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
2022-12-12 17:24:1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 国际关系 高中政治选修一 高考政治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各具特色的国家
国体与政体
国家是什么
国家的本质(鲜明的阶级性)
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国家的基本要素
人口
领土
领陆
领水
领空
政权
指政治上实行统治的权力,也指这种权力的政权机关
主权(最重要)
指一个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对内对外政策、处理国内国际一切事务的最高权力
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
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国家本质
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专政: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童子鸡阶级的意志
民主
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国家
社会主义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享有民主的主体不同,专政的对象也不同
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表明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中国的民主是新型的民主;中国的专政是新型的专政→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
认识国体与政体
国体
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政体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化
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
代议制
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
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
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
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民族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从国家权利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
民主共和制
遵循民主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政体
在民族共和制国家中,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一般经由选举产生
实际作用的差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资产阶级运用金钱的力量,以民主的形式掩盖国家的阶级性质→对国家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有效工具+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的政治外壳
发展中国家
照搬↑的模式,当不符合本国的国情
不能保障本国人民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
难以保障国家职能的有效行使,致使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已
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保留了君主制的外壳甚至某些实质性内容
特例:英国、日本、西班牙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政权的实际运行与民主共和制国家大体相同(选举)
议会制和总统制(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分为
议会制国家
又称内阁制、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
在英国、日本、意大利等议会制国家
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以议会为基础产生,向议会负责
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总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政府首脑往往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
政府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
当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必须集体辞职,由国家元首指定人员重新组织政府;或由政府首脑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
总统制国家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不仅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而且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
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一般有任期限制
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但在某些重大事务上可能会受到议会的制约
半总统制国家
政党和利益集团
政党
是阶级的领导者
以掌握政权、统治国家为目标→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有组织的政治团体
主要目标:执政
不谋求执政的政党积极致力于
推广某种政治思想
维护某些政治利益
在代议制政体下,政党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
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议题有明确的态度和主张→体现:政纲或党章中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一党制(社会主义)
朝鲜、古巴
两党制
英国、美国
多党制
德国、法国
我国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首要前提+根本保证;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利益集团
定义:具有共同利益,向政府或社会提出诉求,或以合法手段施加压力,借以影响公共政策,以争取其团体利益及其成员利益的社会团体
又称压力团体或倡议团体,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政党的区别:不以取得政权或改变政权为目标,而是在既有政治体制内进行完全合法的活动
影响政府决策的途径:游说、宣传、助选、集会游行、司法诉讼等
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
国家的结构形式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国家主权
是
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
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
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
独立权
指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管辖权
指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管理+保护
平等权
指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自卫权
指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中央与地方(国家结构形式)
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
我国: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
权力划分:通过国家宪法加以规定
主要负责方面
中央政府→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
地方各政府→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我国
中国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服从关系
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
少数服从多数
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
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党委会
职权划分
原则:民主集中制
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同时,必须考虑地方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单一制和复合制
单一制
国家组成单位→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或自治区域
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驶职权
复合制
国家
联邦制国家
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
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
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
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
互相间不得任意干涉
权力来源
并非由联邦整体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
非国家
邦联
是主权国家为某种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国家联盟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不具有完整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世界多极化
多极化趋势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世界多极化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形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
发展的趋势→在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传统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与调整
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力量逐渐增强
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正在经历变化
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
世界主要力量
1、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最强大的经历、军事力量,并且积极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
2、中国、欧盟、俄罗斯和日本成为多极化国际格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3、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不断壮大,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原因: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表现
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发起创办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展中国家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在人口、经济、贸易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反对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行为
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实现联合自强
国际关系
认识国际关系
定义: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内容: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
形式:复杂多样的
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竞争
合作
冲突
国家交往的主要方式
国家间的贸易往来
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
领导人互访
外交磋商
缔结条约或协定
... ...
国际法
定义:国际交往中,各国逐渐以条约和习惯做法为基础,发展出的一些被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
作用
规范着国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维护国际关系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遵守国际法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
国际竞争
原因:世界多极化
实质
以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人才)
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因素
国家实力
宗教
文化
历史
... ...
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
本质是该国统治阶级意识和利益的体现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村务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我国
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利益
中国的核心利益
国家主权
国家安全
领土完整
国家统一
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
国家实力
通常用一国的综合国力来衡量
国家实力衰弱不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
内容
硬实力:包括一国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在内
文化软实力:包括一国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
全球性的文化传播越来越普遍→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面对日益强烈的多元文化冲击
坚定文化自信
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怎么做(我国)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增强核心竞争力
提升国家实力
和平与发展
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上真正大的事情,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和平问题
定义: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地位: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可以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为什么:和平是世界人民普遍愿望,各国共同利益明显增多,更愿意通过谈判协商方式解决纠纷
现状: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
发展问题
定义:世界经济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为什么
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国际社会保持持久和平的环境,为各国正常发展和政治经济的往来提供保障
世界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障碍
战乱和冲突
解决方式→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争端→是世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只有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能够为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贫困,减少地区冲突的发生,消除不稳定的因素,为维系持久和平提供动力
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经济全球化发展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程度
国家间日益增强的贸易往来,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
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上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与发展的意愿不断增强
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衡
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增强,新兴经济体实力提升,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
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关系和战争面貌
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
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冲突
挑战与应对
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当今世界不安宁,表现在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全球性问题
局部动荡频繁发生
粮食安全
能源资源安全
网络安全
贸易摩擦
恐怖主义
... ...
※安全问题
传统
民族
宗教
资源
抢夺
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
非传统
经济动荡
金融风险
生态环境恶化
网络攻击
资源危机
恐怖主义
武器扩散
疾病蔓延
跨国犯罪
走私贩毒
非法移民
海盗
洗钱
... ...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怎么做→世界各国应该
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国际关系民主化
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
各国的事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
怎么做→中国需要同世界各国一一起,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积极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中国的外交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
a、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
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及对策
b、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c、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我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d、基石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测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国与国关系处理
周边国家:“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万隆精神:“团结、友谊、合作”
发达国家:求同存异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仅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而且将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展现更大担当
习近平外交思想
以“十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
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
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
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
核心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弘扬了中华民族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传统精神,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鲜明旗帜
展现了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形成原因
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
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措施)
政治: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安全: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经济: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文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生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国际和平和事业
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中国)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大国形象
我国积极开展公众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
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
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经济全球化
走进经济全球化
认识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生产全球化
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生产由许多国家共同完成可以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
贸易全球化
范围: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
国际贸易
出口贸易
进口贸易
转口贸易
过境贸易
... ...
金融全球化
国际金融市场形成了
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
通过信息网络运行的
全球统一的
不受时空限制的
国内外金融市场相互贯通的
无国界的
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新的科技革命
发达国家的物质生产能力达到新的高度,生产力不断扩大与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更加突出,扩张国外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
运输和通信手段发生革命性变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全球经济活动越来越便捷,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跨国公司
定义:跨国公司是指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
出现原因:为了实现最大利益
作用
积极作用
对企业
追求规模经济效益
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扩大原有市场
开拓新市场
克服贸易壁垒
享有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和优惠政策
... ...
对全球经济
形成了以公司内部分工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
负面影响
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
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
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
... ...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
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总体
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促进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机遇与挑战
(发展中国家)机遇: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市场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挑战
不平衡问题:分配收入不平衡
贫困和饥饿问题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给不同企业、不同群体带来的冲击
全球经济化进程中国家和地区间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应对: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
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建设
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
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
联动性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
包容性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
完善全球治理
各国共同协商、加强合作解决跨国问题
行业技术标准的不统一
跨国犯罪
环境污染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贫富分化
... ...
遵循“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等原则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开放式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开放
一、发展历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始)
(现今)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
二、怎么做
在新时代
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
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适应新形势
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形势
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外因】
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内因】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怎么做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为什么
关键技术是国之重器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来访
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角色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力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通过经济全球化促进自身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做出中国共享
改革开放已来,我国脱贫工作成果显著。数亿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大多数。→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
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提供各类
更广阔的市场
更充足的资本
更丰富的产品
更宝贵的合作机会
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综合探究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国际组织
主要的国际组织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的分类与机构
国际组织
定义:若干国家的政府或民间团体经协商联合建立的经常性组织
地位: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石,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分类
成员的性质
政府间国际组织
主权国家或地区的政府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团体或个人
地理范围
世界性国际组织
向全世界开放
区域性国际组织
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围
职能范围
一般性国际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
职能广泛
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
... ...
专门性国际组织(1个)
具有专业职能
科技
文化
教育
卫生
... ...
联合国
《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以下原则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各会员国应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
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各会员国必须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各会员国对于联合国依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
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的事务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联合国
大会
联合国主要审议机构
由全体会员国的代表组成
大会关于重要问题的决定,必须由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其他问题则以简单多数通过决定
安全理事会(安理会)
责任: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
组成:中、美、俄、英、法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由大会选出、任期两年 的非常任理事国
原则:大国一致
15个理事国中至少9个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并且不得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弃权不算反对)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经社理事会)
组成:由大会选出的54个理事国组成
负责方面:国际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问题
托管理事会
负责监督托管领土,目前已完成历史使命,停止运作
国际法院
是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而设立的主要司法机构,由15名法官组成
秘书处
由秘书长及办事人员组成,从事各种日常工作
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的推荐任命
联合国的作用
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维和行动
安理会
解决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
区域性国际组织
欧洲联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宗旨: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亚太经合组织
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宗旨:支持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建设活力和谐的亚太大家庭,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进建设良好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
行为方式
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
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
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
中国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
东南亚国家联盟
组成:有10个成员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非洲联盟
中国与国际组织
中国与联合国
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作用
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中国积极推动多起地区冲突走向政治解决
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
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
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
二十国集团
成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的原因
国际社会深感有必要对全球经济进行监管和治理,西方国家主导的旧的国际机制已难以胜任此任务
性质:成员覆盖面广、代表性强、其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
涉及领域: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和中国的关系
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国,也是二十国集团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的中国智慧
提出共同构建创新、开放、联动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中国主张
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
金砖国家
性质:是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机制
诞生原因
世界经济变迁
国际格局演变
成就?
金砖五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互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深化了团结互信,增进了五国人民福祉,拉紧了利益和情感纽带,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并重回增长之路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在金砖国家中的贡献
一直努力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和不断发展,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发展机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是新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的重要推动力量
提出了以对话合作、共谋发展为宗旨的“金砖+“合作理念
意义
金砖国家不是封闭的俱乐部
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
上海合作组织
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指引: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目的:打击“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视为重要的合作领域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是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金融合作机构,总都设在北京,工作语言为英语
致力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为能源、电力、交通、通信、农业即将、供水、环卫、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运作原则:公开、透明、独立、问责
目标:精简、简洁、绿色
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
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