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知识点
2023-01-16 19:00:30 16 举报
AI智能生成
年月日,是指一种计时单位,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年
划分
闰年(366天)
普通年份除以4,结果没有余数,即为闰年。
整百年份除以400,结果没有余数,即为闰年。
平年(365天)
凡是按照闰年方法计算,结果有余数的,都是平年。
凡是年份的末位数字是1、3、5、7、9的,必定是平年
原因
一年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四年就会多出大概一天的时间,所以会有平年闰年之分
细化
上半年
1,2,3,4,5,6月份
平年是181天
闰年是182天
下半年
7,8,9,10,11,12月份
184天
季度
第一季度:1~3月
平年是90天
闰年是91天
第二季度:4~6月,共91天
第三季度:7~9月,共92天
第四季度:10~12月,共92天
季节
春季
3,4,5月份
92天
夏季
6,7,8月份
92天
秋季
9,10,11月份
91天
冬季
12,1,2月份
平年90天
闰年91天
月
大月
1,3,5,7,8,10,12月(共31×7=217天)
小月
4,6,9,11月(30×4=120天)
2月特殊,分平年和闰年
平年28天
闰年29天
划分
上旬
每个月1-10号
10天
中旬
每个月11号-20号
10天
下旬
每个月21号-月末
大月:11天
小月:10天
特殊月
平年:8天
闰年:9天
日
1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
1天=1440分,1小时=3600秒
记时法
普通记时法
又称12时记时法:一天24小时,分为前12小时(时针走第一圈)与后12小时(时针走第二圈),符合老百姓的习惯,方便好用,需要使用“时间词”用来区分时刻。
时间词
中午12时以前(时针走第一圈):凌晨、早上、上午、中午等
中午12时以后(时针走第二圈):下午、傍晚、晚上、夜里等
24时记时法
无需时间词,少去了时间词的烦恼,更简洁
前12小时(时针走第一圈),就用1时、2时……12时来表达。
后12小时(时针走第二圈),接着12时后顺次记时,即用13时、14时……24时来表达。
相互转化的方法
普通→24时
中午12时以前:直接去掉时间词。例如:凌晨4时=4时,上午7时=7时
中午12时以后:去掉时间词,加12。例如:下午3时=15时,晚上7时=19时
24时→普通
12时以前:直接添上合适的时间词。例如:2时=凌晨2时,11时=中午11时
12时以后:减12,再添上合适的时间词。例如:14时=下午2时,22时=晚上10时
0 条评论
下一页