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了解中外古今哲学家
2022-12-22 14:45:15 1 举报
我对哲学一直感兴趣,但是对于整体脉络和时代特征却云里雾里,读完这本书觉得书里的鸟瞰视角很赞,对于古今中外的哲学流派有着很清晰的论述,遂有此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密尔
伊壁鸠鲁学派
柏拉图
孔子、孟子
世界是完全预定和谐的。全宇宙的资讯都被输入已成为情报集合体的单子内了,用时钟来比喻的话,就像是彼此独立,但所指的时间却相同。
苏格拉底
阿尔都塞重新诠释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多元决定论”。一个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单一矛盾(原因)产生,而是由复数的异质矛盾(原因)所决定的。
结构语言学(结构主义)
后现代
存在主义
阿兰
人,有选择的自由能控制欲望,便可发现自发性,于是产生了“自由观念”。
现代
原本用来决定事物价值观的理性,曾几何时已变成一种技术。
形而上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者
假如想追求的东西无止境,而最终什么也得不到,那么人生的本质就是苦恼,一切努力终归是徒劳。意志是无限饥渴的存在,但现象界(现实)却是某种物理性的有限度的世界,因此欲望永远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
用“无知之幕”遮住自己,才看得出什么是正义。罗尔斯有两种正义的原则,第一是“公正的机会均等原则”,第二个原则是“差异原则”,这是关于社会、经济资源分配正义的问题,必须“进行公正的分配”(均等地分配给每一个人)。
只要对潜意识的创伤有所自觉,症状就会解除。当某种体验在性方面遇到不愉快的阻挡时,为了保护心灵会自行启动安全装置,把体验的内容驱逐到记忆深处,这就是所谓的心理防卫机制。
圣托马斯·阿奎那
英国经验主义
克尔凯郭尔
“寻找一个对我而言是真理的真理,寻找一个我愿意为它而活、为它而死的理念。”
量的效益主义
德里达
利奥塔
列维纳斯
沟通理性的可能性从论争中学习,并且为了学习而论争。此外,论争时不能一味地批判对方,强行通过自己的主张,也要试着去了解对方的意思。
古代
鲍德里亚
政治学(万学之祖)
世上存在着绝对的真理,必须知道宇宙的法则,要通过理性的力量来压抑欲望,学习忍耐。
不动心
马基亚维利
意义治疗法
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人类都是有限度的,人类是不完全的存在。有限的人类,无法擅自决定真理(世界的真实);真理超越了人的精神层次,因此终极性的依据只能是比人类更高的存在。
经院哲学
梅洛-庞蒂
佛陀释迦牟尼
阿多诺
现象学
福柯
“大叙事”已然终结,之后是“小叙事”的时代。所谓“大叙事”是“中途虽有迂回波折,但整体社会终究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活在个人的“小叙事”里。
帕斯卡尔方法
在现代的消费社会,人们将商品当作符号来消费。何谓“生产的终结”? 从生产时代转向消费时代
公共哲学
不努力得到幸福,就不会幸福保持好心情是义务,生理影响心理
分析哲学
世间万物都是“神”的各种变化(例如大海以波浪来呈现)。一切事物都归结于“神本来的必然性”,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有因果关系。
西塞罗
无法说的事,就只能保持沉默。语言的限度就是世界的限度
伦理学
越忍耐内心就能越坚强,这就是世上最愉快的事了。提倡“克苦”,通过锻炼,达到一种不为快乐、痛苦所困惑的境界。
佛教始祖
教父哲学
现代:批判理性的逻辑
芝诺
哲学也能拿来谈论流行时尚。文本表现的并非作者内心的真实,新生命通过阅读才被创造出来,所以文本是被加工过的东西。
使用符号逻辑学,即可辨明真伪。逻辑学是什么? 用数学来表达语言。
理型论
莱布尼茨
圣奥古斯丁
马克思主义
结构主义
符号学理论
笛卡尔
瓜塔里
“知识”的形态会随时代而改变。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别其实很困难
老庄思想
全球化
政治思想
质的效益主义
因为有矛盾,才能趋近真实。一位阐明历史自有其法则的哲学家
上帝已死
自卑心理学
海德格尔
列维-斯特劳斯
知识与思考都只是工具,结果才有价值教育,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为目标
德国观念论
人道主义者
皮科·米兰多拉
人生就是学习的集合体,学习是最幸福的时刻。所谓的幸福,要靠伴随着逻各斯(Logos,理性)的活动来获得,所以动脑会使人快乐、拥有理性,意味着能够选择人生。
“原因”与“结果”的观念,只代表经验的联结。休谟否定了外界的存在以及因果关系、伴随着经验所形成的知识,进而也开始怀疑所谓的心灵,认为并没有心灵这个存在于某处的实体,有的只是知觉而已。
詹姆斯
抛开执着,一切痛苦都能消除佛教教义有四法印之说:一切皆苦,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罗尔斯
怀疑论
霍克海默
贝克莱
符号学
法兰克福学派
儒家
人际关系是一切烦恼的根源。人类意识的运作受权力冲动的左右,比起过去,更应重视未来,所以人类的意识活动,决定它的是未来的目标。
老子、庄子
爱与礼仪,是人的根本。孟子的性善说可归纳为四善端。“四端”指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
自然无为,万事顺利。老子指出:真正的道,是绝对无为的。庄子认为,正义也是人根据自身利益而定义的,所以所有的价值判断都有偏颇之处。
德勒兹和瓜塔里把自然和人类放在同一水平上思考。他们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从“心灵背后的存在”重新诠释为“我们生存的整体世界”,在那个整体世界(潜意识)里,无数的“欲望机器”彼此联结、断裂,蠢蠢欲动着。
人会把自己拥有力量的这个想法,视为“真实”。所谓“超人”,指身受痛苦也决不捏造愤懑的背后世界(亦即欺骗自己世界应该如此),而能够承受现实之苦,维持坚强自我的人。
存在论
伦理的知性主义
没有思想,会制造出罪恶。失去归属感、感到孤立无援的大众,会在纳粹的种族意识形态中,追求自身的存在感。
人只有在遇到无法跨越的障碍时,才会了解某些事。
哈特
逻辑学
实用主义
斯多葛学派
弗兰克尔
无论遇到什么事,人生一定有它的意义!失去希望的人抗压性会降低,甚至可能会死亡,特别是当人陷入一种对自身生命已无任何期待的绝望心境时,就容易死亡。
不要害怕死亡,要开朗地生活。“当我们活着时,死亡不会造访,而死亡来临时,我们早已不存在。”
上帝是绝对的存在,《圣经》上写的都是真理,理性只是为了理解上帝所需的辅助品。
公理化方法是最适合于人类优点和局限的论证方法人是“会思考的芦苇”,知道自身既渺小又悲惨,就这一点来说是伟大的。
欧陆理性主义
内容来源:《别笑,我是正经哲学书》作者:[日]富增章成制图:Zoe (vx:wuzhizhijing)制图缘起:适逢年底,在海棠共读书友群看到这本书。对哲学一直感兴趣,但是对于整体脉络和时代特征却云里雾里,读完这本书觉得书里的鸟瞰视角很赞,遂有此图。之所以叫了解而不是读懂,哲学史即是思想史,一张图无法读懂,仅作大概了解的参考,感兴趣的可以读各哲学家的著作深入了解~遨游愉快~
快脱离上帝,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吧!理性的力量足以了解一切;合乎逻辑的思考,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弗洛伊德
中世纪:顺服上帝的理性
全球化是对抗“帝国”这个新敌人的方法。“帝国”并没有身处于中心的国家,而是以超越国家制度与世界的跨国企业为节点,形成网络状的权力。
“脸”传递出“不可杀人”的信息“脸”是“他者”的表象,会传递出某些信息,是“他者”建构了“我”的存在。
阿尔都塞
一图了解古今中外哲学史
古代:为了求知的理性
帕斯卡尔
人类要能不受自身欲望的左右,行使符合道德命令(定言命令)的行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精神分析学
启蒙思想
近代:更合乎逻辑的理性
斯宾诺莎
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
在当事者也不解的规则深处,存在着看不见的结构。
只要结果是好的,就万事OK假如对某类型的人传教确可使其得到安慰,该观念‘在那个特定情境’下,便应视为真。
思考的“我”,因思考而存在,故为不灭的实体。要怀疑所有可疑之事,直到再也无法怀疑为止,剩下的才能称为真理。
哈贝马斯
阿德勒
向死而生唯有“死亡”的顺序最明确,一定要等到最后才会到来,人不能逾越死亡,不可能提前到未来去回溯生前,远眺自己的死亡经验(死亡的不可逾越性)。
他把我们生存的、知觉的现实世界称为“现象界”,而这个生活在现象界的主体是“自己的身体”。通过相互渗透,来辨识自身存在
索绪尔
语言出现之前,什么都不存在,人在语言的制度下思考。增加词汇也能丰富思考
伊比鸠鲁
自由意志能让人成为神或是动物。人类不受任何束缚,能靠“自由意志”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洛克
雅斯贝尔斯
社会哲学
荣格
分析心理学
物质是资讯的集合,世界是虚拟的空间。一切感觉的实体,都只存在于能觉知到它存在的人心里。
胡塞尔
超人哲学
培根
复制技术,让“唯一”的美好消失了……“灵光”是仅此一次的现象,例如登山或散步等,都是只有当下、无法重现的体验。
中世纪|近代
世界上充满了眼睛可见、耳朵能听、皮肤可感的各种事物。而在这个世界的深处,存在着某种其他形式的真实。
真与假,无法一线区隔。德里达以“解构”一词闻名(拆解、消解传统的理解模式、习惯、结构。)
通过连续地提问,原本不理解的事也会渐渐地明白。颠覆执念的“助产术”
为政者必须把政治与道德分割开来。要在以利己观念为主的人类世界里维持良好秩序,某种程度的国家强制力是必要的。
卢梭
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中。要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的理想社会!
以机器的概念来理解资本主义 ,一切都是“欲望的机器”
边沁
人是自我建构的存在每个瞬间都是不同的存在,只有否定当下的自我,才能不断走向新的自己。
罗素
政治哲学
禁欲主义
努力向高品质的快乐迈进增进高品质的快乐,能够实现效益主义的成果;假如所有人都追求高品质的幸福,那么理想的社会就会诞生。
历史会以固定的轨迹前进 ,所有的劳动都是自我实现世界是由以经济为基础的“下层结构”和法律、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上层结构”相互构成的。
叩问你的内心,真实就会浮现。先不管主观是否说对客观事实,只要关注自我意识的流动就好,如此一来,思考内涵绝对不会有误。
计算快乐的量,能达到最大量就是最好。人类的行动基本上都以追求快乐、逃避痛苦为基准。
知识就是力量了解自然法则,进而支配自然。
年纪愈大,人生愈快乐!工作最重要的并非体力与敏捷,而是思虑、威严以及见识;随着年纪渐长,思虑和想法也会随之成熟,就能做到年轻人做不到的事。
马克思
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圣托马斯·阿奎那,以调和神学和哲学为目标。“一切物质都会动,但必须要有推动它的力量。因此,又会需要一个能推动这个‘使它者动’的东西。若继续往前追溯,终将触及‘第一因’,不再有任何力量能使其运动,那就是神。”
德勒兹
社会人类学
叔本华
杜威
维特根斯坦
法兰克福学派
享乐主义
把旧观念全都归零、重组,驱动理性的力量是欲望,快乐更不应该被否定。为了创造大众幸福,让我们来打造更美好的社会。
德治主义
理性批判
古今中外哲学家
本雅明
康德
这是一个可怕的事实,人类原本以为通过理性的力量顺利从野蛮状态中解放,没想到却被理性反噬,开始受到它的支配。
休谟
罗兰·巴尔特
萨特
一图了解
知识考古学
内格里
尼采
集体潜意识存在全人类心中。神话与宗教是原始人为了理解自身无法理解之事所用的方法。
汉娜·阿伦特
道德哲学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