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
2022-12-23 19:11:15 15 举报
AI智能生成
私人文件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概述
金融和金融学概述
金融和金融学定义
金融:是市场主体利用金融工具将资金从资金盈余方流向资金稀缺方的经济活动,是货币资金融通的总称
金融学:有关资金(现金流)的决策
定义
广义: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其联系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
狭义:资本市场的运营,资本资产(有价证券及其衍生物)的供给与定价
宏观金融决策:以金融体系整体运行规律及其各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
微观金融决策:以微观金融主体行为及其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
金融学的研究领域和主要分析工具
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稀缺资源的合理分配
不确定性:无论是决策者还是其他人,通常都无法预先知道金融决策的成本和收益
时间和空间上
稀缺资源:经济学重要前提和假设
合理分配:决策;金融决策的成本和收益是跨期分摊的
三个领域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投资证券(投资者决策)
公司金融(公司决策)
三个分析支柱(工具)
跨期最优化
资产估值
风险管理
学习金融解决什么问题?
以个人生活为例(系统性思考/布局)
人的一生
最能花钱,最想花钱的时候,反而是最没钱的时候
通过花钱得到的效用最小的时候恰恰是钱最多的时候
收入流和支出流严重错配
金融学的研究内容
金融体系概述
资金融通
资金融通过程:
①资金:投资/融资;资本;资产;投资收益/资本成本
②金融工具:申购/发行;承诺;有价证券;未来收益的索取权
③金融市场:一级市场(发行市场);二级市场(流通市场)
④金融机构:银行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类
融资方式
资金融通方式之一:
融资方式比较
直接融资:资金短缺者直接向资金盈余者融入资金
主要方式是发行股票、债券等
商业信用、民间借贷和内源融资等都属于直接融资
优势
加强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并对融资者施压
由于没有中间环节,融资的直接成本较低,所融资金的投资收益率较高
有利于筹集稳定的长期资金
劣势
融资便利程度及其金融工具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制约
要求投资者具有一定的投资专业知识、风险识别和抗风险能力
资金数量、期限、收益率等方面受限制
间接融资:银行类金融中介从资金盈余者获得资本,再融给资金短缺者
主要方式是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
资金短缺者与盈余者不直接建立融资关系,而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建立融资关系
优势
容易实现资金供求期限和数量的匹配
可以通过分散化降低风险
劣势
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存在系统性危机的可能
直接成本相对较高
两种融资方式各有利弊,互为补充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其金融市场(证券市场)的发展也较为滞后,因而以银行为中心的间接金融是资金融通的主要方式
欧美:直接融资
东亚:间接融资
资金融通方式之二:
资金融通方式之三:
资金融通路径案例
案例1:把钱存银行
案例2:购买股票
案例3:购买保险、基金等
金融体系概述
金融体系或金融系统的含义、功能
含义:各种金融工具、机构、市场和制度等一系列金融要素的集合,是这些金融要素为实现资金融通功能而组成的有机系统
所有服务于资金融通的要素的集合
功能:满足资金富余者融出、资金短缺者融入的需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提供资金融通的渠道/跨时间、跨空间价值交换的渠道
使资金在家庭(个人)、企业和政府之间进行流动
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金融工具
未来收益的索取权
为货币融通而生
通常以凭证、收据,或其它法律文件表示(有价证券)
金融资产与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对其持有者来说才是金融资产
金融机构/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机构
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
在资金融通过程中作为桥梁,促使资金从盈余者流向短缺者,实现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
金融交易的中介和金融体系的核心,是金融体系运行的组织者、推动者和管理者
金融市场
狭义:金融工具交易的具体场所,如证券交易所;广义:金融工具的供求关系、交易和组织管理等活动的总和
发达程度直接影响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也是一国金融体系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金融制度
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相关的各种规则的总和
正式和非正式制度
法规、道德、习惯、戒律等
总体法规、具体交易规则、内部的制度规定等
金融运行的行为规范和保障
中国金融体系简略图
金融范畴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执行货币职能时是货币,不执行货币职能时是商品)
实物—商品货币
荷马史诗中,经常用牛标示物品的价值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中国吐蕃地区用盐块作货币
美洲的古老货币有烟草、可可豆
举例:天然海贝:公元前11世纪(殷墟妇好墓)。因其易保存、识别、携带,而逐步演变为实物货币
实物—金属货币
称量货币:金属货币以块状流通,每笔交易都要称重量、鉴成色,甚至还要进行分割
铸币:在金属货币上打上印记,表明重量和成色,以便于流通;国家铸造的金属货币具有更好的信用
举例:
代用货币
人们使用货币进行商品交易时,注重的是它代表的价值而非它的使用价值
为了克服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不便,开始采用本身价值低于其货币价值的代用货币
通常作为可流通金属货币的收据
实物为纸币
随时与其所代表价值的金属货币自由兑换
宝钞/银行券:
银行自己签发的票据,承诺持有人可据此要求兑付为金融货币
自由兑换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
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法定货币)
信用上的一般等价物,支撑货币功能的是信用
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接踵而至,迫使主要国家先后脱离金本位和银本位,所发行的纸币不能再兑换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的形式
现金(本币、辅币)+ 存款(活期、定期、储蓄)+ 电子货币
数字货币DC/EP
区块链和密码技术
2020年4月,苏州、深圳、雄安、成都开始内测
比较:
货币的职能:形形色色的货币表象中存在着某些始终不变的性质(界定货币的根本依据)
职能I:价值尺度
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货币的基本职能):衡量、表现、比较商品价值大小
能够相互比较大小:货币单位
价格指数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指数:物价上涨25%,则货币购买力下降20%
职能II:流通手段
将以物易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割开
“买”和“卖”
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交换媒介)
职能III:支付手段
货币以偿还债务、延期支付方式买卖商品的条件下,作为独立的形式进行价值单方面转移的职能
赋税、租金、借贷、劳动报酬等
产生债权债务关系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都是处于流通过程中的现实的货币
购买和支付手段
职能IV:贮藏手段
保存价值的职能
积累和保存价值≠ 积累和保存货币
退出流通领域
现实的足值的金属货币
职能V:世界货币
国际/世界储备货币:被各国普遍接受、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
黄金
纸币
经济实力雄厚
币值稳定
自由兑换货币
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纳入SD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比较: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的定义:有关货币的发行和管理的法律制度
货币制度的作用:加强国家对货币的管理,调节货币的流通,保证货币的统一和币值的稳定
货币制度的组成部分:
本位制:哪种或哪几种商品被规定为币材,则称该货币制度为该种或该几种商品的本位制
货币单位:货币单位的名称和单位货币价值量(含金量)
名称
国名+货币单位名
货币单位名
币值
金属铸币的重量和成色
代用纸币的含金量
信用纸币的对外比价(汇率)
本位币和辅币
本位币
按照国家确定的币材和货币单位制造的法定货币
最小规格是一个货币单位
无限法偿。法律规定的无限制支付能力(不论每次支付金额大小,收款人均不得拒绝接受)
自由铸造。公民有权在国家造币厂把货币金属铸成铸币,或将铸币熔化,国家收取少量费用或免费。自由铸造对保持货币流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辅币
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贱金属铸造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
限制铸造。国家垄断铸造权
准备制度
金本位制——黄金
国际支付的准备金
调节国内流通中货币量的准备金
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信用本位制——黄金、外汇、证券
贵金属只有第1项用途被保存
货币制度的演变:
金属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白银为本位币
银两/银币为无限法偿,有强制流通能力
可自由铸造和熔化
流通中的纸币可自由兑换银两/银币(可兑换的银行券)
可自由输出输入国境
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金、银同时作为法定币材,都有无限法偿能力
都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
与货币符号之间都可以自由兑换
都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市场自发确定金银比价
给商品流通带来许多困难
实际流通中起主要作用的往往只有一种货币
劣币驱逐良币
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良币)会被保存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会充斥市场
信用货币代替金银作为货币流通成为可能
实际价值低的货币甚至没有价值的货币可以在市场流通
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
典型的金本位制
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无限法偿
辅币和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
发行准备全部是黄金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汇率由各国货币含金量之比决定
黄金:金属属性、商品属性、货币属性
英国1717年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1750年到1914年的165年间,国内物价仅上涨48%
金本位制下,国内通胀和货币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在欧洲主要国家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金块本位制:仅流通可兑换的纸币
金币仍为本位货币,但禁止铸造和流通
国家储备金块+ 规定纸币含金量(准备金为金块)
纸币向本国央行兑换金块(数量和用途限制)
英国1925年规定,银行券兑换金块每次最低1700英镑
法国1928年规定,最低21.5万法郎(12斤黄金)才能兑换
金汇兑本位制
仅流通可兑换的纸币
金币仍为本位货币,但禁止铸造和流通
国家储备黄金和外汇+ 规定纸币含金量(准备金为外汇)
纸币只能兑换外汇
维持本国币值稳定=固定汇率制+外汇买卖
双边、多边的国际安排,约束程度有强有弱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
各国按含金量与美元固定汇率——1盎司黄金=35美元兑换
双挂钩
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黄金/美元外流->美元危机/特里芬两难->停止兑换->浮动汇率制
牙买加体系1976
切断本国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切断纸币与黄金的关系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仅流通不可兑换的纸币
纸币与黄金/白银(贵金属)无关
流通取决于发行主体信用
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
“值”取决于单位货币购买力
发行量取决于货币政策
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信用渠道)
国家对货币的管理调控(币值稳定)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
放弃独立实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权
货币局制度
与强势货币固定汇率+外汇储备为发行准备+随时兑换
香港联系汇率制(发行储备固定汇率制+市场交易浮动汇率制)
美元化
以美元代替本国货币流通
区域货币一体化
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
我国的货币制度:人民币制度(信用货币制度)
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通货,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垄断发行,发行权集中于中国人民银行
单位“元”,辅币“角”和“分”,符号“¥”
人民币不允许自由出入国境
货币层次:
M0= 流通中的现金
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
最强的购买力
M1= M0+ 活期存款
流动性和购买力不亚于现钞
一国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最广泛和最直接的影响
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对象
M2= 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
研究货币流通的整体状况
准货币:经过一定的时间和手续,能够转变为购买力
信用与信用形式
信用的概念
概念1:在金融经济中,涉及对偿付能力的信任,被称为信用
投资/融资类型
“借的”—债权债务关系
“我的”—所有权关系
概念2:信用是一种以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债权债务关系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价值单方面转移
标的是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资金
信用的形式
按信用主体划分:
最基础的信用——商业信用
概念: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或预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授信表达方式
无折扣:n/30
有现金折扣:2/10,n/30
商业信用的特点
资金来源是其他企业的商品资金
企业之间最简单的直接信用形式
上游企业提供给下游企业
无需中介机构,成本低
有利于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
商业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产业资本:由生产企业投入的,直接进入生产领域的资本
供给和需求(规模)与经济周期(产业资本规模)一致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借贷规模上的局限性:受商品交易量和交易资金的限制
方向上的局限性:方向单一且固定
信用期限的局限
信用能力上的局限性:掌握受信人的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
信用关系的不稳定性
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
最广泛的信用——银行信用
概念: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在信用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现代社会信用的主要形式
银行信用的特点
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
金融机构在信用活动中交替以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身份出现
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投放规模、方向、期限受限小
具有货币创造的功能
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经济衰退时,会有大批产业资本不能用于生产而转化为借贷资本,造成借贷资本过剩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基础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一般而言,企业优先考虑使用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是主导
银行信用在规模和范围上远远超过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促进而非取代关系
银行的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促进商业信用发展
商业票据贴现和质押贷款是银行的重要业务
最安全的信用——国家信用
概念:国家直接向公众进行借贷的一种信用形式
内债---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内企业、团体、个人取得的信用
外债---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外政府、企业、团体、个人取得的信用
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
国库券
中长期国债
专项债券
指明用途的债券,如国家重点建设债券(1987年)等
财政透支或借款
向银行透支(临时)和借款(长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主权外债+储蓄国债+记账国债(普通国债、特别国债)
国家信用的特点
债务人是国家,安全性最高。“金边债券”
所筹集的资金不直接用于生产或者流通
国家信用的作用
弥补财政赤字
增税;发行纸币;举债
筹集大量资金
公共设施建设
改善投资环境,创造投资机会
应对突发的临时性支出
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
国家信用和银行信用之间关系密切
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具有相同的资金来源,二者在社会闲散资金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最潇洒的信用——消费信用
概念: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消费目的的信用
这是一种暂不付款,凭信用获得商品或货币的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的积极作用
提高消费者当前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消费指导生产
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并推动生产的发展
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消费信用的消极作用
消费者的债务负担会随着消费信用日益发达而愈沉重,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消费信用过分发展,掩盖消费品供求之间的矛盾,造成一时的虚假需求,给生产传递错误信息,使一些消费品生产盲目发展,容易增加社会经济的不稳定性
最不靠谱的信用——民间信用
最有腔调的信用——国际信用
租赁信用
利息与利息率
利息
利息及其构成
概念:资金所有者让渡货币的使用权而从使用者那里索要的补偿
补偿的形式/利息的形式:金钱、劳务、情感、物品、人身权利等
补偿的构成/利息的构成
机会成本
风险报酬
货币的时间价值:只投资在时间上得到的回报
没有任何风险(无风险收益)
不存在绝对无风险的投资
一般将国债投资等同为无风险投资
投资收益率的最低限
国债同期利率(无风险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补偿/报酬/溢价=无风险收益率+通胀补偿率+风险补偿/报酬/溢价
利息的计算
单利法
概念: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利息额加入本金进行重复计算
公式表示:
I=P×r×n
I — 利息额
P — 本金 — 现值
r — 利率
n — 借贷期限
F=P(1+r×n)
F — 本利和 — 终值
复利法
概念:上期利息计入当期本金,再计算当期利息,逐期滚算。俗称“利滚利”
公式表示
I =P [(1+r)^n-1]
F =P (1+r)^n
由于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是连续的,资金的运动也是周而复始的,所以复利的概念体现了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
在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时,通常采用复利的方法
比较:
利率
概念:衡量利息高低的指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本金的比率
利息率=利息额/本金
利率的表现形式
%
年、月、日利率(拆息或日拆)
月利率= 年利率/12
日利率= 年利率/360
中国的“厘”
年息,%;月息,‰ ;日息,‱
1分=10厘=100毫
利率种类:
市场利率
概念:在借贷资金市场上由货币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
当资金供大于求时,利率下降;反之上升。变动频繁灵敏
官定利率
概念: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要求强制执行的各种利率
公定利率
概念: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确定的要求各会员银行必须执行的利率
基准利率
概念:在金融市场上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动
一般利率
概念:金融机构在经营存贷款业务过程中,对一般客户采用的利率。是使用最广泛的利率
差别利率
概念: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不同贷款种类和贷款对象实行的不同利率
固定利率
概念:借贷期限内,利息按借贷双方事先约定的利率计算,而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的利率
浮动利率
概念: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
名义利率
概念:直接以货币表示的,市场通行使用的利率
实际利率
概念: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真实利率
正利率/负利率
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R = r + p → r = R –p
R=(1+r)×(1+p) –1 → r=[(1+R)/(1+p)]-1
R — 名义利率
r — 实际利率
p — 物价水平
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决定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实际利率理论)
储蓄和投资是决定利率水平两大因素
储蓄(供给)是利率的增函数
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利率的变化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
投资不变,储蓄增加,利率下降
储蓄不变,投资增加,利率上升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货币需求
持有货币的角度
货币需求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持有的效用(流动性)和持有的成本(利息)之间的权衡
货币供给
货币当局决定的外生变量
不受利率影响的与利率轴平行的线
流动性陷阱
利率最低界限。利率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即使货币当局继续增加货币供给,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新古典利率理论)
利率不是由货币的供求所决定,而是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决定
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
借贷资金供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马克思的分析
任一国家的一定时期,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利率水平,可视之为平均利息率
0 < 社会平均利息率< 社会平均利润率
利息应以利润为其上限,但也不排除例外情况
决定与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
平均利润率
社会平均利润率是确定利率的主要依据,是利率的最高界限。同时,利率的最低界限也不会等于零,利率只能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取值
零<利率<平均利润率
借贷资金供求状况
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
借贷资金供大于求,利率下降
借贷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
借贷期限
借贷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反之越低
物价水平/预期通货膨胀水平
较低的利率一般与较低的物价水平相一致。在通货膨胀时期,利率水平一般会相应提高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当国家期望刺激经济发展时,则倾向于较低的利率水平;当国家要抑制经济膨胀时,则倾向于提高利率水平
国际利率水平
国内利率水平>国际利率水平,资金流入
国内利率水平<国际利率水平,资金流出
利率期限结构
即期利率和远期利率:
即期利率:某一给定时点上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远期利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水平
利率期限结构
不同时点的利率不是完全相同的,这种即期利率与到期日之间的关系就是利率期限结构
即期利率和期限之间的关系:
金融体系
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含义:一种未来收益的索取权
通常以凭证、收据,或其它法律文件表示
金融工具的双重性质
对于发行者,是金融负债;对持有者,是金融资产
有价证券
标有票面金额,用于证明持有人或该证券指定的特定主体对特定财产拥有所有权或债权的凭证
本身没有价值,但代表着一定量的财产权利
金融工具特征
金融工具特征
期限性
最终支付前的时间长度
活期存款;英国统一公债;股票
流动性
将金融工具在短时间转变为现金而不遭受损失的能力
风险性
金融工具的本金和预期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收益性
金融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给持有人带来收益的特征
金融工具特征之间的关系
期限性与流动性成反比
期限性与风险性成正比
期限性与收益性成正比
流动性与风险性成反比
流动性与收益性成反比
风险性与收益性成正比
金融工具分类
金融工具
货币
原生工具
期限不同
货币市场工具
资本市场工具
性质不同
债权债务工具
票据
大额存单
同业拆借
回购协议
信用证
信用卡
贷款合约
债券
所有权工具
股票
基金
存托凭证
衍生工具
远期和期货
期权
互换
金融市场
金融中介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