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家庭心理
2023-01-15 16:22:41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婚姻与家庭心理,出自《社会心理学》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参考资料
《心理学与生活》
《社会心理学》第十九章 婚姻与家庭心理
喜欢
人们往往会喜欢他们能近距离接近的人——因为他们生活或工作离你很近,所以能见到他们,与他们相识
曝光效应
你会越来越喜欢临近你的人
能引发吸引和喜欢的因素
外表吸引力
刻板印象——人们往往认为外表有吸引力的人在其他方面越很优秀
相似性
原因
信念、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相似性能促进友谊
证实的感觉:有一个相似的人,你会觉得你所珍爱的态度是正确的
差异往往会导致强烈的排斥
作用
相似性似乎能让友谊历久弥坚
互惠
爱
概况
影响关系持久的因素
长期对他们伴侣承担责任
依恋类型
资料
《依恋障碍》读书笔记
类型
安全型 55%
最持久
回避型 25%
焦虑矛盾型 20%
更容易嫉妒
爱的五种语言
肯定的言语
精心时刻
赠送礼物
服务的行动
肢体接触
爱的体验
成分
激情-性激情和欲望
热恋期——极其强烈,专注的阶段
亲密-真诚和理解
稳定期——强度降低但亲密加深
承诺-投入和奉献
影响因素
受到文化期望的影响
爱情
爱情及其类型
定义
研究者观点
弗洛伊德
爱是对自我理想的挑战
古德
两个成年异性之间带有性的欲望和温柔体贴成分的强烈感情专注
格林菲尔德
两个异性之间(偶尔是同性之间)受制约于模式化了的规范结构,包含特殊态度和情感状态的关系
鲁宾
一个人对另一个特定的人物所特有的一种态度,他以特定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爱慕对象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定义
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人对异性产生的浪漫色彩和性色彩的高级情感
特性
自然性
自然萌动产生非人为所能控制
易变性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
狂乱性
感性主导
社会性
爱情是得到社会上他人的认同和赞许的社会现象
“带不出手给闺蜜看“”
谈恋爱本质是一种社会交往行为,是需要训练的
成分
鲁宾观点
亲和依赖需求
帮助对方的倾向
排他性
独占性
Steck观点
照顾
恋爱者关心伴侣的幸福,愿意为满足对方而牺牲自己
需求
一旦意中人出现,其所具有的特质就特别吸引当事人,令其渴望与对方在一起
信赖
爱情中包括着承诺与信任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
成分
亲密
定义
在爱情关系中亲密 联结 结合的感觉
包含
对伴侣的好感和高度评价 高度尊重
相处时的愉快 舒服 温暖
与对方间的心灵相近 互相契合 互相归属
与对方亲密沟通 分享彼此的心事与成长
与伴侣共同活动 体验快乐的事情
愿意让所爱的人幸福 在对方需要的时候帮助对方
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可以依赖对方
基于情感支持也接收情感支持
行动
沟通内心感受
增进对方的幸福
与对方分享自己的时间及财物
提供物质上的支持
激情
定义
与伴侣紧密结合 日夜厮守的强烈渴望
包含
性的驱力
肉体的吸引
浪漫感情的体验
包括的需要
自尊
援助
友好
优越感
支配彼此
自我实现
特性
稳定性较低但短期效果强
行动
亲吻
拥抱
凝视对方
触摸
性行为
承诺/决定
定义
决定去爱一个人,并愿意和他维持长久关系的决心和定向,包括长期和短期两部分
包含
短期部分
当事人“决定”去爱一个人
长期部分
对两人之间亲密关系作的持久性承诺,决心以身相许,彼此忠诚,亲密相伴,患难与共
作用
承诺是维持关系长久的动力
特性
最稳定
行动
誓约
在最困难时仍不背弃对方
订婚
结婚
图示
类型
诺克斯和斯伯拉克夫斯基观点
浪漫之爱
恋爱者把整个心思都专注于被理想化的伴侣,只看到对方的优点而无视其缺点
成熟之爱
较少浪漫之爱的压倒性的激昂,较多地理想化,恋爱者能够判断彼此的关系
马斯洛观点
以需求及依赖为基础的爱
以自主及给予为基础的爱
博斯切德和沃尔斯特观点
友谊之爱
激情之爱
凯利观点
激情爱
现实爱
利他爱
斯滕伯格观点
圆熟爱
三者都很高,交互作用,表现出爱的本质
这种境界很难达到,只有新婚蜜月期才可能有较多表现
友伴爱
亲近和承诺高,激情很低
这种爱较多发生在青梅竹马的两性之间,到适婚年龄就结婚
愚爱
激情和承诺很高,亲近很低
闪婚
浪漫爱
亲密与激情很高,承诺很低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喜欢
亲近感很高,激情和承诺很低
两人彼此熟悉,欣赏和契合,出于友情或认同感而建立起婚恋关系
欲爱
激情成分很高,亲密感很低,承诺只发生在一见钟情的时候
露水夫妻
《爱情灵药》
虚爱
承诺很高,亲密和激情很低
相敬如宾
无爱
三个成分都很低,只是普通朋友或视为路人
约翰 阿伦 李观点
主要类型
激情之爱
包含性爱渴望的激情性情绪感受,恋爱者追寻理想中的情人形象,
注重外貌吸引力,力求讨好对方,带有浓厚的罗曼蒂克色彩
注重外貌吸引力,力求讨好对方,带有浓厚的罗曼蒂克色彩
游戏挚爱
一种放荡和玩乐主义的爱,较少长期性承诺,更多游戏色彩,不会较多地投入真实情感。
恋爱者以自我为中心,具有性放纵的特点,常更换对象,拒绝承诺
恋爱者以自我为中心,具有性放纵的特点,常更换对象,拒绝承诺
《互换身体》里的米奇
友谊之爱
一种爱恋和情谊之间的联结,如青梅竹马一般,带着深厚的感情,享受对方的陪伴,从事相同企鹅共享的活动
次要类型
狂热(占有/依赖)之爱
着魔,嫉妒
病娇
《未来日记》的我妻由乃
理性(购物单式)之爱
现实性
注重对方的客观条件,核算自己在爱情关系中的收益和成本,
选择一个与自己匹配的伴侣,而不是盲目热情以至扭曲对方的看法
选择一个与自己匹配的伴侣,而不是盲目热情以至扭曲对方的看法
利他之爱
一种只关注对方的幸福,不求回报的爱
双方深深关切彼此的幸福,愿意无私地自我牺牲,其表达方式是温和且低调的
中国人的爱情类型
lee观点
中式友谊之爱
双方通过长期的了解相处来检验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条件,
在这基础上才能决定是否与对方谈恋爱,论婚嫁
在这基础上才能决定是否与对方谈恋爱,论婚嫁
中式游戏之爱
不愿过早地和较多地暴露自己的心思,避免使对方以为自己跟定了他,避免让对方忽视自己,
也回避很快地被对方套牢限制,以便在爱情关系中赢得较高的权利
也回避很快地被对方套牢限制,以便在爱情关系中赢得较高的权利
养鱼
不主动 不拒绝 不负责
中国大学生常见的爱情类型
浪漫憧憬
追逐游戏
友伴照顾
显示条件
牺牲付出
爱情的基础与产生
生理观点
交合中男女的荷尔蒙水平也会升高。脑下垂体后叶荷尔蒙水平越高,双方感觉越兴奋
激发男女爱情的是大脑中的苯乙胺 多巴胺 催产素和慈母素四种化学物质,当相爱时间超过1年半到3年时,双方的爱情激发物质就会被人体中的抗体抵消
男人没有催产素和慈母素,所以比女人更为喜新厌旧
习性观点
因为女性对后代的负担远大于男性,所以女性在择偶时就比男性更谨慎,
更重视男性的忠诚和责任心
也更重视对方获得生活资源的能力,比如财富,地位,学历和事业心等
美貌是异性相互吸引的一个永恒标准
从男性角度
年轻
卵子品质较好
性感
能提供肥沃的基地
五官端正
没毛病
丰乳肥臀
能生孩子
柳腰细步
还没怀孕
从女性角度
强健体魄
聪明才智
丰富经验
情绪—认知观点
爱产生的原因
情绪双因素理论
爱情作为特种情绪,是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你把某种情绪唤醒与对方印象相捆绑,所以你就认为这就是爱
达顿和阿伦实验
吊桥效应
社会依赖观点
依恋类型
社会交换观点
承诺=满意度-替代性+投资量
婚姻
夫妻婚后幸福与婚姻稳定
幸福与不幸福的夫妻
增强幸福感的因素
身体条件
能力条件
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会给婚姻伴侣带来快乐
婚姻的各种问题
智力 知识和技能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必需的
认知能力
互相认知和把握对方
情绪调节能力
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正确应对对方的情绪,是夫妻生活的必要前提
决策能力和意志
结婚不适应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主见,容易受亲朋好友的影响。
离婚其中一个原因是配偶听从别人意见
那些决策能力强,具有果断素质的夫妻,容易获得美满生活
夫妻之间的情绪上的依赖关系,即相互共鸣的理解以及相互鼓励,心心相印是必要的
三种形态
相互依赖
更有利于形成统一的结婚生活
只有一方依赖对方
夫妻双方独立
期望条件
丈夫在社区的名望和地位越显赫,妻子的满意度越高
适时的期望调整有利于提高婚姻满意度
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的提高有助于婚姻质量的提升
包括
经济收入的绝对量
与这一决定量相关的主观判断
丈夫婚后就业稳定性和连续性是夫妻幸福的必要条件
经济支出的安排方式
研究发现,收入全部交给妻子,夫妻幸福度较高,而且妻子幸福感特别强
社会条件
对父母态度方面
婚前夫妻双方对父母的态度都非常好的,结婚生活的幸福感比较高
对社会
那些从事领导性强,变动小的职业的人,比较容易获得幸福生活
丈夫学历略高于妻子,婚姻容易达到美满
对朋友
夫妻在婚前或者婚后都有一些同性和异性以及共同朋友,会有助于婚后生活的适应
关系稳定和不稳定的夫妻
夫妻类型
爱情型和功利型
爱情型
肉体派
人格派
容易出现问题
年轻人的人格尚未成熟,婚后为对方欣赏的特点逐渐消失,为对方不喜欢的特点可能增强
面具淡化,不好人格显现
功利型
相互结合是爱情之外的出身 财产 学历等条件,他们属于”理性的经济人“
平等合作型 分工型和一方依赖型
家务分工公平的夫妻在婚姻中有较多的满足
建设型 惰性型 失望型和一体型
夫妻心理冲突与离婚
心理冲突
需求不满
价值观念不一致
根本性冲突
人生哲学
对幸福 成就 人生意义的看法,所追求的人生目的
关键影响因素
不一致的程度
可调节程度
“我”的远离
表现
在需求 利益上相异,不能重合
结婚目的
爱慕之情
处理事务
评价标准
心理安慰
总体上
“自我"边界的通透性,开放性差,富于扩张性和抗拒改变行,因而容易与同样富于扩张性的另一个自我发生冲突、
权责的争执
家庭权力和责任的分配问题
容易导致冲突的权力行为
权责不一
权责界限模糊
夫妻性差异
离婚
原因
最主要是”外遇“
其他
心理因素
粗暴 不尊重和性格不合
性的因素
性欲不满
没有生育
社会与行为因素
亲属关系的影响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犯罪
抉择
离婚的理想化
离婚的惰性化
离婚的罪恶化
离婚的情绪化
冷静期
离婚后的感受
脱离感
孤独和心理震荡
处世的尴尬
对前配偶的态度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