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知识体系1230
2022-12-30 17:04:41 6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业务知识体系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国家政策
关键词
现代化产业体系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贸易强国建设纵深推进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提升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经济时评)
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明显的规模优势、有力的科技支撑,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构筑起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十四五规划
12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整体要求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2、明年政策倾向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
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
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
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3、明年经济工作思路
一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
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
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
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三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四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
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4、
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5、
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潜能
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推动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
要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更大力度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
银行业务
2023制造业信贷审批逻辑
一、银行信贷支持制造业:机遇与挑战
(一)历史机遇
1.政府赋能发展
2.行业触底企稳
3.客户市场下沉
制造业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部分传统高耗能行业,通过实施产能转移、压减、整合、关停,实现产业结构性调整;
银行应谨慎进入或适度进入
二是传统制造业通过吸收先进的技术,实现智能化、绿色化、精细化转型;
往往处于行业成熟期,集中度高,头部企业是市场争夺的焦点,竞争白热化,银行信贷增量继续“垒大户”将导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攀升,存量挖潜空间有限,需要围绕核心企业拓展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型客户市场
三是先进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后形成新产业,此类企业往往处于成长期,多为中小型企业。
是未来银行信贷增量市场的蓝海。但是,此类企业往往规模小,经营时间短,经营风险相对较大,商业银行必须下沉市场研判,全面提升投融资服务能力
(二)主要挑战
1.技术门槛与专业能力的矛盾
制造业行业划分细、产品门类多、产业链条长,多数银行仅熟悉少量主要行业,难以准确判断行业发展趋势和经营风险。
随着制造业与科技创新持续融合,制造业产业链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生态,进一步提高了制造业的技术门槛。与之相对的,商业银行信贷服务经验和能力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商业银行对制造业的调研不够、知识更新滞后、队伍建设弱化,严重影响对制造业的服务能力,且短期内难以培养出一大批既懂制造业又懂信贷的专业队伍。
2.经营风险与融资收益的矛盾
制造业产业链全球化分工趋势明显,投资额度大,固定成本高,技术和产品更新快,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内政策和技术迭代等因素影响较大,总体经营风险较大。
另外,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激烈的竞争导致制造业经营不稳定性加剧,银行的制造业信贷风险居高不下。但与此同时,由于制造业企业竞争激烈,利润相对较薄,对资金成本敏感性强,制造业贷款性价比偏低。
3.行业细分和信贷政策粗放的矛盾
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以芯片制造为例,按流程环节可分为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多个细分行业,按照用途又可分为信息通信设备领域、新能源领域、4C产业、智能电网等多个细分行业,同时信息通信设备领域芯片又可进一步细分。规模、用途、技术等多维分类标准交织,形成了制造业行业高度细分,内部差异巨大。
但商业银行制造业信贷政策主要还是按照国民经济标准大类区分,相关标准难以兼容同一行业大类内部细分行业,制约了商业银行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
4.企业轻资产经营与银行重资产增信的矛盾
传统制造业以劳动力密集的重资产行业为主,产业成熟度高,商业模式简单,固定资产占比高,抵押物充足,经营现金流相对稳定。
现代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具有技术密集、轻资产的特点,产业处于成长期,商业模式多样,固定资产占比低,知识产权型资产占比高,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信用传导较弱,经营和财务风险与传统制造业差异较大。即使部分相对较“重资产”的新经济企业,如集成电路、机器人等制造企业,专用生产设备占资产池的比重很高,但相关设备的通用性较差,实际抵押及变现率总体较低。
与之相对的是,银行过去的制造业信贷风险评价理念、增信方式、风险管理技术和机制还不能适应现代制造业风险管理客观要求,对现代制造业的服务能力不足。
二、制造业信贷审批流程:逻辑与框架
框架与逻辑
银行的信贷业务流程一般包括客户评级、授信、单笔信贷业务审批、合同签署、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及贷款回收等全过程
无论制造业企业所处细分行业及其发展阶段为何,对银行来说,在办理制造业企业信贷审批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底层逻辑和基本常识并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具体来说,银行在把控制造业企业融资风险时,需要关注的问题基本是一致的。通常可以概况为三个问题:一是融资干什么;二是用什么偿还贷款(还款来源是什么);三是贷款还不了怎么办(第一还款来源可靠性如何,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有效性怎样)。有业内人士还把这三个问题称为授信贷款审批的“灵魂三拷问”。
实践中,银行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的融资,根据融资用途和业务模式差异,可以分为表内融资和表外融资。其中,表内融资包括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项目贷款和并购贷款等;表外融资主要包括票据业务、信用证和担保业务等。
(一)流动资金贷款
(二)项目贷款
(三)并购贷款
三、制造业信贷审批流程:创新与应用
(一)把好入口关:完善制造业行业信贷政策
(二)流程再造:授信审批流程优化
(三)能力提升:解决制造业风险把控难问题
(四)完善激励,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
Subtopic
行内特色
活动能合并就合并
任务管理,重要客户、紧急时间、难易程度排序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