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和中国》读书笔记
2023-02-26 10:25:43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价值投资的理念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英美
欧洲
日韩
东南亚
中国
环大西洋自由市场经济
这是别人的生活,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年轻时感觉焦虑、着急,老是跟别人比,过去的同学谁谁还不如我呢,现在怎么样怎么样了
慢慢的做起来,不需要很快,也不需要跟别人比,相信慢慢地去 进步的力量,相信复利的力量
不用跟别人比
在自己的步调上慢慢地去生活
自己的节奏
随着年龄越大,时间流逝的速度越快
所以这个短暂的一辈子,必须得活自己的生活
一辈子很短
你只有活自己的生活,你才能活出幸福来
感觉幸福
只有过自己的生活,你才能真正地进步
进步
过自己的生活
“慢就是快”
不怕慢
如果你的兴趣在价值投资,只要你走在这条路上了,一般来说会越走越远,越走越长
兴趣
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容易做到)
比如巴菲特将近60年的业绩让人敬佩
短期的业绩其实一点用都没有
不要着急,也没必要跟别人都斗,没必要跟别人比。相互合适的人慢慢都会找到彼此。找不到的时候也不用急。如果有耐心,有这颗平常心,慢慢地去做,也会做的反而更好
最主要的还是要干自己喜欢干的事
他们两个人50年前的工资就是一人10万美金,50年之后的现在还是一人10万美金
他们要是去收取1%的管理费,现在5000亿的资产规模你们可以算算1%是多少?他们如果收取20%的业绩提成,那他的资产有多少?但是这样一来,他就必须每年都面对业绩的压力,一旦有人要撤资,他就有压力,而且如果他收了别人的管理费、表现费,他必须就要值这个收费,当然他就不会这么随心所欲了
他就住在奥马哈,他每天就干自己的事,吃同样的东西,“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因为不需要有压力,也没有压力,所以他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
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非常非常、非常的可持续,这一点特别重要
他是真心地对所有人好,真心地愿意帮助别人,他对任何人都没有任何恶意
他对人的所有关系都是做到双赢
巴菲特和芒格从来不会焦虑,因为他们所有的做法都是多赢,所以他们没有压力
我们从来不去强迫自己。你真懂的东西才做,不懂的东西绝对不做,所以做的时候一定会很坦然,市场的上上下下一定不会影响你的情绪(杜绝了市场能够给你的大部分负面情绪)
李录发现真正成功的投资人,大多数都离金融中心比较远,而且离的越远,业绩越好,比如说奥马哈
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交易理论、说法其实都是杂音
其实和北京、上海、香港、纽约这些金融中心的人交流少一些可能更有帮助
远离杂音的干扰
要有一颗平常心
你和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等等,与人为善非常重要,没有恶意非常重要
与人为善
从剩下的收益里提取25%
我的基金之外我没有任何投资
把自己和家人所有的投资资金都放在我的基金里
李录从来也不收管理费,而且我们前6%的回报也都是免费的
你把你的生活,你和其他人的关系变成共赢,变成以爱为根基,就变得特别重要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采取多赢的方式
多赢
常常去帮助别人,确实是会让每个人心情非常的好,生活也很幸福
常常地去奉献也很重要
奉献
想要取得长期的业绩,身体首先得好
投资是一个很长期的事情
长寿
因为真知可以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甚至可以改变世界
人生真正的意义就是追求真知
人生的意义
关于人生的思考
我开始的时候也没有投资人,就是我自己借的那点儿钱,我那个时候净资产还是负数
我们基金开始的时候,很多年就一直是我自己的钱,再加上几个客串的朋友,比较相信你
李录
第一步你得让自己配得上你的太太,因为好的太太肯定不是个傻子
他说你怎么去找到好的太太呢?
芒格
所以,投资人也是一样的,你业绩好了,合适的人自然会来找你。你在他们中间再挑选更合适你的人
投你的投资者
首先一定要看清楚他是不是一个投机者
他要具备一定的投资人的品性
他对于自己的专业有一定深度的了解
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投资回报表现记录
如果他的能力圈刚好处在一个竞争不太激烈的范围之内,就更有可能获得比较好的回报
看他选择的能力圈是不是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圈子里
看他的收费方式是不是合理的、双赢的,他的利益和投资人有没有大的冲突
这个人年龄还不算太大,还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让你的财富复利的增长
你要找的投资人
投资人
每年平均9%增长,40年后带来的就是惊人的成果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40年的发展有目共睹
它可以被证实
它的逻辑和你看到的事实都能够支持它
它确实能够用来解释一些事情,有很强的解释力
它还要有比较有用的预测能力
科学知识
因为我们碰到的事情多多少少跟人有关,而跟人有关的事情多多少少是一个几率的分布。我们学习数学、微积分其实不是太重要,但是统计学一定要学好。因为现实中遇到的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统计学的问题
一定要学好统计学
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
当你对一件事情有强烈的兴趣的时候,你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比所有人都有效率的情况下积累起这方面的知识,而且做的比所有人都更好
在一个竞争的环境里,你对于一个事情的判断,还是要拿来跟别人的判断进行比较的。当你对一个事情有强烈的兴趣的时候,别人停止学习的时候你可能还在想,别人已经满足的时候你可能还在问,这就会让你获得最重要的优势。所以让自己的兴趣来引导,用科学的方法、诚实的态度缓慢的、一点一滴的去积累知识,仍然是我看到的唯一可靠的学习方法
如果你发现了机会,那就去研究这件事
如果你对某样东西有兴趣,就去研究它
兴趣和机会
这些机会、这些兴趣本身会带着你不断地往前走,一点点去积累你的知识,不用着急
一定要让你的兴趣和机会主导研究
让自己的兴趣做引导
一个真正伟大的价值投资者,他的一生是一段学无止境的旅程。但好处是你学习到的知识不会被浪费。不同的知识会相互累积,产生复利效应,就像你的财富一样。事实上,知识产生复利的速度比财富更快
知识产生复利的速度比财富
感受到知识复利的增长
所以绝大部分人对复利没有信念
最有可能复利增长的是各种经验、智慧,但是因为绝大部分人的学习方法有问题,所以他们的知识无法积累,而且常常老化,因此他们连最基本的知识复利现象也看不到,很难去想象复利的力量有多大
复利这个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
爱因斯坦称它为世界第八奇迹
当你得到复利增长的机会的时候,虽然它看起来不那么高大上,比如说百分之六、七、八、这样的机会,你也一定要明白,这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机会,一定要抓住。只要复利的时间足够长,这就是你人生最好的、最重要的的机会
相信复利的力量
对于投机完全不感兴趣
李录对投机有一种生理上的厌恶,我一点都不喜欢。所以我听了巴菲特的演讲之后,尽管后来遇到了很多很多华尔街各式各样的投资流派、各式各样的风云人物、各式各样的成功的人,但是我从来就没什么兴趣
他和巴菲特很少看到过,一个一开始就投机的人,然后突然之间有一天他醒悟了,转而想做价值投资去了,这种情况几乎没有发生过。反正我一个这样的例子都没看到过。所以有些成功的观念,其实在投资之前早就形成了
这些投机者没有长期的业绩,靠投机做不出长期业绩,也做不大
关于投机,只要记住一个零和概念——投机的净结果都是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概念,要记住这一点
在市场非常炙热的时候进去,又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出来
牛顿
个人投资者最忌讳的就是被市场诱惑
你可以把股票市场想象成是一个精力特别旺盛、不太善于判断、不太聪明但也不坏的人,他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给你吆喝各种各样的价格,不管你感不感兴趣,他都不停的吆喝
这位市场先生的情绪变化异常,有时候他对未来特别乐观,价格就叫得非常高;有的时候他特别抑郁,价格就会喊得很低。绝大部分时间你可以对他完全忽略不计,但是当他变得神经质的时候,或者极其亢奋,或者极其抑郁,你就可以利用他的过度情绪去买和卖
格雷厄姆教授对市场先生的描述
在现实世界中,你会发现市场先生是真实的人,也许就是坐在这个教室的人,你的同学,甚至是今天的讨论嘉宾、演讲嘉宾。他们看起来不像疯子,他们中还有数学博士呢,他们获得了这项、那项殊荣,他们都是非常聪明的人。这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怀疑自己,这些人真的是市场先生吗?难道99%的人都错了,只有我是对的?这有可能吗?
身边的人
可以把那些投机者当做市场先生
这个市场总是让你感觉到短期可以获利
短期的资产确确实实可以有巨大的变化
这会给你幻觉,让你想象在短期里可以获得巨大利益
这样你会更倾向于希望把你的时间、精力、聪明才智放在短期的市场预测上
按照大数定律来看,随着交易次数越来越多盈亏趋近于相同,但是这里有一个情绪变量,当你亏损的时候,这个情绪变量将会影响后面的盈亏概率,而且是累进性的
这就是概率论的随机样本而已
偶尔几次短期交易肯定会有盈利的时候
幻觉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近道都变成了旁门左道
大家愿意去抄近道,不愿意走大道
短期与抄近道
投资的结果变成财富杀手
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如果有一种做法能让我们获得比所付出价格更多的东西,我们一定会去这样做
如果有一种做法让我们能花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我们一定会去这样做
无论人类如何标榜自己,我们的天性中都有懒惰、贪婪和投机心理
因为人类的本性如此
是因为资金就汇集在那里(短期交易的市场上),因为市场就是为这些热衷于交易的人设立的,自然地,这些人只关注短期。只要你有金融需求,资产就会找到你
即使统计结果显示5%的价值投资者持续性拥有高得多的回报率,95%左右的资金依旧会流向那些大多数。因为人类本性会将大部分投资者诱导到(短期投资的)市场上
为什么那些难以摆脱感情影响的投资人不去努力做出改变呢?
人类的本性
股票市场的可交易的特征刚好契合人性中懒惰、贪婪和投机心理
在最成功的量化交易对冲基金里,雇佣着上千名数学、物理博士,但竟然没有一个人能懂怎么读财务报表
量化交易的对冲基金
比如,在经典经济学中,商品价格上涨,大家买的就少些;商品大甩卖,买的人就会多些
在股市中,股价上涨,大家反而会去买,上涨越快买的人越多;股价下跌时,大家就会卖掉,熊市越厉害,卖的也越厉害
短期内股票价格与经典经济学中的商品价格规律通常刚好相反
短期内股票价格
如果有足够多我们敬重的人、认识的人、其人格和道德准则受我们钦佩的人都在用同样的方式思考,都在担心供求关系的变化,突然间,我们会开始质疑自己。我真的懂吗?也许他们是正确的,每天的市场走势的确是很重要的。也许我们也应该加入这场猜测供需变化和价格走势的游戏。这可能才是我们工作的重心。这就是为什么,无论你一开始有多少好的想法,随着你工作的年数增加,你会丢掉一半的想法,加入到这股巨大的交易力量中去。你耗费所有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来猜测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你开始使用计算机、最前沿的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穷尽所能地猜测价格将如何变动。以前可能还是猜测每年的变化,两年、三年的变化;现在要猜测每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甚至还得研究天气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趋同心理
对投机的看法
人本身天然有卖的倾向——大家总想把自己打扮的比实际更漂亮一些,要不然我们买这些衣服干嘛啊?总想显得比自己实际的结果更有知识、更有判断力、更厉害
夸大自己的心理倾向
我们进化出来的大脑不太适合做投资这件事,所以需要一个修炼的过程
心理倾向
给你尊敬的人去工作
第一选择
投资本身是一个孤独的过程,是自己做决定的事,讨论的人一多,变成一个委员会,你的客观性就丢掉了,你就无法判断成功几率了,团队的趋同性也会发生作用,影响你的判断
个人投资者时间相对比较有限,所以投资必须要比较集中,一定要投资你确实特别了解的少数几只股票
因为个人投资者的时间、精力、经验等都是集中在很少的几个范围之内,所以在这些范围之内你只能是集中,必须要集中
股票集中度很重要
从选择一家自己能力圈内的公司并透彻的研究它做起
集中
自己学习,自己体验这一个过程
自学之修炼
包括去上他们演讲的课
自学过程中能够找到你比较敬佩的人,尽量和他保持一定的关系
第二选择
我进入这个行业其实是误打误撞。大概在二十七八年前,那时我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刚去美国,身上就背了一大堆债务(学生贷款),不会做生意,也不知道怎么赚钱,所以天天担心如何偿还债务的问题
李录进入这个行业的故事
投资的开始(自己做或找师傅带)
决定一个价值投资人能否成功的因素不是他的智商或经历,最主要的是他的品性
有些人不太适合做价值投资,有些人则天生更适合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价值投资?
有些人的幸福感需要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上,自己买的包,如果得不到他人的赞美,就失去了意义
另外一些人就不一样,自己的包,只要自己喜欢,每天看着都高兴
比如说
独立的人往往不受别人评价的影响,这是种天生的性格
独立这种品性对投资人特别重要,因为投资人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而且还常常因为比较而产生嫉妒情绪
他要比较独立,看重自己内心的判断尺度,而不太倚重别人的尺度
第一
不能完全摆脱感情的影响
这个人确实能够做到相对客观,受情绪的影响比较小
这样的人就比较适合做价值投资
确实有些人能够把追求客观理性作为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来实践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市场里,我们要客观的分析各种各样的问题,还要去判断很长时间以后的事情,这件事本身是很困难的
必须要保持一个非常客观理性的态度,能够不断地去学习,这极其重要
第二
没有机会的时候,他可以很多很多年不出手
芒格先生订阅《巴伦周刊》,就是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个跟股票市场有关的周刊。这个杂志他看了将近4,50年,当然,主要目的是去发现投资机会,那么在整个四五十年中,他发现了多少机会呢?一个!就只有一个,而且这个机会是在看了30多年以后才发现的。那之后10年再也没有发现第二个机会。但是这不影响他持续阅读,我知道他依然每期都看。
芒格有极度的耐心,可以什么都不做,可是他真的发现这个机会的时候,他就敢于全部的下重注
举芒格的例子
而一旦机会降临,又一下子变得非常果决,可以毫不犹豫的下重注
这是一个矛盾体
这是一个优秀投资人的必备品性: 你要有极度的耐心,机会没来的时候就只是认真学习,但是机会到来的时候,又有强烈地果决心和行动能力
极度耐心,又要非常的果决
第三
这些人总是想彻底弄明白这些问题,这个兴趣实际上是他最主要的动力
这个生意怎么赚的钱,为什么赚钱?将来竞争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将来还能不能赚钱?
巴菲特和芒格总是讲商业头脑,商业头脑就是对生意的强烈兴趣,而且天生的喜欢琢磨
商业头脑
对于商业有极度强烈的兴趣
第四
比如对商业的兴趣其实是可以慢慢培养起来的
后天
独立这一点也不是特别容易做到,因为绝大部分的人会受到社会评价的影响,会关注别人的看法,这样的人在价值投资的道路上很难坚持下去
极其的独立
一般的人30多年看个东西,什么也没发现,绝大多数人早就不看了。而发现了这一个机会之后,总想马上再发现一个
极其的耐心
极其的果决
倾向于天生
这些品性中有一些是天生的,有些是后天的
如果智商和学历重要的话,那牛顿就是股神了
你绝对不需要这么高的智商,不需要那么聪明,更不需要有天才
李录看过太多的聪明的、高学历的、经历丰富的投资人,结果却很不成功,动不动就被投机吸引过去了
人越聪明,就越说的天花乱坠,一套一套的,结果就越糟糕
你不需要科班出身,也不需要念MBA,但是你要对商业有强烈地兴趣
智商和学历真的不太重要
品性
价值投资人的品性
把对真知、智慧的追求当作是自己的道德责任,要有意识的杜绝一切屁股决定脑袋的理论
客户给你的每一分钱,你都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父母辛勤劳动、勤俭节省、积攒了一辈子、交到你手上去打理的钱
钱虽然不多,但是汇聚了这一家人一生的辛苦节俭所得。如果把客户的每一分钱都当作自己的父母节俭一生省下来让你打理的钱,你就开始能够理解什么叫受托人责任
什么受托人责任?
要真正建立起受托人责任的意识
两条牢不可破的道德底线
必须要看他投资的东西是什么,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才能做出判断
判断资产管理业的某个产品,某个服务的质量水平非常难(即便给5年,10年的业绩也没法判断))
资产管理行业
人从哪儿来
人的本性
人生存的意义
人死后的去向
基本的世界观问题
宗教要解决的问题
慰藉人的灵魂,安抚人的痛苦,给生活带来意义,使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功用
宗教
经过隋、唐至宋发展处一个新的巅峰,将中华帝国体制持续了2000年
在中华大地上,经过300年动乱之后,帝国统治几乎被完整恢复
东方
罗马帝国结束之后,西方基本上再也没有出现一个统一的大帝国
通过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殖民战争等等一系列变化,这些国家成为世界舞台上最活跃的中心,并率先进入到人类文明的一个新阶段
1000多年后的中世纪,在罗马帝国时期北方蛮族所生活的欧洲,却出现了一些非常活跃的民族国家,藉由大航海时代对美洲大陆的发现,迸发出异常的活力
西方
罗马帝国和汉帝国建国大约400年后,相继陨落,进入了动乱时期,后面的东西方发展轨迹的第一次出现了大分流
农业文明时代
在西方,政治现代化过程中诞生的一个伟大的制度创新就是宪政民主制
即政府权利受到宪法制约,一国之中没有任何人的权力高于宪法
个人权利与自由得到宪法的保障,政府不得随意干预
指的是有限政府
宪政民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宪政民主制
中国的科举制
东西方制度创新
要保证每个季度或是每月有一个投资想法,这是不现实的,我的经历也不是这样
机会不会均匀的出现
孰能生巧
刻意练习
投资学习过程是有积累效应的,你会发现自己的功力越来越炉火纯青,可能看一页《穆迪手册》只要几分钟,就能判断个大概
最不能接受的是虚度光阴,一年过去了什么也没学到,一个洞见(哪怕是自认为的洞见)也没产生,也没推翻过去错误的洞见
一定要每一天不停歇地学习,把它当成一种思维上的纪律来执行
投资学习
不是说去读就一定能找到机会,但我边读边学,我对各行个月的生意都很好奇。读的多了你就能闻到机会的味道。怎么培养这种敏锐的嗅觉呢?我觉得只能通过大量阅读,每一页都不放过
读《穆迪手册》,《价值线》等
通过大量阅读量发现好的点子
阅读所有主要的新闻刊物
龙头企业的年报
研究很多公司
阅读
比如企业家、总经理或者优秀的商人
和所有人聊天
谈话
阅读和谈话
它曾经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之一,发明了照相机。但是今天消失了,只剩下了名称
比如柯达
他们曾经无比强大,垄断整个行业
比如贝尔实验室和AT&T
通常很稳定但某些方面忽然发生了变化的生意
那些看上去稳定、可预测的事情可能结果并非如此,相反看上去不稳定的最后却很成功
发生变革的生意
怎么发现机会?
如果在某个价格我不打算买,我就可以卖
要考虑卖了之后是否还有机会买回来
好生意会越来越好,对这个生意又有独特的洞见,能比别人更准确地预知后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情况,你根本不会想卖
从以前的“不愿买入就卖出”,发展到现在,会去长期持有一些公司,要是真能找到这样的公司,你没有必要卖
逐步进化
承认错误并止损
如果你犯了个错误,那就尽早出手
股票的估值突然波动到了另一个极端,一下子高到了疯狂的程度,我也会考虑卖掉
发现了更好的机会
三种情况
有关卖出的时机
我关注宏观趋势,也只是想明白这些大势与我而言是顺势还是逆势。作为一个关心时事的公民,我关心宏观经济,可这不等于说我能预知未来如何发展变化,事实上我不知道。好消息是你并不需要做到这点。
我们是自下而上的投资者。我们的投资一般不受整体宏观环境的影响
宏观趋势
管理层的质量总是很重要
无论生意本身好坏与否,管理层永远是公司成功等式的一部分
把这个结论与其他因素一起考虑,作为决定投资与否的依据
无法判断管理层的质量也是一个结论
评估管理层的质量并不容易
他们有勇气说:“反正不管我得到多少信息,不管他们给我做多么漂亮的展示,我对管理层的了解就止步于此。我知道这是场秀,所以我干脆完全不去考虑管理层的影响”
有一种人我很佩服
管理层
如何盈利?
如何组织财务结构
管理层如何做决策
和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有何异同
如何根据大环境调整自身
如何投资盈余现金
如何融资
公司如何运转?
研究分析公司
如果做多,下跌空间是百分之百,而上涨空间是无限的
那些最好的做空机会往往有着作假的元素在里面,作假可能会长期存在。因为做空一定要通过借股,这一点足够把你拖垮
它会把你的思维都打乱。做空的想法牢牢地占据你的大脑,分散你做多投资本该有的专注
做空的3个特点决定了它会是一个很悲惨的生意
做空
每一次金融危机都被说成是“百年一遇”,虽然我的职业生涯中好像每5年就会碰到一次。这些危机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们可以检验你对知识的诚实的程度
危机来临时,整个金融系统都可能遇到麻烦。因为企业需要融资,但是我能确定的只是日子还要继续,我的生意就还在,危机总是会结束的。这时候要问的问题是:“我需要搞清楚金融系统如何解决自身问题之后才能预测我的生意吗?”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是你在金融危机影响到你之前就需要回答的问题。
如果你觉得二战之后的日本和德国会衰落,那你就大错特错
只要日子还要继续,生意就会存在,危机就会结束
关于金融危机
在有较高概率成功而下行风险最低的情况下投资,那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你都可以安全地获得不错的回报。这就是大多数成功的价值投资者,或基本面投资者,不管你怎么称呼,他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塔勒布说的有利的不对称性
伊朗
朝鲜
古巴
俄罗斯
美国给予的市场准入权决定了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繁荣或贫穷的程度
效率降低
交换的附加值降低
竞争力降低
离开这个唯一的市场,会逐渐落后
1990年代中期最后,所有的市场形成了唯一的市场
市场本身具有规模效益,参与的人越多,交换的人越多,创造出来的价值增量也就越多,越大的市场资源分配越合理,越有效率,越富有、越成功,也就越能产生和支持更高端的科技
美国和它的盟国之间有点类似早期的松散邦联体制,这些盟国包括欧洲、五眼国家、日本、韩国等
欧洲内部的欧盟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邦联体制
最大的自由市场,最终会成为唯一的市场
铁律
市场经济以个人和小组织(公司)为单位的分散组织方式,其能量的释放依赖于市场的大小
市场变的比土地更重要
依赖于市场的大小,不受国家土地疆界的制约
德国、日本二战后从美国的敌人发展到今天分别占有世界GDP的5%和6%左右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GDP中的占比从1.75%上升到今天的15%
负担这个主要成本的钱从哪里来?是美国国内劳动人民创造的吗?还是从全世界收税,收多少税合适?
却仍在负担国际市场安全运行的主要成本
美国在全球GDP中的占比从二战后的50%下降到了目前的25%
美国秩序下的国际市场仍是自由竞争的市场,为WTO的每一个成员国都提供了平等竞争和发展的机会
美国还没有对自身竞争力失去信心
以“中国故事”目前在全球主流文化的接受程度来看,中国暂时还不具备这种软实力
想要成为世界秩序的竞争者,不但内部要强大,还要有一套让国际社会大部分人接受的意识形态
对于各国的政治其实没有硬性的统治力
联合国承接的是主权国家的平等关系
那我们不发展了吗?往前发展必然要触及到美国的利益
当然前提是不能直接挑战美国的地位
英国工业革命早起是君主立宪制
在建立全球市场的过程中依靠的是殖民统治,可以说是一个很血型的政治
英国
美国在早起经济起飞的时候,可以投票的人不到10%
虽然不是殖民大国,却是当时最大的实行奴隶制的国家
美国
走过法西斯和对外侵略的道路
日本、德国
经济起飞时,几乎所有国家都是相对集权的体制,即使是民主也是极少数人的共和式民族
这种政治演进是3.0文明时代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的不断富足,西方主要国家慢慢走上了宪政、民族、人权、自由的道路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治也在不断变化
不同的政治制度和3.0科技文明时代的经济并没有必然的绑定关系
所以,不同的政治制度是可以在美国秩序下各自发展的
美国秩序主要针对的是国际市场的规则和准入、退出
美国是3.0文明时代国际秩序的主导者
3.0科技之所以强大,也是因为石化资源比光合作用转化的能源要高的多
3.0文明时代是建立在石化燃料的利用上
石化资源最早也是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但是它是作为有机物残骸储藏在地下,通过化学反应,经过几百万、甚至上亿年的积累浓缩而成,所以石化燃料才有如此强大的单位能量密度
那时人类如何解决食物问题
人类农业离不开以石化资源为基础的化肥
减少石化资源的依赖,留给化肥的生产
化肥
在电力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今天整个文明的基础
石化燃料和电力的结合
内燃机和石油的结合
从煤炭和蒸汽机的结合开始
工业革命
石化燃料
出现了现代金融产品的可投资价值,这时才有可能讨论资产配置、股票和现金
人类文明在过去200年里GDP持续累进性的增长
财富创造的根源
整个经济出现了持续性、累进性的、长期复利性的增长和发展
最大的特点
于是参加交换的人越多,创造的附加价值就越高
当社会进行分工的时候,两个人、两个经济个体进行自由交换创造出来的价值比原来各自所能够创造的价值要多很多,出现了附加价值
1+1>2
《国富论》
看不见的手
亚当 ▪ 斯密
国家间自由贸易
李嘉图
人类文明出现了自由交换
最主要的一点原因是,中国的政府力量非常强大
按照中国自己的内生发展逻辑不可能产生所谓的自由市场经济
邓小平时代,白猫黑猫的实用主义与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开放态度使得这一时期的政治更具道家为政的色彩,为个人、社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这与科技文明的需求相合,促使经济开始了长达40年史无前例的高歌猛进
中国与自由市场经济
没有政府参与的、完全以市场化的企业、个人为主体的这样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
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在日常生活中,其实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在市场经济中被发现之前,在生活中你可能都不太愿意跟他们打交道,而且他们如果从事别的行业可能大概率会失败。但是市场经济就能让任何特殊的人、不同的人、社会“异类”都有可能在他最终选择的细分行业里成功
市场经济恰恰就能让各种各样有特色的人都有可能创造出一个适合他的企业,然后取得很大的成功
他的结论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说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就一定会成功
身边有些人非常优秀,看起来最有可能成功,但后来也不见得做的很好
他遇到很多看起来各方面条件都应该是对的人,结果他的企业做的很一般
李录从不去判断具有哪些特征、哪些标准人格的人可以在市场经济中成为优秀企业家
它可以释放各种各样的人的潜能
特别有意思的一个特点
市场经济的特点
自由市场经济
知识在交换里产生的价值更多
因为知识也在互相的交换,不仅仅是产品、商品和服务
现代科技出现以后,自由交换加倍的产生了更多的附加价值
知识的自由分享,不需要交换,不需要大米换奶牛,结合在一起就开始出现了复利式巨大的交换增量的增长
两个人在互相讨论的时候,不仅彼此获得了对方的思想,保留自己的思想,还会碰撞出一些新的火花
1+1>4
在欧洲,人们忽然发现,无论你是谁,出身如何,你在经济层面上有了自由上升的通道,可以通过努力飞黄腾达这种体系有助于释放个人和小集体(公司)的潜力,它吸引着人性的另一个方面,即个体性力量的释放。这是过去几百年间的现代史上才发生的现象,欧洲(西方)分裂的小诸侯国及美洲大路上特别是北美的小至民国,正是形成这种新文明的政治、地理土壤,而在西方个体和小集体的强大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为什么西方看中国,中国看西方,都常常不得其法。他们总是从自己的偏见和自身的成功经验出发。例如,西方是因为个体和小集体(公司)的力量而成功的,他们对政府的干预就不免总有深入骨髓的怀疑
经济贤能制
现代科技
自由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本质
股票和GDP的走势非常像
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这个结果实际上具体到每一年的增长,除去通货膨胀的影响,年化回报率只有6.7%
股票实际上是代表市场里一定规模以上的公司,GDP的增长很大意义上是由这些公司财务报表上的销售额的增长来决定的
一般来说公司理由一些成本,但是属于相对固定的成本
公司本身创造现金的价值也就会以同样的速度增长
当销售额以4%、5%的名义速度在增长时,净利润就会以差不多6%、7%的速度增长
但是销售额的增长会很大,于是净利润的增长就会超过销售额的增长
GDP在过去200年里大约增长了33000多倍,年化大约3%多一点
来自经济的增长
最后的结果是差不多200年里增长了100万倍
因此股票价格也以6.7%左右的速度增长
过去200年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在15倍左右,那么倒过来每股现金的收益就是15的倒数,差不多6.7%左右,体现了利润率对于市值估值的反映
为什么会是这样惊人的结果呢?
1块钱股票,即使出掉通货膨胀因素之后,在过去200年里仍然升值了100万倍,今天它的价值是103万,它的零头都大于其他大类资产
股票
比黄金好一点
短期政府债券的利率相当于无风险利率,一直不太高,稍稍高过通货膨胀
200年里涨了275倍
短期债券
200年里涨了1600多倍
长期债券
债券
200年里面丢失了95%的价值
1块钱现金,今天变成5分钱
这个1.4%经过200年之后,就让1块钱变成了5分钱
如果通货膨胀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的话,你的购买力实际是每年在以1.4%的速度在降低
通货膨胀
丢失95%价值的原因
现金
比现金稍微好点
200年里升值了三四倍
1块美金购买的黄金,今天变成了3.12美金
黄金
近200年的时间跨度上,股票、现金、债券、黄金的走势(假设1802年有1块美金)
政治民主不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政治制度没有很大变化,文化也没有很大变化
这种现代现象,对中国来说一直到40年以前也没有发生过
如果我们以年为单位,GDP几乎就是每年都在增长,真正是长期、累进、复利性的增长
尝试自由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
1978年访美后,在吉米卡特总统当政时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从此,邓小平冲破中国传统历史偏见的藩篱,转而学习美国的道路,开始倡导市场经济,开放国门,如饥似渴的向美国及西方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及市场经济道路
邓小平倡导市场经济
从70年代末开始,尝试进入3.0文明的本质
主动
被西方世界边缘化的危险
被动
主动走回头路还是被动走回头路
因为政治制度的原因,还会走回头路吗?
中国从1840年开始探索现代化,走了很多其他的路,还会走回头路吗?
虽然这个修正从历史的长河来看非常短暂,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来说可能相对还是比较长。但是在这个长度中仍然可以有自由市场经济,仍然可以寻找到足够的安全边际。这个时间段是可以忍受的,这个时间段并不比我们十几年里面连续的市场低迷更可怕。你可以假设我们这个社会可能背离3.0文明一段时间。当你这么认为的时候,你对3.0文明铁律的理解仍然可以让你在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情况下进行价值投资
我相信像在中国这样一个成熟的、有成功的历史和文化沉淀的国家里,这种情况绝大多数人是不会接受的。中国不是没有可能短暂离开这个大的市场,但是中国不可能永远成为失败者。中国人,中国文化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成功之后不愿意失败。如果中国文化、中国人在经历几千年的成功之后不愿意失败,那么任何短暂的离开、偏离3.0文明主轨的行为,很快就会被修正
我认为中国今天的情况基本上是介于2.0文明和3.0现代科技文明之间,差不多2.5文明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已经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所以我认为未来中国会继续在3.0文明主航道上走下去应该是个大概率的事情
中国离开的成本非常非常高
中国离开全球共同市场的几率几乎为零
李录的思考
中国还有没有可能再次走回头路、抛弃市场经济呢?
只要中国继续走在3.0现代科技文明的路上,继续坚持主体自由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那么它的主要大类资产的表现,股票、现金的表现大体会遵循过去300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基本的模式,经济仍然会持续累进式的增长
今天中国在资本市场中所处的位置,资本市场百分之七十仍然是散户,仍然是短期交易为主,包括机构,也仍然是以短期交易为主要的目的。价格常常会大规模背离内在价值,也会产生非常独特的投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市场的发展规模、机构化的程度、成熟度都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得到很大的提高。当然如果把眼光只限在眼前,很多人会抱怨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过多,救市不当,等等,但是我认为如果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中国市场仍然是向着更加市场化、更加机构化、更加成熟化的方向去发展
要让金融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融资角色,不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而让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成为主要资金来源,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工具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
这一点和美国联邦政府相似
中央政府制定战略,提供资源支持,调节经济周期
中国地方政府的行为更像是企业行为
当地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土地,修路造桥,组织劳动力,改变税收制度,购买公司生产出的第一批产品
地方政府竭尽所能帮助公司在当地落脚并取得成功
这些“公司式地方政府”为真正的商业公司提供总部式服务
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
作为交换,公司大量雇佣本地劳工,贡献GDP,并向地方政府支付税收,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更像是支付租金,因为相当于租用了一个现成的公司总部
公司只需要牢牢抓住市场机遇
优点
这种模式在创造了超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催生了严重的贪腐、寻租、环境污染恶化、不同地区之间的恶性竞争、不可持续的贫富分化,和高度依赖债务的经济,因为债务是中央政府用来缓和经济周期起伏的主要方式之一
缺点
三合一市场机制
中国的独特政治经济体系
中国的经济转型
中国从1991年开始到2015年的形态与美国过去200年里的形态一模一样
中国开始走入3.0文明本质的时候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市场经济
坚持不离开国际共同市场
面对国际挑战时,中国的对策
在国际冲突中,无论有何收获,相较于获得实现现代化的最佳国际环境,都显得微不足道
争取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佳国际环境,应该是中国当前及今后几十年最大的国家利益
他们雇佣了15万名工程师,这些工程师都至少拥有工程学学士学位,其中大多数还有硕士以上学位
华为
工程师文化
比亚迪
工程师红利时代
今后几十年,中国正处于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最佳机遇期
道家主张的政府无为而治,与民让利生息,正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暗合
道家
儒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勤俭的道德观,对于积极进取人生的鼓励,都是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石
儒家
因其对个人意义的尊崇,对和平、兼爱、正义的坚持,对逻辑思维、朴素科学精神的探索,极有可能在科技文明时代成为和儒家思想同样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想源泉
墨子
思想源泉
中国是个矛盾体,一直都是,以后也会是。你想证明任何理论,都能在中国找到论据
对其他国家市场准入及市场资格清除,选择性的制裁、惩罚,正是美国作为美国秩序缔造者的特权
特朗普上台后的很多行为实际上是抛开了传统的美国意识形态,回归到权力实质
特朗普
因此美国在理论上可以监控全球的每一笔跨境交易,无论是贸易、服务还是投资
特朗普2019年单方面的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之后的情况就是一个证明
中兴、华为正在成为制裁政策的牺牲品
所以美国的制裁确实是很有效的
全球所有银行的国际业务在某种意义上都在美国的控制之下
建立了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结算体系
经济上的硬实力
分布在全球的军事基地
美国经济本身的体量
开放的投资环境
充满竞争力的科学技术
世界一流的大学
内部广大的市场
这种情况甚至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也并未改变
所以每当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时,美元及美元资产仍是全球投资人的避风港
硬实力
但是当它变得不太自信时,就会抛开面子,赤裸裸的诉诸硬实力
美国在历史上自身比较强大的时候主要靠软实力来维持秩序,虽然软实力的包装下永远有其硬实力的坚核
这套意识形态有足够的力量,能被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接受
包括提倡自由、民主、人权、宪政、法治,自由市场、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理念
正如2.0文明时代的中华帝国,在建立以法家为主体的帝国体制之外,又奉孔孟之道、儒家学说为正统,在精神上、文化上让帝国的民众心悦诚服
建立和推广了一系列的意识形态
二战之后的70年以来,尤其是冷战之后的近30年,基本上无论哪个方面,都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时代
美国所尊崇的意识形态、“美国故事”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深入人心。美国文化、美国品牌日益成为全球文化和品牌
美国故事
软实力
比如中国,素来有“道统”和“政统”之争,道统就是儒家学说,政统就是帝王权术,区别是一直存在的
它和美国之外的很多大国都有外交关系,但因为受到美国制裁,未能进入到国际市场,本质上还是一个贫穷国家
美国也可以吧原来的盟友、现在的敌人,伊朗,从国际市场的核心开除出去
苏联解体后,东欧因为在政治上进行民主化,被拉入到国际市场的核心
东欧
俄罗斯在普京上台后则一直被排斥在边缘地带
但是现在,美国几乎所有派别在对华政策上都认为现有的WTO已经完全和中国现实不相容了
中国实际上是一个特例,它和美国实行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但又几乎完全融入了美国秩序下的全球市场
但是美国对内对外的政策区别很大,对不同的国家及其公民也区别对待,其国际关系政策与国内政策有时可以大相径庭,对于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而站到美国对立面的国家尤其如此
美国强调世界上人人平等,都享有普世人权
在意识形态上
美国也一样,存在着意识形态和权力实质的差距
意识形态和权力实质是不同的
美国虽然对内民主,但对外其实是霸权
美国通过建立一系列世界性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等构建了一个全球市场的严密体系,并始终牢牢地把我着这个全球市场的规则制定权、市场准入权和制裁清除权
通过一系列军事盟约,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日和美韩军事联盟等,在全球建起一整套军事基地网络,用以保护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市场的运输和原材料供给安全
承担保护这一全球市场的主要军事和经济成本
放弃占领土地并不等于美国放弃胜利果实
二战后主动放弃占领土地
因为3.0科技文明是在全球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展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还需要在语言上进一步与英语接轨
口语交流可以用AI
书面交流需要文字
在3.0文明时代,知识、信息在全球的传播,世界各国之间人们的交流,都需要一个共同的语言
英语作为一个共同开放系统,就像微软操作系统或是安卓一样,所有人都在同一系统上写APP
今天,几乎所有重要的创新知识、技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商业、文化、艺术等领域内的最新思想都最先在英语中出现
成为全世界商业和从事创造性职业人士的共用语言
文化的现代化还包括对英语的拥抱,让最新的知识与中文即时无缝对接,并逐渐从使用者过渡到创新知识的贡献者
英语的规模效应
语言
美国和中国
不是制度的变化,不是文化的变化,是一种文明形态的变化
通过市场机制,现代科技产品的种类无限增多,成本无限下降,与人的无限需求相结合,由此经济得以持续累进增长,这就是现代化的本质
现代化的本质
在人类16000年的记载里从来没有发生过,是非常现代的现象
经济能够长期持续以复利的方式来增长的现象
现代才出现的现象
因为共同的利益
因为3.0文明的铁律
因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因为历史提供的经验教训
为什么?
更可能是局部性的、短暂的、可控的,不会是长期的
东西方之间的信任、合作、共同利益、发展,会成为本世纪下面几十年最大的主流
继续保持市场经济
对外开放
履行国际义务
积极分担诸如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国际责任
怎么做?
欧洲和日本就不太会在中美之间彻底选边,这样中国就不会在最新的科技发展前沿掉队太多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维持好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关系尤为重要
完全有可能在短期甚至相当长的时间里走向冲突、对抗,局部战争的危险也不是没有
尽管中国可能在经济总量上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在人均GDP和高科技的发展上,美国仍然领先,而中国的制造能力、市场纵深,都与美国互补,中美合作是维系区域和平、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石
即美国的“软实力”会对中国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们认为中国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对美国和整个国际社会都是好事,且经济的自由化必然逐渐引入政治的自由化,中国慢慢地变得更像美国
接触派
他们认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和美国的意识形态永远无法兼容,而且随着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中国对美国从竞争对手变成了潜在的敌人
主张把中国从WTO排除出去,或者建立一个新的没有中国的WTO,再和中国单独设立不同的贸易条件
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达到全球GDP的15%,如果美国真的实行鹰派主导的脱钩政策,将面临很大阻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将造成巨大的商业损失,甚至会把美国和全球都拉入到经济衰退的境地中
这是美国深思熟虑后选择的精准目标
华为是中国高科技发展的顶峰,是中国最受人尊重的企业之一
这种领先容易激起各国的安全考虑,美国很容易强化这种焦虑,挑起矛盾,逼迫中国采取激烈反应,使矛盾迅速走向极端
这可以说是中国目前在高科技方面唯一超越了美国和全球的一个领域
华为提供的产品和技术又处于安全性最为敏感的一个行业
把中美关系推向敌对或准战争状态,中国退出国际市场造成的巨大损失和经济裂痕才会被民众所忽略
比如对华为的围猎
其他如台湾、香港、西藏、南海等问题都可以成为中美对抗的导火索
鹰派需要中国的“配合”,进一步激化中美矛盾才有可能长期推行脱钩政策
主导脱钩政策
鹰派
大部分是商人
他们认为中国的崛起为美国的公司创造了很多商业机会。因为中美两国都是核武器大国,应该让中国进入到国际经济大循环中,从而避免核战争。同时在一些全球问题上主张获取中国的合作和支持,例如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核武器扩散、气候变化和伊斯兰极端恐怖组织等
务实派
支持特朗普上台
主要由美国的中、下层阶级组成,在全球化和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他们非但没有享受到好处,还成为了牺牲品,例如失业、产业空心化等等
民粹派
大概分成四个派别
基本上大家都越来越认为让中国加入WTO是一个错误,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成了美国秩序面对的最大挑战
已经放弃了中国经济崛起可以引发政治变革的幻想,而慢慢靠拢于鹰派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崛起会让其从美国的对手变为美国的敌人
把美国社会因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带来的贫富迅速分化、中产阶级的停滞完全归罪于中国
近些年中国在他们看来对于外企、民企的限制政策,也开始产生对华的敌意
四派的变化
近几年,随着中国的一些变化,四派的观点慢慢有统一的趋势(趋于鹰派的观点)
很少人能从“同情的理解”出发,真正全面客观地,从长期、动态的角度来了解中国
中国对美国的了解则更深刻一些
美国一直缺少真正的“知华派”
获得了美国社会各界的支持,政治精英、商业精英、平民、商人、政客等在这点上的看法基本一致
特朗普的贸易战
美国对华关系的态度方面
虽然加入了国际贸易体系,但是受到各种制裁,一直处在体系外围,没有进入世界市场的最核心圈
可以想象20年之后,俄罗斯很可能将不再是一个大国
俄罗斯经济一直以能源和自然资源为支撑,在除了军事之外的所有领域发展都相对落后,人口也一直在减少
俄罗斯在普京上台后,又开始成为西方的对手和潜在敌人
美国对华的认识越来越靠近美国对俄罗斯的认识
现状
像俄罗斯一样成为现有美国秩序下的挑战
基本上就和俄罗斯今天的处境一样
美国将从与中国经济脱钩开始,推及英国、澳大利亚等说英语的五眼国家,再加上欧洲、日本等慢慢扩展到全球,把中国经济从世界贸易的核心推到外围
这个过程虽然对于世界经济会造成巨大的短期损失,但并非不可能完成,而且长久来看,可能对美国长期利益还有好处
这样做的结果基本可以预见
世界主要市场可能在5G方面的技术会短暂落后于中国和那些与中国合作的小国,但是被排除在世界主流市场之外的华为也只能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市场中继续创新、流动
相反,那些暂时落后的西方通讯公司会在一个更大的市场中通过自由市场的交流逐渐上升,可以想象大概50年、10年、20年之后,在这个更大的市场中一定会诞生出更先进的科技,在那个时候,华为的领先地位多半难以维持
以华为为例
如果中国主动或被迫的退回到闭关锁国的状态,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能自给自足,但是时间一长,小的市场最终会被大的市场超越和压制,相对于大的市场积极向上循环,中国经济会持续萎缩下去
中国被迫闭关锁国
被彻底排除在世界主要市场之外以后
和美国鹰派针锋相对地斗争,造成无意间的合作
政府对外资实施更多干预和排斥,技术上不论好坏都以民族企业为首选,进行封闭式的自力更生
虽然没有离开国际市场,但在原来的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向民族主义倾斜
这种选择尽管拖延了时间,但最终还是会让中国模式走上和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模式对决的道路,或两败俱伤,或同归于尽
在经济政策上走向民粹主义
避免陷入国内中产阶级陷阱
中国要避免犯一些重大的错误
要脱机“修昔底德陷阱”,需避免正面挑战美国,尊重美国作为3.0文明时代国际秩序的主导者,遵守目前的国际规则
在不挑战且尊重现有国际市场准则的前提下,经济上进一步起飞的空间仍然非常大,并不一定要走向“修昔底德陷阱”
大国关系中
“管资产”更多是指在某个具体企业的经营管理上下功夫,但是“管资本”是整个调整和优化国有资产的布局,这两个做法有较大不同。在我们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国有资产布局的情况下,比如在一些生产能力已经相对过剩的钢铁、铝行业里,国有资本相对退出一两个具体企业投入到高科技企业,从总体来看国有资本仍然在扩大,这就是“管资本”的一个具体做法。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布局里面,国有资本发挥带动力和影响力,这样才体现国有资本的全民属性。
从“管资产”到“管资本”
要更加开放,让经济更加市场化、国际化,逐渐改革国企,从“管资产”到“管资本”,让国企真正市场化,迅速扩大内需,让中国市场为全球经济带来更多利益
国内经济方面
面对危机,中国在国内通过“四万亿”及一系列相关刺激政策,在当时贡献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经济增长
同时在国际上,配合美联储货币政策,购买了数千亿美元的美债,并和美国共同组件了G20,通过全球主要国家间相互协调的货币财政政策,有效地抑制了金融危机的蔓延,避免了30年代大危机的再现
比如中国在2008-2009金融危机时的表现
中国应该承担更多维护国际市场的成本,与其占全球GDP15%的地位相称,并尽量通过支持美国主导的国际组织,分担应承受的成本
国际关系上
中国要把握的机会
中美关系
不同的文化历史与风俗习惯
表面上看
中国经济、国际地位影响相对上升,西方产生的不安心理
地位
中国政府在经济上还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西方很容易从最坏的情况出发,把今天的中国和二战之前的德国和日本自然的联想到一起
西方的不安更多的源于东西方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价值观念上的不同
更深层次
3.0文明铁律的限制
大国之间的关系就是共同毁灭原则,亦称M.A.D机制
理性的大国之间不可能展开全面无底线的战争
在核武器时代,各个大国都具备把其他大国彻底消灭很多次
核武器时代
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异
极端恐怖分子
国际合作
东西方关系受到一些根本的刚性限制
东西方之间的不信任
东西方之间的冲突
如果说2.0农业文明时代的核心诉求是土地,在我看来,3.0科技文明的核心诉求就是市场的大小
大的市场会产生更高的效率,更高的效率会产生更大的能力,更大的能力会产生更大的经济体,这些更大的经济体就会产生更大的军事力量,那么在互相竞争的时候就容易胜出
大家都有自由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情况下,竞争的核心就是看双方市场的大小
市场的大小
核心诉求
3.0科技文明
短期交易行不通
低学历行不通
根据这个思想,看看我的经历
去重复行得通的方法,避免行不通的方法
他想弄清楚这是世界是怎么运转的,什么行的通、什么行不通
他对于优秀的公司特别有兴趣,而且他不强调这些公司非要有很大的折让才能去买,因为这些优秀的公司本身就是一个折让,本身就会不断超越别人的预期
优秀的公司
可以用这个标准来判断自己懂还是不懂,你可以反过来想,能不能找到我认识的最聪明的人,把我所谓懂的东西驳倒,然后我发现他的思维还不如我,我比他驳得还厉害。这个时候有可能,也不能说完全,你确实是理解了
如果我想拥有一个观点,我必须得比我能够找到的最聪明的且反对这种观点的人还能反驳这个观点,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才配拥有这个观点
查理芒格:除非我能驳倒那些最聪明而和我持有相反观点的人,否则我不敢声称自己有了一个观点
配拥有一个观点
查理 ▪ 芒格
他在20年代初期,1929年之前也做了一些投资,也有些是投机,而且做的蛮失败的
1929年之后,他痛定思痛,开始系统性的总结一套不同的方法,后来做的不错
他的理论主要形成于大危机时代
格雷厄姆
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参与,越来越多的公司被吸引进入股市,这些公司如果处在一个长期上升的经济中,通过股市融资就能够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更多的产品、更多的价值,让人们获得更多的财富,人们有了更多财富就会产生更多的消费,这就形成了经济中正向的循环机制
正向循环的机制
股市的功用
如果你时刻谨记这一点,你就知道那些基本面投资者总会有他们的角色
市场存在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提供非常有用的功能
它没有为社会提供任何基本的功用
赌场为什么不能大规模存在?
像不像赌场?
每个地方的股票市场刚开始都是充满了泡沫,充满了投机,充满了交易、博弈,充满了起伏
如此疯狂的东西竟然最终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有那么一些真正的储户想要投资给成长的企业;也有那么一些真正的好企业需要资金来发展。一旦这些储户和企业的数量达到临界点,市场整体就变得更有效了。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事实
因为它有一个根本要素
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股市
当然因为经济不断增长,就需要不断地投资
为什么增长呢?
通货膨胀实际上就是一个货币现象,当货币发行总量超过经济体中商品和服务的总量的时候,价格就会往上增长
1
在现代经济里,不断地投资要通过银行来实施。银行要想收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需要付出储蓄利率。这个储蓄利率必须是正的,使得它的放贷利率也必须是正数。
2
这个时间差,就使得通货膨胀成为一个几乎和GDP持续增长伴生的现象
这样整个经济里的钱要想去增长,就要提前增量;要想实现实体经济增长,就要提前投资
3
这两个现象从数学上就直接解释了为什么现金和股票在长期里产生了这样巨大的差别
于是这个时间差就造成了通货膨胀和GDP持续增长伴生的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先把钱放进去。所以你先放的这笔钱,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当时这个经济里货物、服务的总量
你首先要投资,这些投资变成存活、半成品,然后再变成成品
4
按顺序看
企业文化在变化迅速的商业环境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让某些公司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企业文化
这条道是可持续的
这条道是正道,也就是说你得到的东西是你应得的
愿意这样理解股票的人少之又少
公司随着GDP增长,在市场经济持续增长的时候,价值本身会被不断地创造。那么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作为部分所有者,我们持有部分的价值也会随着公司价值的增长而增长。
股票的价值核心是利润本身的增长反映到今天的价值
公司本身是有价值的,有内在价值的
这一点跟现金、黄金、房产等投资品有本质的不同
公司作为一个有机体,是可以壮大和缩小的
投资股票实际上是投资一家公司
在一个制度下,如果私人财产权能得到真正的保护,那么对私人财产的使用也就能得到保护,私人财产权也就能够自由交换
如果财产权不能自由交换,也很难成为真正的权利
对股权交换的保护是一个社会是否保护私人财产的重要标志
这是一种制度性的概念
股票是对公司部分所有权
股票是公司所有权的证书
让你去购买所有权
让你很多年之后需要钱的时候,能够把它出让,变成现金
能够给你提供机会
真正的价值是什么?
只显示K线图和价格等表面的东西
只能告诉你价格是什么
市场不能告诉你
这个观念又和几乎95%以上市场参与者的理解正好相反
不能把市场当作你的老师,你只能把它当作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
市场的存在只是为你而服务的
这个我有切身感受,我在市场上发现了很多自己的弱点,如果是日常生活中可能没有机会发现,因为日常生活中的节奏比市场慢太多了
市场本身就是发现你身上弱点的一个机制
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市场存在的目的就是发现人性的弱点
理解市场是什么?
那么当我们做判断的时候,就必须要预留很大的空间
而预测的结果是不确定性的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世界是不断膨胀发展的
我们对未来的预测是有限的
对一个变化迅速的生意,要作出可靠的预测确实要困难一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并不表示投资者无法做出一些胜算较大的预测
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的预测
这样一来如果对未来的预测是错误的,我至少不会亏很多钱
无论你多有把握的事情都要牢记安全边际
等着市场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的时候再去购买
当这个价格远远超出它的价值时就可以卖出
你的买入价格一定要大大低于公司的内在价值
你每次投资的时候都要求一个巨大的安全边际,这是投资的一种技能
因为对他来说没有不确定性这回事
如果上帝是价值投资者,那么他就不需要安全边际
你的预测可能会错
因为对你来说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而如果你不是上帝,你必须而且必须需要安全边际
公司的价值不只是资产负债表带来的,更主要是它的盈利能力带来的
公司的价值
安全边际
巴菲特在实践中总结的一个概念
在这个圈子里面就是自己的独特能力
投资人可以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能力圈,能够对某些公司、某些行业获得比几乎所有人更深的理解,而且能够对公司未来长期的表现,做出比所有其他人更准确的判断。
概念
没有边界的能力就不是真的能力
这才是真正的风险
如果你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这个市场一定会在某一个时刻把你打倒,让你的资本永久性地丢失
你只要不在能力圈里面,只要你的能力圈是没有边界的能力圈,只要你不知道自己的边界,市场一定在某一个时刻某一种形态下发现你,而且你一定会被它整得很惨。
巴菲特提出的概念
能力圈一定要非常狭小,你要把它的边界,每一块边界,都定义的清清楚楚,只有在这个狭小的边界里面才有可能通过持续长期的努力建立起真正对未来的预测。
清楚你知道什么
清楚你不知道什么
清楚你不需要知道什么
意识到总有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情况
所以要对自己诚实,认清自己的界限在哪里
你必须要做知道你的这个能力确实是在一个圈里。你如果不明白你的能力圈的边界在哪里,你实际上就不明白,因为你不可能都明白
能力圈最重要的概念就是能力圈有边界,它是一个圈。你如果不知道这个圈的边界在哪里,说我都明白了,那你肯定就不明白
当你知道一个事情是正确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它什么时候会错才行
边界
一定要回到每一个企业本身,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你投的是确定性,你要回避的是不确定性
你的研究最好集中在你能够真的弄透、弄明白的事情上
这些经过精挑细选后的企业才是我应该花时间去研究的
对于李录来说,他会把时间都花在那些在他看来更能够预测的行业里,然后在这些行业里边再去找找看,哪些企业它可预测不仅仅是因为它所在的行业本身可预测,而且也因为它自身确实优秀——优秀的含义就是它对资本的回报远高于它的竞争者。然后我在这些企业中再去发现有哪些东西其实我还是蛮有兴趣的,可能我还有一定的能力去研究,或者已经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
但是对不对这个谜底不是马上揭开的,都要多年以后才揭开。如果你是对知识诚实的人,你会一直坚持去揭晓这个谜底,所以你自然会知道你是真懂还是不懂
我觉得都懂了,但是他其实并没有明白自己身上的盲点,而没有明白自己身上的盲点导致的结果是他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他其实确实不太懂
如果我做不到这一点,我就不太能说自己懂这个公司
最好的情况常常会自然发生,所以你要明白它10年之后最坏会到怎样的情况
如果你对一个公司的研究达到懂得状态,你要能看得出10年以后它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样
李录对自己公司员工的标准
我的预测结果发生的概率要很高,在非常高的概率下我是正确的,而且我还要跟它10年去看一看我的预测对不对
因为我们做的是预测,所以懂和不懂其实就看你预测的对不对
怎么确定自己对于研究的公司懂和不懂?自己觉得懂和事实上真的懂,有没有一个客观判断的原则标准?
你最终建立起来的能力圈、能够大概率预测正确的公司一定很少,而且一定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如果它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你也不会花时间去研究
你要投的东西不会太多,因为每一件事情要想搞懂,都需要花很多很多时间,一只股票、一个公司也是如此
你的能力圈必定是在小圈子里
如果你了解的东西是正确的,你一定不会亏钱
真正能赚钱,不在于你了解更多,而在于你了解的东西是正确的
所以一旦你把自己视为拥有者的时候,你会瞬间充满了学习的动力
李录让公司的研究员去研究一家公司,第一件事就是要告诉他,假设你有一个从未谋面的叔叔,突然去世了,留了这家公司给你,这个公司百分百属于你了,那么你应该怎么办?你要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做研究
一旦你开始用所有者的角度来看生意的时候,你对生意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人都是感情动物,我们相信的东西、对我们有利的东西,通常就会成为我们的预测
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因为人很难做到真正客观理性
知识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当你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你会发现知识的积累和经济的增长是一样的,都是复利的增长
过去学到的所有经验都能够互相印证、互相积累,慢慢地你会开始对某些事情有把握了
知识是慢慢积累起来的,但是你必须一直抱有对知识的诚实的态度
别人的股票和机会是别人的事,与你无关,你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不要听到别人买了什么东西,我也跟风去研究
要弄清楚这个公司为什么赚钱?
怎么赚钱?
将来会赚多少钱?
遇到竞争的状态如何?
它在竞争中的地位如何?
做投资就是要预测所投资的公司未来大体的经济表现,亦即对公司基本面的分析
建立自己的能力圈
你不会去财经频道上张口评价所有的公司,马上告诉别人股票价格应该是什么样;你也不敢随便讲5000点太低了,大牛市马上要开始了,至少4000点应该抄底;不能讲这些,不敢做这些预测
凡是把圈画得超过自己能力的人,最终一定会在某一个市场环境下把它自己彻底毁掉
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定义能力圈
根据兴趣
那时候没什么其他选择
没有经验
又不想赔钱
寻找廉价的证券
时间长了,发现自己除了对股票感兴趣外,还对生意本身感兴趣
刚开始
久而久之,爱上了那些强大(优质)的公司
学习生意的基因,它们如何演进,它们为什么如此强大
开始去学习研究不同类型的生意
转而开始寻找那些价格优惠的优质公司
对生意感兴趣
更具竞争力
更容易预测
有着强有力的管理团队
良好的公司文化
寻找那些优质的公司
对双赢的局面更感兴趣
只在二级市场做投资已经无法满足我
开始做风险投资(创业投资)
风险投资的问题是很难做大,你必须要投入大量的努力
开始转向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帮助企业
李录建立能力圈的过程
一旦你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形成能力圈,你就可以充满自信的行动。这意味着,即使其他人都不同意你的观点,你也很可能是正确的,因为最终代表公司所有权的基本面力量仍会牢牢扎根
你不会抱怨市场太疯狂,抱怨市场先生和每个人的神经质。不会。你只会说我不懂。你可以放心的说我不懂。我只懂一小部分,其余都是在我的能力圈之外的。只要我真正了解自己能力圈的东西,我对能力圈外的东西一无所知也没关系
正如巴菲特和查理所说,在他们五六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如果把他们最成功的15个主意剔除,他们的业绩就会变得稀松平常。伯克希尔的市值从一两千万美元,没有发行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新股,现在到达5000亿美元。这15个主意可真是赚得盆满钵满
李录从负数净值开始,现在可以说做得还不错,可以衣食无忧。同样的,我的成功可能也就是来自26年里不超过10个主意。所以你真的不需要那么多主意
想要获得成功,你的能力圈里并不需要那么多东西,真的不需要
能做到这点的人天生有一种特质,可以安心处在主流之外,处在舆论之外,可以忽略大众的意思。这种忽略不是说他人太疯狂,而是说“我不懂”
你要产生投资行动的主意必须是你真正理解的。大多数时候你不需要投资,这是对知识诚实的真谛
能力圈
价值投资的四个理念
可以以足够低的价格买入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公司并长期持有,通过公司本身内在价值的增长以及价格对价值的回归取得长期、良好、可靠的回报
要做自己相对来说比较了解的,可以在选择上比较挑剔。因为你一旦了解了一个公司之后,你可以慢慢地等待,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当价格开始进入到相对于你认为的价值有足够的安全边际的时候——这时即使你错,你也不可能亏钱——在这个时候你可以大规模的下重注
找到那些由最优秀的人管理的最好的公司,并在市场上出现最好的价格时出手买入,长期持有
指南
价值投资是一门实践的学问
无论你用什么方法,从什么样的角度、从哪一个方面,其实各个方面都要覆盖。你要了解一个企业,必须要了解它的管理层,也必须要了解它的行业基本规则。所有这些都是价值投资相对来说不那么容易的原因,你要了解的东西很多很多
你获得的知识最终能够用来比较准确地、大概率的预测未来很多年以后的情况
价值投资的难度在哪里?
最开始为了生计,我误打误撞、机缘巧合的闯进这个行业
进入后发现真的是别有洞天,这个行业确实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让你时刻都在学习新鲜的事情,感受到你的知识、判断力真正是复合性的增长
不仅能体会到你的资产回报复合性的增长
还能够体会到自己的能力、学识、见识,都以复利的方式增长
同时看到两种复利增长现象
李录的价值投资过程
不懂的事情绝对不做
如果你的价值观念不是赌徒的价值观,那你就要在股票市场上远离赌博
远离赌博
如果不能满足这个条件,你宁可不碰
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极高的概率预测正确的事情
懂得事情
投资这件事一定要靠谱
可持续的事是靠谱的
可持续的东西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你得到的东西在所有其他人看来,都是你应得的东西,这就可持续了
这就叫大道,这就叫正道
如果把赚钱的方法一点一滴毫无保留告诉所有的人,大家都觉得你这个赚钱的方法真对,真好,我佩服,这就是可持续的
什么东西可持续?
如果当你把自己的赚钱的方法毫无保留地公布于众时,大家都觉得你是一个骗子,那这个方法肯定不可持续。
什么东西不可持续?
正道就是可持续的东西
做可持续的事
一种信仰
不去参与投机是最基本的原则
如果投资的公司遇到一个可以累进、持续增长的经济,它的利润和投资回报会持续增长
投资
如果只是猜测他人在短期之内的买卖行为,到最后只可能有一种结果:赢和输必须相等,也就是零和的结果
投机
区别
但我们不能让人性中的赌性、投机的成分太大
如果没有赌性、投机的部分,市场也无法存在,这一点是去不掉的,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股市投机的部分跟赌场非常接近
必要之恶
只要给足够的时间,全部投机者无论赚钱还是亏钱,加在一起的结果是零,因为这些投机的股市参与者短期内的行为不会对经济、对公司本身利润的增长产生任何影响
投资者的确会让社会的所有要素进入一种正向循环,帮助社会进入到现代化
社会贡献
投机和投资
价值观
市场可以连续15年达到14%的平均累计回报。这时你根本不需要做一个天才,只要你在这个市场里,你的业绩就会非常好
运气
有时候在市场里连续十几年,回报是负的,如果你在这个时候回报还非常优秀就又不一样了
如果我的一个投资经理可以连续15年以上都保持优异的成绩,在正确的道路上研究,一般来说基本上就成才了
能力
哪怕是1年2年,甚至于3年5年,甚至于5年10年,很好的业绩常常也不能够去判定他未来的业绩如何
例如有人会告诉我他业绩很好,就算是5年、10年,如果我看不到他实际的投资结果,我仍然没有办法判断他的成功是因为运气还是能力
如果我看不到你具体的投资内容,一般来说很难判断
判断运气还是能力?
它确实要花很长很多时间,即便花很多时间,了解的仍然很少
虽然肯定能走到头,但是绝大部分人不愿意走
这就是为什么价值投资本身是一条漫漫长途
能力圈开始的时候一定非常狭小,而建立这个圈子的时间很长很长
这就是为什么虽然这条康庄大道一定会通向成功,但交通一点都不堵塞,走的人寥寥无几
在这个行业里,要在很长时间持续不断地艰苦地工作,才有可能真正地成才,这个时间恐怕要15年以上
那些想走一条康庄大道、愿意走一条艰苦的道路的人的机会
在价格上预留很多安全边际,加上适当的风险分散,帮助所有的人共赢,在所有人共赢的情况下你能够收取一部分小小的费用,大家就觉得你得到的东西真是你应得的,这就走到了投资的大道、投资的正道上
巴菲特的方法:共赢和正道
因为康庄大道非常慢
为什么走小道呢?
旁门左道上车水马龙!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走的是小道
投资的大道上根本没人,交通一点都不堵塞,冷冷清清。人都去哪儿了呢?
投资的大道上冷冷清清
也许你买的时候正好市场对公司内生价值完全不看好,给的价格完全低于所谓的内生价值,但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市场能变得更加理性
这个过程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一个公司的成功需要很多人,很多时间,需要不懈的努力,还需要运气
公司本身的价值增长要靠很多很多方面,需要公司管理层上下不断地努力工作
投资正道的道路太长
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真正要理解一个公司、一个行业,要能够去判断它未来5年、10年的情况
我们在决定投资之前至少要知道10年以后这个公司大概会是什么样,低迷时什么样,否则怎么判断这个公司的价值不低于这个范围?
要知道这个公司未来每年产生的现金流反映到今天是多少,我们得知道未来十几年、二十几年这个公司大致的现金流
投资行业是对于不确定的未来的预测,对真实的理解和追求,理性的思维和决策正是我工作中最核心的内涵
投资的本事是对未来进行预测
对未来的判断很难
投资首先帮助公司的市值更接近真实的内在价值,对公司是有帮助的
对于公司
随着公司在3.0文明里不断增长,因为增长造成的公司内生价值的不断增长,你分得了公司价值的部分增长
对于投资人
为客户提供持续、可靠、安全的回报,你对客户提供的也是长期的东西
对于投资者的客户
最后的结果帮助了经济,帮助了公司,帮助了个人,也在这个过程里面帮助了自己,这样你得到的回报是你应得的,大家也觉得你得到的是你应得的,所以这是一条大道
因为它告诉你投资股票,其实是在投资公司的所有权
为什么价值投资本身是一条正道、大道?
在投资这场竞争游戏中取得优势的唯一方法就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
漫漫长途和康庄大道
在过去这几十年里,在我所了解的范围内,投资领域各种各样的做法都有。就我能够观察到的,能够用数据统计来说话的,真正能够在长时间里面可靠、安全地给投资者带来优秀长期回报的投资理念、投资方法、投资人群只有一个,就是价值投资。
如果我必须要用长期的业绩来说明,我发现真正能够有长期业绩的人少之又少。而所有真正获得长期业绩的人几乎都是这样的投资人
李录的经历所发现的事实
并不介意作为少数派,反而感到非常自在——这可不是人的本性,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依靠群体才得以生存的,在几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一直如此,所以群体性是根植在你的基因之中的
对于事情的判断不受别人赞成或反对意见的影响,而纯粹基于你的逻辑和证据(其实就是实事求是)
乐于身为少数派
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成为一个学术型的研究人员,而不是所谓的专业投资者
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学术型的研究人员、侦探、甚至记者,要有探究万物运行原理的永不满足的好奇心
保有对任何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种洞见就是知识赐予你的良机,而其他人根本无缘获得
当你的学习积累到一定程度,也许会偶然的获得灵光一现的洞见
求知欲很强,什么事情都要探究竟
求知若渴的态度
特点
因为我是一个慎重的生意人,不能控制管理层,所以要保护自己,寻求很大的安全边际
因为是生意的持有人,自然会更注重长期表现
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离开了资产管理行当,芒格也离开了。他们搞了10多年的合伙人公司后,开始去收购企业,真正地运营企业
如果你真的天生是个生意人,那你迟早会被吸引,去成为一个真正的生意人,运营一个企业
把自己看成企业的所有人(自己是公司的老板)
从本质上来说价值投资者不属于股票市场,必须时刻铭记这一点,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被别人影响
价值投资者
价值投资到底是什么东西?
李录《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和中国》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