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知识点框架图
2022-12-12 16:39:03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考研政治知识点框架图 大学政治 马原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马克思主义原理
导论
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第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同一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唯物论(世界是什么)
物质观(本原)
物质范畴
物质与运动
运动与静止
物质运动与时空
意识观(派生)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辩证法(物质世界是怎样存在)
两大总特征
普遍联系
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特点
方法论意义
永恒发展
发展的内涵与实质
新、旧事物的关系
过程的观点
方法论意义
五对范畴(联系和发展环节上的逻辑)
原因与结果
必然性与偶然性
可能性与现实性
内容与形式
现象与本质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回答了事物联系的内容和发展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不平衡发展原理
矛盾分析法(方法论总结)
质量互变定律(回答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状态)
概念(6个):质、量、关节点、度、质变、量变
关系
方法论
否定之否定规律(回答了事物发展的最终方向和归宿)
辩证否定观
否定之否定规律
方法论
认识论(人类如何认识世界)
认识的来源和本质
认识的过程和规律
认识的结果和检验标准
唯物史观(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
地理环境(影响因素,非决定力量)
人口因素(影响因素,非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决定性)
生产力
劳动者: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资料
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最基本内容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社会意识
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有阶级性、称为观念上层建筑)
非社会意识形态
风俗习惯
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总和)
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制度、组织、设施)
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关系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政治经济学
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以前)
价值是什么
价值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价值如何衡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如何表现(交换)
商品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货币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不足值)(现货交易)
储藏手段(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支付手段(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没有现货)
世界货币
价值有何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产生的消极后果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价值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意义
发达商品经济(资本主义)
自由竞争阶段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普通商品价值的源泉
剩余价值的生产
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剩余价值率(M')=M:V
资本的积累
资本的有机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通常用C:V表示
剩余价值的循环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垄断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形式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科学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思想
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形成发展的过程
活的灵魂
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
形成条件
形成过程
回答的基本问题
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新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布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经济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政治
(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制度体系)健全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
(民主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民主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
(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
文化、社会、生态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定文化自信,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现代化(引领性地位、战略目标)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特征
深化改革(突破性、先导性、生动环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推动全面开放
依法治国(重要保障)
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从严治党(根本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是伟大的自我革命
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外条件和领导核心
坚持习近平强军思想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前夜)
第一章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局限
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
大革命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
全民族抗战开始
战略防御阶段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第七章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运动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现代史(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
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
第九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改革开放与现代建设新时期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