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读书笔记
2022-11-22 18:55:28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是个善良、宽容、有刚气、识大体、懂进退、刚柔相济、严慈并进且深爱着作者的母亲
人物形象
胡适(1891—1962)
原名洪,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作者简介
该文写于1930年,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段回忆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之后,于46岁死去。冯顺弟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着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母亲
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胡适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用那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在家里,母亲一人担当起了慈母和严父两个角色——既要把母爱倾注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家的温馨,又要严格管束孩子,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做人。这一切在胡适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最初、最深的回忆
创作背景
在写作的目的上,白话语体强调考虑读者接受的通俗性
作者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
白话语体强调语言表述的明白晓畅
白话语体文章特征
写作手法
写作者别样的童年
第一部分
写别样的母亲
第二部分
写别样的人生
第三部分
文章结构
胡适的母亲管教他很严,但“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胡适一句或打胡适一下,保护着孩子的自尊心。这既难能可贵又很重要,母亲对胡适的这种人格尊严的维护,让他能在人生路上抬起头来走路,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母亲在大家庭中与家人相处有宽容、隐忍、温和、仁慈的一面,也有刚性、倔强、原则问题决不退让的一面。有碍人格尊严的事,母亲是绝不宽容的。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母亲以身示范对胡适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让胡适懂得了自己什么事该做能做,什么事不该做也不能做
主题思想
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
一是对我的管教
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
内容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思维导图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