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读书笔记
2022-11-23 14:09:49 5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创作背景
滞留巴蜀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整体赏析
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
四句诗,明白如话,却十分曲折,十分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
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
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
作品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若问我归家的日期,我还没有定期!今夜巴山淅沥的秋夜,却已涨满秋池。几时才相会共剪红烛,在那西窗之下?再来细诉今夜巴山中,这听雨的情思
词句注释
寄北
写诗寄给北方的人。当时诗人在巴蜀,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君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
泛指重庆一带的山。重庆古代属巴国
何当
何时能够。盼望之词。共:副词,用在谓语前,相当于“一起”。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却话
回头说,追述。却,一说还,再
内容介绍
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启示
要重情重义,珍惜眼前人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