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2022-12-03 23:22:33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湖北省遴选考试可用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建成支点”实现历史性突破、“走在前列”迈出关键性步伐、“谱写新篇”取得标志性成果
(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
一是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主题
二是开展党内集中教育。
三是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四是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二)全力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
一是打赢气壮山河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二是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三是坚持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三)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加快推进疫后重振。
经济总量跨越5万亿元新台阶,重返全国第7位。花湖机场建成校飞,天河机场扩容提质,沿江高铁顺利开工,三峡集团总部回迁武汉
二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武汉城市圈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元,“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经济总量分别达到1万亿元左右。
三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三个过万”,“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加快构建
新一代信息技术(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现代化工及能源、大健康、现代农产品加工确定为“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且到2025年,5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均要突破1万亿元
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是万亿级支柱产业的配套与支撑,包括高端装备、先进材料、节能环保、现代纺织、绿色建材、低碳冶金、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和科技服务、商务服务。
1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即,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北斗及应用、航空航天、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数控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家电、安全应急1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光通信及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信息网络、软件及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数字创意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是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是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五)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凝聚同心共进强大合力。
一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政协工作。
二是做好统战、外事、群团等工作。
三是深入推进法治湖北、平安湖北建设。
四是加强党管武装工作。
(六)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创新。
(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以长江大保护为重点的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
双十”工程和“新双十”行动
二是深化生态省建设。
三是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子主题
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湖北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
(二)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湖北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一,安全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第二,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是稳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带动能力的迫切需要,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第三,经济循环畅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必须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现代物流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持续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第四,推动高水平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必须以高水平开放促深层次改革,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第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必须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以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以强县工程促进乡村振兴,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第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三)准确把握湖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有利条件。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发展战略路径的深刻调整,对我省是一次系统性、重塑性的战略机遇。
经济结构:我省经济对外依存度较低,以内需为主导,产业链、供应链和产品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内,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我们“船小好掉头”、转型成本低,具有结构性优势。
资源要素:是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科教资源丰富,产学研用链条较为完备,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既是制造业重地,又是中部粮仓;拥有绿电、页岩气等可持续发展能源保障,综合要素成本相对较低。
地理区位:我省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的中心枢纽,是连接全国“铁水公空”交通大动脉的中心结点;东联长三角、西接成渝、南向粤港澳、北望京津冀,位于我国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立足中部腹地和战略纵深,能够形成辐射全国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市场规模
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一)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锚定科技强省的目标
在原始创新上攻坚发力
在企业创新上激发动能
在产业创新上跨界融合
在制度创新上勇于突破
(二)统筹城乡区域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三)让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加快布局“双碳”发展新赛道,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四)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五)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共同富裕。
坚持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稳步推进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逐步富裕,
(六)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要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安全底线,分区分类建立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因地制宜确立经济社会发展正面清单,推进“多规合一”,统筹四化同步发展。
今后五年的目标
一是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显著增强,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稳步推进,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制造强国高地、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现代农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二是四化同步取得新进展。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扎实推进,区域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等基础更加稳固。
三是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高效顺畅现代物流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四是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上迈出坚实步伐。
五是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六是党的建设取得新进步。党的领导全面加强,管党治党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持续增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巩固发展。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四、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一)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决守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
一是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
治荆楚必先治水。水的问题,表象在江河湖库,根子在流域。
全省划分为长江、汉江、清江3个一级流域和16个二级流域片区,确定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科学谋划建设“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加快推进“引江补汉”工程
强化治山理水,以神农架、大别山、幕阜山以及大洪山等为重点,严格保护流域水源地,加强长江、汉江、清江流域的上下游统筹、左右岸协同、干支流互动,共抓长江大保护,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守住水环境安全底线。
二是坚决守住生态和粮食安全底线。
三是坚决守住经济安全底线。
四是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底线。
疫情防控
安全生产
治安防控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我省的科教、人才、产业等比较优势,着力解决一批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发展中的重大“卡脖子”问题,推动“三高地、两基地”建设,加快形成若干个具有全国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产业和产业集群。
一是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打造襄阳、宜昌等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
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培育,争创国家实验室或在鄂基地,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高水平建设汉江实验室、光谷实验室和东湖实验室等湖北实验室,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推进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展体系化、任务型技术攻关。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发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发挥三峡集团、中国信科集团等央企的主力军作用,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聚集”转化链条。
重点建设存储器、航天、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生物医药等五大国家产业基地,培育壮大高科技优势产业集群。
二是打造制造强国高地。
发挥湖北汽车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抢抓世界汽车产业向中国集聚、国家汽车产能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发挥东风公司、上汽通用、小鹏汽车、吉利路特斯等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为重点,持续做强我省汽车产业优势,提升产业集中度,打造“汉孝随襄十”为重点的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建设全国汽车产能基地。
加快建设全国性汽车数据、交易、检测、后市场等服务平台,推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武汉基地建设。
实施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工程
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工程
实施优质企业培育工程,梯度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产业链领航企业。
三是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建数字化平台体系,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和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大力发展城市信息模型等基础平台,建好用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国家超算武汉中心。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北斗等数字经济前沿领域,建立以头部企业为引擎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数字产业化引领区和产业数字化先导区。
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加快普及数字化,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带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大力拓展数字化应用,发展智慧城市、智慧制造、智能建造,加快武汉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打造良好数字生态。
四是建设全国现代农业基地。
实施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
实施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围绕10个农业主导产业链,重点培育100家细分行业领军企业、1000家成长型龙头企业,带动近1000万农户增收。
五是建设全国现代服务业基地。
(三)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强化要素资源整合创新和配置能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生产节点、流通节点、消费节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
一是积极扩大有效需求。
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围绕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重点领域
增强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推动传统消费扩容提质、新型消费加快成长、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二是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骨干网,推进“一主两翼”交通结构由“Y”型升级为“△”型
东西南北四向拓展
人物资信四流融合
铁水公空四网互联
推进枢纽集群、枢纽城市、枢纽港站建设,重点建设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襄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宜荆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完善“九纵五横四环”高速公路网络,推进高速公路瓶颈路段扩容改造
积极推动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重点工程,统筹长江、汉江港口功能,加快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打造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统筹全省支线机场和通用航空建设。
三是打造全国重要物流枢纽。
(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提高经济集聚度和城市竞争力。完善“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机制,推动中心城市和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三大都市圈。
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
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
支持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支持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大力发展宜荆荆都市圈,支持宜昌打造联结长江中上游、辐射江汉平原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二是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
产业科创协同协作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生态环境联保联治
三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五)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县域是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的基本单元,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主阵地。县城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要实施强县工程,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强县工程重点是促进农民增收,核心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是缩小城乡差距。
一是加强县城建设。
二是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以农业为基础和资源,做好“接二连三”文章,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域发展内生动力
三是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服务体系。
四是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
(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动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一是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
二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三是坚持内引外联、双向开放。
(七)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湖北是长江文明重要发源地、楚文化发祥地、革命文化富集地,荆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是着力构筑精神高地。
二是高质量发展文化事业。
三是打造文化产业增长极。
(八)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实际需求做起,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做起,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持续增加居民收入
二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三是兜实兜牢民生底线
九)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广泛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巩固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提高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捍卫“两个确立”。
(二)学深悟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三)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五)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六)永葆自我革命精神,继续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发展质效有待提升,四化同步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均衡性不强,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发展的优势,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还需增强,科教人才优势发挥不够,营商环境仍需改善,县域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在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方面,小富即安的思想、甘居中游的意识比较明显,国际眼光和全球视野不够,市场观念、法治思维、群众意识还有欠缺,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干部不愿做、不敢做、不会做群众工作。在管党治党方面,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压力较大,少数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有待增强,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