让脚跟空气多接触,就不容易得足癣的。道理很简单,中医治则上有“行气流湿”一说,通风好,气行则湿散。
如果足癣不是很严重,可以不用服汤剂,每晚洗脚后,撒上痱子粉,坚持下去也能痊愈。
4.排除脾湿
湿漉漉的水样粪便或是干巴巴的羊屎样则说明身体或湿或燥。
湿在胃主要反应在胃脘部,症状如泛酸、打嗝、胃胀、胃疼。
湿在脾主要反应在大腹部,症状如便溏、便秘、腹胀、肠鸣、腹痛。
湿在脾主要反应在大腹部,症状如便溏、便秘、腹胀、肠鸣、腹痛。
对于湿邪在脾引起的腹泻,治疗时要健脾补气、渗湿止泻,中医古方里就有一种专门针对这种情况的方药——参苓白术散。
急性腹泻时不要急着吃止泻药,过早止泻会留邪,不利于身体康复。
大家要记着在出现腹泻的时候,止泻药不可过急吃。
民间有句谚语“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要强迫孩子多吃,也不要贸然地给孩子服用补品,杜绝高油、高糖、高蛋白类食物,一切以孩子脾胃的承受能力为主。否则孩子肠胃里的东西太多,消化不掉了,肠胃就要不停地工作,需要大量气血。这时候如果着凉了、受风了,孩子就容易生病。很多小孩看起来病怏怏的,脸色苍白,这都是从小错误的饮食习惯种下的苦果。
5.湿除“便”来
有人排便后,肛门有灼热感,这也是大肠湿热的特点。像这种大便黏腻,像胶水一样,虽然稀,但是也很难排出的便秘,中医叫作“湿秘”。
再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饮水不注意,例如每天喝过量的浓茶,或者经常喝酒等。
。现在很多人在便秘后服用通便药,而通便药多数都有泄下作用,大都含有大黄的成分,经常用这类药刺激大肠的话,大肠的反应力就会下降。慢慢地,肠子的蠕动就慢了,更容易便秘。
患有湿秘的病人,一方面要去湿,一方面要通便。不能急下,要一点一点缓缓地通便,像剥洋葱头一样,一层一层慢慢剥,才能将大肠中的黏腻秽浊之物清理干净。
芝麻蜂蜜饮黑芝麻15克,蜂蜜适量。将黑芝麻捣碎,以蜂蜜调和后冲服。芝麻蜂蜜饮既能滋阴补肾,又能润肠通便。早晨起床后,可以空腹喝一杯黑芝麻蜂蜜茶,大部分人一开始都会明显感觉到排气增加,便秘者可能两天一次大便,坚持服用后,排便情况就会趋于正常。
6.给肺一个干净舒服的环境
假如把人体看作一个自然界的话,肺就像自然界里的天空一样,调节了天上的云雾雨露这种水湿代谢的过程。
有的人大便干、嗓子疼,这时候可以用10克的牛蒡子泡茶喝。
说到苏子,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实它是紫苏的种子。
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三者均有化痰、理气、定喘的作用,综合起来,三子养亲汤对于那些消化不好又有痰的人而言,比较有效。
黄痰为热,白痰为寒——二子二仁汤理气化痰
一般而言,热痰颜色发黄,比较黏稠,舌苔偏黄腻,多发于气管炎、急性肺炎等急性病症;寒痰颜色发白,呈水状、泡沫状,舌苔偏白腻,多发于慢性疾病且身体阳虚怕冷之人。热痰要清化,寒痰要温化。
生姜一般在夏天和初秋采摘,而干姜则在深秋甚至是冬天采摘。干姜也叫作姜母,有温阳化饮的功效,上可温心肺,下能温脾胃。
爱咳嗽、不消化,喝点陈皮薏仁饮
梨确实有止咳的作用,只是它针对的是燥咳。
7.睡眠
正常的睡眠是多长时间呢?一般而言,6~8个小时比较合适,不过如果您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也不必太紧张。只要睡醒后觉得神清气爽,恢复了体力,这样的睡眠就可以称为良好的睡眠。
还有的人思虑过度,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白天整天对着电脑、手机,晚上虽然躺在床上了,可心里却在开会。中医讲,心主神志,你心不静下来,身体自然也得不到安宁。
我建议这些失眠者先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会失眠,之后从生活上、饮食上去调理,再配合着医生的药方,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茯苓大枣粥
8.肥胖
让很多人习惯于久坐少动,再加上生活不规律、饮食上又多肉少素、药物激素及空气污染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脾气虚弱而变成了胖子。
减肥时,大家切忌乱吃泻药。因为泻药都是苦寒之药,你越泻,体内阳气越不足,“湿非温不化”,湿邪化不开就变成了寒湿,反而加重症状。如果平时大便干燥难解的人,偶尔可以吃点番泻叶、润肠丸之类促进排便的药物,但是,脾虚湿重的肥胖者就一定要远离泻药。
中脘穴在前正中线的肚脐上4寸的地方,有健胃运脾的功效;关元穴在肚脐下3寸的地方,这个穴位非常有用,不管你是过胖还是过瘦,它都能帮助调理平衡;天枢穴有左右两个(在以肚脐为原点横平向左右二指宽的地方即是),
如果真饿了,可以吃点坚果类食品或者一些清淡的夜宵,夜宵应浅尝辄止,不宜吃得过饱,更要远离那些油腻之品。
第二就是少用空调,或者把温度调高一点。夏季我们的毛孔要开合呼吸,使热量随汗液往外散发,达到降温的目的。如果不让它发汗,就不利于水液及代谢物的排泄。
很多胖人,越胖越怕热,经常把空调温度开得很低,这样更容易导致内热上火。
第三就是要适当运动。
随时都可以运动,比如上班时爬爬楼梯,就是很好的运动。老年人可以打打太极拳,练练八段锦,或者去跳跳广场舞。
9.妇科疾病
《史记·扁鹊苍公列传》记载:“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则为带下医。”这里的“带下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妇科大夫。“带下”指腰带以下或带脉以下的部位,妇女多“带下病”,所以古代将专门治疗妇科疾病的医生称为“带下医”。
带脉既是人体的一条经脉,又是穴位的名称。经脉的位置大致是平着腰脐一周,就好似一根裤腰带一样。人体的其他经脉都是上下纵行的,唯有带脉是一条横向的经脉,它就像一根带子一样把纵向的经脉系在一起,所以被称为“带脉”。
如果患者患有其他疾病而兼有带下者,我多会先调理带症,等带下病痊愈后再治其他的疾病
女性的带下病多是因为气机郁滞或是饮食不当引起的,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女性朋友尽量不要压抑情绪,有不开心的事儿要找途径适当发泄出来,或是通过修养身心来调节。必要时,可以找位心理医生开导一下。
什么时候吃什么水果都是有节律的,你要是一年四季总吃反季节的水果,对身体健康不利。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养,祛湿调理慢性病
1.眩晕
水湿一去,气机的升降如常,眩晕自然也就没有了。当然,三仁汤不仅可以用于眩晕的治疗,临床上只要是对于湿困三焦的疾病都可以用三仁汤加减调治,这在中医上叫“异病同治”。不过,这几个毕竟是药物,大家在服用前最好询问下医师。如果是平时保健,可以服用我们前面提到过的三仁粥。
还有一种眩晕跟湿邪无关,而是人体气机本身的升降出现了问题。对于气升得不够,比如一些低血压患者引起的眩晕,我们可以用一些补法,比如生脉饮。这种眩晕的特点是:劳累的时候加重。
如果你当时正在工作不能休息,含两片红参也可以改善,尤其是在下午的时候能改善疲劳状态。
气升得太过,最常见的就是高血压,不过临床上有些人血压不高也有类似眩晕的症状。这种类型的眩晕,患者一般脾气不太好,容易发怒,肝火比较旺。这种情况就可以用菊花、枸杞泡茶喝,这两味药一个清上,一个滋下,可以改善人体气机太过的状态。
2.胃病
十八字诀: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可以说,前面的十五个字都是为了最后的“纳化常”服务的。“纳”指的就是我们胃的受纳功能,简单来说就是接收食物,吃进去。“纳”是第一步,没有它就没有脾的运化,食物也就无法起到补养我们身体的作用。
胃病并不难治,难的是纠正我们的坏习惯。如果你能规律地饮食生活,那身体恢复起来也更迅速。
除了细嚼慢咽,放慢进食的速度外,大家还要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性。有的人无肉不欢,嗜好口味较重的食物,这些肥甘厚味容易生湿、生痰、化热,时间久了胃部容易生溃疡;有的人爱喝冷饮、浓茶,损伤脾胃阳气而令寒湿内生,出现腹痛、腹泻;有的人爱吃辛辣食物,久之肠胃积热,大便干燥,得了痔疮。
有了胃病的人,更要做到饮食有节。节是节律,一天三顿饭,要按时吃;节也是节制,不要看着不好吃的就不吃、少吃,也不要因为太喜欢就吃得过饱,一般以八分饱为度。
凉的、辣的、刺激性的东西,不要吃太多,尽量吃容易消化的东西。
我喜欢吃白菜、豆腐这类清淡的食品,午饭一般有鱼有肉。每一顿我都会吃几口肉,但是吃得不多,主要还是蔬菜。晚饭一般粥比较多,然后再吃一点面食,比如说发糕、馒头这些。
从体质上说,我比较瘦,而瘦人多火,所以燥热的食品我一般不吃。
思伤脾,也就是说过度思虑的人脾胃容易出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吃完饭后,人的气血应该往胃部走,帮助消化,可是如果你压力大,经常用脑,这时候气血长期向脑子上走,胃受纳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如果用西医理论来解释,那就是精神压力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谋为过当,食饮不敌,养生之大患也。
那些平时思虑较多的人,要学会给大脑放松的方法。
晚上可以泡泡脚,引血下行,让大脑休息一下。
陈皮粥
陈皮是晒干的橘皮,越陈药效越好。中医认为,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胃经,有健脾开胃的功效,主治消化不良。我平时爱用新会陈皮,这种陈皮气味比较浓,开胃的效果更好。家里没有陈皮的,也可在做饭的时候把洗净的橘皮切成细条,焖饭的时候撒上一点。
3.脂肪肝
找中医看病,大小便是一定会被问的问题,因为这反映了身体的代谢状况。综合他的体检报告和这些信息,判断他是肝胆湿热,最后用茵陈蒿汤加减来治疗。
茵陈蒿汤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有清热利湿退黄的作用,两千年来一直作为治疗湿热黄疸的代表方剂。
中药讲究道地药材,并有它严格的采集期,当季是药,过季是草。比如采集茵陈,谚云:三月茵陈,四月蒿,六七月过当柴烧。
春天郊游踏青之时,你不妨在游玩之余采点茵陈,回来凉拌、翻炒,美味又养生。
茵陈是一个苦寒的药,喝起来口感不太好,大枣有保护脾胃的作用,而且味儿甜,加入后,一是可以保护脾胃,二是可以中和苦寒的味道。茵陈和大枣的搭配符合中医的搭配原则,既清利肝胆,又顾及脾胃。
。长期服用苦寒的药物一定会损伤脾胃,所以要保护好脾胃,否则再好的药也发挥不了作用。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肝胆和人情绪上的密切关系。
但是有肩背拘急的患者,从后脖颈到头部、背部都是僵硬状态。在给他们治病时,我习惯用点儿天麻,来帮助缓解精神紧张。
其实人在高压工作后,最应考虑的不是去滋补,而是抑制下兴奋状态。这就好比一台机器已经持续转了一整天,到了晚上由于惯性它还会转,所以有的人晚上就睡不着觉。
冬天麻的药性比较好,鲜天麻可以在菜市场买到,如果没有鲜天麻也可以用干天麻炖汤。
4.胆结石
胆腑的生理功能我们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胆主决断,调情志;二是胆藏精汁,主疏泄。中医讲,胆汁乃肝之余气所化,胆腑所储藏的胆汁,其实是在肝脏里生成的。
如果你今天没吃早饭,甚至连水也没喝一口就急匆匆地去上班了,前一晚储存在胆囊中的胆汁就没机会排出去,如果长期瘀积在胆囊中就会产生沉淀,形成结石。
肝与脾需要相互协调合作,肝疏泄顺畅,气就不会郁结,湿热也不会堆积,更不会煎灼成石。中医治疗胆结石的药都是寒性的,清热祛湿效果虽好,却很容易伤脾阳,因此,在治疗胆结石的同时要注意益气健脾。
我们要将目光放在整体上,有湿的化湿,有热的清热,在开方时还要顾及病人的体质。
规律生活
这个规律包含两方面,既要饮食规律,又要作息规律。我们前面说了胆汁的排泄是有规律的,如果你不吃早餐,爱吃宵夜,不规律的饮食会导致周身代谢都不规律,影响胆汁的排泄。很多年轻人有晚睡的习惯,这个一定要改,因为晚上11点是胆经当令,正是阳气生发的时候,如果此时不睡觉,胆的少阳生机受损,胆病也就会随之而来。要少吃油腻黏滞食品,少喝饮料
避免情志不畅
情志不畅有两种代表性的性格:一种是脾气火爆,容易和人争吵;另一种是内向,遇事都闷在肚子里,想得过多。中医讲,胆主决断,所以如果你长期情志不畅,肝胆经脉堵塞瘀滞,就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对于第一种人,可以多听听音乐,而且要听节奏缓慢一点的古典音乐,陶冶情操;对于第二种人,则可以跟人多交流或多做运动,以此舒缓自己郁闷的情绪。
5.高血压
一是管住嘴,一日三餐尽量在家里吃,而且要低盐、低糖、少油腻。
二是迈开腿,别总坐着,适当参加运动,先把超重的那些肥肉减掉,等血脂低了,血液循环的障碍减少了,血压自然也就会降下来。
开完药后,我跟病人叮嘱:“春季肝气旺,这时候保持一个好心情很关键。遇到事情不要着急动怒,不急躁,病就好了一半。”
在《黄帝内经》中有这么一句话,叫“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恬淡虚无”是因,“真气从之”是果,也就是说当你的内心处于一种平静状态时,外不受物欲的诱惑,内不存情绪的激扰,你的气血就会正常地运行。这时候,疾病就会少生。
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活动,这样可以保持良好的心境。
6.冠心病
中医认为体内水液代谢异常,极易引起湿浊蓄积。湿最能阻碍身体中气的运行。就像下雨前,空气湿度高,气压就低,各种气的流动像是停顿了一样。湿浊蕴结在胸口,导致胸中的阳气无法舒展,血液运行迟缓了就会胸闷气短。阴雨天的时候,外界的湿气也重,气压偏低,更会加重病情。
中医把致病的外因归结为风、寒、暑、湿、燥、火六大类。
平时要少吃鸡蛋、年糕、糯米一类的食物,这些黏腻的食物不好消化,容易生痰湿,阻滞中焦。
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因为老年人本身消化能力就弱,食物在嘴里经过充分的咀嚼后,一是有利于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二是可以促进唾液分泌,帮助消化,减轻胃肠负担。
7.糖尿病
“肥甘厚味”中的“肥”指的是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甘”指的是甜味的食物,“厚味”是指味道过于浓重的食物。
过食辛辣、烟酒或过服补药,也容易让人体内生湿生热,久之就有可能引起消渴。《千金方》中就明确指出:“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者。”
“中医”里的“中”字我认为体现了一种中和的思维。
中医里有个观点叫“胃以喜为补”,“喜”就是吃了舒服,“补”可以理解为消化吸收。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身体喜欢的食物,脾胃才能更好地吸收运化。相应地,我们口味的改变,实际上可能反映了身体的需求。比如,有些孕妇肝血不足了,就会变得特别想吃酸的;胃寒的人喜欢喝点热汤,吃点偏辣的食物;有肝胆疾病的人比较讨厌油腻的食物。
甜味的食物吸收很快,所以在饭前最好不吃,也包括水果,饭后待会儿再吃。
8.痛风
对于痛风、高血脂一类的代谢疾病,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做不到这些,吃再多的中药也没用。
痛风这种病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喜欢夜间发作,很多人都是在睡眠中被疼醒的。这种肢节的剧烈疼痛常被描述为“被老虎啃咬”一般,因此古时又称为“白虎病”。疼痛的部位主要在人的关节处,尤其是脚趾关节。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既然脚趾关节疼痛,那就说明这里不通了。
痛风发病可以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在急性期多属于湿热阻络,应当治其标,可用清热祛湿、活血通络之法,缓解患者的痛、肿。常用药物有:生薏苡仁、丹参、虎杖等;在慢性期多为脾肾两虚,无力排污泄浊,所以要扶正祛邪,以健脾益气,补肾通络,疏风定痛为治疗方法。常用药物有:黄芪、丹参、防己、晚蚕沙等。
9.风湿病
风湿病在命名上,经历了“痹证→痹病→风湿病”的过程。从病名上来看,我们也知道这个病跟湿脱不了关系。
。很多患者长期大量地吃药,把脾胃都吃坏了,临床上也会出现不思饮食、腹胀、大便黏滞等。而中医讲,脾主运化,如果脾气健运,有了湿邪也能把它运化出去。相反,如果脾虚,不但运化不了水湿,连服用的药物都发挥不了药力。
将棉花棒蘸75%酒精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后快速抽出,立即将罐按在穴位上,吸住后马上拔下,再吸再拔,如此反复3分钟左右。此拔罐方法称为闪罐。
注意运用综合疗法,包括针灸、推拿、理疗、熏洗、外敷、药浴、食疗等措施
明代李时珍说:“葱乃释家五荤之一,生辛散,熟甘温,外实中空。肺之菜也,肺病宜食之。”
陈醋和葱白合用热敷,可令局部皮肤产生温热现象,祛除寒凝、通痹止痛,这一方法既借助了葱白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的作用,又利用了醋渗透进肌肤,起到活血化瘀止痛、缓解关节僵硬的良好作用。
10.腰疼
腰疼就是肾虚吗?其实这是大家的一个误解,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的腰疼不是肾虚引起的,也不是腰椎损伤,而是受了寒,受了湿。
这种腰疼在中医上称为“肾着”,这里的“肾”指的不是肾脏,而是指跟肾相应的腰的部位;“着”是指重浊留滞,留在这个位置。“肾着”说白了就是停留在腰部的湿邪。这个病在过去民间被称为“疯狗腰”,以此来说明病人的腰硬,不能做小半径的转弯。
我今天去打球,觉得腰挺舒服的,可我要是在办公室坐一天,腰就疼得不能动。这就是肾着腰疼的一个特点,一开始病人活动不利,但是越活动越舒服,尤其是如果经过热敷会变得更舒服。而腰椎病造成的腰疼,无法长时间活动,也无法拎重物。
肾虚腰疼只要稍微休息就会缓解疼痛,而肾着腰疼则是越休息越痛。
甘姜苓术汤,有温中散寒、健脾除湿的作用。
甘姜苓术汤要在医生指导下灵活运用,自己不要贸然服用。有肾着腰疼的患者可以在家服用一个简化方:宣木瓜茶
宣木瓜不是平时大家在菜市场买的木瓜,而是要在中药房里买。
宣木瓜性温,味酸涩,有舒筋活络、祛风湿痹的作用。平时怕冷、腿爱抽筋的人也可以用此茶饮方调理。
中药热敷包
蚕沙,甘辛温。甘能够缓,能够舒筋通络,它还有芳香化浊祛湿的作用。晚上的蚕沙最好,中医叫晚蚕沙。
苍术,辛苦温。味辛,所以就有了散的作用,而且炒起来闻着很香;苦温,苦能燥湿,温能驱寒。苍术还能燥湿健脾。
大青盐,比较咸。咸能入肾,而且盐可以吸收热量,但散热慢,保暖的持续时间比较长。
敷的时候一定要隔着衣服或隔着布,避免烫伤。药包敷上后,腰局部微微渗汗效果好,更容易把湿邪散出来。
这个外敷方不适合平常出汗多的人,脸红容易急躁的人也不能用。
11.癌症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为了管束它,我们的身体里还有抑癌基因。
任何疾病的发展治疗,都应重视情志因素的作用。很多癌症之所以扩散这么快,跟人恐惧焦虑的情绪有很大关系。
一切的恐惧,都源于无知。
人的年龄越大,癌症的恶性程度越低,给人带来的痛苦也相对轻得多。
对于这些老人来说,有没有肿瘤,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并不大。所以我们治疗癌症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积极治疗,放松心态,带瘤延年”。
安心之外无妙方。
应该去改善土壤,让种子无法生存。而人身之土壤便是脾胃,改善脾胃功能,使气血充盛
有的病人吃什么吐什么,肠胃功能受到了严重损害,连正常饮食都无法保证,就更别提喝汤药了。这时候怎么办呢?一是我们可以通过针灸、外敷之类的外治法调理;二是可以让患者喝点浓粥,慢慢养胃。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等消化功能慢慢恢复了,再进一步给予汤药。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小米补虚损,开肠胃。”有的小孩拉肚子时,家中有经验的老人就会把小米熬成浓米汤,将小米粥最上面的那层米油喂食给孩子,这样就可以缓解孩子的腹泻症状。煮粥时,最好是用大火煮沸后改成小火慢熬。脾胃特别虚弱的人,最好单喝小米粥,等胃慢慢好起来了,就可以在粥中加一些南瓜、大枣、山药等有补益作用的食物。
第六章:湿气大,是你的生活方式不对
1.正确喝水喝茶
水喝多少要因人而异,不同人由于代谢能力的不同,对水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这时候重要的不是补水,而是健脾。
一口一口地慢慢喝,否则就会损伤脾胃,导致水湿内停。
多数人因为忙于工作,只是大口地喝茶,豪饮一番,殊不知这样做不仅不能解渴生津,无法品出茶的滋味,而且大量的茶水很快到了胃里,不能及时消化,壅滞胃中,形成饮邪。
茶道中蕴含着很多学问,比如,绿茶,性寒,有清热生津止渴的作用,夏天喝可以解暑;红茶,性温,有暖胃的作用;普洱茶属于发酵茶,有安神镇静、消食的作用,适合晚上喝,但是不要太浓。
纠正一些自己不好的习惯,才能杜绝生病的根源。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很多老年人爱喝茉莉花茶,如果你肠胃不好,就不要喝太浓的茉莉花茶。
我有一个饮茶习惯,那就是每天三杯茶:上午喝绿茶,下午喝乌龙茶,晚上喝普洱茶。
熟普中的咖啡因经多年陈放发酵,作用减弱,所以喝后不会兴奋,使人能够安然入睡。而普洱茶又有补气固精的作用,热饮能令肠胃舒适,还可治疗尿频。
2.雾霾天如何祛湿
在外毒短期内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调整好心态,避免恐慌焦虑而又生内毒。
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寒凉之品,可以喝点蜂蜜水,多吃新鲜蔬菜和应季水果。雾霾天气可适当吃些健脾温肺化湿的食物,比如薏苡仁、白扁豆、生姜等。
第三,外出回家后,尽量做好清洁工作。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多,容易堵塞毛孔,所以回家后要记得及时清洗裸露的肌肤。
青龙白虎汤
煎煮时也可加入6克的新会陈皮,帮助调理脾胃。另外,如果不方便买到青橄榄,也可在药店购买干橄榄。
3.动能生阳,阳气来了,湿邪就走了
现代人的湿邪多是内湿,这种湿只靠药物还不够,最好是克服自己的懒病,动起来。
为什么要运动呢?因为动能生阳,也就是说运动起来能升发阳气。
中医里这种去邪的方法叫汗法。每天通过适量的运动,可以活络身体器官,让湿邪通过汗水排出体外。
每天早晨起床后,我会先在床上做个简单的锻炼:干洗脸。说白了其实就是搓脸,几分钟就能做完。
练习八段锦
散步的时间至少要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后再进行,给胃充分的时间消化食物。如果本身脾胃功能不太好,消化吸收能力差的,最好饭后多休息一会儿再行走。
散步要求的是以轻松为目的,就是要“松”,要“散”,才是散步。走路不一定要快,时间却可以长一点,对肠子的蠕动很有好处。
气血大亏之人不适合做剧烈的运动,否则阳气耗散会致阳气更虚。
4.不生气,病就好了一半
人要是心情不好,气机一直处在郁结的状态,就会影响到脏腑功能,使得血脉运行、水液代谢失常,因而造成水湿停滞、积饮酿痰等,引起疾病。
就会“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人情志的问题跟很多疾病都有关系,比如胃炎、胃溃疡、高血压、冠心病,甚至肝病等,所以我一直强调养心。也许,你现在一时很难做到,但至少你脑子里要有这个意识,能时刻提醒自己也是好的
有句话叫:看花解闷,听曲消愁,胜于服药矣。音乐可以怡情志,当我们心情不好了,可以听一些舒缓轻快的音乐。
六字诀的歌词很简单,顾名思义,只有“嘘、呵、呼、口四、吹、嘻”六个字音。别看只是六个字,功效可不一般。
5.不懂吃药,小心吃出湿邪
动不动就输液,这也是造成人体水湿过多的一个原因。
我们不否认输液是临床医学抢救危急患者的重要手段,但在进行输液的过程中,医生务必要关注用量适度,以免因此影响人体内水液的正常代谢,造成积液和水肿。
6.又闷又热的夏季,怎么过更舒服
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
藿香正气水我们前面提过,它就是专门治疗寒湿引起的腹泻、呕吐等症。但是,如果病人身体过于虚寒,又出现了寒湿吐泻,藿香正气水的药力就有点不够,需要增加附子理中丸来帮助通阳气、止泻
在出汗、淋雨后,大家还要及时换掉湿衣,千万别想用身体将湿衣“烤干”,因为出汗时身体上的毛孔是张开的,如果继续穿着湿衣服,容易令湿邪入里,严重的可能会引起湿疹等
要注意保持脚部的干燥,可以选择透气性好的棉麻鞋底,这样出汗后能及时吸汗。不建议在夏天穿硬塑料等鞋底不透气的鞋,如果脚部出汗后,鞋底没有吸收,长时间脚部湿漉漉的,很容易让湿邪侵犯,引起疾病。
生脉饮可以帮助收敛汗液,避免阳气过度消耗,还能补益已经消耗的阳气。
夏季,大家还要注意睡凉席的问题。最好选择能吸汗、透气性好的凉席,现在很多凉席虽然睡起来觉得挺凉快,比如竹子的凉席、玉石的凉席,但是不吸汗。这样,当我们出汗后,汗液就会夹在皮肤和凉席之间,这些湿邪之气容易通过开放的毛孔进入人体。如果你家的凉席是这样的,不妨在凉席上再铺一层棉布床单,帮助吸汗。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