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读书笔记
2022-12-30 10:06:50 8 举报
AI智能生成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内容结构
提出观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析论点
治学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修身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殷殷叮咛须惜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文章主旨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艺术特色
思路清晰,逻辑严谨
开头,作者就提出了观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接下来,是对“静”的价值的阐发,支出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到远大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接下来一句,先正后反,论述“静”与“学”“才”“志”的关系,核心是实现志向的途径--学。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第四句,从反面说明不“静”,即“淫慢”和“险燥”的害处,实际上还是彰显“静”的价值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最后一句,从反面论证,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句式骈散结合 ,语气徐疾有致
本文中,骈句长短参差,交错使用,形式上散中有整、整中有散,语气上有轻有重、徐疾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表现出对称美、变化没、音乐美。
文体知识
书
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和感情,也可以勉励后学。在历史的发展中,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