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读书笔记
2022-11-23 14:46:23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一作“挚痛”,意为热烈而深切
炽(chì)痛
(野兽)大声嚎叫
嗥鸣(háo míng)
灿烂多彩
斑斓(bān lán)
东北地区民间迷信的神仙
狐仙姑
没有根据的话
谰(lán)语
镐头是刨土用的工具
镐(gǎo)头
指大熊星座,拱极星座之一。座内北斗星是寻找方位用的标志
大熊
作品注释
端木蕻良(1912—1996年)
原名曹京平
生于辽宁昌图
现代作家
1932年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同年加入北平“左联”,主编其机关刊物《科学新闻》
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文联副秘书长,创作京剧、评剧、秦腔剧本和散文、短篇小说,“文化大革命”后出版有小说《曹雪芹》上卷
作者简介
此文写于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10周年之际,原载于1941年9月18日《华商报》
作者19岁时经历了“九·一八”事变。1941年,作者29岁时,“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整整十年,东北三省沦陷近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感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创作背景
先抒情后回忆最后再直接抒情。内容相同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绘。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所选取的景物不同
偏正结构
第一段主要写,“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第二段主要写,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萦,“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由战斗而牺牲
结构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作者这种情绪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得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得到热血的沸腾
眷念乡土,这是一种具有共通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恋的关东原野,当时却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它是失去的美好家园
对国人来说,它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念乡土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
主题思想
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
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 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
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此文中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强烈急切近乎呐喊的誓愿,叙述的方式和内在感情的起伏表里相应,形成文章的波澜与节奏
此文在艺术上体现了端木蕻良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那就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
艺术手法
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思维导图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